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版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弹性力学(第3版)/高等院校力学教材》较全面论述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力求反映弹性力学全新研究成果。将弹性力学基本理论框架作为弹性理论展开的发源点和支撑点,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既给分类问题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又为理论的系统性阐述留有适当空间。本书首次推导了平面应力问题位移解的应有形式,并从位移解的构造出发阐述了一般平面应力问题的近似性,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三维向二维的过渡问题,具有新颖性。将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独立成为一章,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放到这一章中,与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推导形成一体。引入笛卡儿张量,既使理论推导简化,又为读者阅读文献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笛卡儿张量的使用贯穿全书的理论部分。变分法既是弹性力学问题的近似解法,又是近代有限元法的基础,本书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篇幅较大,比较注意其在数学上的共性、概念的准确性及其与现代变分原理的联系。
第1章绪论
1.1弹性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1.2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3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1.4弹性力学的发展简史
习题
第2章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一般定理
2.1荷载应力
2.2平衡(运动)微分方程
2.3斜面应力公式应力边界条件
2.4位移应变和位移边界条件
2.5几何方程
2.6广义胡克定律
2.7指标表示法
2.8弹性力学问题的一般提法
2.9叠加原理
2.10弹性力学问题解的唯一性定理
2.11圣维南原理
习题
第3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
3.1两类平面问题
3.2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
3.3应力边界条件在特殊情况下的具体化
3.4位移解法
3.5相容方程应力解法
3.6应力函数应力函数解法
3.7多项式逆解法解平面问题
3.8悬臂梁的弯曲
3.9简支梁的弯曲
3.10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3.11简支梁受任意横向荷载的三角级数形式解答
习题
第4章平面问题极坐标解法
4.1极坐标中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
4.2极坐标中的相容方程应力函数
4.3与极角θ无关的弹性力学问题
4.4圆环或圆筒问题
4.5曲梁的纯弯曲
4.6含小圆孔平板的拉伸
4.7楔形体在楔顶或楔面受力
4.8利用边界上应力函数的物理意义推断域内应力函数
4.9平面轴对称问题的位移解法
习题
第5章应力张量应变张量与应力—应变关系
5.1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应力张量
5.2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
5.3最大剪应力
5.4笛卡儿张量基础
5.5相对位移张量与转动张量物体内无限邻近两点位置的变化
5.6物体内任一点的形变状态应变张量
5.7主应变与应变张量不变量最大剪应变
5.8广义胡克定律的一般形式
5.9弹性体变形过程中的能量
5.10应变能和应变余能
5.11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5.12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5.13各向同性弹性体各弹性常数间的关系及应变能的正定性
习题
第6章空间问题的控制方程与求解方法
6.1位移法纳维—拉梅方程
6.2应变相容方程
6.3由应变求位移
6.4贝尔特拉米—米切尔方程应力解法
6.5应力函数及用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
习题
第7章正交曲线坐标中的基本方程与空间对称问题的解法
7.1曲线坐标
7.2正交曲线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7.3正交曲线坐标中的几何方程
7.4正交曲线坐标中的物理方程
7.5柱坐标球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
7.6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与位移解法
7.7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与应力函数解法
7.8回转体在匀速转动时的应力
习题
第8章纳维—拉梅方程的通解及其应用
8.1弹性力学的位移通解
8.2拉梅位移势
8.3关于调和函数和双调和函数
8.4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作用
8.5无限体内一点受集中力P作用
8.6半空间体在边界面上受切向集中力作用
8.7半空间体表面圆形区域内受均匀分布压力作用
8.8两球体的接触问题
8.9两任意弹性体的接触
习题
第9章柱形体的扭转
9.1位移法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9.2应力函数解法
9.3剪应力分布特点
9.4椭圆截面杆的扭转
9.5具有半圆形槽的圆轴的扭转
9.6同心圆管的扭转
9.7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9.8薄膜比拟
9.9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
9.10闭口薄壁杆件的扭转
9.11关于端面边界条件的补充
习题
第10章弹性力学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
10.1复变函数方法的数学基础
10.2应力函数的复变函数表示
10.3应力和位移的复变函数表示
10.4边界条件的复变函数表示
10.5保角变换
10.6正交曲线坐标下应力和位移的复变函数表示
10.7带圆孔无限大板的通解
10.8多连通域中应力和位移的单值条件
10.9无限大多连通域的情形
10.10孔口问题
10.11椭圆孔口
10.12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
习题
第11章弹性力学问题的变分解法
11.1变分法基础
11.2变形体虚功原理
11.3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
11.4最小势能原理
11.5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
11.6瑞利—里兹法
11.7伽辽金法
11.8虚应力原理与最小余能原理
11.9基于最小余能原理的近似解法
11.10广义变分原理
习题
参考文献
本书第1版于2004年4月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2005年重印一次,2008年8月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第2版。通过多年试用,并考虑到精简学时后教学的实际需要,经过适当的删减和调整,现再次改版,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版教材除了保留原版教材的主要风格以外,大致改动如下。
(1)删去了弹性力学问题的曲线坐标解法、弹性薄板的小挠度弯曲和弹性力学的哈密顿求解体系3章内容。
(2)将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等内容作为独立一章,该章主要阐述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与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推导形成一体。
(3)将纳维�怖�梅方程的通解与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作用等问题放在一章,既分散了难点,又显得比较自然。
由王光钦编著的《弹性力学理论概要与典型题解》(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可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被列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及结构分析与工程系的大力支持,并被列为西南交通大学重点规划教材,特此鸣谢。
希望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读者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15年4月
在我浩瀚的读书生涯中,能够让我反复翻阅、并在不同阶段都有新收获的书籍并不多,《弹性力学(第3版)》绝对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总是能在你困惑的时候,给予最恰当的引导。我尤其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时,它不是直接抛出复杂的本构方程,而是先从宏观的受力变形现象入手,然后逐步引入内力、应力、应变等概念,最终才引出数学模型。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也让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对二维弹性力学问题的分析,特别是使用复变函数法求解时,作者的讲解清晰明了,每一步的数学操作都有其物理意义的解释,这让我摆脱了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将数学工具与力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公式清晰,图示丰富,即使是长篇的理论推导,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当然,它并非一本“速成”的书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但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却是我认为最有效、最能建立扎实基础的学习方式。
评分《弹性力学(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程实践和教学方法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始终不忘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材料的本构关系时,它会详细介绍不同材料(如钢、铝、混凝土等)的力学性能,以及这些性能在实际工程中的表现。这使得学习过程不至于过于枯燥,而是充满了现实的意义。书中对连续介质模型的基本假设的阐述,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方程,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微观基础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边界问题处理的详尽程度,从最简单的固定端、自由端,到复杂的混合边界条件,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求解方法。这对于我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非常有帮助。此外,这本书在数学上的严谨性也非常高,公式推导完整,逻辑清晰,能够让读者深入理解每一个结论的由来。尽管书中包含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清晰,并辅以大量的图例和表格,使得复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弹性力学教材,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收到!为您创作10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尽的读者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且避免AI痕迹和套路。 这是一本我个人非常推崇的教材,即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概念上的难点,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它。它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将公式罗列出来,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推导过程,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张量分析时,简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它在力学中扮演的角色。但是,这本书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逐渐领悟了张量的威力,尤其是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它们将复杂的力学状态统一在一个简洁的数学框架下,极大地简化了后续的分析。书中对材料力学基本原理的阐述也极其到位,例如关于胡克定律的推广,它不仅介绍了线弹性,还扩展到了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复杂情况,并通过大量的算例来巩固理解。另外,这本书在讲解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时,也非常细致,点明了它们在确定解答唯一性中的关键作用。虽然有时候阅读会觉得有些吃力,需要反复琢磨,但每一次的攻克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仿佛自己真的在一步步搭建起对物质世界力学行为的理解。总的来说,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受益终生的力学宝典,我会强烈推荐给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弹性力学原理的读者。
评分这本《弹性力学(第3版)》真的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对材料的力学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我开始阅读之前,我对于“弹性”这个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能够恢复原状”这个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认识到,弹性变形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精妙的数学描述。它对于材料内在微观结构的力学响应的阐述,以及如何将其宏观化为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书中对材料力学行为的描述,从最简单的各向同性线性弹性材料,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粘弹性、塑性材料,并对它们的本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量守恒定律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部分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更让我体会到了物理学原理的普适性。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程度,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总是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释,并辅以大量的图例和算例,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尽管有些章节的数学推导比较繁复,但一旦理解了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这本书让我觉得,力学不仅仅是工程学科的一部分,更是理解物质世界运作规律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教材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弹性力学(第3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弹性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书中对飞机结构、土木工程中的桩基承载力、甚至生物医学中的骨骼受力等都有涉及,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弹性力学知识的重要性。此外,这本书在概念的引入上,也力求严谨,但又不失生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力”和“力矩”在弹性力学语境下的精确定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应力张量来统一描述。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对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讲解也极为细致,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边界条件对解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来精确模拟实际工程问题。虽然书中涉及的数学工具比较复杂,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并辅以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弹性力学知识体系的优秀教材。
评分《弹性力学(第3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硬核”教材,它并没有刻意追求通俗易懂,而是以一种极其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将弹性力学的精髓呈现给读者。书中对于连续介质力学基本假设的阐述,以及如何从宏观物理现象出发,建立起数学模型,让我对“连续介质”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引入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它们的定义,而是通过对微小体积元素受力分析的过程,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得出张量的概念,这种“由因求果”的讲解方式,非常有说服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弹性理论中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比如基尔霍夫的板壳理论,其推导过程非常严谨,同时也揭示了这些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这本书的数学难度较高,涉及大量的偏微分方程、张量代数等内容,所以,对于读者来说,扎实的数学基础是阅读这本书的前提。尽管如此,这本书也并非是让人完全望而却步的,作者在讲解中,总是会穿插一些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例子,这能够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应用场景联系起来。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和严谨性确实达到了高等教育教材应有的水准。它没有回避任何关键的理论细节,从拉格朗日方程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到基于能量原理的各种定理(如虚功原理、互等定理等),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推导。这使得我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够找到更优化的方法和更可靠的理论依据。书中对边界值问题的处理,特别是在非齐次边界条件下的求解,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例如使用格林函数法。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让我看到了解决数学物理问题的一种强大而优雅的方式。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几何形状构件的弹性力学分析,如薄壁壳体、圆板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非常有借鉴意义。虽然这本书的篇幅较长,内容也相对密集,但作者的逻辑组织非常清晰,每一章都承接前一章,循序渐进,很少出现跳跃性的讲解。我建议读者在阅读此书时,一定要认真完成每一章后的习题,因为习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发现理解上的盲点。
评分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内容极其翔实,覆盖了弹性力学几乎所有的核心内容,从线弹性理论的基础,到平面问题、三维问题的分析方法,再到一些进阶的主题,如弹性稳定、疲劳等,应有尽有。对于那些想在弹性力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或者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它提供的数学推导过程严谨而完整,逻辑链条清晰,能够让你深入理解每一个结论的由来。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圣维南原理的讲解,不仅给出了数学证明,还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对于避免在工程应用中产生误判非常重要。然而,另一方面,它的难度也确实不小。它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望而却步。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理解其中的一个偏微分方程的解法,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查阅了好几本辅助书籍。虽然最终理解了,但过程确实充满了挑战。所以,我建议读者在阅读此书之前,最好对高等数学、微分方程和基础力学有扎实的掌握。总而言之,它是一本“硬核”教材,适合那些有志于在弹性力学领域深耕的读者,你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回报也会是巨大的。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高等院校力学教材”这个标签有时候意味着枯燥乏味和理论至上。然而,《弹性力学(第3版)》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学术的生动性。作者在介绍基本概念时,总能巧妙地结合实际工程中的例子,比如桥梁的受力分析、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变形等等,这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力学理论是如何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书中对位移法和力法的介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换,讲解得非常清晰,配合图示,即使是对初学者来说,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边界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边界约束,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推导,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这对于后续的数值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还引入了一些更高级的概念,比如能量原理,这让我对弹性力学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纯粹的微分方程求解,转变为一种更加宏观和优化的视角。虽然某些章节的习题难度较大,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思考和演算,但这恰恰是提升能力的好机会。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弹性力学不仅仅是记忆公式,更是培养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学习弹性力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里程碑。它提供的视角非常全面,不仅涵盖了线弹性力学的经典内容,还拓展到了许多与现代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比如弹性波的传播、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量法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通过详细的推导,展示了如何利用能量原理来分析复杂结构的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这对我解决一些非线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对于各种求解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也极其到位,例如,对于同一个问题,作者会分别采用位移法、力法、能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这使得读者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求解策略。此外,书中还引入了一些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这对于我今后进行更复杂的工程模拟打下了基础。尽管这本书的难度不低,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但其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希望在弹性力学领域取得深入发展的读者。
评分课本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课本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还没看,包装看起来还不错
评分好评
评分课本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弹性力学(第3版)/高等院校力学教材》较全面论述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力求反映弹性力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弹性力学基本理论框架作为弹性理论展开的发源点和支撑点,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既给分类问题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又为理论的系统性阐述留有适当空间。本书首次推导了平面应力问题位移解的应有形式,并从位移解的构造出发阐述了一般平面应力问题的近似性,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三维向二维的过渡问题,具有新颖性。将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独立成为一章,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放到这一章中,与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推导形成一体。引入笛卡儿张量,既使理论推导简化,又为读者阅读文献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笛卡儿张量的使用贯穿全书的理论部分。变分法既是弹性力学问题的近似解法,又是近代有限元法的基础,本书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篇幅较大,比较注意其在数学上的共性、概念的准确性及其与现代变分原理的联系。《弹性力学(第3版)/高等院校力学教材》较全面论述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力求反映弹性力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弹性力学基本理论框架作为弹性理论展开的发源点和支撑点,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既给分类问题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又为理论的系统性阐述留有适当空间。本书首次推导了平面应力问题位移解的应有形式,并从位移解的构造出发阐述了一般平面应力问题的近似性,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三维向二维的过渡问题,具有新颖性。将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独立成为一章,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放到这一章中,与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推导形成一体。引入笛卡儿张量,既使理论推导简化,又为读者阅读文献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笛卡儿张量的使用贯穿全书的理论部分。变分法既是弹性力学问题的近似解法,又是近代有限元法的基础,本书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篇幅较大,比较注意其在数学上的共性、概念的准确性及其与现代变分原理的联系。《弹性力学(第3版)/高等院校力学教材》较全面论述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力求反映弹性力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弹性力学基本理论框架作为弹性理论展开的发源点和支撑点,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既给分类问题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又为理论的系统性阐述留有适当空间。本书首次推导了平面应力问题位移解的应有形式,并从位移解的构造出发阐述了一般平面应力问题的近似性,并且较好地处理了三维向二维的过渡问题,具有新颖性。将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独立成为一章,空间轴对称和球对称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放到这一章中,与曲线坐标下的基本方程推导形成一体。引入笛卡儿张量,既使理论推导简化,又为读者阅读文献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笛卡儿张量的使用贯穿全书的理论部分。变分法既是弹性力学问题的近似解法,又是近代有限元法的基础,本书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篇幅较大,比较注意其在数学上的共性、概念的准确性及其与现代变分原理的联系。
评分课本很好,质量也很好
评分包装能不能用点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