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在宥

禅说庄子:在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学成 著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人生
  • 智慧
  • 内省
  • 修身
  • 养生
  • 古典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17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88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禅说庄子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5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般大众读者

解读庄子现在是很热的学问,但是解读是否恰当,则要依解读者个人的境界而定。冯学成居士以深厚的佛学功底与深透的人生领悟,还原了庄子精神原本的开阔和自由。

内容简介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精彩书评

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他是“意译”,将《庄子》与时代、时事、社会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目录

第一讲从容无为,万物炊累

天下能够“治”吗

不要失去恬愉之情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

我们的思虑能做主吗

赏罚是个笨办法

避开社会性的陷阱

耳朵与声音,仁义与道德

可有可无的八项指标

道家只当旁观者

洞庭湖的生态链

不动则已,动则合道

第二讲道人如何降服其心

不要随意搅乱人心

我们的心是动静不二的

尧舜也做不到大圆满

“烂漫”中迷失的人心

佛教的五浊恶世说

人心不安,必有动乱

绝圣弃知,天下大治

第三讲黄帝求道于广成子

公与道通,私与道绝

“物质”二字源于庄子

天子见隐士的礼数

修“丹道”的秘诀

内不放出,外不放入

欲性与理性的矛盾

无穷之门与无极之野

打死老僧也不说

第四讲堕形体,吐聪明,忘物忘己

庄子笔下的老顽童

高明人没有是非心

佛祖为何不得清净

科技发展,自然遭殃

怎样与自然之气合拍

混沌的人有大智慧

静默之道,妙不可言

第五讲让人道合于天道

人人都想当老大

超越事外,方可驾驭

看道人如何接应学生

君子重“有”,道人喜“无”

可变的与不变的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明于天,纯于德,通于道

精彩书摘

第二讲道人如何降服其心


有一位叫崔瞿的先生向老子请教:“不治天下,安藏人心?”如果不治理天下,怎么能够稳定人心?使老百姓倾心向善,怎样建立和谐社会?人们都认为天下是需要通过治理才能太平的,总要通过一个办法使这个国家、社会进入有序状态,任何从事政治的人,有政治理想的人,他们都想拥有这样的能力。而治天下,首先要“安藏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安稳,民众才能“安其居,乐其业”。但是道家学说对此有它的理解,我们学《道德经》就知道,“无为而无不为”“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些都是纲领性的指导意见。

崔瞿向老子提了这样的问题,老子立即就说:“女慎无撄人心。”你留意呀,千万不要把人心搞乱了。“慎无撄人心”,这个是道家很重要的观念;对佛教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看社会上,不管是治乱也好,贵贱穷达也好,是非往来也好,起作用的是什么?起作用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人心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我们怎样看待人心?道家学说坚定地认为,不要随便地去把人心打乱,搅乱。

《成都晚报》一个记者的儿子,他妈让他读读《圣经》,他看了《圣经》,就问人为什么那么坏?他妈妈就说:“毒蛇教唆的。”他又问:“既然毒蛇那么坏,上帝为什么要制造毒蛇出来呢?”为什么一被毒蛇教唆,人心就乱了,伊甸园里就乱套了呢?人心就是这样的,心一动,麻烦就来了。

“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疆。”这里可以说是把人的根本处给点明了。人心“排下而进上”,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心的真实相。任何人都逃不了这个原则。为什么呢?哪个不想往高处走?哪个不想升官发财,日子吉祥太平、安逸舒服?就是修道的,也是往高处走,成仙成佛还是往高处走,哪个人愿意下地狱?哪个愿意进监狱?所以都是“排下而进上”。

人都是嫌贫爱富的,嫌贫就是排下,爱富就是进上。看到长官了,要吹捧,舌头转得快得很;见了不如自己的人,尾巴就立起来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看这个“排下而进上”,的确是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性能。人当然不愿意向低处走,所以人心的可悲之处就在这里。如果是一个真正的道人,一个隐士,一个有修养的人,有君子心性的人,他对这个“排下而进上”是反感的。没有一个很高尚的价值观念,我们就很难把这个劣根性去掉。《易经?屯卦》“初九”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我们怎么能够“高尚其事”?我们说相尚以道,怎么相尚以道?如果不把“排下而进上”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排除掉,我们能做得到吗?

何况这个危害性也大。为什么呢?“上下囚杀”,我们心里无时无刻不像井里的水箱一样,七上八下,老是在掂量上下之事:股票涨了跌了,家里顺不顺了,领导又如何了,朋友之间如何了,家庭又如何了。所以这个“上下”,实际上就是取舍与是非在煎熬我们。这个“囚杀”就是煎熬,佛教里说烦恼集聚,烦恼煎熬,就是“上下囚杀”。我们想一下,哪个人能逃得出这一条呢?

前言/序言


《禅说庄子:在宥》 一、 导言:心有所安,万物皆然 在浩瀚的中华哲学思想长河中,庄子以其超脱的智慧、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世人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由与和谐的大门。《禅说庄子:在宥》一书,并非简单地对《在宥》篇进行逐字解读,而是以一种更具现代视角的体悟,带领读者深入庄子思想的内核,探寻“在宥”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本书旨在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ncient wisdom and contemporary life,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实现精神的超越与升华。 “在宥”二字,意指“安居之处”,亦可理解为“安于自己的本性,安于当下的处境”。庄子借由《在宥》篇,阐述了“安时而处顺,而味知其旨”的生存之道。他反对刻意为之、人为的束缚,倡导顺应自然,体悟生命的本真。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迷失了方向,焦虑不安。《禅说庄子:在宥》正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一个能够重新审视自我、理解世界、回归本真的精神空间。 本书的写作,力求摒弃枯燥的学术考证,以一种诗意的、富有启发的笔触,将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且引人深思的语言。我们并非要教导读者如何“成为”庄子,而是要引导读者如何从庄子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活出属于自己的“在宥”之境。这是一种境界的体悟,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心灵的解放。 二、 《在宥》篇的核心意涵:顺乎天而勿杂 《在宥》篇是《庄子》内篇中至关重要的一篇,它直接回应了“人何以自名”的根本问题,并提出了“顺乎天而勿杂”的生存原则。本书将围绕这一核心,深入剖析庄子在此篇中所传达的几个关键概念: “无为而治”的真谛: 庄子并非倡导无所事事,而是反对强行干涉,主张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而行动。这种“无为”是一种更高的“有为”,是在洞察规律后,以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目标。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并实践“无为而治”的智慧,例如在工作、人际关系中,如何避免无效的内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的体悟: “道”是贯穿庄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在宥》篇中,“道”被描绘成无形无相,却又无所不在。本书将尝试用生动的比喻和引申,帮助读者体悟“道”的普遍性与神秘性,理解“道”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顺应“道”来获得内心的平和。 “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代表自然,“人”代表个体。庄子主张人要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在宥》篇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更是将这种思想推向极致。本书将探讨如何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如何从自然的韵律中找到生命的节奏,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知”的边界与智慧: 庄子对“知”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他认为过度的、局限于形而下的“知”,反而会成为束缚。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知识的局限,体悟事物的整体。《在宥》篇中,“知”与“道”的对比,强调了直觉、体悟的重要性。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我们对“知道”的定义,认识到某些时候,“不知”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 三、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庄子智慧融入生活 《禅说庄子:在宥》并非止步于对哲学概念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实践方法。本书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心安”的修炼: “在宥”的首要条件是内心的安宁。本书将从“安时而处顺”出发,探讨如何培养一颗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平常心。我们将学习如何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何化解焦虑,如何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这包括但不限于正念冥想的引导、情绪管理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认知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味知其旨”的体悟: “味知其旨”意味着深入体味事物的本质和旨趣。本书将引导读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旨”,例如在品味一杯茶、欣赏一幅画、聆听一段音乐时,如何超越表象,去感受其深层的美学和哲学意涵。同时,也将探讨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意义,从而摆脱机械化的生存状态。 “游心”的自由: 庄子倡导“游心于物之初”,即让心灵超越物质的束缚,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翱翔。《在宥》篇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宏大想象,正是“游心”的生动写照。本书将启发读者如何摆脱思想的牢笼,如何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问题,如何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在精神层面获得真正的自由。 “合于道”的行动: 最终,“在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书将通过对《在宥》篇中关于统治者如何“以道御天下”的论述,引申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如何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损害整体的利益,这些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四、 语言风格与阅读体验:诗意与启发并存 《禅说庄子:在宥》的语言风格,力求兼具庄子原著的诗意与现代读者的接受度。我们将: 运用比喻与象征: 庄子善于运用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本书将沿袭这一传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注入现代语境: 我们将庄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现实相结合,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来解读古老的智慧,使得其对于当代的读者更具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引导思考与互动: 本书的写作,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力求激发读者的思考。每章都会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将庄子的智慧与自身的经历相结合,进行反思和实践。 营造宁静的阅读氛围: 期望本书的阅读过程,本身就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在宥”体验。通过舒缓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思考,帮助读者在阅读中放松身心,获得启迪。 五、 结语:与庄子同游,寻觅内心的“在宥” 《禅说庄子:在宥》希望成为您心灵旅程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您并非独自一人,而是与庄子这位千古智者一同漫步,在“道”的海洋中遨游,在“无为”的境界中徜徉。我们相信,通过对《在宥》篇的深入体悟,您将更能理解生命的真谛,更能把握人生的方向,更能安然地处在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在宥”——一个充满智慧、宁静与无限可能的心灵家园。 这是一次关于心灵的探索,一次关于智慧的觉醒,一次关于生命的回归。愿《禅说庄子:在宥》能为您的生命增添一份清明,一份自在,一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辽阔。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把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很玄奥,像是云里雾里抓不住影子,但作者的解读方式真的太高明了。他没有像传统学者那样故作深奥,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带点诙谐幽默的笔触,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逍遥游”、“齐物论”掰开揉碎了讲给我听。读到关于“匠人精神”的那一段时,我简直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真正的大师做起事来总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不是因为他们力量大,而是因为他们跟自己的“道”达成了和解。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清泉潺潺,娓娓道来,时而又像惊雷乍响,让人猛然醒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书,我感觉自己需要时不时地翻回去,重新咀嚼那些金句,就像品尝上好的茶,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回甘。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焦虑,发现很多困住自己的,其实只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拿起这本“禅说庄子”的,毕竟市面上关于传统经典的解读版本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实实在在的,它成功地在“禅的空灵”和“庄子的洒脱”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一流,他仿佛不是在“解释”庄子,而是在和庄子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特别是他论述“无用之用”的那几章,逻辑清晰得令人叹服,颠覆了我过去对“实用主义”的片面认知。我过去总认为,凡事都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和产出,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无所事事”的瞬间。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语速,连呼吸都变得深沉了许多,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内在的净化和调整。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慢下来,去感受生命本身的样子,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裹挟着走。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带来的那种“松弛感”。在如今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有用”的角色,生怕一松懈就会被时代抛弃。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凉的风,吹散了心中的燥热。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梳理,让我看到了“无为”的真正含义——它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逆天而行。读到关于“方生方死”的论述时,我开始用一种近乎超然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得失成败。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小摩擦、小挫折,在作者的引导下,仿佛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本书不是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而是提供了一副更清晰的眼镜,让我们看清现实的本质,从而以更从容的姿态去面对它。我推荐给所有感觉自己被生活“压扁了”的朋友们,它会帮你重新找回身体里的那股韧劲。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太巧妙了,简直是文学和哲学的完美结合体。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也没有晦涩的脚注和冗长的考证,而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后,紧接着用现代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佐证观点的方式。比如讲到“德不若人而好议人之言”时,作者竟然能联系到现代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评论和对骂,这种时空上的跳跃感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的突兀感。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着窗外发呆,脑海里自动播放着作者描述的那些画面: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场景、邯郸学步的滑稽可笑,这些画面感极强的内容,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它让我明白,几千年前人们纠结的问题,放到今天来看,本质上一点儿都没变,只是舞台和服装换了而已。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历史穿透力。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禅说庄子”这个标题会让我读到很多关于打坐、空性的东西,但这本书记载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教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红尘中保持内心清明的“生存指南”。作者对于“知足常乐”的诠释简直是一绝,他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现代人“为什么停不下来”的心理机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精心引导的徒步者,一步步走出了内心的迷宫。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却又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和一位智慧的长辈在炉火旁聊天。我甚至觉得,对于那些初次接触东方哲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比任何严肃的学术著作都要友好得多。它做到了真正的“大道至简”,让深奥的思想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经典长读,受益匪浅,做人处事必备之书

评分

买一本先看

评分

庄子 看了好几遍 ,每次看都有所不同

评分

还未读,先好评。。。。。。。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

买一本先看

评分

经典长读,受益匪浅,做人处事必备之书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应该差不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