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椭圆与抛物型方程引论 | ||
| 定价 | 88.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伍卓群 尹景学 王春朋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84 | |
| 字数 | 320 | |
| ISBN编码 | 9787030114358 | |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常用不等式和某些基本技术 1.1.1 几个常用不等式 1.1.2 Lp中的列紧性 1.1.3 空间Ck(v1)和CKn(Q) 1.1.4 磨光算子 1.1.5 切断因子 1.1.6 单位分解 1.1.7 区域边界的局部拉平 §1.2 Sobolev空间和HSlder空间 1.2.1 弱导数 1.2.2 Sobolev空间Wk,p(□)和Wk,po(□) 1.2.3 弱导数的运算法则 1.2.4 Sobolev空间的内插不等式. 1.2.5 Holder空间Ck,s(□)和Ck,a(□) 1.2.6 Holder空间的内插不等式 1.2.7 Sobolev嵌入定理. 1.2.8 Poincaie不等式. §1.3 t向异性Sobolev空间和H61der空间. 1.3.1 t向异性Sobolev空间 1.3.2 t向异性H61der空间 1.3.3 t向异性嵌入定理 1.3.4 t向异性Poincard不等式 §1.4 H1(□)中函数的迹 1.4.1 H1(Q+)中函数的几个命题 1.4.2 H1(Q)中函数的迹 1.4.3 H1(QT)=W21,1(QT)中函数的迹 第2章 线性椭圆型方程的L2理论 §2.1 解Poisson方程的变分方法 2.1.1 弱解的概念 2.1.2 将问题转化为求相应泛函的极值元 2.1.3 泛函极值元的存在性 2.1.4 弱解的存在惟一性 §2.2 Poisson方程弱解的正则性 2.2.1 差分算子 2.2.2 内部正则性 2.2.3 近边正则性 2.2.4 全局正则性 §2.3 一般线性椭圆方程的L2理论 2.3.1 变分方法. 2.3.2 Riesz表示定理的应用 2.3.3 Lax-Milgram定理及其应用 2.3.4 Fredholm二择一定理及其应用 第3章 线性抛物型方程的L2理论 §3.1 能量方法 3.1.1 弱解的定义 3.1.2 Lax-Milgram定理的一个变体 3.1.3 弱解的存在惟一性 3.1.4 弱解的正则性. §3.2 Rothe方法 §3.3 Galerkin方法 §3.4 一般线性抛物方程的L2理论 3.4.1 能量方法. 3.4.2 Rothe方法 3.4.3 Galerkin.方法 第4章 De Giorgi迭代和Moser迭代技术 §4.1 Poisson方程弱解的整体有界性估计 4.1.1 Laplace方程解的弱极值原理 4.1.2 Poisson方程解的弱极值原理 §4.2 热方程弱解的整体有界性估计 4.2.1 齐次热方程解的弱极值原理 4.2.2 非齐次热方程解的弱极值原理 §4.3 Poisson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4.3.1 弱下(上)解 4.3.2 Laplace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4.3.3 Poisson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4.3.4 Poisson方程弱解的近边估计 §4.4 非齐次热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4.4.1 弱下(上)解 4.4.2 齐次热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4.4.3 非齐热方程弱解的局部有界性估计 第5章 Harnack不等式 §5.1 Laplace方程解的Harnack不等式 5.1.1 平均值不等式 5.1.2 经典的Harnack不等式 5.1.3 sup u的估计 5.1.4 inf u的估计 5.1.5 Harnack不等式 5.1.6 Holder估计 §5.2 齐次热方程解的Harnack不等式 5.2.1 sup u的估计 5.2.2 inf u的估计 5.2.3 Harnack不等式 5.2.4 Holder估计 第6章 线性椭圆型方程解的Schauder估计 §6.1 Campanato空间 §6.2 半空间上的Poisson方程解的Schauder估计 6.2.1 Caccioppoli不等式 6.2.2 非齐项局部为零时解的内估计 6.2.3 非齐项局部为零时解的近边估计 6.2.4 迭代引理 6.2.5 Poisson方程解的内估计 6.2.6 Poisson方程解的近边估计 §6.3 一般线性椭圆型方程解的Schauder估计 6.3.1 问题的简化 6.3.2 内估计 6.3.3 近边估计 6.3.4 全局估计 第7章 线性抛物型方程解的Schauder估计 §7.1 t向异性Campanato空间 §7.2 线性抛物型方程饵的Schauder估计 7.2.1 内估计 7.2.2 近底边估计 7.2.3 近侧边估计 7.2.4 近底一侧边估计 7.2.5 一般线性抛物型方程解的Schauder估计 第8章 线性方程古典解的存在性理论 §8.1 极值原理和比较原理 8.1.1 椭圆型方程的情形 8.1.2 抛物型方程的情形 §8.2 线性椭圆型方程古典解的存在惟一性 8.2.1 Poisson方程古典解的存在惟一性 8.2.2 连续性方法 8.2.3 一般线性椭圆型方程C2,a(□解的存在惟一性 §8.3 线性抛物型方程古典解的存在惟一性 8.3.1 热方程古典解的存在惟一性. 8.3.2 一般线性抛物型方程C2+a,1+a/2(QT)解的存在惟一性 第9章 线性方程解的Lp估计和强解的存在性理论 §9.1 线性椭圆型方程解的护估计与强解的存在惟一性. 9.1.1 立方体上的Poisson方程解的Lp估计 9.1.2 一般线性椭圆型方程解的Lp估计 9.1.3 线性椭圆方程强解的存在惟一性 §9.2 线性抛物型方程解的Lp估计与强解的存在惟一性. 9.2.1 立方体上的热方程解的Lp估计 9.2.2 一般线性抛物型方程解的Lp估计 9.2.3 线性抛物方程强解的存在惟一性 第10章 不动点方法 §10.1 解拟线性方程的不动点框架 10.1.1 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 10.1.2 拟线性椭圆方程的可解性 10.1.3 拟线性抛物方程的可解性 10.1.4 先验估计的步骤 §10.2 zui大模估计 §10.3 Holder内估计 §10.4 Poisson方程解的近边.Holder估计与梯度估计 §10.5 近边Holder估计与梯度估计 §10.6 梯度的全局估计. §10.7 一个线性方程解的Holder估计 10.7.1 迭代引理 10.7.2 Morrey定理 10.7.3 Holder估计 §10.8 梯度的Holder估计 10.8.1 梯度的内部Holder估计 10.8.2 梯度的近边Holder估计 10.8.3 梯度的全局Ho1der估计 §10.9 更一般的拟线性方程的可解性 10.9.1 更一般的拟线性椭圆方程的可解性 10.9.2 更一般的拟线性抛物方程的可解性 第11章 压缩半群方法 §11.1 Banach空间上的压缩半群 11.1.1 集值映射与耗散集 11.1.2 压缩半群 11.1.3 指数公式 §11.2 二阶拟线性退化抛物方程的Cauchy问题 11.2.1 弱解的定义 11.2.2 弱解的存在性 第12章 拓扑度方法 §12.1 拓 扑 度 12.1.1 C2映射的Brouwer度 12.1.2 连续函数的Brouwer度 12.1.3 Brouwer度的基本性质 12.1.4 Leray-Schauder度 12.1.5 Leray-Schauder度的基本性质 §12.2 具强非线性源的热方程解的存在性 参考文献
我是在一个项目合作的契机下接触到这本书的,最初只是希望能快速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数学工具。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工具箱。它的叙述方式极其注重概念的内在联系和物理意义的耦合,这一点对我理解“为什么”比“怎么做”更为重要。例如,它对定解条件的讨论,远比我以往读过的任何资料都要细致入微,作者没有仅仅满足于给出结论,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物理现象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如何体现在泛函分析的框架中。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颇具匠心,并非简单的计算操练,而是需要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性应用,有些难题甚至需要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攻克,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修炼内功的秘籍,它教会你如何真正地理解数学语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符号操作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典雅的风格,仿佛预示着内容的深刻与厚重。初次翻阅,就被它那种严谨的数学逻辑深深吸引,每一个定理的推导都像是精心编织的艺术品,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到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在引入概念时,并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灌输,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历史背景和直观的几何洞察力作为铺垫,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复杂概念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特别是在处理那些高阶偏微分方程时,作者对算子理论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既有对经典方法的清晰梳理,又不乏对现代进展的适度提及,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视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数学巨匠的深度对话,那种被引领着去探索未知、揭示事物本质的愉悦感,是其他许多教材难以给予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但一旦跨过初期的障碍,后面的视野会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奇异性”问题时的那种审慎和精确。在某些涉及物理边界的区域,函数的行为往往变得极不驯服,而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棘手的地方,而是用非常精妙的分析技巧去驯服它们。书中对Sobolev空间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尤其是在讨论解的存在性与正则性时,那种行云流水的论证过程,看得人酣畅淋漓。它不仅仅是数学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的体现。读完感觉自己的数学直觉被极大地磨砺了,对于那些看似玄妙的数学结构,现在也能找到它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对应和锚点。这本书对于有志于在理论物理或应用数学深耕的后学者来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对于我这种偏好几何直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数学语言有时显得过于抽象和“硬核”。虽然我承认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某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迷宫中摸索,缺乏那种能迅速抓住核心思想的“视觉辅助”。如果说这本书是一座宏伟的数学殿堂,那么它提供的导航图谱就倾向于使用纯粹的逻辑线条而非生动的图像标识。当然,这或许正是其高阶性的体现——要求读者自己去构建内在的几何图景。不过,书中偶尔穿插的几个经典案例,比如关于最小曲面问题的讨论,还是能让人看到理论美学与实际需求的完美结合。总的来说,它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扎实分析基础,并且能够忍受长时间高强度抽象思维训练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堪称业界典范,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把握都极为考究,即便是长时间面对密集的公式和符号,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轻。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所下的功夫,它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术脉络,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方便地追溯到更前沿或更基础的研究。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在介绍经典理论时,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已经尘封的历史,而是不断强调这些经典思想是如何启发了现代研究方向的。这种“承古启新”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科学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数学史诗,记录了人类在理解复杂形变和场论问题上的不懈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