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逻辑 知识产权审判经验卷

经验与逻辑 知识产权审判经验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桂华,宿迟 编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审判
  • 经验
  • 实务
  • 案例
  • 法律
  • 知识产权法
  • 诉讼
  • 法学
  • 裁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727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85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7
字数: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北京市东部辖区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多年来,该庭努力探索知识产权审判规律,注重机制创新,注重经验总结,先后推出“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审判模式,“五梯次”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工作机制,特色合议庭制度等9项工作机制,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辖区内经济、文化、科技十分发达,案件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形成了宝贵的数据库。其中不乏《乌苏里船歌》案、保时捷建筑作品案、杨绛诉前禁令案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案件。本书就是以该庭自建庭以来的工作情况为基础,以33个典型案例的介绍、14种类型化案件的审理思路的梳理、8个方面案件的审判经验材料的汇总,将该庭19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经验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本书也是对北京知识产权审判20余载的全面见证。

目录

第一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报告

第二篇知识产权审判典型案例
1.原告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国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域名纠纷案
2.原告北京天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化工厂侵犯商标权纠纷案
3.原告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人民政府诉被告郭颂、中央电视台等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纠纷案
4.原告(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诉被告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5.原告Autodesk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龙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
6.申请人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北京红狮京漆商贸有限公司诉前禁令案
7.原告国际5家知名品牌服装公司诉被告北京秀水豪森服装市场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8.原告三共株式会社、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侵犯专利权纠纷案
9.原告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飞行网音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舶盛舫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录音制作者权纠纷案
10.原告苏富比拍卖行诉被告四川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
11.原告保时捷股份公司诉被告北京泰赫雅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12.原告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诉被告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耘丰种业分公司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
13.原告李方平诉被告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垄断纠纷案
14.原告北京英特莱摩根热陶瓷纺织有限公司诉北京德源快捷门窗厂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15.原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诉被告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杨海林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16.原告北京海通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诉被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等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17.原告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千橡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
18.原告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诉被告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19.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被告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0.原告宝马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广州世纪宝驰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方拓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1.原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诉被告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苹果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22.原告株式会社迪桑特诉被告深圳走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23.原告张锠、张宏岳、北京泥人张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诉被告张铁成、北京泥人张博古陶艺厂、北京泥人张艺术品有限公司侵犯名称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4.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
25.原告徐焱诉被告张颖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26.原告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诉被告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等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27.原告卡地亚国际有限公司诉被告佛山市依诺陶瓷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28.申请人杨季康与被申请人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等申请诉前停止侵害著作权案
29.原告陕西茂志娱乐有限公司诉被告梦工场动画影片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华影天映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案
30.原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诉被告香河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方城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纠纷案
31.原告迪尔公司诉被告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九方泰禾国际重工(北京)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32.原告娄丙林诉被告北京市水产批发行业协会垄断纠纷案
33.原告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诉被告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北京铁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

第三篇知识产权审判审理思路
1.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2.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3.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侵犯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4.光盘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5.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6.涉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7.侵害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8.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9.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10.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11.反垄断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12.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13.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
14.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件的审理思路

第四篇知识产权审判经验总结
1.域名司法保护研究
2.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3.涉及网络的知识产权案件相关问题总结
4.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相关经验总结
5.关于现有技术抗辩原则适用的调研报告
6.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若干问题研究
7.植物新品种权案件审理及司法保护
8.最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相关问题研究

后记

前言/序言

  1993年8月5日,北京市高、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中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庭,从此拉开了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序幕。1995年5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分别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和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也一分为二。至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伴随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至今已历近20载。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产权案件案情的复杂性、特殊性程度不断提高,复杂疑难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知识产权判决对于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持续攀升,这些都让知识产权法官富有迎接挑战的激情,不断积聚审判经验,敏锐洞察社会发展的脉络并怀有心忧天下的情怀,最终磨砺出一名合格的知识产权法官。一批合格的知识产权法官汇聚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而知识产权审判庭通过其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高屋建瓴的管理构架,也会促进和引领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成长和发展。将一个审判庭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审判业绩、典型案例与审理思路汇总,让更多的同行与非同行了解、熟悉、吸收与批判,既是审判庭室自身的理性反思,也是司法对社会的贡献。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北京市东部辖区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近20年来,该庭努力探索知识产权审判规律,注重机制创新,注重经验总结,先后推出“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审判模式、“五梯次”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工作机制、特色合议庭制度等9项工作机制,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辖区内经济、文化、科技十分发达,案件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形成了宝贵的数据库。其中不乏《乌苏里船歌》案、保时捷建筑作品案、杨绛诉前禁令案等这样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案件。本书就是以该庭自建庭以来的工作情况为基础,以33个典型案例的介绍、14种类型化案件的审理思路的梳理、8个方面案件的审判经验材料的汇总,将该庭19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经验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本书也是对北京知识产权审判20余载的全面见证。
  适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力度的一次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新构想。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工作已经展开,知识产权审判格局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时代赋予的新形势、新任务,知识产权法官们更应该以时代为重,以大局为重,将自己的精力、智慧奉献给祖国的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事业当中。从这个意义上,本书更是对即将到来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时代的献礼。
  是为序。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宿迟

《创新之路:现代商业环境中的专利战略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通过精密的专利战略来驱动创新、巩固市场地位并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梳理,而是着眼于实践操作层面,为决策者、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专利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前瞻布局 本部分首先强调了专利工作与企业核心业务战略的深度融合。我们探讨了如何将技术路线图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防御性的专利组合。 1.1 技术生命周期管理与专利组合的构建: 详细阐述了技术从概念萌芽、快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采取的专利申请和维护策略。重点分析了“专利池”的构建原则,如何通过跨领域、跨技术的专利布局,形成技术壁垒,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搭便车”行为。讨论了如何平衡“广撒网”与“深耕耘”,确保资源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1.2 竞争情报驱动的专利分析: 摒弃传统的文献检索模式,本书推崇以竞争情报为核心的专利分析框架。内容涵盖了如何利用专利地图、FTO(Freedom to Operate,可实施自由)分析和无效化风险评估工具,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实时的“避雷针”和“导航仪”。特别关注了对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专利布局模式的演变分析。 1.3 全球化视野下的地域布局策略: 在跨国经营日益普遍的今天,专利的地域选择至关重要。本章细致分析了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专利授权标准差异、审查重点,以及在主要目标市场(如北美、欧洲、东亚)进行优先布局的关键节点和成本效益考量。讨论了如何利用《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实现高效的国际申请管理。 第二部分: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无缝对接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打破研发部门与法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确保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能转化为有力的知识产权资产。 2.1 创新激励机制与内部流程优化: 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效的内部奖励和报告机制,鼓励工程师主动披露创新点。提出了“嵌入式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即将专利意识植入到研发流程的每一个里程碑检查点,而非作为事后补救措施。 2.2 从技术文档到权利要求的艺术: 详细解析了撰写高质量专利申请文件的具体技巧。内容包括如何精确界定发明点、如何通过从属权利要求构建多层次保护网、以及如何利用说明书支持文件来应对未来的潜在质疑。重点分析了如何撰写那些能够抵御长期无效挑战的、结构严谨的权利要求书。 2.3 审查意见的应对与沟通策略: 提供了面对各国专利局审查员提出的各种质疑(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不足、不清楚等)的系统化应对模板。强调了与审查员进行建设性沟通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通过提交论证、对比文件分析和必要的技术澄清,最大限度地争取保护范围。 第三部分: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 专利的价值不仅在于持有,更在于其在商业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专利资产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利益,并管理相关的法律风险。 3.1 专利许可与转让的谈判实务: 提供了商业谈判的实用指南。内容涵盖了许可费的估算模型(如成本法、市场比较法、超额利润法)、不同类型许可协议(独占、非独占、交叉许可)的条款设计、以及在转让交易中进行尽职调查的关键要点。 3.2 专利运营的多元化路径: 探讨了当前主流的专利运营模式,包括通过专利许可获取被动收入、通过专利交易进行资产优化,以及在特定行业中建立标准必要专利(SEP)组合以获取市场准入权。分析了专利“做活”的适用场景和潜在陷阱。 3.3 侵权风险的预警、应对与反制: 深入讲解了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侵权监测体系。详细介绍了在发现侵权后,如何进行证据保全、技术比对,以及选择诉讼、禁令申请或和解谈判的最佳时机。特别关注了如何应对来自“专利蟑螂”(Patent Trolls)的诉讼威胁,提供了一整套防御和反制策略。 结语:知识产权的未来趋势 本书最后展望了全球知识产权环境的未来走向,包括人工智能生成物所有权、数据产权的界定,以及国际条约对专利实践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旨在帮助读者保持视野开阔,为企业在未来十年的技术竞争中做好充分准备。 本书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案例分析和高度的实操指导性,成为了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知识产权的深层问题,尤其是在数字时代,侵权的形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审判模式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当我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直觉地认为,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并且他对法律逻辑有着深刻的理解。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前沿性的思考,探讨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如何创新审判方法,如何平衡创新者与消费者的权益,如何让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有效和及时。我猜测,书中或许会包含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产权审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解决当前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困境的思路和方法,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更要有实践的可行性。

评分

说实话,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是有些好奇的,毕竟“经验”和“逻辑”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会让人联想到一种严谨而又不失灵活的思考方式。我平时接触的一些法律类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案例化,很少能有像这本书这样,似乎试图将两者融为一体的。我常常觉得,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那些在真实世界中积累的经验,而逻辑则是指导这些经验走向合理、公正的桥梁。没有经验的逻辑,可能显得空洞;没有逻辑的经验,则可能流于偏颇。所以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为读者展现一种更加全面、立体、深刻的知识产权审判图景。我猜想,书中可能不仅仅会罗列条文和判例,更会深入分析判决背后的考量,解释法官们是如何运用逻辑思维,从纷繁复杂的案情中提炼出关键要素,并最终做出裁决的。这种思考过程的揭示,远比单纯的结论更有价值。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沉淀。我喜欢它厚重而不失质感的设计,这种感觉让人安心,仿佛握住的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个充满学识的宝库。我通常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那些能够让我深入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具有这样的潜质。我猜想,书中的内容会涉及到一些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会辅以大量的实践经验来加以佐证。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经验”和“逻辑”这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知识产权的审判实践中的。我期待着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独到的见解,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审判“内幕”,或者说是那些成功的审判背后所依赖的精妙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知识产权审判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启发,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评分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想找个安宁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静静地翻阅它。书的整体感觉很踏实,字体大小适中,纸张的触感也很好,长时间阅读应该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我猜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一些复杂的法律概念和审判流程,用更加易于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我个人对知识产权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像是雾里看花,很难触及到其精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在这条求知路上的迷茫,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无形资产。我预测,书中可能包含了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审判技巧或者案例分析,它们或许能为我打开新的视野,让我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大概翻阅了一下,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拿到手的时候,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信息尚不发达,但知识沉淀更加厚重的年代。我一直觉得,真正有分量的书,不仅仅是内容,更是它所承载的实体感和仪式感。这本书的装帧无疑是花了心思的,坚实的封面,严谨的排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考究。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不浮躁、不哗众取宠的风格,不像现在很多速成的、追求眼球效应的书籍,它给人一种“沉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感觉。我预计这本书的内容也一定如同它的外在一样,充实而有深度,不会是那种一扫而过就能理解的浅显之物。我期待着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够在这厚实的篇章中,汲取到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宝贵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