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岁世纪老人的精彩自述,“汉语拼音之父”的人生历程。
1.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一次系统结集。
2.他是沈从文的连襟,合肥名门张家四姐妹之一张允和的夫君。
3.他是博学的鸿儒,长寿的智者,沈从文给他取外号曰“周百科”。
★黄永玉评价周有光:“周有光是文人,他什么都懂,家里叫他“百科”、“周百科”,百科全书的意思。他有非常开阔的胸怀。在学问上,人生态度上,他是很了不得的。”
★刘再复评价周有光:“周老让我惊奇的不是他的高龄,而是他在一百岁之后却拥有两样难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质朴的内心;二是清醒的头脑。”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记忆的碎片”、“回顾语言学界往事”、“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
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系统结集。
一 常州青果巷
我的曾祖父号润之公,祖父号逢吉公,都是号,名字我都不知道。父亲名保贻,号企言。母亲徐雯。我最大的姐姐是三姐,因为大姐、二姐小时候就去世了。我的妈妈生三姐、四姐、五姐、我、九妹,共五个孩子。我父亲一个姨太太生的老七去世,又生一个八妹,这样,我的妹妹就是九妹了。我排行第六。
我的曾祖父很有名,《常州府志》有记载。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就穷下来了。我的曾祖父在太平天国之前就办工业,那时是手工工业。常州纺纱织布到今天还是有名。常州虽然穷,但有一个特点,没有失业的人。农民家里都有在城里做工的人,不单是种田。
家里有一个老姨太太,可能是我曾祖父的姨太太,她养一只大猫,有八九只小猫,每天晚上睡觉,要把它们的脚洗干净。猫的规矩大得很,大猫管理小猫,开饭吃东西,小猫想吃桌子上的东西,就把大猫放在桌子上,小猫一上来,大猫把小
猫一打就打下去了。
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瞿秋白家很穷,租人家的房子住。赵元任家的房子叫八桂堂。我们家的房子叫礼和堂。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新房子里,旧房子租给人家。我们家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们住在河的北面,我要过了河去上学,河没有桥,只有由船连起来的渡桥,人在船上走过去。大船来的时候,摆渡船就分开,叫开渡,大船过去之后再合起来,人又可以走来走去。
我大概3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我记得一件奇怪的事情,祖母要吃补的东西,吃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是牵着一头牛到家里来挤奶。此外,妇女挤人奶给老太太吃,她的身体特别好。
我的父亲当教员,当时常州只有两个中学,一个男中,一个女中,父亲就在女中里教书。后来父亲办一个国学馆,收学生,教古文。我跟父亲很少在一起,不过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还是很好的,他并不固执,那时候提倡白话文,他教古文,可是不反对白话文。我们跟着母亲到了苏州,我的父亲跟姨太太还是住常州,家庭穷了,就分裂了。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大。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过新学校,她的文笔不行,我的祖母的文笔很好。祖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普通知识分子,她看书没有问题,可是写文章不行。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向来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96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抗日战争时,我们到了四川,我的父亲和姨太太避日本人到乡下。抗战没有结束,他就去世了。我听说,他去拔牙,弄得不干净,中毒,大概是这样去世的。他的姨太太也是晚一点在抗战期间去世了。
上小学之前,我们家请了中文、英文、舞蹈老师,教我的姐姐们。我年纪太小,没有条件上她们的课。我就去偷看,家里买了一架风琴,一位女老师教姐姐们唱歌跳舞,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教英文,一位老先生教中文。我没有上私塾。我小时候读书读得不多,家里只有我一个男孩,溺爱我,说:“不要压他读书,早读书身体不好。”当时我妹妹还没有生,我的姐姐大,不跟我玩。我就到我们家的房客那里,他们的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大,我跟他们玩,他们大人不让我玩,说女孩跟男孩不能一起玩。我一个人很孤独,没有玩的伴侣。后来上小学就好了,同学多得很。每年过年一定要拜祖宗,一代一代有好几个大小的厅,有画像,这种画像画得很仔细,平时收藏起来,过年才拿出来,挂上要叩头。一抗战,我们逃难,东西都没有了。打完仗,我到美国,看见宾馆里就挂着我们中国人祖宗的画像,价钱贵得不得了。
常州亲戚很多,可是小时候叫的伯伯、叔叔,大名一个都不知道,后来我是一路往外跑,从常州到苏州到上海到外国。常州几十年没有去,八十年代,常州举行一个纪念瞿秋白的学术研讨会,我去了。常州是出篦子的,《十五贯》里就是拿十五贯的钱到常州买篦子。我想买些篦子回来,结果买不到。我住在一个当时算最好的宾馆,在四楼,外面下大雨,房子是漏的。
可是常州在中国来讲,是电气化最早的城市。沪宁铁路是最早发展的地方,常州在沪宁铁路的中心,最早办了一个发电厂,发电厂的电输到整个沪宁铁路。常州乡下很早就有电灯了,而且用电来搞小的发电机打水,所以常州没有荒年,农业发展很早。
……
提起“周有光”,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位与文字、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学者形象。而《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这个书名,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集结了百年风云变幻下个人命运轨迹与时代洪流激荡的史诗。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他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坚守自己的学术追求,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我想象着,那些关于语言文字改革的深刻见解,那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独到洞察,都将在这部自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更期待,在这些宏大的叙事背后,能够窥见一个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喜怒哀乐,感受他内心的挣扎与超越。这本书记载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缩影,是对一个世纪的回望与反思,我深信,它将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不凡的气息,仿佛一本尘封已久的手稿,等待着被重新发掘,其中蕴藏着无价的智慧。周有光先生,作为一个在时代变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自述,必然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聆听这位老人对人生、对社会、对知识的深刻感悟。我想象着,书中会描绘他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挑战,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我好奇,他对于“智慧”的理解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能够“超越百年”?这本书,我相信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生命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带给我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以及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读到这本书名《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就仿佛闻到一股浓郁的陈年佳酿的香气,混合着历史的沧桑和智慧的醇厚。周有光先生,作为一位语言学家,他的文字功底早已毋庸置疑,而如今,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这其中的蕴含的智慧,必定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人生的磨砺。我尤其好奇的是,在时代的洪流中,他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勇气和韧性?他的文字,我相信会是一种洗练而深刻的表达,不带一丝浮躁,却能直击人心。我想象着,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他的人生,一定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才塑造了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我渴望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自己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去领悟生命的真谛。
评分《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周有光先生,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自述,绝非简单的个人回忆录,而是一部浓缩了时代变迁、思想碰撞以及个人精神力量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寻他跨越百年的智慧之光。我想象着,书中会讲述他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历史转折点上,保持独立思考,如何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语言文字的整理与研究中,他的文字,我相信会是那种历经岁月打磨,依旧闪烁着真理光芒的宝石。我期待着,在这部自述中,我能看到一个饱经风霜却依然保持赤子之心的老人,他的心路历程,他的思想火花,他对于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一次与智者交流的契机,我深信,它将为我带来无尽的思想启迪和人生感悟。
评分一本厚重的人生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窥究竟。周有光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历史的厚度和思想的光芒。我一直对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清晰洞察力的人物充满敬意。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是一部浓缩了时代变迁的百科全书,而他们的智慧,更是穿越时空的宝藏。想象一下,一位老人,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娓娓道来,那些曾经的风云激荡,那些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那些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都将化为文字,展现在我眼前。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思考人生意义的片段。我好奇,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他是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我想知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化解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话,我期待着在这场对话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让自己的生命也因此增添一抹亮色。
评分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
评分很好很快追踪报告很好很实用
评分喜欢书,没有理由.........
评分星火英语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必背(乱序版)
评分支持京东,反对淘宝二选一垄断!
评分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真的很不错,很漂亮,很美好
评分周有光,生于1906年,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曾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沈从文是他的连襟。出版《百岁新稿》、《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周有光百岁口述》、《朝闻道集》和《晚年所思1》。
评分还没看,应该还行,对老人心怀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