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学生读名家)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学生读名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衡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名家散文
  • 中学生阅读
  • 语文教材
  • 课外阅读
  • 梁衡
  • 现代文学
  • 经典作品
  • 情感教育
  • 思辨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71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11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但是发现了事务的美如何去表现呢?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风物之美,给人美得陶冶、感染与享受;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是启示理想、信念、道德、哲理;叙述是文学的基础,一切析理合抒情都要首先将客观的、有价值的事情用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出来。现代散文名家梁衡亲自挑选、亲自点评的作品将帮助理解散文中的生活美,掌握写作技法。

内容简介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作品入选语文课本较多的作家之一,梁衡先生,亲自为中学生编写,并加以精心点评的散文读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专为中学生量身挑选56篇散文,点评条理清晰,深刻剖析写作心理,示范写作技巧,揭示写作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集《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跟梁衡学新闻》,散文集《觅渡》《红色经典》《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有两横散文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散文《晋祠》《夏感》《觅渡,觅渡,觅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等入选中学和大学课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单元 入选中学生教材解读
晋祠/2
美文解读 我写《晋祠》/4
觅渡,觅渡,渡何处?/9
《觅渡》自注16条 /13
美文解读 我写《觅渡》/16
参考资料 瞿秋白女儿给作者的一封信/21
跨越百年的美丽/22
美文解读 我写《跨越百年的美丽》/26
相关资料 《数理化通俗演义》节选/27
把栏杆拍遍/32
美文解读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对《把栏杆拍遍》的讲解/39
夏感/42
美文解读 我写《夏感》/43
相关资料 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44
青山不老/48
美文解读 我写《青山不老》/50
壶口瀑布/51
美文解读 我写《壶口瀑布》/53
教材的力量/54

第二单元 扩展阅读写人篇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 关于写伟人/60
百年明镜季羡老/62
大无大有周恩来/69
这思考的窑洞/88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94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怀/100
读韩愈/107读柳永 / 113
乱世中的美神 / 119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 135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 144
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 / 152
梁思成落户大同 / 157
写景篇
阅读指导 山水为什么美 / 164
冬日香山 / 166
石河子秋色 / 168
草原八月末 / 170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 174
榆林红石峡记 / 180
吴县四柏 / 182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 184
佩莱斯王宫记 / 190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 195
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 / 198
记事篇
阅读指导 叙事是写作的基本功 / 204
红毛线,蓝毛线 / 206
周恩来让座 / 212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 217
平塘藏字石记 / 220
试着病了一回 / 224
山中夜话 / 236
抒情篇
阅读指导 为文第一要激动 / 237
年感 / 240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 242
西北三绿 / 246
忽又重听走西口/253
母亲石/263
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265
秋思/269
说理篇
阅读指导 文章为思想而写/271
文章五诀/273
人人皆可为国王/275
匠人与大师/278
书与人的随想/280
你不能没有家/283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288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292
说兴趣/294
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297

第三单元 碑赋作品
壶口瀑布记/300
广安真理宝鼎记/301
嘉兴南湖红船之铭/303
西柏坡赋/304
周总理手植腊梅赋/305

第四单元 作品与教学研究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一文解读/308
《跨越百年的美丽》备课思考及教学/310
欣赏梁衡之“工”314
理与情铸就的美316

附录
梁衡入选语文教材和教学阅读用书作品一览/313
媒体推荐名单/317
教师推荐名单/317

精彩书摘

  第一单元
  入选中小学教材作品解读
  我们从一篇课文里能学到什么?
  通过一篇课文学生能学到什么?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其实就是三样东西:语文知识、思想内容和审美。学生为什么学语文,因为语文是基础,是各种学科的基础、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立身的基础。不管做什么,人先得会说话写字。正如不管什么运动员,田径、球类还是武术,先得会走、会跑。所以学语文,第一是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即掌握语言、文字、文章的规律和技巧。这些规律通常是体现在一篇课文中。又因文章除形式外必须有内容,学生在学习一篇范文时也就顺便受到了文章内容的教育。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语文虽不是政治课,但这种由课本获得的思想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构成了他以后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所以学语文的第二个作用是思想教育。语言是一种艺术,语文不但教我们怎样正确地表达内容,还教我们怎样更美地表达。所以学语文的第三个目的是学会审美,掌握美的标准、美的表现规律,怎样去欣赏美文,写作美文。语文知识、思想内容和审美,这是一篇课文必备的三要素。
  晋祠
  出太原西南行50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880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42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潭�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
  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959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文解读|我写《晋祠》——谈山水文章怎样发现美、表现美
  偶为报纸写了一篇介绍山西名胜晋祠的文章,想不到竟被收入中学教材。我写文章本不懂格式,看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才知这叫说明文。《语文学习》的同志要求就这个说明文写一点说明,现就一些随想随感如实写出,也只能是仅供参考。
  一、关于美的发现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内容一般分为三类: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风物之美。山水之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有独立性、长久性、多样性。在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给人的主要是理想、信念、道德、哲理方面的启示,而自然风物给人的主要是美的陶冶、感染与享受。
  大自然中不是每一处山水都美,有的是穷山恶水;也不是同一处山水,人人都一样地赞美,人们尽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欣赏它的美。晋祠,从现在还保存着的宋代建筑算起也已近千年,其山水景物的形成当更久远,其间来游历和歌咏的人亦甚多。但我看晋祠,它的美与一般的山水却有不同,是一种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和艺术的综合之美。这个发现是逐渐的。我童年时便常去晋祠游玩,它的自然之美对我熏陶极深,清清的水,郁郁的树,还有那座秀丽的山。当时山上的野花比现在多,每年五一节假日,城里的人骑车来玩,傍晚归去时车上都有一束从山上采来的黄花,一条花的车流甚是壮观。我很爱在这个季节爬山,在花丛中嬉戏。那景象是难忘的。“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抬级登山都情悦神爽”,便是这山给我的美好印象。还有那苍劲的老树,和古老的河浑然合成一种古朴的美;那水“多、清、静、柔”,是一种秀丽的流动的美。它们合在一起组成一种特别的自然风光。这是晋祠的迷人之处,也是首先不可不告诉读者的。
  但是,晋祠毕竟不同于单纯的天然野境,不是小石潭,不是桂林,也不是三峡。它是一个文化名胜所在,人们在这里已经营了一千年。除大自然留下的景物外,更重要的还有祖先留下的文物。有很深很浓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特别是古建三绝:圣母殿、木雕龙、鱼沼飞梁。这几样东西是美的,它们不同于山、水、树。已超出自然,而是一种艺术美、社会美。(本来有人主张美只有两类,艺术美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美。)这些美的雕塑,美的建筑,都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有自然之外的社会内容。这种包含社会和艺术内容的美的发现,只靠一般观赏是不行的,它还要靠读书、看画、听歌,要有文史知识和艺术修养方面的积累。所以对我来说,那自然之美是幼时在自然的熏陶下所接受,而这社会艺术之美是以后随着阅历的增加才逐渐感知的。这时我对晋祠不但看见了它,而且还理解了它(当然到现在也不敢说已完全理解)。如果山水风物是它的外美,那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内秀。这是要告诉读者的第二个方面,是更深的一层。
  古人道:“名胜所在贵乎心得。”要写好一处山水,就先得对它的美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发现。这大概就是中学写作教学中常说的观察。其实还应该加上研究。
  二、关于美的表现
  发现了事物的美,怎样去表现呢?找最有个性的特征,作一细微深入的刻画。古诗文中写美人,常忘不了一双明眸或一汪秋波。画人,最关键的是画眼睛,山水也是有“眼”的。只须着意点染这一点,其美自见。如文中写景,着意春秋二景,写那棵奇怪的左扭柏,便突出一个“扭”字:“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写水,则细摹其清:“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树,冉冉不绝。”这些关键地方多费一些笔墨正是为了在别的地方省一些笔墨。既发现了它的美,便将它最美的地方写透、写够。
  再者,山水名胜,多是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因此要尽量让静物动起来,去摇荡人的情怀,让读者与作者产生美的共鸣。这在古典诗文中是有许多传统写法的。金人元好问写过这样一首《山中杂诗》: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树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它妙在能将看不见的“风”,通过动态的树写出来,却又将流动的水用苔滑无声来表现。将花、草、竹、藤等一起跃然纸上,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生态图,有动势感,而且是各种微妙的动态。凡美的东西都是活灵灵的,能唤起人的生命活力,使人有思有感,可赞可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人登高而见到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便是自然景物激起了人生命、思维、感情的活力。
  要表现山水草木之美,我想尽量取动势,虽是从山水落墨,却是从人情着眼,将主客观之间沟通。山水是自然存在,将美传达于读者却是文章的功能。文章写到泥塑仕女的形态,写木龙抱定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写十字飞架石桥,又从桥引申到“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写石雕的小和尚笑眯眯、傻呵呵地接水,石虎前爪抓岸,引颈探腰,要一吸百川等,都是尝试着以动写静,突破自然美,而去追求艺术美。或者说,力图用语言艺术的美去挖掘自然风物之美。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看到的是自然原形,听到的却是经过提炼、艺术化了的景物,自然更多了一层美。
  ……

前言/序言


梁衡散文精选:走进时代的脉搏,感受文字的力量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文字,如同一泓清泉,滋养着读者的心田;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梁衡先生的散文,便是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们并非空洞的辞藻堆砌,而是饱含着深沉的思考、真挚的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学生读名家)正是精选了梁衡先生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旨在引领中学生读者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名家散文的独特魅力,从而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 本书的选篇,力求体现梁衡先生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与多样性。他笔下的世界,既有对故乡土地的深情眷恋,对岁月流转的淡淡乡愁,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对社会现象的犀利剖析,更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无论主题如何切换,梁衡先生的文字始终保持着一种朴实而又深刻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一、 故乡情深,岁月如歌 梁衡先生的许多散文,都回荡着浓浓的乡愁。《红叶》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那片被秋日染红的山林中,他捕捉到了自然的壮丽色彩,更从中体味到了生命循环的哲理。红叶的燃烧,象征着生命的辉煌与绚烂,而最终的飘落,又预示着新的开始。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与对人生道理的深刻感悟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他写故乡,不是简单的风景描绘,而是将个人情感与对土地的依恋融入其中,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 《晋祠》等篇章,则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深情。他笔下的晋祠,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群,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他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对历史典故的梳理,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的厚重,感受文化的传承。他的文字,让那些静态的古迹“活”了起来,仿佛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 二、 时代回响,人文关怀 梁衡先生的散文,并非沉溺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更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化。他的作品中,常常闪烁着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瓜fang》便是其中的典范。他用冷静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触,回溯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轨迹。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不是为了简单的批判或怀旧,而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警示后人,珍视当下。 在《失落的故乡》等文章中,梁衡先生对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和乡村风貌的失落,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他用文字记录下那些正在消逝的美好,呼唤人们对乡土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珍视。他的文字,具有一种朴素的批判精神,敢于揭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让他的散文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 三、 哲思隽永,智慧启迪 除了对故乡和时代的描绘,梁衡先生的散文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的意义,从细微之处体悟人生的真谛。他的文字,常常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触动读者内心的柔软,引发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思考。 在《千岁柳》等篇章中,他将一棵古树的生命历程,比作人生的起伏与沧桑。通过对古树的观察,他阐述了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时间流逝的不可抗拒。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使得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而生动,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他的思考,不是空泛的议论,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四、 语言精练,风格独特 梁衡先生的散文,最令人称道的还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简洁明快,却意蕴深长。他擅长运用平实的语言,营造出深刻的意境,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雕饰,他的文字仿佛是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阅读梁衡先生的散文,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用他的智慧和洞察,带领我们审视世界,审视自己。他的文字,不枯燥,不晦涩,易于理解,却又引人深思。对于中学生读者而言,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阅读价值与启示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性,更在于其教育性。通过阅读梁衡先生的散文,中学生读者可以: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梁衡先生如何运用细腻的观察、真挚的情感和精练的语言来构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拓展历史文化视野: 了解梁衡先生通过文字对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的解读,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识。 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感受梁衡先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对社会、对人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激发独立思考能力: 梁衡先生的散文常常引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鼓励读者形成自己的见解。 丰富情感体验: 感受梁衡先生文字中流露出的乡愁、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 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位睿智的长者,引领着初涉文学殿堂的中学生,在梁衡先生的文字世界里,感受时代的心跳,品味人生的况味,汲取智慧的养分。我们相信,通过这本读本,年轻的读者们将会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启迪,让阅读成为滋养心灵、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这是一次与名家对话的机会,更是一场心灵的成长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中微苦,但回甘悠长,越品越有味道。梁衡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抒情,却有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能够直抵人心。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历史事件的梳理和评论。他能够以一种极其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剖析那些复杂的历史真相,让我们看到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人脸谱化,而是努力去还原每一个人物的真实面貌,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看到他们的局限性。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让我对过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梁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棱镜,将复杂的现实折射出不同的光彩,让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读他的文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学会独立判断,不被表象所迷惑。这本读本,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评分

初次阅读《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我被梁衡先生那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善于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细腻的个体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文章既有史诗般的壮阔,又不失人性的温度。他笔下的时代变迁,不仅仅是数字和事件的堆砌,更是无数个体命运沉浮的缩影。他能够捕捉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无论是空气中弥漫的理想主义,还是现实的残酷,都能被他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的关注。他没有将他们仅仅作为背景,而是赋予了他们独立的生命力和思想。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放弃,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脉搏。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直接与读者的心灵对话。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交流,他用他的智慧和经历,为我们讲述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历史的动人故事。这本读本,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的阅读,更是一次关于理解和共情的深刻体验。

评分

梁衡先生的散文,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思想的深度碰撞。初翻开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我便被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邃广博的见解深深吸引。书中描绘的时代图景,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还是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都仿佛将我置身于那个洪流之中,亲历着风云变幻。我尤其欣赏梁先生在处理宏大叙事时,不忘回归个体生命的细腻笔触。他笔下的劳动者,不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符号,更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鲜活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促膝长谈,他娓娓道来,你静静聆听,然后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发掘出人生的真谛,体悟到历史的重量。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经过梁先生的打磨,散发出温润的光泽。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积淀。我常常在读完一篇后,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陷入沉思。这种沉思,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思考,是对书中观点、对人生、对社会的自我审视与追问。这种阅读体验,在我以往的阅读经历中是极其罕见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学,不应只是浮于表面的华丽辞藻,而应是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甘泉。梁先生的散文,正是这样的甘泉,源源不断地为我注入力量与启迪。

评分

梁衡先生的文字,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在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我看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他能够从一些看似寻常的文化符号中,挖掘出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古老建筑的赞美,还是对传统节日的描绘,都饱含着他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他不仅仅是在描述,更是在传承,在唤醒。他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了如此灿烂的文明,而我们,正是这份文明的继承者。梁先生的文章,有一种温润的力量,它不强求你去接受,而是慢慢地引导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感染。我常常在读完他的文章后,会陷入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之中。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也更加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这本读本,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梁衡先生的文章集,更是一本唤醒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启蒙书。

评分

梁衡先生的散文,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面洞察人性的镜子。在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我看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能够透过表象,去捕捉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平凡的普通人,都充满了立体感,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高尚的一面,也有普通的一面。梁先生并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也没有刻意去神化人性的光辉,而是以一种极其坦诚的态度,去展现人性的真实面貌。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人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人会有某些行为。梁先生的文章,就像是在引导我们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读他的文章,不仅仅是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也认识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本读本,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品读的良师益友。

评分

在众多名家散文的海洋中,《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梁衡先生的文章,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张扬,不喧哗,却能在字里行间缓缓渗透,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个时代的追忆与反思。他并没有简单地去歌颂或者批判,而是以一种冷静的、客观的视角,将那些历史的片段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人们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蜕变。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革命的先驱,还是平凡的普通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人们依然怀揣着希望,依然在为着理想而奋斗。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挖掘,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曾经为我们铺路的人们充满了敬意。阅读梁先生的文章,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他用他的经历,他的思考,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力量。我常常在读完一篇文章后,会陷入长久的思考,思考历史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思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坚定。这本读本,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评分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在我看来,是一场关于“看见”的旅程。梁衡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看见”的能力,他能够看见别人看不见的细节,能够看见别人忽略的真相。他笔下的那些历史事件,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更是充满人性温度的鲜活故事。他能够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捕捉到那些微小的、个体化的情感瞬间,将它们放大,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他用他的笔,为他们发声,为他们正名,让那些被埋没的记忆重现天日。这种“看见”的能力,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真实”有了更深的追求。梁先生的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启发我们去“看见”现在,去“看见”未来。它教会我,要用一种更敏锐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要去发现那些被隐藏的美好,也要去揭露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这本读本,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认知升级,它让我学会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世界,去理解人生。

评分

第一次阅读梁衡先生的文章,是在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里,那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位久违的老友,他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他笔下的中国,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地理名词,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和鲜活生命的热土。我尤其被他对于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的描绘所打动。那些简朴的衣食住行,那些为了生存而付出的辛勤努力,那些在艰难岁月中闪耀的人性光辉,都以一种极其真切的方式展现在我的眼前。他没有刻意去渲染苦难,也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讲述着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喧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梁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历史的留声机,将那些被遗忘的声音重新播放。他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命运交织而成。这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也开始反思,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关注身边的人,更加珍视每一个平凡的生命。这本读本,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梁衡先生,更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我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作为其中一员的责任与意义。

评分

梁衡先生的散文,对我而言,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翻开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土地,在梁先生的引导下,慢慢品味着文字中的深意。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而是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和哲学的思考。他能从一棵树、一朵云中看到生命的轮回,能从一场雨、一阵风中体悟人生的无常。这种将自然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笔触,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学着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追求惊世骇俗,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他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隐藏在那些平凡的细节之中。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是否过于匆忙,是否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这本读本,不仅仅教会我如何去欣赏文学,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我常常在读完一篇文章后,会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远方的天空,感受着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是梁先生的文章带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

第一次接触梁衡先生的文章,是朋友推荐的这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我带着一丝好奇,翻开了第一页。出乎意料的是,我并没有立刻被那种宏大叙事所震撼,反而是被那些日常的细节所打动。他笔下的乡村景象,那些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幅温馨而恬静的生活画卷。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感受到夏日午后的微风拂过脸颊。梁先生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并没有刻意去渲染,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极其平实的语言,将这些画面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背后,他却能挖掘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能够从一片落叶、一株野草中看到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从一个淳朴的农民身上看到人性的善良与淳厚。这种将宏大与微观相结合的能力,是我非常欣赏的。它告诉我,生活中的伟大,往往就隐藏在那些平凡之中。这本读本,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开始感受那些曾经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好。梁先生的文章,不仅拓展了我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生活的方式,让我学会用一种更深沉、更细腻的目光去体味人生的百味。

评分

非常好,很好,非常好,很好

评分

惠哦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就是把我单子忘记了,十来天才到

评分

质量不错,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书很厚,中国人写的科普故事,更接地气

评分

学校要求阅读教材到货很快,包装很好,希望孩子好好阅读收货颇丰。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评分

儿子学校要求买的

评分

价格划算 质量好。不得不说,自从知道评价反馈京豆后,我需要编辑一大串来评价我购买的商品。从外观来看,品质好,拿到后,真的是非常惊喜。物流快,快递小哥服务好,贴心,送货送到家门口。彻彻底底感受到了京东的服务,不得不为之点个大赞。仅希望京东活动再多一些,价格不要变得那么频繁,希望每次都能买到特殊价,买到合适的商品。希望京东越来越好,我也会越来越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