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七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全国》第七版遵循大陆法系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的法律思维传统、深入浅出地阐发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阐述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塑造他(她)们健全的程序法律思维。在内容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做到“专业性”、“前沿性”、“规范性”、“新颖性”、“实用性”,力争使本书成为民事诉讼法研习者步入民诉法学圣殿的阶梯。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诉与诉权、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管辖、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多数人诉讼、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法院调解、临时性救济、诉讼保障制度、第1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民事裁判、上诉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强制执行程序、涉外与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等。
江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奠基人暨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典的缔造者之一、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泰斗。曾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公证律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强制执行法、破产法、仲裁法、公证法、人民调解法、司法制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发表学术性文章150余篇,出版著述及参与编写学术性书籍40多部。
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主任,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秘书、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强制执行法等研究,著有《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等40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全程参与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起草与论证。
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民诉法》和《民诉解释》没有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因此,下文阐释的是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必须同时适用于:(1)小额诉讼案件和法律及司法解释明文规定的其他民事案件;(2)一审程序,且实行一审终审;(3)基层人民法院和其派出的法庭,以及海事法院和其派出法庭。
所谓小额诉讼案件,是指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简单民事案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指已经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海事法院或者其派出法庭审判小额诉讼案件的,其标的额须以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为限。在上一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公布前,则以已经公布的最近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准。
除了小额诉讼案件之外,下列金钱给付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诉解释》第274条):
(1)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纠纷;
(2)身份关系清楚,仅在给付的数额、时间、方式上存在争议的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纠纷;
(3)责任明确,仅在给付的数额、时间、方式上存在争议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4)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纠纷;
(5)银行卡纠纷;
(6)劳动关系清楚,仅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给付数额、时间、方式上存在争议的劳动合同纠纷;
(7)劳务关系清楚,仅在劳务报酬给付数额、时间、方式上存在争议的劳务合同纠纷;
(8)物业、电信等服务合同纠纷;
(9)其他金钱给付纠纷。
但是,下列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诉解释》第275条):
(1)人身关系、财产确权纠纷;
(2)涉外民事纠纷;
(3)知识产权纠纷;
(4)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纠纷;
(5)其他不宜适用一审终审的纠纷。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关于法院告知义务。人民法院受理小额诉讼案件,应当向当事人告知该类案件的审判组织、一审终审、审理期限、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等相关事项。
关于适用异议。当事人对按照小额诉讼案件审理有异议的,应当在开庭前提出。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异议不成立的,告知当事人,并记入笔录。
关于管辖异议。当事人对小额诉讼案件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关于驳回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小额诉讼案件后,发现起诉不符合《民诉法》第119条规定的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关于举证期限和答辩。举证期限由人民法院确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但一般不超过7日;被告要求书面答辩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答辩期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5日。当事人到庭后表示不需要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间的,人民法院可立即开庭审理。
关于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追加当事人。小额诉讼程序中,允许当事人申请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反诉、追加当事人等,不过因此而致使案件不符合小额诉讼案件条件的,则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若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则裁定转为普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或者普通程序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事实,可以不再进行举证、质证。
关于裁判文书。小额诉讼案件的裁判文书可以简化,主要记载当事人基本信息、诉讼请求、裁判主文等内容。
关于上诉。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得上诉。对于小额诉讼案件中的一审判决,虽有些国家限制其上诉,但允许以严重的程序违法或法律适用错误为由(本应适用普通程序而违法适用简易程序的,属于程序适用上的重大违法,为上诉理由),提起上诉。比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11条规定,上诉标的额超过600欧元的,才可提起二审;上诉标的额低于600欧元,但一审判决在法律适用问题具有原则上的重要性,或者有维护法律发展或判决一致性的需要,也可上诉。
关于再审。对小额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以《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的事由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申请再审事由成立的,应当裁定再审,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当事人以不应按小额诉讼案件审理为由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理由成立的,应当裁定再审,组成合议庭审理;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我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空白。我一直深耕于民事案件的一线实践,但常常觉得自己的理论根基不够扎实,对一些复杂案件的理解和处理,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到来,恰好满足了我对系统性、权威性教材的需求。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章节划分和条理分明的论述,让人一眼就能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第七版,顾名思义,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这意味着它更能反映当前民事诉讼法的发展现状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动态。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证据规则、强制执行程序以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章节,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我日常工作的效率和案件的质量。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法律条文的内涵,还结合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与法律打交道的实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学习资源。读完一部分,我就会对照自己办理过的类似案件,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之前处理方式的某些不足之处,在这里得到了理论上的印证和改进的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内容扎实、体系完整、与时俱进的民事诉讼法教材,对于提升法律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在高校从事民事诉讼法教学多年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知一本优秀的教材对于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要性。《民事诉讼法(第七版)》在我看来,堪称是近年来民事诉讼法教材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最新发展,更在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上做得尤为突出。第七版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内容更新和体系构建上都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尤其是对近年来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细致的整合和解读,使得教材的内容始终保持着最新的状态。我非常欣赏书中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的平衡。它既有对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的深入阐释,也有对司法实践中常见问题和疑难点的细致分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我常常引用书中对某个争议问题的不同学理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书中详实的案例分析和精炼的总结,也为我的备课和讲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对于高校民事诉讼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初学者,刚接触《民事诉讼法》时,我确实感到有些吃力,法律条文的严谨性和程序性的繁琐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然而,《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学习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通俗易懂,同时又保持了法律的严谨性。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程序环节时,都会辅以清晰的图示或流程图,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化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民事诉讼的整个流程,从立案、审理到执行,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书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也相当到位,例如“诉讼时效”、“管辖权异议”等,都会给出详细的定义和举例说明,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每一个章节后都附带的思考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我去主动回顾和思考所学内容,加深记忆。有时候,我会尝试自己根据书中的知识去分析一个虚构的案件,然后对照书中的案例进行比对,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民事诉讼法的大门,让我不再畏惧这门学科,而是开始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启蒙者。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对于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教材。《民事诉讼法(第七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保留民事诉讼法基本框架的同时,融入了大量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解释的修订内容,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时代感和前沿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前沿性问题的探讨,比如电子诉讼、智慧法院建设对民事诉讼程序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数字时代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等等。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民事诉讼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书中在案例选取和分析上也非常有针对性,很多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这本书在学术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同时又保持了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应有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和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料。它能够帮助我梳理知识脉络,深化理论理解,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法律功底。
评分作为一名对法学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引领我深入理解民事诉讼法精髓的著作。《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出现,给了我极大的惊喜。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条文堆砌,而是以一种充满逻辑和启发性的方式,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程序规范以及价值取向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程序正义、当事人平等、处分原则等核心理念的深入剖析,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阐释,让我对民事诉讼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教会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行文中非常注重概念的辨析和理论的演进,这对于培养严谨的法学思维至关重要。例如,在论述证明责任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理论学说,还结合了最新的司法解释,使得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我常常在阅读一段内容后,会停下来思考,结合书中的论述,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然后对照原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民事诉讼法(第七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民事诉讼法理论体系,也为我未来深入研究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很不错太好了 再去买本法理学 推荐
评分还是很不错的,便宜很多,幸亏有抢到券,下次还选择京东
评分题不错,只是不能尽信答案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一直在京东商城图书购买,正版,速度快,服务好。
评分挺好的书 就是封面给我折了,,,很僵硬 书是教材 内容吗 希望及时更新
评分掌柜的服务态度真好,发货很快。商品质量也相当不错。太喜欢了,谢谢!
评分内容丰富,加强了我在学习后的知识复习力量。
评分一直在京东商城图书购买,正版,速度快,服务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