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控江中學給人的印象曆來是學生課業負擔不重,這從課程錶中可窺一斑。學校每天僅六節課,其餘時間學生基本可自行支配,因而不少學生自詡高中三年生活是“玩在控江”。確實,從學校奠定“自主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以來,任爾東南西北風,學校從不搞什麼加班加點,從不讓學生陷於題海,也從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之所以能夠頂住“高考升學率”的重重壓力,或者說是逆“應試教育”之道而行之,是因為對基礎教育有著自己的認識。
內容簡介
在輕鬆、愉悅、自主、有序的環境中,完成傳統範式下苦行僧式的高中三年學校教育,且能實現自己的升學夢想,這是《“玩”在控江:師生課程體驗案例集》案例想要傳達的課程理念,也是引領控江中學的辦學思想。“玩”在控江反映的不僅是社會口碑,也摺射瞭一所高中在轉型路上的執著追求。
《“玩”在控江:師生課程體驗案例集》通過師生的筆尖,把“玩”在控江的課程體驗通過一個個故事和案例,展現在讀者麵前。
如何培養會教書的老師和會學習的孩子,在這裏或許能得到富有啓迪的詮釋。
目錄
前言
一、“玩”在控江掠影
1 校園生活剪影
記邊玩邊學的控江日子
新生情迷開學季
行者有夢
2 課堂教學的“玩”經
課堂,師生生命共同成長的場域
問題驅動思維,思維活躍課堂
一份英語報紙,展開一個精彩的世界
教師搭颱,學生唱戲
3 理科以實驗為主的教學模式
且“玩”且收獲
物理課上的令狐衝喝酒實驗
一個創意實驗,不小心代錶瞭中國——土耳其MEF國際科學研究
項目競賽紀事
嘿嘿,好傢夥
4 文科以學生為主的研討模式
兜兜轉轉學文化
今天你炒股瞭嗎
“控江公司”招聘活動
好玩,手工沙龍的課堂哲學
二、“玩”的層次境界
1 學生對高層次“玩”的追求
從控江“玩”到耶魯——吳鴻智的故事
寫給五歲的KJ行進管樂隊
2 學生在“玩”中開闊知識麵
彆樣的創新課
小眾社團也有大學問
3 “玩”齣美感
用鏡頭去發現美妙
做一片快樂的葉子
4 “玩”齣理想
“玩”齣幾分領袖氣質
播種理想的班會課
三、“玩”的哲學含義
1 “玩”與個性發展
社團:我的“地盤”我做主
充滿火藥味的讀書活動
佳片有約:屬於我們的電影頻道
2 學生“玩”中的感悟
“菜鳥”創新科研體驗記
助人快樂就是予己快樂
3 教師在學生“玩”中的感悟
一堂課改變瞭“精氣神”
當男生遇到女生時
4 “玩”的基礎
癡迷好玩的“科學魔法”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5 “玩”與學習
我是如何愛上語文的
可愛的化學——我的“煒”大計劃
6 “玩”齣纔乾
玩就玩齣名堂——我的民樂社復興之路
編輯部的故事
四、“玩”的價值取嚮
1 學生在“玩”中體會社會責任感
愛是永動的主鏇律
揚帆之旅:學會關愛弱勢群體
2 “玩”與自主發展教育
在2 01 2 年的新年狂歡
濃情五月天,青春進行時
3 教師對學生“玩”的支持
原來這樣也可以
控江的假期傳說
快樂英語,青春節拍——記KJOnIine英文報社
4 “玩”中的集體主義
玩拾農園野趣
一傢子女籃社
5 學生的紅色之旅、文化之旅
理解苦難的輝煌——記大彆山紅色之旅
平遙懷古——記一次難忘的文化之旅
五、“玩”的成長記錄
1 學生在“玩”中的成長
黨課也繽紛——在辯論賽中樹“三觀”
電子社,讓我迷上瞭動手做
做專業的“業餘廣播員”
2 教師伴學生“玩”的師生相長
我和我的那群孩子們
英語,讓它走近你
3 “玩”的管理保障
創新素養培育試驗中的“玩”與“樂”
自主發展,寬舒有道
學生社團,因“玩”而存在
頭腦OM風暴,幕前之與幕後
玩轉“文科周”
行規教育工作的控江特色
精彩書摘
1校園生活剪影
有諺語:“Au Worksandnoplay,makcs Ta Ckaduuboy”每個人的天性都是好玩的。升高中時,我就對控江中學“玩中學”的學習理念心嚮往之,畢竟在現今考試的壓力下,我們學生玩的時間勢必被壓縮。然而,久負盛名的“玩在控江”一說,是不是隻是一個傳說?讓人不禁冀望馬上如臨其境,一試究竟。而剛入學時,年級大會上,畢業的師姐更是將控江的“玩”描述得動人之極,又讓我平添幾分驚詫:活動固然多,所耗精力必定不會少,會不會過猶不及,影響學習呢?
心裏打著這樣的“小九九”,可一進入校園生活,我就不由自主地投入瞭各種活動中,於是乎,在之後的兩年間有瞭不少的“玩”的經曆。
作為控江的特色之一,放學的選修課一定要排得滿滿當當。選修課中不乏像物理、化學興趣實驗,PS教程,手工藝術沙龍,心理輔導和心靈雞湯,中國外國名著賞析等看似對考試“無用”的選修課。當然,也有主課輔助性的選修課,還有像《古文觀止》導讀這樣間接有助於課內所學的課。近期又在原來籃球隊、羽毛球隊的基礎上將體育選修的參與學生麵擴大到全體學生,保證每個人每周有一節選修課參與體育鍛煉。放學前最後的兩節課上選修,自由選擇,主副交錯,既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又加強課內知識的學習。
除選修課以外,還有團學聯學生組織、各種社團以及門類豐富的短期活動,比如創新賽、遊園會、文科周、理科周、藝術節等。但是,精力有限,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留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兩個活動,團學聯的宣傳部和參加創新大賽。
我高一一進校便人瞭團學聯宣傳部。高一的時候,海報並不像現在一樣用電腦打印,而是手繪而成的。為瞭繪製海報,我們常常在學校裏奮戰到晚上7:30,學校的黑闆報亦是如此。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宣傳工作,宣傳部的工作量之大,也從側麵體現齣瞭學校的活動之豐富。在非考試周裏,活動極其密集,短則兩周,長則一目有餘,就得齣一次海報或黑闆報,包括愛心拍賣、社團節、管樂隊、遊園會、藝術節、運動會。學姐有的放矢地放手讓我們做,我便獨立設計並繪製瞭很多海報和闆極的圖樣,令我在平麵設計上積纍瞭大量經驗。學姐耐心地為我糾正配色,構圖上的不足;同伴邊調著厚重的水粉顔料,邊和我試著有著極其細微差彆的灰色;輔導教師王獨伊在黑闆前前前後後好幾次來審視和指導修改圖案,這一幕幕都深印於我的腦海中。
高一時,十月是為期一個半月的藝術節,對於控江學子而言,藝術節可謂高中牛涯的一次盛事。宣傳部擔下瞭舞蹈大賽,這就不隻是筆上功夫瞭。工作韆頭萬緒,從買奬杯、請評委、幕後組織到預約場地和時間、賣票、製作售賣紀念品到最後演齣,無不需要人際協調和組織能力。盡管高二的學長學姐承擔瞭大部分的壓力,活動還是占去瞭我們新成員不少的時間和經曆,也是收獲頗豐。兩年一度的藝術節是控江學子最為期盼的文化盛宴。在這裏,歌手、舞者、樂器控、配音愛好者、模仿秀高手、DV製作菜鳥、雜項錶演傢……都能找到自己的專屬舞颱(彩圖1—1—1)。
宣傳部的工作固然在我校園生活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占據我最多時間和經曆的活動卻是創新大賽,這些經曆,對我的一生都會有積極的影響力。
創新大賽作為控江中學極其重視的活動之一,在開學伊始就通知給我們每一個新生,鼓勵學生參加。而科技總輔導老師則是盡心盡責。他重視著每個青澀的創意雛形。我還記得那個中午,我拉上朋友助膽,“尾隨”著他,塞給他一張寫著我現在看來天真的小創意的小紙頭。他看完後,卻是大加贊賞,很熱情地將後續步驟告訴瞭我,於是我腦海中有瞭一個創新方法的雛形。接著,總輔導老師根據每名同學的課題特點為毫無經驗的我們尋找閤適的輔導教師。輔導老師更是盡心盡力地幫助我們剋服軟件和硬件上的諸多睏難。
然而,客觀的條件再好,主觀的睏難也是一定存在的,這是創新的方法和本質所決定的。在我一年半的創新活動中,和一同參加這個活動的所有同學一樣,遇到瞭許許多多的睏難。比如學校的任課老師可能在課題的專業性上不夠,就像我的第一個有關建築的課題做起來很睏難,因為我們學校並沒有專學建築的老師,不知道怎麼用數字技術建立建築模型,也不知道如何測試建築設計的可行性;實驗的找不到原材料或實驗條件達不到太高的要求,比如一開始做建築模型根本不知道用什麼材料,哪裏買得到,先後用牛奶紙盒和卡紙做,歪歪扭扭的;在創新大賽和自己的學習時間之間險些失去平衡;課題做到一半遇到阻力難以進行下去;論文不規範,或者不知如何寫就。這些問題都很常見。
……
前言/序言
控江中學給人的印象曆來是學生課業負擔不重,這從課程錶中可窺一斑。學校每天僅六節課,其餘時間學生基本可自行支配,因而不少學生自詡高中三年生活是“玩在控江”。確實,從學校奠定“自主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以來,任爾東南西北風,學校從不搞什麼加班加點,從不讓學生陷於題海,也從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之所以能夠頂住“高考升學率”的重重壓力,或者說是逆“應試教育”之道而行之,是因為對基礎教育有著自己的認識。
首先,基礎教育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我們以為,“基礎”的含義大緻有二:一是基礎的人格,二是基礎的學力。學校如果在高中階段能為學生奠定這兩個基礎,並能使學生的個性有所張揚、興趣有所培養,便自覺已圓滿完成高中階段的教育任務,決不好高騖遠。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要著眼未來,要有科學的發展觀。從一個人的成纔之路來看,知識是必備的,但能力更不可或缺,一個人的成纔有興趣、誌嚮、毅力、情感等方麵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對我們從事基礎教育的同仁來說,不能把眼光隻盯住浮齣水麵的知識冰山,還要看看水麵之下的學生的潛在能力,這些是一個人成纔的真正力量和不竭動力。因而,評價我們現在的教育質量,不能隻看考取大學或名牌大學的比例,而要看我們學生今後的潛力。所以說,對學校教育質量的科學評價還有待時日。
在我們看來,教學工作可清楚地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的教學僅注重知識的灌輸或傳授,中層次的教學尚能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而高層次的教學則還應關注學生誌嚮、興趣、態度、情感、意誌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們現在的學生,決不是課上得少瞭,練習做得少瞭,而是主動獲取的少瞭,自己思考消化的少瞭。不僅如此,現在的學生大多還得瞭兩種嚴重的“缺鈣”癥,即“興趣鈣”的缺失和“誌嚮鈣”的缺失,這不僅使得我們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而且造就不瞭真正的人纔。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者,首先在於他們喜愛學習,有事業追求,然後纔會潛心鑽研、百摺不撓,最終走嚮成功。古代大教育傢孔子有雲:“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放眼我們的身邊,剛進入小學接受啓濛教育的孩子,心理極為脆弱,就已經“起五更,睡半夜”,真切體驗到讀書是一件苦差事,並視學習為畏途;高三的學生更是“頭懸梁,錐刺股”,不少學生高考剛結束就恨不得把教科書撕瞭方解心頭之恨。我們的基礎教育辛辛苦苦培養瞭一群懷有如此心態的學生,怎能實現科教興國的宏偉理想。
基礎教育階段,就教學工作的本質而言,我們以為,在課堂教學中授受知識,隻是一種載體,而在此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樹立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索精神和創新思維,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感意誌,這應是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學工作中為學生奠定的受用終身的“基礎”。這纔符閤科學的教育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我們大可不必越俎代庖,去傳授或者徑直說是去灌輸學生本可也本應在更高學習階段獲取的知識,以緻本末倒置,而忽視瞭我們基礎教育應該為學生奠定的“基礎”。
因此,盡管身處控江這樣一所享有相當社會聲譽的市重點中學,事實上也倍感壓力,我們卻始終告誡自己要以平常心來從事這不平常的事業,不驕不躁,不急功近利,而要遵循教育的內在規律。我們始終緊扣“自主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逐步整閤教育教學工作,並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摸索如何把對學生學習習慣、能力、誌嚮、情感、意誌等諸方麵的培養納入教學要求的方法,試圖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真正奠定紮實的“基礎”。
基於上述想法,我們大緻采取瞭如下三項對策:
其一,必須讓學生逐漸地適應自主發展教育。新生進校伊始,我們便以“自主發展教育”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介紹我們控江中學“自主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並著手引導學生完成“兩個轉變”:一是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二是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我們要求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定位、自我設計、自我實踐,並每逢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之後,要求學生對照當初自己的自我設計,分析達成度,並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自我完善,自我再實踐;在此過程之中,我們逐步強化對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
“玩”在控江:師生課程體驗案例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