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让-雅克·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社会契约论》的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社会契约论》立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理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以及两国的宪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继承和体现了卢梭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理想。
内容简介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一本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书,书中阐述的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出牛于日内瓦,后定居巴黎,为《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等。他的思想,影响及于哲学、政治学、文学、教育学诸领域,并对法国人革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卷的题旨
第二章 论原始社会
第三章 论最强者的权利
第四章 论奴隶制
第五章 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
第六章 论社会公约
第七章 论主权者
第八章 论社会状态
第九章 论财产权
第二卷
第一章 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第二章 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章 公意是否可能错误
第四章 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第五章 论生死权
第六章 论法律
第七章 论立法者
第八章 论人民
第九章 论人民(续)
第十章 论人民(续)
第十一章 论各种不同的立法体系
第十二章 法律的分类
第三卷
第一章 政府总论
第二章 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
第三章 政府的分类
第四章 论民主制
第五章 论贵族制
第六章 论国君制
第七章 论混合政府
第八章 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
第九章 论一个好政府的标志
第十章 论政府的滥用职权及其蜕化的倾向
第十一章 论政治体的死亡
第十二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
第十三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第十四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第十五章 论议员或代表
第十六章 论政府的创制绝不是一项契约
第十七章 论政府的创制
第十八章 防止政府篡权的方法
第四卷
第一章 论公意是不可摧毁的
第二章 论投票
第三章 论选举
第四章 论罗马人民大会
第五章 论保民官制
第六章 论独裁制
第七章 论监察官制
第八章 论公民宗教
第九章 结论
附录 《日内瓦手稿》第二章
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社会契约论》:
程度而吃得有多有少,却不应该是全王国的人都同样吃得少。波斯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自豪,他们说只要瞧瞧他们的气色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基督教徒的生活方式要优越得多了。的确,波斯人的面色都是匀净的;他们的皮肤是美丽的,又细嫩、又有光泽;反之,他们的属民,那些按照欧洲人的方式而生活的阿美尼亚人的面容.则粗糙而多面刺,并且他们的身材也是既肥蠢而又笨拙。”
越是接近赤道,人民生活的所需就越少。他们几乎不吃什么肉类:大米、玉米、高梁、小米和卡萨麸①便是他们的日常食品。印度群岛有好几百万人,他们每天的食品还值不到一苏钱②。就是在欧洲,我们也看到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食欲有显著的差异。一个德国人的一顿晚餐,一个西班牙人可以吃上一星期。在人们比较贪吃的那些国家里,奢侈也就转到食品上面来。在英国,奢侈表现为筵席上的肉食罗列;而在意大利,人们设宴则只是用糖果和鲜花而已。
衣着的奢侈也可以表明类似的差异。在季节变化急遽而剧烈的气候之下,人们穿着得就更好也更简单;但在人们的穿着只是为了装饰的那种气候之下,人们便力求衣服华丽而不求适用了。衣服本身在这里就是一种奢侈品。在那不勒斯,你天天都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在鲍昔里普③山上闲逛,只穿着光彩夺目的外衣而没有内衣。就房屋来说,情形也是一样:当人们完全用不着担心气候会伤害人的时候,他们就一味讲求富丽堂皇。在巴黎,在伦敦,人们要求住得温暖而舒适。但在马德里,人们虽有着精致的客厅,却没有可以关得上的窗子;而且他们就在老鼠洞般的屋子里睡觉。
在炎热的国度里,食物更丰满而多汁——这是第三种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可能不对第二种差异发生影响的。为什么在意大利,人们要吃那么多的蔬菜?就因为意大利的蔬菜好,营养高,滋味美。在法国,蔬菜都是用水浇灌的,所以毫无营养,因而筵席上也就几乎完全没有把蔬菜当一回事。可是它们并不少占土地.并且至少也得费同样的气力去栽培。这是一条已经确定的经验了,巴巴里①的小麦尽管次于法国的小麦,可是能出更多的面粉:而法国的小麦却又比北方的小麦出粉更多。由此可以推论:在从赤道到北极的这个方向上,一般地都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级差现象。从同等数量的产品之中,所得到的粮食却较少.这岂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不利条件吗?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考虑之外,我还要补充另一条考虑。它是从这里面引申出来的,并且还可以加强它们。那就是:炎热的国度比寒冷的国度所需要的居民更少,而所能养活的居民却更多:这就产生一种永远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双重剩余。同样数目的居民所占的地面越广阔,则反叛也就越困难;因为他们无法敏捷地而又秘密地配合一致,而且政府总会很容易揭露反叛的图谋,并切断一切交通的。但是为数众多的人民越是聚集在一起,政府也就越发无法篡夺主权。首领们在他们的密室之中策划.也正像君主在他的内阁会议中是一样地安全;而且群众集合在广场上.也会像军队集合在营房里一样地迅速。
……
前言/序言
null
《社会契约论》:自由的蓝图与秩序的根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非一本简单的政治学说汇编,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自由、政治合法性以及社会秩序根源的深刻哲学探索。这本书犹如一座巍峨的思想殿堂,其宏伟的结构和精妙的论证,至今仍在激荡着现代政治思潮。它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承认个人自由的前提下,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确保社会秩序的,同时又不压制个人的自由? 作者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这位18世纪的瑞士-法国哲学家,以其激进的思想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而闻名。他身处一个启蒙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重新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契约论》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产物,它不仅挑战了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理论,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全书围绕着“社会契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是脆弱的,充斥着冲突和不确定性。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局限,人们自愿地、理性地达成一种契约,将一部分个人自由“转让”给一个共同体,从而建立起政治社会。然而,这种转让并非无条件的臣服,而是为了在新的社会状态下获得更有保障的自由。因此,社会契约的核心在于“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公意”(General Will)。 “公意”是《社会契约论》中最具革命性和争议性的概念之一。它并非简单地是众人意志的总和,也不是多数人的简单多数投票结果,而是指向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和普遍福祉。卢梭坚信,公意永远是正直的,其目的永远是公共的利益。它代表着一个社会真正想要的东西,是超越个人私欲的集体理性。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并非失去了自由,反而获得了更高级的、作为公民的自由。因为公意代表的是他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真实意志,是他参与构建的那个公正社会的意志。 卢梭对“主权”的理解同样具有开创性。他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并且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代议制政府,如果仅仅是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人民本身失去了直接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那么这种代表就是一种奴役。卢梭倾向于更直接的民主形式,尽管他也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有限的代表制可能作为一种妥协。他对君主制、贵族制等非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持批判态度,认为它们都必然导致压迫和不公。 在书中,卢梭详细阐述了“法律”的性质。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因此,只有人民才能制定法律,而且法律必须普遍适用于所有人,包括那些制定法律的人。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和实现平等。没有法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将沦为强者对弱者的任意欺凌。 此外,卢梭还探讨了政府的本质。政府并非主权者本身,而是主权者的执行者。政府的职能是执行公意制定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政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民主制、贵族制或君主制,但无论何种形式,其合法性都必须来源于人民的主权,并且其权力受到人民的制约。卢梭认为,政府如果背离了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社会契约论》的语言风格独特,有时充满激昂的辩论,有时又像严谨的数学证明。卢梭的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充满了对人类本性和政治理想的深刻洞察。他用一种近乎“宣告”的语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在这个蓝图中,自由与秩序并不矛盾,个体与集体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的原创性和深刻性,更在于其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到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从对普遍人权的呼唤到对公民参与的强调,《社会契约论》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激励着无数人为自由、平等和公正而奋斗,也为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石。 阅读《社会契约论》,我们会被卢梭对自由的纯粹追求所打动,也会被他对社会秩序的深切关切所折服。它不仅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更是一面照进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子,让我们反思作为个体,我们与社会、与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我们肩负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这本书至今仍然是我们理解和构建公正、自由社会的宝贵思想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