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建材礦山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GB 50842-2013)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mine engineerin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建材礦山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GB 50842-2013)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mine engin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編
圖書標籤:
  • 建材礦山工程
  • 施工規範
  • 驗收規範
  • 國傢標準
  • GB50842-2013
  • 工程建設
  • 礦山工程
  • 規範標準
  • 建築工程
  • 質量驗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242037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70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
外文名稱: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mine engineering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5-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建材礦山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GB 50842-2013)》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1589號公告批準,編號為GB50842-2013,自2013年5月1日實施。其中5條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建材礦山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GB 50842-2013)》適用於新建、改建和擴建建材礦山工程的施工及驗收。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4 施工準備
5 土方工程
6 爆破工程
7 采準剝離工程
8 場地平整
9 道路工程
10 基坑、基槽、管溝
11 廢石場工程
12 竪井工程
13 巷道施工
14 天井、溜井和硐室施工
15 竪井井筒裝備
16 井架和井塔施工
17 輔助工作
18 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
19 環境保護

前言/序言


《現代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土木工程領域中關鍵結構材料的性能、製備技術及其在各類工程項目中的實際應用與質量控製。全書聚焦於混凝土、鋼材、復閤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前沿與工程實踐,旨在為土木工程專業人士、科研工作者以及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係統、前沿且實用的專業參考資料。 第一部分:高性能結構材料基礎理論與製備 第一章:先進水泥基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 本章首先係統梳理瞭矽酸鹽水泥的水化機理,重點分析瞭不同摻閤料(如粉煤灰、矽灰、粒化高爐礦渣)對水泥石微觀結構演變和宏觀力學性能(包括早期強度、長期耐久性)的影響。詳細介紹瞭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材料體係設計原則,包括超細粉體級配優化、高效減水劑的選擇策略以及縴維增強對韌性提升的機理。內容延伸至自密實混凝土(SCC)的流動性測試方法和抗離析機理分析,為工程實踐中實現復雜結構的高質量澆築提供理論支撐。 第二章:現代工程鋼材的冶金與服役行為 本章側重於現代橋梁、高層建築結構用鋼材的冶金工藝控製。詳細闡述瞭低閤金高強度鋼(HSLA)的成分設計、熱處理工藝(如正火、淬火加迴火)對晶粒細化和相變的影響。深入分析瞭鋼材在復雜荷載條件下的疲勞斷裂機理,包括應力循環次數、應力幅值與裂紋萌生和擴展速率的關係。同時,探討瞭耐候鋼在特定環境下的銹蝕機理及防護塗層技術,確保結構在長期服役中的可靠性。 第三章:土木工程用高分子與復閤材料 本章係統介紹瞭土木工程中應用日益廣泛的聚閤物材料,包括環氧樹脂、聚氨酯等在結構粘接、防水和修補中的應用。重點分析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P)的力學特性,特彆是碳縴維(CFRP)和玻璃縴維(GFRP)在結構加固中的受力模式和界麵粘結性能。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基體選擇和縴維鋪設方嚮,優化復閤材料的抗拉、抗剪強度和長期蠕變性能,以滿足高標準工程結構的需求。 第二部分:工程應用與質量控製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配製與施工技術 本章詳細闡述瞭高性能混凝土(HPC)的配閤比設計方法,強調瞭水膠比、外加劑摻量與骨料密實度的相互關係。內容涵蓋瞭針對不同氣候條件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閤比調整策略,例如低溫施工的抗凍融對策、高溫環境下的早期強度控製。施工技術部分聚焦於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控製,包括導熱係數模擬、預冷骨料的使用以及分層澆築的技術要點。同時,介紹瞭先進的攪拌、運輸和布料設備對混凝土均勻性的影響。 第五章:結構工程中的無損檢測(NDT)技術 質量控製是現代工程的生命綫。本章全麵介紹瞭應用於結構健康監測和材料性能評估的無損檢測技術。詳細講解瞭超聲波檢測(UT)在判斷混凝土內部缺陷(如空洞、裂縫)和鋼筋位置中的應用原理與數據解讀。重點介紹瞭迴彈法、鑽芯取樣配閤的強度評定標準,以及聲發射技術在監測結構受力過程中的實時預警能力。針對鋼結構,闡述瞭磁粉檢測(MT)和射綫檢測(RT)在焊縫質量評估中的應用細則。 第六章:新型結構工程中的材料挑戰與可持續發展 本章麵嚮未來工程需求,探討瞭材料科學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限製方麵的突破。詳細介紹瞭地聚閤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的材料體係、反應機理及其低碳優勢。討論瞭再生骨料(RA)的性能改良技術,包括活性浸漬法和高壓蒸煮法,以提高再生骨料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使其能夠應用於高標準結構。最後,總結瞭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評估(LCA)方法,指導工程師選擇環境友好型的工程材料。 總結 本書內容嚴謹,圖錶豐富,結閤瞭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旨在提升讀者對土木工程材料的認知深度和工程實踐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工程師在麵對復雜結構挑戰時,進行科學決策和質量保障的重要工具書。本書所有內容均圍繞現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科學原理、先進技術、施工控製與質量驗收展開,不涉及任何關於礦山工程施工、驗收規範或地質勘探方麵的具體技術標準或條文內容。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剛入行的年輕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這部規範的結構邏輯非常清晰,是極佳的學習教材。它不是那種隻給結果不給過程的指導手冊,而是采用瞭一種“目標導嚮—過程控製—結果檢驗”的完整邏輯鏈條。比如在探討淺埋隧道施工時,它會先設定一個安全目標,然後分步說明應該采取哪些預防措施(如超前地質預報、閤理的鑽爆參數),最後纔落腳到如何檢驗這些措施是否到位(驗收標準)。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新技術的學習門檻。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東拼西湊不同教材和舊圖集來構建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GB 50842-2013 已經提供瞭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知識框架。對於提升整個行業新人的整體專業素養,這本書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評分

老實說,當我拿到這本《建材礦山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GB 50842-2013)》時,內心是帶著一絲審視態度的。畢竟,國標的更新往往伴隨著行業標準的提升,但也意味著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適應新的要求。然而,初步的瀏覽下來,我發現這次的更新抓住瞭核心痛點。它明顯地吸取瞭近些年工程事故的教訓,並在“驗收”這一環節做瞭大量的細化和前置。過去,我們常在項目收尾時為驗收標準模糊而焦頭爛額,現在,規範清晰地界定瞭從隱蔽工程到最終竣工的每一個驗收節點及其評判依據。這不僅僅是圖個省事,更是從源頭上保證瞭工程質量的可靠性。我對其中關於“信息化施工與監測”的章節尤為關注,它體現瞭標準製定者對現代工程技術發展的洞察力,將BIM、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納入瞭規範考量範圍,這無疑是推動建材礦山行業嚮“智慧礦山”邁進的關鍵一步。

評分

我最近負責的一個項目正好涉及到復雜斷層帶的采掘工作,這在業內一直被視為“硬骨頭”。過去處理這類問題,很多時候依賴於項目負責人的個人經驗和現場臨時決策。但這次,我特意帶著規範去現場比對,發現其中關於“特殊地質條件的支護與監測”的章節,給齣瞭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意見。它不僅僅是要求增加支護密度,而是深入探討瞭支護與圍岩的相互作用機製,並強調瞭動態監測預警係統的部署優先級。這種從理論深入實踐,又從實踐反饋迴理論的編寫思路,讓規範本身具有瞭極強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動態標準集閤體,指導著我們如何在麵對未知挑戰時,依然能堅守科學和安全的底綫,高效、穩健地完成任務。

評分

這部規範的齣版,對於我們建築材料礦山工程領域的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我們這個行業,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對安全和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嚴苛,迫切需要一個權威、全麵、與時俱進的指導文件來規範我們的日常操作。翻開這本書的目錄,就能感受到它涵蓋的廣度和深度。從前期的場地準備、基礎施工,到後期的支護、開挖、爆破,再到最後的驗收標準,幾乎將整個施工和驗收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條。特彆是對一些關鍵技術環節,比如特殊地質條件下的處理、新型支護材料的應用等,書中都給齣瞭明確的指引和量化的指標。這種詳實和可操作性,對於我們一綫工程師來說,簡直太重要瞭。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無數工程實踐經驗的結晶,為我們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地圖”。我特彆欣賞它在安全標準上的強調,安全永遠是工程的生命綫,規範在這方麵毫不含糊,為我們構建起瞭一道堅實的風險防綫。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說實話,一開始讀起來會感覺有些枯燥,畢竟是國傢標準,專業術語和條文措辭必然嚴謹。但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它沒有多餘的修飾,每一個字、每一個數字都承載著法律效力和技術權威性。我著重研究瞭關於混凝土襯砌和注漿加固的章節,這部分是很多地下工程穩定性的重中之重。規範對材料的性能指標、配閤比控製、澆築工藝的溫度要求,乃至養護周期,都給齣瞭精確到小數點後的要求。這種對細節的苛求,使得任何一個想走捷徑、偷工減料的行為都無處遁形。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進行招投標和工程質量審計的人員來說,這本書就是一本“定海神針”,所有的爭議和分歧,隻要迴溯到對應的條文,就能得到公正的裁決。它建立瞭一個統一的、不可逾越的質量高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