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跨文化商务沟通教程:阅读与案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系列》系统介绍了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冲突管理、谈判、团队建设等内容,通过分析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探讨消除沟通障碍的途径与策略。单元中选文与案例并重,有助于读者把握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为国际交流、商务活动、外企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页插图
目录
Unit 1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Communication
阅读二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文化与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Culture
阅读二 The Link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3 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Language Mirrors Values
阅读二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4 Verbal Communication语言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Translation Problem
阅渎二 Understanding Language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5 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Signific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阅读二 Characteristics of Nonverbal Codes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6 Communication Styles交际风格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High and Low Context: How Much Information Is Enough?
阅读二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mmunication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7 Values and Communication价值观与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The Four—Dimension Model
阅读二 Cultural Dimension Index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8 Time and Communication时间与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渎一Time Orientation
阅读二Monochronic Time and Polychronic Time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9 American Values and Their Behaviors美国人的价值观与行为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Why Do Americans Act like That?
阅读二 Everybody's Doing It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0 Space and Communication空间与交际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Space and Culture
阅读二 Sacred Space in Germany and Other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1 Manag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s跨文化冲突管理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阅读二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2 Intercultural Negotiation跨文化谈判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Negotiating across Cultures
阅读二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3 Intercultural Team Buiiding跨文化团队建设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Team Building
阅读二 Constructing Social Environments for
Teamwork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4 Understanding the JapaneseCulture and Behavior理解日本人的文化与行为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阅读二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Unit 15 Understanding the German Culture and Behavior理解德国人的文化与行为
跨文化导读
阅读一 German Culture
阅读二 German Time: Precise Scheduling,Slow Pace
自我测试与分析
跨文化点评
案例
案例分析
精益管理:消除浪费,追求卓越的流程优化之道 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任何组织都必须不断寻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方法。长久以来,许多企业在追求卓越运营的道路上,都将目光聚焦于“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这一强大的管理哲学和实践框架。精益管理并非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它源于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纳和发展,成为驱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引擎。 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识别与消除浪费 精益管理最根本的理念在于识别并系统性地消除一切“浪费”(Muda)。在这里,“浪费”的定义远比我们日常理解的要广泛。它指的是任何不为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活动、资源或时间。丰田公司总结了七种主要的浪费,它们是精益管理实践的出发点: 1. 过度生产 (Overproduction): 生产超出当前客户需求的数量,是最严重的浪费,因为它会引发其他一系列浪费,如库存、搬位、等待等。 2. 等待 (Waiting): 操作员、机器或产品在流程中空闲等待,可能是由于前道工序延迟、设备故障、信息不畅等原因造成。 3. 不必要的运输 (Unnecessary Transportation): 物料、产品或信息在车间或不同部门之间不必要的移动。每次搬运都增加了成本、时间,并可能导致损坏。 4. 过度加工 (Overprocessing): 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超出客户实际要求的加工,例如,将产品打磨得比客户需要的更光滑,或者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5. 过量库存 (Excess Inventory): 积压过多的原材料、在制品或成品,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仓储空间,还增加了持有成本,并掩盖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不必要的动作 (Unnecessary Motion): 操作员在执行任务时,为了获取工具、材料或完成动作而产生的多余、不符合人体工学或低效的肢体移动。 7. 缺陷 (Defects): 生产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需要返工、报废或造成客户投诉,这直接增加了成本并损害了声誉。 随着精益思想的不断发展,第八种浪费——未充分利用人才 (Underutilized Talent)——也被广泛认可。这包括未能赋予员工自主权、忽视他们的创意和建议、以及将他们安排在不适合其技能的岗位上。 通过对这些浪费的深入理解和识别,精益管理鼓励组织以客户为中心,思考“什么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然后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支持这些价值创造活动,而系统性地剥离那些不增值的环节。 精益管理的价值流分析:透视流程全貌 理解并消除浪费的第一步,往往是通过价值流分析 (Value Stream Mapping, VSM)。价值流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它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它不仅记录了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Processing Time, PT)和等待时间(Lead Time, LT),还识别了库存量、人员配置、信息流以及每一步骤的增值情况。 通过绘制当前状态的价值流图,团队可以直观地看到流程中的瓶颈、等待点以及过量库存的堆积。这为识别和量化浪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团队可以设计出理想的未来状态价值流图,规划出更流畅、更高效的流程,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精益管理的核心工具与实践 精益管理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并产生显著成效,离不开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的工具和方法,它们构成了精益体系的骨干: 准时化生产 (Just-In-Time, JIT): JIT 是精益生产的标志性理念,旨在“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它通过拉动系统(Pull System)而非推动系统(Push System)来驱动生产,只有当后道工序需要时,前道工序才开始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制品库存,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看板管理 (Kanban): 看板是一种可视化管理工具,常用于实现 JIT 拉动系统。它使用卡片或其他信号来指示何时需要生产或移动物料。看板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过度生产和过量库存,使生产过程更加有序可控。 5S 管理 (Seiri, Seiton, Seiso, Seiketsu, Shitsuke): 5S 是一个用于创建整洁、有序、安全和高效工作场所的系统。 整理 (Seiri): 区分有用和无用的物品,移除无用的。 整顿 (Seiton): 将有用的物品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清晰标识。 清扫 (Seiso): 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将清洁作为检查的一部分。 清洁 (Seiketsu): 维持前三项的成果,建立标准。 素养 (Shitsuke): 培养员工遵守规程的习惯,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5S 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帮助暴露潜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精益改进奠定基础。 防错法 (Poka-Yoke): 防错法也称为“防呆法”或“零缺陷”,是一种在设计和操作中引入简单装置或程序,以防止或立即检测和纠正操作失误(即缺陷)的机制。其核心是“一旦可能发生错误,就必须使其无法发生”。 持续改善 (Kaizen): Kaizen 是一个日语词汇,意为“持续的改善”。它是精益管理文化的灵魂。Kaizen 鼓励组织中的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要积极参与到日常流程的改进中来。它强调的是小步快跑、积少成多的改进策略,而不是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的重大变革。 标准化作业 (Standardized Work): 标准化作业是指为所有关键任务制定清晰、一致的操作规程。它规定了最佳的作业顺序、操作方法、时间定额和质量标准。标准化作业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因为只有在标准化之后,才能识别出偏离标准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优化的改进。 整体设备效率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 OEE 是衡量生产设备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它综合考虑了设备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生产性能(Performance)和质量(Quality)。通过对 OEE 的分析,可以 pinpoint 设备的具体问题所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率。 精益管理的应用范围与价值 尽管精益管理的起源与制造业紧密相关,但其核心理念和工具已经超越了工厂的围墙,成功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 服务业: 银行、医院、零售业、软件开发等领域,通过精益方法来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响应速度。 医疗保健: 改善患者就医流程、减少药物错误、优化手术室调度,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公共部门: 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资源浪费。 供应链管理: 优化库存、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交付准时率。 精益管理带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能够: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通过消除浪费和优化流程,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工作。 降低运营成本: 减少库存、返工、报废和不必要的活动,直接降低了各项成本。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防错法和标准化作业有效减少了缺陷,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缩短交付周期: 更流畅的流程和更少的等待时间,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 增强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 鼓励员工参与改进,赋予他们更多自主权,能够提升工作士气和归属感。 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更精简的流程和更快的响应能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建立持续改进的组织文化: 精益管理强调持续学习和改进,能够培养组织不断追求卓越的DNA。 实施精益管理的挑战与成功要素 尽管精益管理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实施并非易事,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常见的挑战包括: 管理层的承诺与支持不足: 精益管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高层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和持续投入。 员工的抵触情绪: 改变习惯和既有工作方式时,员工可能会感到不安或抵触。 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和培训: 未能理解精益管理的深层含义,而仅仅停留在表面工具的使用。 未能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 将精益视为一个项目而非一种持续的思维方式。 对浪费的识别和衡量不足: 无法准确量化浪费,就难以证明改进的价值。 要成功实施精益管理,关键在于: 坚定的领导力与愿景: 管理层必须明确精益的目标,并身体力行地推动变革。 全面的员工培训与赋能: 让所有员工理解精益的价值,并给予他们参与改进所需的技能和权限。 从价值流分析入手,系统规划: 深入理解现有流程,并有计划地向未来理想状态迈进。 聚焦客户价值,识别并消除浪费: 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审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建立可视化管理和反馈机制: 让问题和进展透明化,便于及时响应和决策。 拥抱持续改进的文化: 将 Kaizen 融入日常工作,鼓励小步快跑、持续优化。 耐心与毅力: 精益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才能看到显著成效。 结论 精益管理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管理哲学,它为组织提供了一条通往卓越运营的清晰路径。通过深刻理解和系统性地消除浪费,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辅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和实践,组织能够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优势。精益管理不仅仅是一套方法论,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它激励着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