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孕育的新興電影藝術形式,因其“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的特點而風靡,得到眾多影視愛好者的青睞,現已形成快速發展的産業模式。本書詳細講解微電影的製作流程、方法和技巧,分為前期、拍攝期和後期三篇。具體內容包括:微電影項目策劃和元素籌備,團隊交流、鏡頭構思和場麵調度,配音、剪輯、畫麵包裝和特效,以及微電影的發展趨勢等。全書圖文並茂,強調實用性,適閤各類影視愛好者學習和參考。
彭劍鋒,影視人、音樂人。2011年“百部微電影”發起人,擔任製片、主演並負責後期製作,主要作品有《殺手新産品》《葵花寶典》《我想演戲》《大師的智慧》《一塊錢》等,影片在各大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熱映,觀眾反響強烈。主要音樂作品有《遠古-神之歸來》遊戲背景音樂、西遊遊戲背景音樂等。
前言
第一篇 前期
第一章 微電影項目策劃 002
1.1 微電影項目的盈利模式 003
1.1.1 廣告模式 003
1.1.2 網絡、無綫增值盈利模式 007
1.1.3 其他盈利模式 010
1.2 劇本與項目的關係 013
1.2.1 劇本決定項目成本 013
1.2.2 劇本指引工作思路 014
1.2.3 劇本影響項目宣傳方式 016
1.3 微電影劇本的特點 017
1.4 確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019
1.4.1 製片人 020
1.4.2 導演 023
1.4.3 編劇 024
1.5 拍攝微電影的資金從哪來 026
1.6 完善微電影項目協議 028
第二章 微電影元素籌備 030
2.1 根據劇本尋找場景 031
2.2 選優秀演員為微電影添光彩 037
2.3 好服裝、好造型讓微電影煥然一新 041
2.3.1 服裝、造型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041
2.3.2 服裝、造型在微電影中的作用 042
2.4 沒經驗,道具你都租不好 045
2.5 好攝像師給微電影一雙慧眼 047
2.6 燈光師不能隨便找 054
2.6.1 燈光概述 054
2.6.2 燈光術語分類 058
2.7 選好拍攝器材提升畫麵質感 059
2.8 尋找高手為後期鋪路 064
第二篇 拍攝期
第三章 微電影團隊交流 068
3.1 導演傳達電影意圖 069
3.2 編劇與演員交流劇本颱詞 072
3.3 導演與攝像的交流 074
3.4 製片與導演的交流 076
第四章 鏡頭構思 078
4.1 可視劇本—故事闆 079
4.2 全場把控,迅速做齣鏡頭判斷 081
4.3 鏡頭設計要考慮後期工作 086
4.4 試演是必要的 087
第五章 場麵調度 089
5.1 場麵調度的內容與類型 090
5.1.1 演員調度 090
5.1.2 鏡頭調度 093
5.1.3 場麵調度類型 095
5.2 燈光與色彩:視覺傳達手段 097
5.3 選擇好劇情的發展點進行調度 100
5.4 動作是現場醞釀齣來的 101
5.5 濛太奇與場麵調度的關係 102
5.6 濛太奇與長鏡頭的關係 105
第三篇 後期
第六章 配音 108
6.1 對白配音 109
6.2 音效錄製 112
6.3 背景音樂是劇情的潤滑劑 116
6.3.1 Cakewalk Sonar 117
6.3.2 Steinberg Nuendo 4 137
第七章 剪輯 150
7.1 後期剪輯—微電影創作的重要環節 151
7.2 如何利用剪輯升華劇情 152
7.3 剪輯的正確方式 154
7.4 常用的微電影剪輯軟件 158
7.4.1 Edius 6的使用方法 158
7.4.2 Adobe Premiere Pro CS4的使用方法 174
7.4.3 Final Cut強大的剪輯功能 194
7.4.4 AVS Video Editor 6.3的使用方法 216
7.4.5 Ulead Video Studio Pro X6(會聲會影X6) 226
7.4.6 Media Studio Pro 8的使用方法及特點 240
第八章 畫麵包裝 244
8.1 片頭與片尾的包裝 245
8.2 After Effects的功能與運用 247
第九章 特效 260
9.1 電影特效的作用 261
9.2 Houdini Master的使用特點 264
9.3 Digital Fusion/Maya Fusion的強大功能 274
9.4 使用After Effects摳像 276
結束語 微電影的發展趨勢 280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綫性地講述從A到Z的過程,而是采取瞭一種模塊化、可檢索的編排方式。這意味著我可以根據我當前遇到的具體問題,快速定位到相應的章節尋求解決方案,而不需要從頭到尾精讀一遍。例如,如果我正在為燈光布局發愁,可以直接翻到關於“布光藝術”的那部分,那裏應該會有針對不同場景(如室內對話、室外追逐)的實用布光方案。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似乎還融入瞭一些關於“敘事節奏”和“鏡頭語言的心理學效應”的討論,這錶明作者試圖從更深層次的認知科學層麵來解釋為何某些鏡頭會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這種將技術與心理學、美學深度結閤的嘗試,使得這本書的厚度和廣度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它不再是一本純粹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份通往“電影思維”的地圖。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的主要疑慮是內容是否會過於偏重某個單一的製作環節,比如過度強調技術而忽略瞭藝術錶達。然而,粗略翻閱後,我發現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他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比如,書中專門開闢瞭一章討論“發行與宣傳策略”,這在很多同類教程中是很少見的。它不僅僅停留在教會你怎麼拍,更延伸到瞭如何讓你的作品被看到。這種全流程的覆蓋,體現瞭作者對當代內容生産環境的深刻理解。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創作心路曆程時所流露齣的那種真誠感,文字中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耳邊娓娓道來,分享那些踩過的“坑”和走過的“捷徑”。這種人性化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親切感,讓人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背後的深意和實踐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鮮明,充滿瞭行動力和號召力,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拿起設備開始實踐。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簡潔、有力的短句來傳達復雜的概念,這在快節奏的學習環境中非常有利。我注意到書中用瞭大量的“行動指令式”的標題和段落引導,比如“現在,讓我們打破這個常規”或者“你的下一個挑戰是……”,這強迫讀者保持高度的專注和參與感。此外,從其對設備參數的描述來看,作者顯然是站在一個與時俱進的立場,很可能涵蓋瞭當前主流數字影像設備的最新特性和優化技巧,而不是用幾年前的老黃曆來搪塞讀者。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不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項目經理”,在督促你將腦海中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通過一套嚴謹而高效的流程,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影像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顯得非常專業,讓人一眼就能看齣它聚焦於影視製作領域。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個章節,但光是翻閱目錄,我就對它能提供的知識廣度感到驚艷。從劇本的初步構思,到場景的選擇與調度,再到後期剪輯和聲音處理的精妙之處,似乎都有詳盡的論述。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情緒渲染”的那一小節,作者似乎非常強調如何通過鏡頭語言來精準捕捉和傳遞角色的內心世界,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指引。這本書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圖文並茂,一些關鍵的概念配有清晰的圖示或流程圖,這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我期待著能夠跟隨書中的步驟,一步步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電影製作流程,真正將腦海中的創意轉化為可供人觀看的作品。從目前的觀感來看,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操作手冊,而不是空泛的理論堆砌,這一點非常符閤我希望快速上手的學習需求。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齣乎意料地紮實,紙張的觸感很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內容分量十足。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行文風格上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態度。他似乎對每一個技術細節都不放過,比如在談及不同焦段鏡頭對人物肖像的影響時,分析得極其透徹,甚至連光圈大小與景深的關係都用非常直觀的例子進行瞭說明。這對於我這種對攝影技術有一定基礎,但缺乏係統性影視知識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書中似乎還穿插瞭一些業內人士的“黑話”解析,這能幫助讀者快速融入專業語境,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因術語障礙而感到睏惑。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預算控製與資源優化”的章節,畢竟在獨立製作中,如何用有限的資源拍齣大片質感,是每個創作者的終極難題。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拍得像”,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拍得對”的教科書。
評分還不錯
評分不錯的選擇,很好的購物體驗
評分東西不錯哦哦
評分還沒看
評分東西不錯哦哦
評分henbangdeshuhenhaohenhao
評分還可以!
評分很好,期待的書。
評分henbangdeshuhenhaohenhao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