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麵收錄易犯錯的英語錶達,搭配精闢解析,讓你再也不混淆!
■10大重點語法,3大學習步驟,逐步擺脫中式英語和錯誤說法!
■囊括近600道語法題,大批量練習,讓你一次性掃除語法盲點!
■新穎的編排模式,讓你邊做邊學,記憶更深刻!
海報:
內容簡介
《常見英語易犯錯語法大全》精選瞭10個章節,包含近600個重點語法問題。每個問題都配有精闢解析,詳細講解所涉及的知識點。除瞭語法問題,每個章節中還設置瞭重點語法講解,幫助學習者係統地學習語法知識,並搭配隨堂小測驗,讓其有效檢測學習效果、查漏補缺、鞏固所學。另外本書還包含瞭特彆附錄,整理齣瞭日常生活中常用錯的說法,以問題的形式展示齣來,幫助讀者規避錯誤說法,並將正確說法運用於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
蔡文宜,從小就對英語有極為濃厚的興趣,曾旅居英美及荷蘭等地,並為某知名電視颱製作英語教學節目。現任職於知名英語教學機構,一直秉承著“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齣發”的理念,擁有十餘年英語教學、英語教材研發與編寫經驗。
王洛媛,在美國生活多年,對語言抱有濃厚興趣,曾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所。一直堅持學語言不可以和生活脫節,學習者應懂得實際應用。擅長把各種學習元素加以融閤,創作學習語言的新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01 代詞
008 語法重點教學
014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028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2 連詞
032 語法重點教學
034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044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3 介詞
048 語法重點教學
052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082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4 贅詞
086 語法重點教學
087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102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5 冠詞
106 語法重點教學
108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128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6 名詞
132 語法重點教學
135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196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7 動詞
200 語法重點教學
204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256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8 動詞時態
260 語法重點教學
264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292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09 形容詞
296 語法重點教學
300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350 隨堂小測驗
Chapter 10 副詞
354 語法重點教學
358 常見語法問題&易犯錯誤
368 隨堂小測驗
Appendix 特彆附錄
372 易犯中式英文&常見語法錯誤
精彩書摘
Chapter 01 代詞
代詞 Pronouns
語法重點教學
什麼是代詞
顧名思義是指可以代替名詞的詞類,其用法與名詞大緻相同,可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或補語。
代詞的種類與用法
1. 人稱代詞:用來代替人、動植物、物品或事件。
主格:作主語。
形容詞性物主代詞:錶示某人的。
賓格:作賓語。
例: Dad bought a dictionary for Linda and Timmy on their birthday.
爸爸在琳達和蒂米生日這天買瞭一本字典送給他們。
解析 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their(他們的)代替 Linda and Timmy's(琳達與蒂米的)。
如果加色部分都用代詞錶示,則為 He bought it for them on their birthday.
2. 名詞性物主代詞:代替“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可作為主語、賓語或錶語。
例: Is that your handbag? 那是你的手提包嗎? No, that's not mine. Mine is blue. 不,那不是我的。我的是藍色的。
解析 名詞性物主代詞 mine 代替 my handbag,分彆為錶語和主語。
3. 反身代詞
若不指定具體是哪個人時,則為 oneself(某人自己)。
使用反身代詞的情況:
a. 錶示“獨自”。
例: The old man lives by himself. 那個老人獨自生活。
b. 強調“自己本身”。
例: The fruit itself is sweet enough. You don't need to add any sugar. 水果本身就夠甜瞭。你不需要加糖瞭。
c. 作為主語所行使動作的賓語,錶示“自己”。
例: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You look scary. 看看鏡子裏的自己吧。你看起來很嚇人。
4. 指示代詞
代替已確定的事物所使用的代詞,如 this、 that、 these、 those、 same、 such 等。
例1 : That's what I'm talking about. 我就是那個意思。
解析 指示代詞 that 代替 the thing which I'm talking about(我所講的事情)。
例2: A: I'd like a fruit salad. And you? 我要點一份水果色拉。你呢?
B: I'll have the same. 我要點跟你一樣的。
解析 指示代詞 same 代替 a fruit salad。
5. 不定代詞:沒有特彆指定對象的代詞
a. 錶示數量的不定代詞
one(一個) / ones(一些) / two(兩個) / many(許多) / some(一些) / several(幾個的)等。
例1 : One of my classmates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我同班同學中有一個是從美國來的。
解析 不定代詞 one 錶示同班同學中的一人,並未指明具體是哪一個。
例2: Most of them weren't informed of the procrastination. 他們之中大部分的人並未接到延期的通知。
解析 不定代詞 most 錶示他們之中大部分的人,並未指明具體是哪些人。
b. 錶示單數的不定代詞:作主語時,謂語動詞必須用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anyone(任何一人) / each(每一個) / either(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 nobody(沒有人)/ neither (兩者之中無一個)/ someone (某個人)/ everyone(每個人)等。
例1:The teacher will visit each of the students in person. 老師將親自傢訪每一位學生。
例2:Nobody wants to stay here. 沒有人想待在這個地方。
c. 錶示復數的不定代詞: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
both(兩者都) / few(很少數;幾乎沒有) / others(其他人)/ several(數個)/many(許多)等。
例1: Both of the twin brothers like the same girl. 雙胞胎兄弟兩人喜歡同一個女孩子。
例2: Many were killed in the disaster. 許多人都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6. 疑問代詞:
a. 疑問代詞引導問句,可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或錶語。
例1: A: Who made the cake? 誰做瞭這個蛋糕? B: My mom did. 我媽媽做的。
例2: A: Whose is this? 這是誰的? B: It's Mary's. 是瑪麗的。
例3: A: Whom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他們在談論誰? B: They are talking about John. 他們在說約翰。
b. 以 who 和 what 作主語的疑問句,謂語動詞用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例1: A: Who is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us? 誰要跟我們一起去看電影? B: James and Dean. 詹姆斯和迪安。
例2: A: What is for supper today? 今天晚餐吃什麼? B: Pizza and spaghetti. 比薩和意大利麵。
7. 關係代詞
a. 兼具代詞與連詞的功能,在從句中代替名詞或代詞(先行詞)。
b. 接在先行詞之後引導定語從句,充當一定的句子成分。
c. 關係代詞的使用視先行詞而定。
例1: The man who is sitting over there wants to buy you a drink. 坐在那邊的男士想請你喝一杯。
解析 定語從句 who is sitting over there 中,先行詞為 the man,所以關係代詞用錶示人且為主格的 who。
例2: The boy whose mother is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s next to me. 我們英語老師的兒子住在我隔壁。
解析 定語從句 whose mother is our English teacher 的先行詞為 the boy,與從句中的mother構成所屬關係,所以關係代詞用錶示所有格的 whose。
例3: The man whom Mary is going to marry is her colleague. 瑪麗要嫁的那位男士是她的同事。
解析 定語從句 whom Mary is going to marry 的先行詞為 the man,為從句的賓語,故關係代詞為 whom。
例4: The cake which Mom made by herself is for Dad's birthday. 媽媽親自做瞭蛋糕是為瞭慶祝爸爸的生日。
解析 定語從句 which Mom made by herself 的先行詞 the cake 是事物,所以關係代詞用 which。
例5: The old man and the dog that are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are the only companion to each other.
正沿著河走的老人和狗是彼此唯一的同伴。
解析 先行詞同時有人 the man 與動物 the dog,所以關係代詞隻能用 that。
c. 關係代詞的使用視先行詞而定。
d. 關係代詞隻能用 that 的情況。
1. 先行詞同時有人和物。
2. 句首為 who 和 which 時,為避免重復,關係代詞隻能用 that。
3. 先行詞前有最高級、序數詞或 only / same / very / any / no / all / very 等限定詞。
例: He is the only person that I trust. 他是我唯一信任的人。
e. 關係代詞不能用 that 的情況。
1. 介詞或逗號之後。
例: This is the restaurant in which we had our first date. 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餐廳。
2. 先行詞為 they / those / people 時。
例: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f. 省略關係代詞的情況。
1. 關係代詞為從句中的賓語時,可以省略。
例: The bag ( which ) you bought is nice. 你買的那個包很不錯。
2. 關係代詞為從句中的主語,且後麵為 be 動詞時,可與 be 動詞一起省略。
例: Do you know the man ( who is ) standing over there? 你認識站在那裏的那位男士嗎?
g. 不可以省略關係代詞的情況。
1. 關係代詞為從句中的主語,且後麵接實義動詞。
例: The woman who invited me to the party is my cousin. 邀請我參加派對的女士是我錶姐。
2. 關係代詞為從句中的賓語,但前麵有介詞。
例: We haven't seen the man to whom Jessica engaged. 我們還沒見過跟傑西卡訂婚的男士。
3. 關係代詞在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時。
例: The young man, whom we met last night, was dead. 我們昨晚遇到的那個年輕男子去世瞭。
例: This is the restaurant in which we had our first date. 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餐廳。
001 代詞its / it's怎麼用,纔正確呢?
Q.凡人皆有得意日。(每隻狗都有它的一天。)
1. Every dog has it's day.
2. Every dog has its day.
Answer 對瞭嗎?這樣說纔聰明! >> 第 2 句纔是正確的英文說法。
Analysis 精闢解析,彆再誤用!
很多人不清楚 its 和 it's 的用法。its 為形容詞性物主代詞,錶示“它的”,如:I bought this dress because I like its design(我買這條裙子是因為我喜歡它的設計).而 it's 則是 it is 的縮寫,例如:It's not what I want(這不是我要的東西).
Try again │再練習一次,動手學起來!
It's a beautiful day, isn't it?
今天天氣很好,不是嗎?
學習重點:It's 錶示 It is,注意不要與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its 混淆。
002 代詞them / themselves怎麼用,纔正確呢?
Q.天助自助者。(上天會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
1.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2.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
Answer 對瞭嗎?這樣說纔聰明! >> 第 1 句纔是正確的英文說法。
Analysis 精闢解析,彆再誤用!
句子中 who 引導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 those,指“那些人”。由於從句中的賓語與主語為相同的對象,所以必須用反身代詞作賓語,例如: He is talking to himself(他在自言自語).
Try again │再練習一次,動手學起來!
I don't like those girls, so I'm not going to invite them to my party.
我不喜歡那些女生,所以我不會邀請她們來參加我的聚會。
學習重點:主語與賓語不同時,不需要使用反身代詞。
003 代詞 you / yourself 怎麼用,纔正確呢?
Q.請(你) 自行取用飲料。
1. Help yourself to the drinks.
2. Help you to the drinks.
Answer 對瞭嗎?這樣說纔聰明! >> 第 1 句纔是正確的英文說法。
Analysis 精闢解析,彆再誤用!
這個句子是祈使句,省略瞭主語 you。因此在主語與賓語同為 you 的情況下,動詞後麵的賓語必須為反身代詞。例如: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照鏡子看看你自己).
Try again │再練習一次,動手學起來!
Can I help you? 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
學習重點: 問句中主語與賓語不同時,不要使用反身代詞。
004 代詞 your / yours怎麼用,纔正確呢?
Q.這不是我的書。是你的嗎?
1. This is not my book. Is it your?
2. This is not my book. Is it yours?
Answer 對瞭嗎?這樣說纔聰明! >> 第 2 句纔是正確的英文說法。
Analysis 精闢解析,彆再誤用!
your 為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後麵必須接名詞,不能單獨存在。當所談論的對象或物品已經在前文齣現過時,後麵就應省略對象或物品的名稱,避免重復。這時候就會使用名詞性物主代詞來代替“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例如: I have already told you my name. Why don't you tell me yours(我已經告訴你我的名字瞭,為什麼不告訴我你的呢)?其中 yours 指 your name。
Try again │再練習一次,動手學起來!
Is that your grandfather? He looks young!
那是你爺爺嗎?他看起來好年輕!
學習重點: 名詞性物主代詞隻在避免名詞重復時使用。
……
前言/序言
很多正在學英文的朋友常懊惱地問我,為什麼學瞭多年英語還是說不齣流利的口語,也無法順利寫齣語意流暢的文章。我覺得除瞭我們的語言環境無法讓大傢有太多機會練習英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英語語法掌握不到位。這是大傢普遍比較弱的一環,雖然看似有許多法則可循,但往往也有很多特例,讓人無所適從,進而心生排斥。
除瞭以上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已經習慣用漢語思維學習英文,因此常常會齣現說齣中式英語的尷尬狀況。明明外國人根本不會這樣說、這樣用,我們卻直接中英互譯。以“人山人海(alotofpeople)”為例,如果照中文字麵直譯為“peoplemountain,peoplesea”,外國人絕對聽不懂,這就是我們用中式思維學英文的誤區。什麼都想直接翻譯,就會犯下許多錯誤。
本書就是為瞭幫助大傢解決這樣的睏擾而誕生的,書中詳列瞭近600個最容易齣現的英文語法問題和易犯錯誤,讓學習者通過大量練習,理清語法概念,一點一滴地纍積自己的英文語法功底。本書以簡短的英文問題引齣學習概念,每次的學習任務並不多,並不會帶給本書學習者太大的負擔。
衷心希望大傢能通過本書,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擺脫中式英語的睏擾。與外國人溝通時,再也不會讓對方聽不懂或努力憋笑。真正讓英文變成能讓自己飛翔的翅膀,打破語言的阻隔,讓英語成為你與他人成功溝通的助力。
圖書名稱:跨越藩籬:中英思維差異與地道錶達精選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針對英語語法學習中的常見錯誤進行羅列和糾偏,而是深入探討中英兩種語言背後的思維模式差異,並以此為基礎,係統性地呈現和解析在實際交流中,母語者傾嚮於采用的那些“地道”錶達方式。我們認為,許多所謂的“語法錯誤”,追根溯源是源於將中文的錶達邏輯強行嫁接到英文結構上所導緻的。因此,本書旨在幫助學習者實現“思維的切換”,而非僅僅是“詞匯的替換”。 第一部分:思維的橋梁——從文化語境看語言差異 本部分將語言視為文化的載體,分析中文和英文在核心價值觀、交流風格和信息組織方式上的根本區彆。 第一章:隱性與顯性的張力:交流風格的對撞 中文交流往往是“高語境”(High-Context),傾嚮於含蓄、委婉,大量信息需要依賴於雙方的背景知識和語境來推斷。而英文交流則趨嚮於“低語境”(Low-Context),要求信息清晰、直接、明確。 主題句的結構差異: 分析中文寫作中常見的“總—分—總”結構,對比英文學術或商務寫作中對“論點先行”(Topic Sentence First)的苛刻要求。深入探討為什麼在英文中,開頭第一句就必須點明核心意圖是至關重要的,以及如何將中文中習慣放在結尾的“結論”或“讓步”提前到段首。 “麵子”與“直接”的衝突: 探討在請求、拒絕或提齣批評時,中文習慣使用大量緩衝語(如“可能”、“或許”、“不知道你方是否方便”)在英文中如何被簡化為更直接的錶達(如“I need to decline,” “Please revise this section.”)。分析過度使用緩衝語在英文交流中可能造成的“猶豫不決”或“缺乏自信”的負麵印象。 第二章:時態與時間的維度:綫性思維與多維感知 中文對時間點的標記相對模糊,更注重事件的完成狀態。英文時態係統則極其發達和精確,對“過去某個時間點”、“過去一段時間內持續發生”、“過去發生並影響到現在”有著明確的區分。 現在完成時(Present Perfect)的“現在性”: 詳細解析為何中文母語者在翻譯“I have lived here for ten years”時,常誤譯為“我在這裏住瞭十年瞭”(強調過去動作),而忽略瞭其“直到現在我仍然住在這裏”的關鍵信息。提供大量實例,區分“I went there yesterday”與“I have been there”在信息側重上的根本區彆。 過去完成時的“時間軸定位”: 分析如何利用過去完成時(Past Perfect)在敘事中清晰地構建兩條時間綫,避免因使用一般過去時而産生的敘事混亂。重點解析在敘述復雜事件或迴憶錄時,過去完成時如何幫助讀者準確把握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第二部分:地道錶達的構建——從語義到語用學的精進 本部分聚焦於那些看似符閤語法規則,但聽起來卻“不自然”(Awkward)的錶達,探究其背後地道的語用習慣。 第三章:介詞的“空間感”與“邏輯關聯” 介詞是中英差異的重災區。中文的“在”、“於”、“到”往往與英文中功能多樣的介詞(In, On, At, To, With, By等)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固定搭配中的“空間錯位”: 深入解析為何我們說“on the phone”而非“in the phone”,“at the meeting”而非“in the meeting”。通過對這些固定搭配中介詞所代錶的“關係”而非“物理位置”的解析,幫助學習者記憶和應用。 動詞與介詞的聯用(Phrasal Verbs): 係統梳理常用動詞(如Get, Take, Put, Bring)與不同介詞組閤後産生的全新意義(如Get over, Get away with, Get by),並強調其在口語和非正式寫作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章:名詞化與動詞化的取捨 中文偏愛使用動詞來描述動作和過程,傾嚮於使用動詞短語。英文,尤其是在正式和學術語境中,則偏愛“名詞化”(Nominalization),即將動詞或形容詞轉化為名詞。 冗餘的動詞錶達: 針對中文習慣中“進行一個討論”(Hold a discussion)或“做齣一個決定”(Make a decision)的錶達,分析地道的英文往往是“discuss”和“decide”。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將冗餘的“動詞+名詞”結構簡化為更強勁有力的單一動詞。 學術語境下的名詞化運用: 探討何時使用名詞化能提升文本的正式感和信息密度,例如將“If we analyze the data, we can find...” 轉化為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s...”。 第五章:形容詞與副詞的“修飾偏好” 中文中,形容詞和副詞的使用相對靈活,常常可以前置或後置修飾。英文則對修飾語的位置有嚴格要求,且在形容詞和副詞的選擇上,更注重“強度”和“具體性”。 副詞的恰當位置: 詳細講解限製性副詞(如only, even, almost)在句子中的漂移效應,以及其放置位置對句子核心含義的顛覆性影響。提供大量範例,展示副詞放置錯誤如何導緻歧義,而非簡單的語法錯誤。 “強力形容詞”的替代: 摒棄對“very good,” “very big,” “very bad”這類弱化錶達的依賴,轉而學習使用更具描繪性的單一形容詞(如excellent, enormous, terrible),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精確性。 第三部分:修辭與語氣的雕琢——提升錶達的“質感” 本部分關注在特定場閤下,如何選擇最恰當的詞匯和句式,使錶達更貼閤情境,避免不閤時宜的“翻譯腔”。 第六章:邏輯連接詞的精細化選擇 邏輯連接詞(Conjunctions, Conjunctive Adverbs)是構建篇章連貫性的骨架。錯誤地使用它們,即使語法正確,也會破壞論證的邏輯性。 讓步與轉摺的細微區彆: 區分“Although/Though”、“Despite/In spite of”、“However/Nevertheless”的使用場景。例如,理解“Although”連接兩個完整的從句,而“Despite”後必須跟名詞或動名詞。 因果關係的層次區分: 分析“Because,” “Since,” “As,” “Therefore,” “Consequently”在錶達原因的緊密程度和語氣強弱上的差異,指導學習者根據論述的需要,選擇最能體現邏輯關係的連接詞。 第七章:被動語態的“功能性運用” 中文中,被動語態的使用頻率遠低於英文,尤其是在科學、法律和新聞報道中。對被動語態的濫用或缺失都會影響文本的正式度。 “誰是主體”的判斷: 核心原則是:當施動者不重要、未知或需要被刻意隱藏時,使用被動語態。通過分析大量科技論文摘要和新聞報道,展示被動語態如何將焦點自然地轉移到“動作的承受者”或“結果”上,從而使行文更客觀、更具學術性。 總結: 《跨越藩籬》提供的是一種思維升級指南,旨在幫助學習者從“如何把中文說成英語”的思維定勢中解脫齣來,轉而“像英語使用者一樣思考和組織信息”。全書不糾結於細枝末節的對錯,而是專注於提升錶達的自然度、準確性和語境適應性。通過理解中英思維的本質差異,讀者將能夠更自信、更流暢地駕馭復雜的英語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