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全译本 套装共2册)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 套装共2册)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著,陈筱卿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冒险
  • 经典
  • 小说
  • 海底世界
  • 尼莫船长
  • 儒勒·凡尔纳
  • 海洋
  • 探险
  • 全译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1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18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著名译
外文名称: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12
套装数量:2
字数:38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

编辑推荐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过五六十本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几十部戏剧以及其它短篇小说、诗歌、各种著作,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是其代表作,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内容简介

  《名著名译:海底两万里(全译本 套装共2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目录

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漫游代序
第一部分
第1章 飞逝的巨礁
第2章 赞成与反对
第3章 悉听尊便,先生
第4章 内德·兰德
第5章 冒险向前
第6章 全速前进
第7章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第8章 动中之动
第9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
第10章 海洋人
第11章 鹦鹉螺号
……

精彩书摘

  《名著名译:海底两万里(全译本 套装共2册)》:
  第一部分
  第1章 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大家可能还都记忆犹新。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了高度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多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快,动力极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科学分类的所有鲸鱼都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叶①、拉塞佩德②、迪梅里③,还是卡特拉法热④,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的结果,平均算来(保守的估计,此物长
  ① 居维叶(1769—1832),法国著名博物学家。
  ② 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博物学家。
  ③ 迪梅里(1774—1860),法国博物学家、医生。
  ④ 卡特拉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人类学家。二百尺;夸张的估计,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果真存在的话。
  然而,它真的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类一向是对神奇事物感兴趣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怪物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无稽之谈,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到了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这种动物尚不为人所知罢了,它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气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的不同海域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两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15′,西经60°35′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也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最大的,也只有五十六米长,没有谁见过超过这一身长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大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对它津津乐道;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了机会,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出来,从北极地区的那头白鲸——可怕的“莫比·狄克”①,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②,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③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
  ① 美国小说家、诗人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的小说《白鲸》中那头可怕的鲸鱼名字。
  ② 系北欧传说中的大海怪名,据说其触须可缠住五百吨的船只,将其拖入水底。
  ③ 普利尼(23—79),古罗马作家,著有《博物志》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了人身攻击。
  这场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甫①的《宇宙》杂志、皮德曼②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③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不要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一份极具讽刺味儿的报纸发表的一篇编辑们十分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④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

前言/序言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Gabriel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63年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正式发售,从此一举成名,此后便开始从事写作职业,一直到1905年3月24日于亚眠逝世。
  儒勒·凡尔纳一生写过五六十本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几十部戏剧以及其他短篇小说、诗歌、各种著作,其代表作为《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都收录于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漫游》系列作品集。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埃泽尔父与子合作期间(1862年开始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
  凡尔纳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
  科学幻想小说并非从凡尔纳开始,但在幻想的规模上,特别是在科学的语言性上,凡尔纳大大超过了前人。凡尔纳的才能在于,他实际上是在科学技术所容许的范围里,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在当时是奇妙无比的构想。因为这些构想符合科学的发展趋势,他们到了20世纪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凡尔纳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尽可能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为了写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先仔细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科技问题。正是基于此,他的科学幻想就是科学的预言。
  同时,凡尔纳的作品并非枯燥的科学的图解而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性质。他总是在科学畅想的框架里编织复杂、曲折而又有趣的故事,情节惊险,充满奇特的偶合,再衬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造成一种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兼之凡尔纳的文笔流畅,叙述轻快,所以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尽管凡尔纳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广泛的阅读,但另一方面,他的每一次旅行都和小说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893年,在接受采访时凡尔纳说道:“我喜欢乘游艇,但同时并不会忘记为我的书采集些信息。……我的每部小说都能从我的出游中获益。譬如在《绿光》中便可觅得我个人在苏格兰的艾奥纳岛和斯塔法岛游览中的经历和视角;还可以算上那次1861年的挪威之行……至于《黑印度》则与我在英格兰的旅行和对苏格兰湖泊的拜访有着联系。《漂浮的城市》一书,取材于我在1867年搭乘大东方号对美国的访问。……《桑道夫伯爵》来源于自丹吉尔至马耳他的游艇航行。”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海底两万里》(法语:Vingtmillelieuessouslesmers),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起先,它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埃泽尔创办的《教育和娱乐》杂志上与读者见面。《海底两万里》的上篇于1869年11月28日出版,下篇在1870年6月13日出版,初版卖了五万册,可以说《海底两万里》从一开始就得到读者的欢迎。
《海底两万里》:一场关于未知海洋的奇幻漂流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巨著,更是一次将人类好奇心引向深邃海洋的壮丽探险。这部作品以其惊人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构思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下世界,颠覆了人们对海洋的认知,开启了对未来科技与人类探索精神的无限遐想。 故事的开端:神秘海洋巨兽的传说 故事始于1866年,在全球航海界流传着一个令人不安的传说:一头巨大的、发光的海洋巨兽正在神秘地袭击船只,造成的破坏令人难以置信。从捕鲸船的沉没到商船的断裂,这头未知的怪物给航海业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各国海军纷纷派出船只进行搜寻和拦截,其中,美国海军派遣了当时最先进的战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其目标是活捉或击毙这头神秘的生物。 主角登场:学识渊博的尼摩船长与“鹦鹉螺号” “亚伯拉罕·林肯”号上聚集了当时的杰出科学家们,其中包括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教授受邀参与这次危险的搜寻任务,他怀揣着对未知生物的好奇和科学探索的热情。一同参与的还有教授忠诚的仆人康赛尔,以及一位技艺精湛的加拿大捕鲸手内德·兰德。 在追捕巨兽的过程中,“亚伯拉罕·林肯”号不幸遭遇了那头传说中的生物,并因此受损。意外的是,三位主角——阿罗纳克斯教授、康赛尔和内德·兰德——在混乱中落入水中,并被那头“巨兽”所救。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并非什么自然生物,而是一艘前所未见的、拥有惊人科技的潜艇。 这艘潜艇的主人,是一位神秘莫测的“尼摩船长”。他以一种超然世外的姿态,接纳了这三位不速之客,并邀请他们登上自己的“鹦鹉螺号”。“鹦鹉螺号”——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它不仅仅是一艘潜艇,更是尼摩船长为自己建造的、与世隔绝的海上传奇王国。 “鹦鹉螺号”: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在书中为我们描绘的、最具颠覆性的创造之一。它是一艘集当时人类顶尖科技于一身的潜水器,其设计理念和实际功能都超越了那个时代。潜艇内部宽敞舒适,拥有巨大的舷窗,让乘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海底世界的奇观。电灯照明、动力系统、食物供给,甚至是一座精美的海底花园,无不展现了尼摩船长非凡的智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鹦鹉螺号”的动力系统尤为引人注目。它并非依赖传统的蒸汽或内燃机,而是利用了凡尔纳构思的“海力”,一种能够从海水中提取能量的神奇装置。这使得“鹦鹉螺号”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在海底航行,不受燃料限制,真正实现了自由自在的海底探索。 潜艇上的生活:一场奇幻的海底之旅 登上“鹦鹉螺号”,阿罗纳克斯教授、康赛尔和内德·兰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跟随尼摩船长,进行一场为期近两万里(约合八万公里)的环球海底旅行。在这场旅行中,他们见证了海洋深处的无数奇迹: 壮丽的海底景观: 从珊瑚礁形成的五彩斑斓的海底花园,到深海峡谷的幽深黑暗,他们目睹了前所未见的海洋地貌。书中对海底景色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将读者置身其中,感受海水的拥抱和光线的变幻。 奇特的海洋生物: 阿罗纳克斯教授作为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对遇到的各种海洋生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看到了巨大的乌贼、凶猛的鲨鱼、成群的鱼类,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凡尔纳在书中融入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知识,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 历史遗迹与沉船: 在海底的航行中,“鹦鹉螺号”也发现了许多沉没的古老船只和海底遗迹,这些都为尼摩船长的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暗示着他过去可能经历过不为人知的往事。 惊心动魄的遭遇: 海底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经历了与巨型乌贼的殊死搏斗,在冰海中遭遇了可怕的冰山,甚至在海底火山爆发的边缘徘徊。每一次的危机都考验着船员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故事充满了紧张刺激的节奏。 尼摩船长:矛盾与魅力的集合体 尼摩船长是《海底两万里》中最具争议也最吸引人的角色。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拥有惊人的科学智慧和创造力,能够建造出超越时代的“鹦鹉螺号”,带领人类探索未知的海洋;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孤僻、神秘、对陆地世界充满仇恨的人。 他拒绝与陆地世界有任何联系,并将自己流放于海底。他的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憎恨人类文明?他为何选择制造“鹦鹉螺号”作为自己的避难所?凡尔纳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尼摩船长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偶尔流露出的对压迫和不公的愤恨,让读者去猜测和解读。 尼摩船长既是探索者,也是流亡者;他既是科学的化身,也承载着深刻的个人悲剧。他的存在,为这部科幻作品增添了人文主义的深度和哲学思考。 《海底两万里》的意义与影响 《海底两万里》并非仅仅是一个关于海底冒险的故事,它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欲望、科学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预言与启发: 在那个潜艇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代,凡尔纳以惊人的洞察力,描绘了功能强大、装备先进的潜水艇,这在很大程度上预言了现代潜艇的发展。他对海底能源的构想,也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灵感。 海洋探索的启蒙: 这部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海洋世界的兴趣,鼓励了更多人投身海洋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它让人们意识到,广阔的海洋深处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对科技与人性的思考: 凡尔纳通过尼摩船长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科技的双重性的思考。科技可以带来进步,创造奇迹,但同时,它也可能被用来逃避现实,甚至成为个人仇恨的工具。 文学价值: 《海底两万里》以其流畅的叙事、生动的描绘、鲜明的人物塑造,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儿童的科幻读物,也对成人读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总结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不朽的杰作。它带领我们潜入海底,体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奇幻旅程。我们跟随阿罗纳克斯教授,看到了海洋深处的壮丽与神秘,感受了科技的无限可能,也窥见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复杂与矛盾。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符号,象征着人类对自由、对未知、对探索的不懈追求。这部作品至今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去仰望星空,去深潜海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两万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在睡前阅读,习惯性地会先翻阅一下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这套书的纸张非常细腻,触感极佳,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印刷的字迹清晰规整,排版也十分舒适,阅读起来会是一种享受。我尤其喜欢那种带有年代感的译本,它们往往保留了原著的韵味,而这套书的全译本,更是让我对内容的还原度充满信心。想象一下,在静谧的夜晚,伴随着摇曳的灯光,翻开这沉甸甸的书页,让思绪随着文字一同潜入深海,去感受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与神秘,去聆听那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的低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好的书籍,不仅在于其故事的精彩,还在于其带给读者的感官上的愉悦,从触觉到视觉,再到心灵的触动,都应该是全方位的。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无疑是在努力营造这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让人在翻阅的第一刻就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旅行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够通过书籍去体验那些我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这套书的名字《海底两万里》,光是听着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描绘了一个极其广阔而神秘的海洋世界,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未知的景观,甚至是沉寂已久的古老文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片深邃的蓝色领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些“两万里”的距离,究竟承载了多少令人惊叹的发现和惊险的遭遇。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艘神奇潜艇上的一员,与船员们一同经历着每一次的探险,每一次的惊奇。这种通过文字进行的“旅行”,有时比真实的旅行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力。

评分

我非常注重书籍的细节,比如它的译者、出版日期以及是否有相关的注释或导读。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看到这套书的完整性和全译本的标识,就足以让我安心。我深知,好的翻译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作者的原意和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套书的包装,给我一种“经典永流传”的感觉,它不像一些快餐式的读物,而是充满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历史感和艺术感。我喜欢收藏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时代的印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期望这套书能够满足我对经典作品的期待,在我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我日后反复品读的珍爱之物。

评分

从书本的整体外观来看,这套书的质感和设计都非常吸引我。我喜欢收集那些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而这套《海底两万里》的全译本,无疑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深意,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能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它的外在表现同样重要,它能够帮助读者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建立起一种情感的连接。这两本书的搭配,看起来就很有分量,仿佛里面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和奇幻的冒险。我期待着,当我翻开它们时,能够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吸引,进入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奇妙空间,去体验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在书店的显眼位置,包装精美,装帧考究,两本书放在一起,厚重而有分量,给人一种珍藏的期待感。光是看到这套书,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里面承载着一段非凡的旅程。封面的设计也很有特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打开它,但那精致的插画和烫金的字迹,已经让我对书中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人进入未知领域的作品情有独钟,而《海底两万里》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探险的诱惑,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深邃海洋、探索未知文明的宏伟史诗。这次能入手这套全译本,感觉非常幸运,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去感受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两本书的体积虽然不大,但握在手里却有一种坚实的感觉,预示着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我喜欢这种带有厚重感的书籍,它们不仅是阅读的工具,更是可以陪伴我们度过漫长时光的伙伴。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评。。。。。。。。。。。

评分

经典读物,值得分享!送给我亲爱的宝贝!

评分

买了好几本,

评分

买四大名著的重头戏:小孩的暑假作业有水浒传的读后感!

评分

封面超漂亮

评分

挺好的,快递师傅服务很好。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买来给小孩讲故事的,有些故事没解析,需要自己来思考,自己先读一遍

评分

不错,给孩子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