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esticides-Part 5: Leaching in Soi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 [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esticides-Part 5: Leaching in Soi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环境安全
  • 土壤
  • 淋溶
  • 试验
  • 标准
  • GB/T 31270
  • 5-2014
  • 化学农药
  • 农药残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661501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542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esticides-Part 5: Leaching in Soi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规定了农药土壤淋溶试验的材料、条件、操作、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试验报告等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适用于为化学农药登记管理所需进行的土壤淋溶试验,其他类型的农药可参照使用。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内容概要 本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70.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是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专注于评估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特性,特别是其通过淋溶作用向下迁移的可能性及其速率。本标准并未涉及农药的毒理学特性、生态毒性测试、残留分析方法、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或任何与土壤淋溶试验无关的其他环境介质(如水体、空气)的测试要求。 一、 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统一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淋溶试验方法。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农药登记和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可靠、可比的科学数据。通过模拟自然降雨或灌溉条件下,农药从土壤表层向下渗透至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层的过程,量化其潜在的淋溶风险。 二、 试验设计的核心要素 本标准详细规定了进行土壤淋溶试验所需遵循的程序和技术参数。这些规定确保了不同实验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时,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1. 土壤选择与预处理: 标准对试验用土壤的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和pH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且易于操作的土壤类型,并要求对土壤进行必要的风干、过筛、混合和均一化处理,以排除因土壤异质性带来的误差。 2. 试验装置的构建: 详细描述了淋溶试验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一个带有底部多孔或渗透性材料的柱体,用于模拟土壤剖面。装置的设计必须确保淋溶液(模拟降雨水)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土壤表面,并且淋出液可以被完全收集,避免交叉污染或损失。 3. 淋溶液的配制与施用: 标准对淋溶水的选择有严格要求,通常要求使用去离子水或符合特定电导率和pH值的模拟降雨水。关键在于规定了农药母液的配制浓度和施用方法。农药必须以精确的剂量施加到土壤柱的顶部表面,以模拟田间实际用药情况。 4. 淋溶过程的控制参数: 淋溶试验的成功依赖于对模拟降雨速率(即控制淋溶液的渗流速度)的精确控制。标准会界定允许的渗流速率范围,确保试验过程符合特定水力条件。此外,环境温度的控制也是影响农药降解和移动速度的重要因素,标准会要求在特定温度区间内进行试验。 三、 淋出液的采集与分析 淋溶试验的核心产出是周期性采集的淋出液样本。 1. 采样频率: 标准规定了在不同的试验阶段需要采集淋出液的频率。初期,由于农药在土壤中移动速度较快,通常需要更频繁地采集;随着淋溶的进行,采样间隔可以适当延长。采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农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完整曲线。 2. 农药浓度测定: 采集到的淋出液样本需要进行精确的化学分析,以测定其中所含农药的浓度。本标准不详述具体的分析方法(如HPLC、GC等),但它明确要求分析结果必须达到国家或行业认可的定量限度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 数据处理与风险评估指标的导出 试验结束后,标准指导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环境风险评价所需的关键参数。 1. 累积淋出率的计算: 根据各时间点收集到的农药量和初始施用量,计算累积淋出率。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在试验期内,有多少比例的农药离开了土壤表层并向下迁移。 2. 持久性淋出比例(GER)的确定: 标准会要求计算在试验结束时,土壤中剩余的农药量,并推算出最终的、可能持续影响地下水的淋出比例。 3. 淋溶潜势的定性描述: 基于累积淋出曲线和最终的淋出率数据,评估该农药的土壤淋溶风险等级,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 标准不包含的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本标准是针对土壤淋溶试验的程序和方法,其内容严格限定于此。以下内容不属于本标准的核心范畴: 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如溶解度、蒸气压、分配系数Koc等,这些是淋溶试验的输入参数,但测试方法本身由其他标准规定)。 微生物降解试验(如土壤半衰期测定,该项评估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速率,而非迁移速率)。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如对藻类、水蚤或鱼类的急性/慢性毒性测试)。 生物富集性或生物放大潜力评估。 田间试验设计(本标准为室内实验室模拟试验)。 农药残留标准值的制定(如最大残留限量MRL的确定)。 化学农药的制剂工艺或质量控制要求。 因此,本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套科学、可重复的工具,用于隔离评估化学农药在土壤剖面中的“向下移动”行为,是环境风险评估模型输入数据的关键环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是它的“工具书属性”压倒了“知识普及性”。它清晰地界定了进行土壤淋溶试验的边界条件,是确保测试结果可比性的关键。但是,这种对实验条件的严格限定,无形中也限制了对真实世界复杂性的探讨。例如,在标准描述中,通常假设土壤是均匀的,温度是恒定的,但这与田间地头复杂的根系活动、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季节性变化相去甚远。我期望在标准之外,能有一个章节来讨论这些“标准外”的因素如何影响淋溶结果的可靠性,或者如何针对特定高风险区域(如坡地、喀斯特地貌)对该标准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目前的版本,似乎更像是一个“理想环境下的沙盘推演”,而非一个能完全指导应对现实世界中千变万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指南,使得作为读者的我在合上书本时,对农药的长期环境足迹仍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疑虑。

评分

从设计意图来看,此标准无疑是为农药登记和监管部门量身定做的权威手册,但这种权威性也带来了一种刻板的叙事感。全书的语言风格像是一份详尽的设备操作说明书,缺乏必要的背景铺垫和案例的生动性。比如,书中详述了如何精确配制不同浓度的农药溶液,如何控制恒定的水力梯度,这些技术细节无疑是确保数据可靠性的基石,但对于希望了解不同农药分子结构如何影响其在土壤中移动性的读者来说,书中的化学转化和吸附解吸平衡的讨论深度远远不够。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份严苛的“质量控制清单”,而不是一本关于环境行为科学的探讨之作。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现代分析技术如何辅助这些传统淋溶试验的介绍,或者对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农药(如DDT或某些内吸性除草剂)基于此标准得出的典型淋溶曲线进行解读分析,这本书的知识广度和吸引力定会大大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显得有些过于侧重于“如何做实验”的流程细节,而对“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的宏观意义阐述得不够深入。我理解,作为国家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统一、可重复的测试框架,以确保农药环境安全评估的一致性,这一点确实做得非常扎实,每一个步骤的描述都精确到可以指导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然而,对于一个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的消费者或非专业研究者而言,这种极度细致的实验规程描述并不能有效回答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即现有标准是否能完全捕捉到所有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书中对不同土壤类型(如沙土、粘土)在淋溶过程中的响应差异讨论得略显单薄,更多的是强调标准操作的统一性,而非在复杂自然条件下标准方法的适用性边界在哪里。这种侧重于“标准本身”而非“标准背后的环境生态学逻辑”的写作倾向,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对于希望理解农药残留与地下水污染之间复杂联系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大打折扣。

评分

阅读此标准,如同进入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技术规范殿堂,其严谨性毋庸置疑,每一个术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科学精确性的要求。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位渴望了解技术如何服务于环境伦理的读者来说,书中缺乏对“风险管理”层面的深入探讨。它出色地回答了“这个农药在特定条件下会向下渗透多远”,但对于“基于此渗透数据,我们应如何调整用药剂量以保护地下水源”这类决策性问题,这本书仅仅是提供了基础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未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监管阈值或推荐方案。书中充斥着对物理化学参数的精确控制,却鲜有对生态毒理学效应与水土迁移过程耦合作用的综合论述,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科学流程图的详尽注释,而非一个完整、闭环的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的综合展现。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看起来非常专业和严谨,直指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行为,但作为一名对环境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它在实际阅读体验上存在一些挑战。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学术化,充满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实验设计描述,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其核心内容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查阅相关的化学、土壤学和毒理学背景知识。例如,书中对土壤柱淋溶实验中孔隙水流速、土壤容重、吸附系数等参数的量化要求,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高难度的教科书,而非一本旨在普及环境安全知识的指南。我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类型农药在现实农田环境下迁移的案例分析,或者至少是对实验结果如何影响实际农业管理决策的通俗解释,但这些内容在本书中似乎被置于次要地位,全书的重点完全聚焦于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严密性,使得普通读者难以从中获得直观的环境风险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