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汝梅 著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文学鉴赏
  • 王汝梅
  • 古典小说
  • 明代文学
  • 性文化
  • 社会批判
  • 人物分析
  • 红学
  • 文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46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02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8
字数:3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上一束灿烂的奇葩,王汝梅则是这束奇葩中一支迎春的“梅花”,这支“梅花”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绽放;这支“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会愈久愈香醇。
  三十年来,王汝梅作为一个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走出的文化旅者,由古典文学研究走向金学研究之路,在这个旅程中,王汝梅并不寂寞,因为在他的探索和倡导下,金学研究正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一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百余幅精美的手绘插图与珍贵版本书影,更将《金瓶梅》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王汝梅解读》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珍藏。

内容简介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是金学名家王汝梅教授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金瓶梅》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百余幅精美的手绘插图与珍贵版本书影,更将《金瓶梅》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王汝梅解读》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珍藏。
  在这部专著中,既有王汝梅对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有艺术奥秘的探索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对于各版文本的评价,也有作者问题的考索与疑难词语的解说,有前期艳情小说的影响研究,也有多种续书的细致评说与绘画《金瓶梅》的独到赏析。

作者简介

  王汝梅,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0年在华东师大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结业。1993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访问。著有《金瓶梅探索》《中国小说理论史》《〈金瓶梅〉与艳情小说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目录

序(黄霖)
前 言
第一讲 《金瓶梅》的读法
一、《金瓶梅》读法新编
二、张竹坡《金瓶梅读法》解析

第二讲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
一、《金瓶梅》--晚明世情的斑斓画卷
二、《金瓶梅》与《肉蒲团》等艳情小说的比较
三、明代艳情传奇小说《如意君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四、《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艳情经典篇章--第二十七回
校注
五、《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第三讲 《金瓶梅》对女性形象的新塑造,对小说艺术的新开拓
一、《金瓶梅》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立传的开拓意义
二、潘金莲、李瓶儿人格心理试析
三、《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赏析
四、李瓶儿对性爱的追求
五、吴月娘惨淡经营的一生
六、秋菊、玉箫、小玉简论
七、宋惠莲形象的悲剧意义
八、西门庆之死解读


第四讲 还原文本,回归经典,走近兰陵笑笑生
一、《金瓶梅》三种版本系统
附:《金瓶梅》重要版本简表
二、三种整理校注本的三篇前言
三、试解《金瓶梅》崇祯本评改者之谜
四、《幽怪诗谭小引》解读
五、《金瓶梅词话》的发现与影印
六、文龙的《金瓶梅》评点
七、金瓶梅评点第四家赞
--纪念《金瓶梅词话》发现八十周年
八、《金瓶梅》评点本的整理与出版

第五讲 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一、作者之谜
二、满文译本《金瓶梅序》和作者卢柟说

第六讲 《金瓶梅》的疑难词语
一、《金瓶梅词话》疑难词语试释
二、《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札记
三、读《金瓶梅词话辞典》札记
四、《金瓶梅》崇祯本校点笔记
五、《瓶外卮言》对疑难词语的开创性注解

第七讲 曹雪芹之前的明清作家评《金瓶梅》
一、《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哀书
二、谢肇淛评《金瓶梅》

第八讲 《金瓶梅》续书三种
一、《玉娇丽》之谜
二、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创作及其小说观念
三、诸城与《金瓶梅》《续金瓶梅》
四、《三续金瓶梅》:与《金瓶梅》貌似而神离

第九讲 绘画《金瓶梅》
一、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
二、文学漫画《金瓶梅》

第十讲 《金瓶梅》的地理背景及其他
一、《金瓶梅》与临清
二、《金瓶梅》在加拿大
三、缅铃的文化蕴含
四、《金瓶梅词话》的语音研究
五、评《金瓶梅人物大全》
六、《金瓶梅》的市井饮食文化
七、基层学者的《金瓶梅》探索
八、《金瓶梅》的另类研究
九、吴敢著《金瓶梅研究史》序
十、《纵论金瓶梅之谜》序
后 记






精彩书摘

  一、《金瓶梅》读法新编
  1.在清代康熙年间,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总结《金瓶梅》写实成就、章法结构、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驳斥“淫书”论,开创了《金瓶梅》评论的新阶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是小说理论的宝藏。张竹坡写有《金瓶梅读法》一〇八条,既是他评点《金瓶梅》的纲领,也是他研究鉴赏《金瓶梅》的结晶。《读法》论述了《金瓶梅》的创作动因、主旨、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作方法、阅读注意事项,是一篇有层次的“金瓶梅论”。
  关于怎样阅读、鉴赏《金瓶梅》,张竹坡在《读法》中提到的一些见解,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是有所启发,可资借鉴的。例如,张竹坡提醒读者把一百回当一回读,要一气看完,不可零星看,强调从形象整体上把握全书,贯通气脉。再如,他主张读《金瓶梅》,纯是读《史记》,也就是说把小说当历史来读,注重其社会意义与笔法(当然,张竹坡把生活事实与艺术真实区分得很清楚)。他认为“读《金瓶》者多,不善读《金瓶》亦多”。所以,他急于评点,向读者请教,亦即提出怎样读《金瓶梅》的意见。张竹坡在《读法》中反对妇女读《金瓶梅》,这是一种歧视妇女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小说评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论的特殊方式,像是读者的阅读感受表述,生动的接受记录。古人的评点是一笔珍贵小说评论遗产,在历史上影响到对小说的理解,影响到作家的创作。我们今天的读者阅读鉴赏《金瓶梅》会有新的欣赏角度和接受角度,我们从作品中总结出的东西会更丰富。张竹坡的《读法》为我所用,推陈出新。笔者借鉴张竹坡的《读法》,表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谓《金瓶梅读法新编》,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2.读《金瓶梅》不可以快读、粗读、略读、选读,要读五遍。以一百回当作一回读。离形得似,遗貌取神,探得底里(神髓、真精神)。对全球化视野下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做基本了解。要有性观念的更新与性科学知识的储备。阴阳和合、节制欲望、精神肉体并重,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不但有节制、自然、有益健康的性观念,更为宝贵的是肯定性的正面积极意义,推崇性、歌颂性,追求性行为达到艺术的境界。中国古代房中术(房室养生学)强调性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优生优育、讲究交合方法同享快乐,总结论述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还要了解现代西方性学研究成果。现代性学是从性心理学和性医学拓展开的一门跨研究领域的学科。这些领域包括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和医学。西方性学专家从自己专攻的领域,以自己学科的独特方法在性学领域探索,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性学著作,提出了不同的性学理论观点。英国埃利斯著的《性心理学》(1933年),就是一部全面生动的性心理学教科书。他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全面考察人类的性问题,指出在性的方面符合自然的健康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性是一个通体的现象,我们说一个人浑身是性,也不为过。一个人的性的素质是融贯他全身素质的一部分。1939年至1941年,潘光旦先生译注的埃利斯《性心理学》在中国出版。潘光旦写有十万字的注和附录,引述中国的文献(包括《金瓶梅》与明清艳情小说)与习俗中关于性的资料,意在与原著相印证。李银河指出:此书之注,可长期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性心理及性文化者获取灵感的宝库。(见《西方性学名著提要》329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从性心理、性文化的角度认识《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笔者认为,《金瓶梅》把性放在人类生存的基础位置,毫无讳饰地加以描写,是作者的独特贡献,是全书艺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金瓶梅》还要弄清三系类版本的区别与嬗变。要知道《金瓶梅》有哪些未解之谜。《金瓶梅》是成人小说。成人的小说成人读,少年不宜。
  3.破除误读三论:一曰“淫书”论,说《金瓶梅》“亵渎女人,糟蹋妇女”;二曰“自然主义倾向”,作者是客观主义,没有爱憎,没有光明与理想;三曰“封建主义文化”论,认为《金瓶梅》与《红楼梦》分明存在“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两种文化之区别”。还要消除三重阅读障碍:一是把道德理性主义绝对化;二是把古代性文化视为“淫秽”的非科学观点;三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深入人心的伟大身影的遮蔽。(其实,《金瓶梅》比《三国》《水浒》更伟大、更前卫、更丰富、更复杂、更创新。)
  4.在贬损肉体、摧残人性、禁欲主义的时代,作者从人本位思想出发,以“童心说”、自然人性论为思想基础,把性放在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位置,大胆地肯定肉体,显示情欲的自然性、合理性。性在《金瓶梅》中,是人际关系的焦点,是社会关系的纽带,把性与权力、金钱、行为、制度、生活方式联系描写,通过西门庆之欲、西门庆之悲哀,引发人们思考生存与情欲这一普遍的人性问题。西门庆由纵欲而走向毁灭,以此惩戒人,使人生畏惧心,从而启迪人追求“乐而有节”的律动。西门庆与女性的性行为,不单是技巧、肉欲,也有爱与性的结合,对性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生育)的观念有突破。性与爱二者有区别、有联系,有性无爱(与林太太)、有爱有性(与李瓶儿)、有爱无性(与吴月娘)。性追求新鲜、变化,拒绝单调、死板、重复。灵与肉、欲与情、心理与生理的多重形态,多重比重,在《金瓶梅》中写得千差万别,多姿多彩。西门庆与潘金莲做爱,做得自然而然,与生活场景、心态、关系紧密相连,不是硬添加上去的,是生活中的生动内容,是人物形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西门庆与女性做爱之前有顺心快乐之事发生,是快乐的延伸。
  作者表现对人性本体的忧虑,表现对时代苦难的体验和对社会的绝望情绪,否定现实,散布悲观主义。但是,他渴望人性的美好,又不知道怎样才能美好。《金瓶梅》中的两性关系不是和谐与平等的,以写实见长的《金瓶梅》不可能写出这种理想化的性爱。性爱生活的更新、美化,是未来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
  从现代的观点审视,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金瓶梅》中的性描写多纯感官的再现,情的升华不够,较浓重地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的性情趣、性观念。从性文化角度,把《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作为研究资料,《金瓶梅》可谓是一部性文化的宝典。《金瓶梅》作者是一位写实能手,是一位语言大师,又是一位性学大师。
  5.《金瓶梅》有三新:对女性美的新发现,对女性形象的新塑造,对小说艺术的新开拓。
  《金瓶梅》开拓了新的题材,以西门庆家庭为中心,上联朝廷官府,下及市井日常生活,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拓展了审美领域,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等前所未有的艺术形象。更着力塑造了成体系的交织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妇女形象(具有各自的个性美的女性典型),不要说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孟玉楼、孙雪娥、吴月娘等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小丫鬟,如秋菊、玉箫、小玉等也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绝不单一、扁平,而是立体、鲜活、生动、多面,呼之欲出。女性成为《金瓶梅》艺术世界的中心。潘金莲的形象为女性世界中的第一号人物。没有潘金莲就没有《金瓶梅》。《金瓶梅》是为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立传的。
  金、瓶、梅三形象,分别具有不同的个性美,共同具有叛逆性。她们性格多面、复杂,精神苦闷压抑,人生道路曲折。三女性形象比西门庆形象更加丰富、更加成功,更具有社会意义。作者对女性人性有很深的探索与体验。在作者笔下,三女性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活力、有性力。她们叛逆封建伦理道德,不满男性中心社会,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争生存、求性爱,不逆来顺受,不安于现状,反叛三从四德。作者通过三女性形象,质疑理性,关注身体,批判了“女性性力弱”“女子无才便是德”“淑女人格”的传统观念,冲击了“温柔敦厚”“乐而不淫”的传统审美意识。
  以市井平凡人物为主要角色,贴近现实日常生活。不再是帝王将相、神魔、英雄的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金瓶梅》成为中国小说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6.解读《金瓶梅》,重写中国小说艺术历史:
  《金瓶梅》是中国长篇写实小说之祖,是具有近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特点的开山力作。《金瓶梅》中有“以前的作品里所不能达到的新东西”(李长之《现实主义和中国现实主义的形成》),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可谓中国小说的发展的极峰”(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
  《红楼梦》继承与发展了《金瓶梅》的艺术经验,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小说艺术史上的两种典范、两个高峰。《金瓶梅》与《红楼梦》都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与写法。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二书,描写范围之广,情节之复杂,人物刻画之细致入微,均可与西方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美国学者海托华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属于过去的,也是属于未来的。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小说艺术史的制高点,也是世界小说艺术史上的制高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品伟大,意蕴无穷,其蕴涵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营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
  认为肯定了《金瓶梅》的高度成就,就是贬低了《红楼梦》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在中国小说艺术史的著作中,给《三国》《水浒》列专章论述,而只给《金瓶梅》一小节的地位,不予充分肯定与评价,是不符合文学发展史实际的。攀登两座高峰,俯瞰中国小说发展的全貌全景,重写中国小说艺术史,这是二十一世纪应完成的艰巨任务。
  7.毛泽东对《红楼梦》给予很高评价,引以为民族的骄傲。他在日理万机的岁月里,同时认真研究了文学巨著《金瓶梅》。他特别注意作者对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描写。他说:“《东周列国志》写了很多国内斗争和国外斗争的故事,讲了许多颠覆敌对国家的故事,这是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揭露封建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和压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转引自逄先知《记毛泽东读中国文史书》)《金瓶梅》写商业活动,反映经济领域的矛盾,是《红楼梦》中没有或少有的。已有学者注意从货币文化视角解读《金瓶梅》,作者描写能挣能花的商人形象,表现出钱是活的,在交换流通中增值的货币观,完成了由农耕文化货币观向商业文化货币观的转变。由以德礼为中心的重义轻利,转向以“金钱崇拜”为中心的重利轻义,寻新求变的商业文化精神。有了求新寻变的精神,促使作者在表现形式上走向平俗化与个体自由化。叙述视角由群体转向个体,由编故事转向写人性,显示个性。(许建平《金瓶梅中货币观念与审美价值的逻辑走向》,见《金瓶梅研究》第8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2月。)
  从经济学视角解读,西门庆之死,反映了在晚明封建专制体制下,民间商业资本的悲剧结局。晚明的商业资本无法担负起发展经济、改变社会的历史重任,只能与腐朽的封建体制一同腐烂,而不可能进入近代社会。
  产生《金瓶梅》的晚明社会,已有了资本主义因素,但未产生与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更未发展成现代资本主义。李卓吾的叛逆思想,也只是封建社会体制内的异己思想,并不否定封建主义制度。《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如此。十六世纪与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出现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也是体制内的异己思想,本质上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所不同。封建社会体制内部开始分化,还未形成体制外的异己思想与异己力量。兰陵笑笑生、曹雪芹以及他们塑造的西门庆、贾宝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封建正统的反叛者,还不能称作是新生力量。
  8.《金瓶梅》作者探索人性,悲悯人性爱的丧失、人性的沦丧,面对现世的恶,悲悯、哀愁,甚至绝望。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创立了“意淫”这种理念,以个体自然本性为依据,超越伦常之情,不致受现世恶的损害,试图解决兰陵笑笑生困惑的问题。“意淫”这一理念,在思想史、情爱史、性文化史上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这是一种浪漫理想,乌托邦式的桃花源以大观园形式复现。从“意淫”的描写看,《红楼梦》是诗意小说,表现了作者的庄禅情怀,“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里的“情”与“淫”都不是男女情爱之情色。
  9.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在儒家、佛家那里被割裂开来,只承认男人是人,不承认女人是人。只承认社会关系,不承认或轻视自然属性。《金瓶梅》作者大胆地有突破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性行为与性心理,而且把写性与人物性格刻画联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与探索人性联系,正视被否定被掩盖的性,睁眼写现实,写人的自然情欲。作者也有性观念的落后方面,“女色杀人”“女人祸水”的封建观念时有流露。如说“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散布性恐惧,主观上想以此惩戒人。
  10.《红楼梦》写少年男女之痴情,以情为尚;《金瓶梅》写成人男女之情欲,以欲为中心。《红楼梦》中成年男性形象比较单一、不复杂,没层次感。如:贾琏、薛蟠、贾瑞、贾珍等。《金瓶梅》中的成人男女,不单一,复杂多面,有层次感,对成人的性感受、体验,开掘、探索得较深。
  11.在给研究生讲《中国小说史专题》时有几句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传统文化史上,《红楼梦》与《金瓶梅》是两座高峰,是传统文化集大成之巨著,是古代作家智慧之高度集中与结晶。两部巨著是明代与清代的百科全书,与《周易》《庄子》《老子》《论语》《文心雕龙》《黄帝内经》、李白诗集、杜甫诗集等同是重要经典。每位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大学本科生,每位文化人都应该阅读、鉴赏与研究,走进经典名著《红楼梦》与《金瓶梅》的艺术世界,读懂读透,可以从中学写作方法,从中了解传统文化,从中感受古代人的情爱人性,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以有助于自己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当今的文化建设。研究了解《金瓶梅》《红楼梦》何以在十六世纪、十八世纪诞生,总结历史经验,以有助于呼唤新世纪《红楼梦》的诞生。
  12.《金瓶梅》虽然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但却是一部非常难读的作品。它意象复杂,意蕴丰富,充满矛盾:袭旧与创新、方生与方死、卓见与谬误、伟大与渺小、进取与绝望、叛逆与回归、冷与热、表与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憎、灵与肉交织在一起,所以至今我们还没有深入探得它的奥秘。
  有人说萧伯纳的作品是个伟大的惊叹号,易卜生的作品是个伟大的问号,曹雪芹的作品是伟大的惊叹号又是伟大的删节号。我们可以说,兰陵笑笑生的作品是上百个问号组成的伟大问号。作者之谜、成书之谜、政治背景之谜、评点刊印者之谜,一个个问号等待我们索解回答,等待我们探测其中的奥秘。
……

前言/序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故事的宏大叙事与精细刻画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体现在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精细的人物刻画上。小说以贾宝玉的成长为主线,将他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整个贾府乃至四大家族的由盛转衰的过程 interwoven,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从家族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红楼梦》展现了封建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从饮食起居、服饰妆容,到园林建筑、节庆礼仪,无不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能亲身经历王熙凤的泼辣精明,体会贾宝玉的叛逆痴情,感受林黛玉的敏感多愁,理解薛宝钗的世故圆融。每一个人物,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绝非简单的符号。 人物塑造的立体与复杂 《红楼梦》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对人物塑造的深度和复杂性。作者曹雪芹并没有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内心的矛盾、挣扎与多面性。 贾宝玉,这位衔玉而生的贵族公子,蔑视功名利禄,崇尚真情,对女性充满了尊重与怜惜,这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尤为独特。他的叛逆与他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构成了小说中最核心的矛盾之一。 林黛玉,才情横溢,敏感多疑,她与贾宝玉之间纯粹而炽热的爱情,是封建社会中难以容忍的异端。她的孤苦伶仃,她的多愁善感,她的爱情的脆弱与坚定,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薛宝钗,容貌丰美,博学多才,她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代表了封建社会推崇的“贤淑”典范。然而,在她的圆滑世故之下,也隐藏着她对封建礼教的顺从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她与林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之争,也折射出两种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冲突。 除了这三位主角,《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同样光彩夺目。泼辣果断、机变百出的王熙凤,既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也因其贪婪与狠毒而走向毁灭;心直口快、敢爱敢恨的晴雯,是丫鬟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代表;温婉贤淑、聪慧过人的袭人,则代表了另一类生存之道。甚至连那些地位低下的仆从,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辛勤劳作,他们的命运沉浮,都构成了《红楼梦》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社会批判的深刻与历史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小说。它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腐朽、奢侈、虚伪与罪恶。贾府的衰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枯竭,更是道德上的沦丧,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必然结局。 小说通过对贾府内部权力斗争、人情冷暖、勾心斗角以及对外联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黑暗、经济的萧条以及人性的扭曲。那些看似繁华的表面之下,涌动着的是腐败的暗流和死亡的阴影。 《红楼梦》也深刻地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剧命运。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还是其他女子,她们的命运大多被家族、婚姻和世俗所束缚,她们的才情与智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往往被压抑和摧残。小说对这些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悲悯,是其深刻人文关怀的体现。 艺术成就的卓越与语言的魅力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结构严谨,线索纵横交织,却又井然有序。语言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既有典雅的文言,也有生动的白话,人物对话更是各具特色,活灵活现。作者善于运用诗词、曲赋、谜语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白描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运用得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感刻画更加细腻。例如,对林黛玉葬花的描写,不仅表现了黛玉的悲伤,也预示了她凄凉的命运。 红学研究的深厚积淀 《红楼梦》的巨大成功,也催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研究领域。无数的学者对《红楼梦》的版本、作者、思想、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红学著作。对《红楼梦》的解读与研究,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它既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蕴含着对人生、爱情、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红楼梦》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它所展现的丰富的人性、复杂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其具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金瓶梅》就像一本藏匿在书架深处的绝世秘籍,总是令人好奇又有些畏惧。那些关于世俗情欲、人情冷暖的传说,或是直接翻阅,或是听人转述,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窥见其全貌。直到遇见了王汝梅先生的这部解读,我才真正感觉自己有了一个可靠的向导,得以循序渐进地走进这座“大观园”。我并非研究者,只是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怀揣着一份热情的普通读者,而王先生的文字,恰恰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姿态,将我引向了《金瓶梅》的内核。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从最细微之处着手,比如人物的称谓、服饰的细节、日常的琐事,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徐徐展开人物的性格,勾勒出社会的风貌。我常常在阅读时,一边对照原著,一边惊叹于王先生的洞察力,原来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着如此深邃的含义。他对于不同版本、不同批注的梳理,更是为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扫清了不少障碍,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浩如烟海的研究资料所淹没。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金瓶梅》的理解,更是一种阅读的乐趣,一种重新审视经典的喜悦。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在案头与古籍打交道的“老书虫”,我承认,我对《金瓶梅》的认识,过去一直停留在“禁书”和“色情小说”的标签化认知中,虽然知道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但总觉得它像一颗被尘封的宝石,缺乏一把能够精准打磨它的工具。王汝梅先生的这部解读,就像是那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他炉火纯青的技艺,一点一点地剥开了《金瓶梅》的层层外壳,露出了其璀璨的内在。他对于小说叙事技巧的剖析,对于心理描写的细腻呈现,对于社会批判的深刻挖掘,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令我折服的是,王先生在解构复杂人物关系的同时,并未丧失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而是将个体命运置于时代洪流之中,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视野。他能够从极具颠覆性的情节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弱点和情感纠葛,这种洞察力,非经多年潜心研究,绝不可能达到。他对于语言的考究,对于一些关键场景的再解读,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仿佛跟着他在文字的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清晰明了的道路。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经典的解读,最怕的是“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那样很容易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然而,王汝梅先生的这部《王汝梅解读<金瓶梅>》,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担忧。他写得真切、鲜活,仿佛在与我这个读者进行一场面对面的畅谈。他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拉近了我和《金瓶梅》的距离。在我眼中,《金瓶梅》原著中那些繁复的描写,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王先生的解读,却如同打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阅读的各个角落。他对于西门庆这个人物,不再简单地褒贬,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分析他的崛起与衰落,去理解他的欲望与挣扎。他对于潘金莲的解读,更是触及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反抗,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复杂的多面女性形象。这种解读方式,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更体会到了情感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过去,我阅读《金瓶梅》时,总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关注那些比较“出格”的情节,而忽略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王汝梅先生的解读,则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领我驶离了浅滩,进入了更广阔的海洋。他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社会风俗的梳理,都为我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并没有回避作品中的一些敏感之处,而是用一种客观、冷静的笔触,去分析这些描写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他能够挖掘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情感暗流,让我看到,即便是书中那些看似“坏”的角色,也都有着复杂的内心挣扎。这种解读,让我对《金瓶梅》的认识,从“情色小说”上升到了“社会百科全书”的高度,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对《金瓶梅》的印象,多半来自于二手传播,总觉得它是一部“懂的人自然懂”的作品,门槛很高。王汝梅先生的这部解读,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他以一种极其耐心细致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这扇通往《金瓶梅》世界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书中细节的挖掘,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在他笔下都成了揭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现实的线索。他对于小说叙事角度的转换、情节安排的精巧,以及语言的艺术性,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每次读完他的一章解读,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回原著,去重新品味那些文字,惊喜地发现,原来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的信息。他不仅仅是在讲解文本,更是在引导我如何去阅读,如何去体会这部伟大的作品。这种“授人以渔”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对《金瓶梅》的理解过程中。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可以

评分

与金瓶梅一起买的,比金装订好,印刷还行,存着慢慢研读。京东发货快,服务好,值得信赖。

评分

还好

评分

王汝梅是研究金瓶梅比较有成绩的学者了,值得看

评分

用不寻常的态度解读不寻常的作品。

评分

内容不错,装订太无脑。

评分

是王汝梅先生的研究作品集,深入浅出,但感觉&ldquo;金学&rdquo;还有很大的阐释空间。

评分

金瓶梅自面世以来毁誉参半,可惜除了特权阶层外一直无法窥其全貌,希望有机会看到没有删节的版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