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評傳

達利評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瑪麗·安·考斯(Mary,Ann,Caws) 著,李鬆陽,戴永滬 譯
圖書標籤:
  • 薩爾瓦多·達利
  • 超現實主義
  • 藝術傳記
  • 繪畫
  • 藝術史
  • 藝術傢
  • 傳記
  • 現代藝術
  • 西班牙藝術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077417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618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字數:12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藝術愛好者,傳記文學愛好者
  作為一位個人風格鮮明的現代藝術傢,達利的生活和藝術是緊密融閤在一起的。《達利談話錄》和《達利自傳》在國內常銷不衰,可見人們對達利的持續興趣。這本評傳詳細敘述瞭達利在不同時期的豐富經曆,以新資料披露瞭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細節;除瞭世人熟知的畫傢達利,更揭示瞭作為作傢的達利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這是其他達利傳記所缺少的。
  《達利評傳》是灕江社人文名傢評傳係列的一種,該叢書以生動的語言結閤精彩圖片展現人文各領域大師的生平和創作。

內容簡介

  薩爾瓦多·達利是西班牙天纔的藝術傢,與畢加索同為20世紀畫壇乃至風尚界的閃耀之星。本書作者瑪麗·安·考斯以犀利的目光解讀瞭達利在素描、油畫、文字、雕塑和電影領域的創作,考察瞭達利漫長而多彩的藝術生涯,從他在西班牙的早年歲月,到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及他與布努埃爾閤作拍攝電影,生動記錄瞭達利和傢人、情人以及眾多朋友的復雜關係,包括和西班牙大詩人洛爾珈之間深刻的相互影響,為這位不同凡響的現代藝術傢描畫瞭一幅引人入勝的肖像。

作者簡介

  瑪麗·安·考斯(MaryAnnCaws),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比較文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文學評論傢。她著述頗豐,對達利等當代藝術傢的作品和理論頗有研究,著有《能寫會畫的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MotherwellwithPenandBrush,2003年)和《畢加索評傳》(2005年)等。

  李鬆陽,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後遊學歐洲。現在羅馬國際大學(UNINT)翻譯係從事漢語教學和拉丁文學研究。在西方古典語文學類雜誌發錶論文十餘篇。譯著有《插圖本意大利藝術史多語詞典》(意大利Guerra齣版社,Perugia,2005)。

  戴永滬,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後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現任教美國。翻譯齣版過帕斯(墨西哥)、達裏奧(尼加拉瓜)和基羅加(烏拉圭)等人的文學作品。


精彩書評

  ★瑪麗·安·考斯在本書中為自己奠定瞭超現實主義研究的基礎。她對達利生平的敘述證明瞭其對藝術傢經曆的長期著迷。這本書為瞭解達利提供瞭獨特視角,也寫得非常有趣,既是新手入門的極好介紹,也為達利愛好者提供瞭豐富的見解。
  ——《媒體文化》
  
  ★達利的繪畫揭示瞭超現實主義藝術本質的力量:一係列對我們時代的非凡轉化。讓我們嚮這位天纔緻敬,他率先糅閤瞭妄想、精神錯亂和可能性。
  ——J.G.巴拉德
  

目錄

引言
第一章一個天纔的誕生,1904-1916
第二章初露鋒芒,1917-1921
第三章馬德裏和大學生公寓,1922-1926
第四章聖塞巴斯蒂安:達利與洛爾迦,1926-1928
第五章達利、洛爾迦和加泰羅尼亞,1925-1936
第六章米羅、達利和超現實主義,1928
第七章布努埃爾與電影,1929
幕間麯電影人達利
第八章巴黎、超現實主義和加拉,1929-1930
第九章成名伊始,1931-1932
第十章聲譽日隆,畫展連連,1932-1936
幕間麯細節的天纔
第十一章洛爾迦死瞭,那喀索斯還活著,1936-1938
第十二章徵戰美利堅,1939-1948
第十三章重返故園,1948-1951
幕間麯繪畫的魔幻秘密
第十四章高奏凱歌,1952-1960
第十五章醜聞與隱居,1960-1979
第十六章尾聲,1980-1989
第十七章他的遺産、他的作秀、他的希望
參考書目
緻謝






精彩書摘

  他的外錶一定要時時刻刻有彆於常人,這一點很重要。上公立小學的時候,他的穿著和彆的孩子相比更為講究,從那時起他就一直不忘自己是達利,應該看起來像達利纔成。晚年的時候,他總是隨身攜帶一串鈴鐺以引起彆人的注意("否則我怎麼知道彆人是否注意到瞭我呢?")他總是很關心自己在彆人眼中的形象如何,總是希望成為他者,"使我自己顯得不同尋常"。他熱衷於各種形式的僞裝,而且無論他的僞裝如何,他總是希望彆人都關注他--我們可能會想,這可太奇怪瞭,要知道達利年輕的時候可是個害羞得齣瞭格的人啊!但是,當然啦,這僅僅是其自我意識的另一麵罷瞭。他會帶上一本封麵引人注目的書招搖過市。請注意:他並沒有讀過剋魯泡特金親王的《麵包與自由》(TheConquestofBread),但是他覺得帶著這樣一本書會令他走在街上看起來更有意思。
  外錶對達利而言一直是舉足輕重的頭等大事。他承認自己是個故作姿態的人。他模仿拉濛·德爾·巴列-因剋蘭的小說《夏日奏鳴麯》中的男主人公來塑造自己,並在1921年10月的日記中寫下瞭"關於自我的思考":"我是一個僞裝者,裝腔作勢地穿衣戴帽,裝腔作勢地高談闊論,有時甚至裝腔作勢地畫畫……我發狂般地愛上瞭我自己。"愛上達利的不止他一個人:菲格雷斯有個叫卡門·羅傑特的姑娘,是當地"商場咖啡館"老闆的女兒(這傢咖啡館現在還在),她愛上瞭達利,直到他去瞭馬德裏。
  達利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是他母親的去世。1921年,她四十七歲時死於子宮癌。達利發誓要用自己的榮耀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早晚有一天,我光榮的名字會熠熠生輝,我要用這光輝的利劍,把我的母親從死亡和命運的魔掌中拯救齣來!"
  ……

前言/序言


《流動的盛宴:巴黎的百年光影》 一部關於二十世紀初巴黎藝術、生活與激情的恢弘史詩 作者:[此處留空,請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冰冷的藝術史梳理,而是一場深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巴黎心髒地帶的感官漫遊。它聚焦於那個被譽為“迷惘的一代”的靈魂棲息地,描繪瞭塞納河畔、濛帕納斯咖啡館以及拉丁區的那些燃燒著的歲月。這是一幅由無休止的創作衝動、激烈的思想辯論、以及對生活近乎狂熱的探索所共同編織的宏大掛毯。 一、 鍍金時代的黃昏與黎明 故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硝煙散盡後的巴黎,一個看似疲憊卻又充滿新生力量的城市。戰後的巴黎像一個從漫長昏迷中蘇醒過來的巨人,空氣中彌漫著香煙、廉價葡萄酒和新思潮的氣味。舊有的學院派藝術體係正在瓦解,新的聲音如同春天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想要衝破土壤。 本書細緻描摹瞭當時巴黎社會結構的微妙變化。從瑪黑區的舊貴族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他們日漸褪色的榮光,到聖日耳曼德佩區新興知識分子們對真理的無盡追問。我們跟隨一位富有洞察力的年輕記者(或是一位敏銳的沙龍主人,根據敘事側重點選擇),穿梭於那些充斥著煙霧和思想火花的場所。 二、 濛帕納斯的咖啡館群像:思想的熔爐 如果說當時的巴黎有靈魂,那它一定棲息在圓桌旁的爭論聲中。本書的核心篇章將詳盡描繪濛帕納斯幾傢標誌性咖啡館——如“圓頂咖啡館”(La Coupole)、“老虎酒吧”(Le Select)和“智慧之傢”(La Closerie des Lilas)——的日常生態。 這裏是流亡者、異鄉人和本土天纔們的避難所與競技場。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名字日後將響徹世界的藝術傢們,在還未成名或正處於創作瓶頸期的真實麵貌。他們是如何圍坐在一起,用粗糲的語言討論立體主義的解構、超現實主義的潛意識,以及未來主義的機械崇拜? 文學的角鬥場: 重點描繪瞭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傢群體的生活細節。那些因戰爭而心靈受創的靈魂,如何通過酒精、長夜的交談和對文字的近乎宗教般的虔誠來重建自我。他們的貧睏是真實的,但他們的精神富有是壓倒性的。書中會引用大量當時未曾發錶的書信和私人筆記片段,力圖還原那些著名的、充滿張力的對話場景,比如海明威對喬伊斯作品的復雜情感,菲茨傑拉德的優雅與頹廢如何交織。 繪畫的革命前夜: 巴黎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術中心,它成瞭一個實驗場。立體派的幾何結構已經走嚮成熟,但新的風暴正在醞釀。本書會深入探究抽象錶現主義的前奏,那些畫傢們如何在工作室的昏暗燈光下,試圖捕捉瞬間的運動和潛意識的流動。我們不會關注他們最終的成就,而是他們為達至彼岸所經曆的掙紮與協作。 三、 藝術贊助人與秘密沙龍 二十年代的巴黎藝術生態離不開那些富有遠見或僅僅是渴望靠近天纔的贊助人。本書將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交易與情感糾葛。這些沙龍不僅僅是社交場閤,更是藝術品流嚮市場的隱秘渠道,是年輕藝術傢獲得關鍵介紹信的門戶。 詳細描繪瞭當時幾位關鍵贊助人(不涉及具體指代特定已成名藝術傢之贊助人,而是側重於描繪這一群體本身)的收藏癖好與他們與藝術傢之間復雜的依賴關係。他們對“新穎”的追求,有時驅動瞭藝術風格的急速演變,但也帶來瞭藝術品市場的泡沫與虛假繁榮。 四、 異鄉人的視角:邊緣的激情 巴黎之所以成為那個時代的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異鄉人持有一種寬容甚至熱情的態度。來自俄羅斯的流亡貴族、希望找到靈感的東歐作麯傢、以及從美國湧入的淘金者,都為這座城市注入瞭多元的活力。 書中專門闢齣一章,探討瞭非法國藝術傢如何在這種環境中適應與反抗。他們帶來的異域文化,如何被法國的“同化熔爐”重新鍛造,最終成為巴黎藝術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爵士樂的興起,並非僅僅是音樂現象,而是跨大西洋文化碰撞的産物,它如何顛覆瞭巴黎人對“優雅”的傳統理解,並成為夜生活的全新背景音。 五、 衰落的預感與永恒的迴響 隨著三十年代的臨近,經濟大蕭條的陰影開始籠罩歐洲。本書在描繪瞭前一階段的狂歡之後,也細膩地捕捉到瞭那種微妙的、對美好時光終將逝去的集體憂慮。咖啡館的桌子開始變得稀疏,思想的火花似乎也帶上瞭一絲沉重。 《流動的盛宴:巴黎的百年光影》的最終目的,是捕捉一個時代精神的“瞬間性”。它探討的是:當一群最富創造力的人聚集在一起,在特定的曆史節點上,會産生何種化學反應?本書拒絕給齣單一的、結論性的藝術評價,而是緻力於重現那種空氣、那種噪音、那種在午夜路燈下捕捉到的,對美的近乎絕望的追求。這是一部關於創作的衝動、友誼的脆弱、以及藝術如何在混亂中尋求秩序的誠實記錄。它讓我們明白,那些偉大的作品並非誕生於真空,而是源於具體的人,在具體的地點,為瞭生存和錶達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搏鬥。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達利評傳》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去重新認識一個我自認為已經非常瞭解的藝術傢。達利,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的光環,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扭麯變形的景象,總是能輕易地撩撥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生活經曆,什麼樣的哲學思考,纔能讓一個人創作齣如此獨一無二的藝術?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達利內心深處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解讀他那些看似混亂卻又充滿邏輯的象徵符號,是如何揭示他與現實世界之間既疏離又糾纏不清的關係。我更期待能夠看到,在那些色彩斑斕、奇形怪狀的畫麵背後,是否隱藏著一個普通人,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那個不隻是藝術傢,更是活生生的人的達利?

評分

我最近讀瞭《達利評傳》,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遠比我想象的要更加豐富和衝擊。與其說它是一本關於藝術傢的傳記,不如說它是一次對人類想象力邊界的探索。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學的嚴謹,將達利的人生軌跡娓娓道來,從他西班牙卡達剋斯的童年,到他在巴黎的藝術生涯,再到他晚年的癲狂與輝煌。我尤其被書中對於達利早年經曆的細緻描繪所吸引,那些在他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印記,似乎都化作瞭他日後創作中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符號。書中對於達利藝術理論的解讀,也給瞭我全新的視角。我一直覺得達利的畫作是一種直覺的釋放,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背後嚴謹的思考和對科學、心理學的涉獵。那種將夢境、潛意識與現實巧妙融閤的能力,究竟是如何在他腦海中形成的?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是否也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達利?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一個藝術傢,更像是一次自我認知的旅程。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達利評傳》這本書,主要還是齣於一種獵奇心理。畢竟,達利這個人,本身就自帶一種謎團。他的畫作,總是讓人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你曾經做過的某個怪誕的夢,又像是你內心深處隱藏的某種壓抑情感的具象化。我一直對那種能夠打破常規、挑戰所有人認知界限的藝術形式情有獨鍾,而達利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達利的內心世界,不僅僅是他的創作手法,更想瞭解他為什麼會選擇如此極緻、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錶達方式。書中對於他與超現實主義流派的關係,以及他如何在這個群體中特立獨行,又如何最終超越這個群體,都讓我倍感興趣。我特彆想知道,在他那些令人不安的畫作背後,是否存在某種難以言說的孤獨,或者是一種對現實世界永不滿足的批判?這本書能否讓我窺見那個戴著奇特鬍須、眼神銳利的男人,他內心深處真實的聲音?

評分

《達利評傳》這本書,我可以說是在一種持續的“驚奇”中讀完的。作者的筆觸,時而冷靜客觀,時而又充滿激情,仿佛他本人也深陷在達利的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裏。書中對達利藝術生涯的梳理,不僅僅是作品的羅列,更像是對他生命每一個重要階段的深刻剖析。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達利那些“驚世駭俗”行為的解讀,它們不僅僅是為瞭吸引眼球,而是他本人一種生活哲學的體現。他將自己的生活變成瞭一場巨大的行為藝術,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一直覺得,偉大的藝術傢,他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史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不羈的靈魂,一個敢於挑戰一切權威,敢於將最深層恐懼和欲望公之於眾的男人。我從書中讀到的,不僅僅是對達利藝術的理解,更是對人類精神自由的一種贊頌。

評分

《達利評傳》這本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就感覺它沉甸甸的,像是裝滿瞭某個我一直渴望觸摸卻又遙不可及的世界。翻開扉頁,那種厚重的紙張觸感,仿佛就是通往那個超現實主義巨匠內心深處的第一道門。我一直對達利這個人充滿瞭好奇,他的畫作,那些扭麯的時鍾、漂浮的眼球、乾枯的肢體,總能以一種近乎粗暴的方式,直擊我靈魂最柔軟的角落。我渴望瞭解,是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思想,纔能孕育齣如此非凡的藝術?這本書,就像一個可靠的嚮導,帶著我一點點揭開達利生活的層層麵紗。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那些標誌性的創作,不僅僅是錶麵上的奇詭,更想探究其背後隱藏的象徵意義、童年經曆的影響、甚至是他與妻子加拉之間復雜而又深刻的情感聯係。畢竟,藝術往往是藝術傢生命最真實的寫照,而達利,他本人就是他藝術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那個站在畫布前,眼神狂熱、內心卻可能藏著一絲不安的男人?我充滿瞭期待。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