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

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R.C.希伯勒 著,李俊峰,袁長清,呂敬 譯
圖書標籤:
  • 動力學
  • 工程力學
  • 經典力學
  • 物理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翻譯作品
  • 第12版
  • 大學物理
  • 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9048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2116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是美國高等院校使用量最大的理論力學課程教材,英文版已被“國外高校優秀教材審定委員會”推薦給國內高校使用,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內高校理論力學課程的教學,該委員會又推薦翻譯本書。本書清晰、全麵地介紹瞭理論力學的原理和應用,全書分為兩冊:靜力學與動力學。本冊為動力學分冊,共11章,包括質點運動學,質點動力學,剛體平麵運動的動力學,剛體的空間運動學,剛體的空間動力學和振動。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工科各專業理論力學課程雙語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齣版說明前言動力學基本公式SI詞頭和換算係數均質固體的重心和慣性矩第9章質點運動學1本章目標 19.1引言 19.2直綫運動:連續運動 29.3直綫運動:不規則運動 129.4一般麯綫運動 219.5麯綫運動:正交分量229.6拋體運動 259.7麯綫運動:法嚮和切嚮分量 349.8麯綫運動:柱坐標分量459.9兩質點絕對相關運動的分析 579.10應用平移軸分析兩質點間的相對運動 60第10章質點動力學:力和加速度74本章目標7410.1牛頓第二運動定律7410.2動力學基本方程 7510.3質點係的動力學基本方程 7710.4直角坐標形式的動力學基本方程7910.5法嚮和切嚮坐標形式的動力學基本方程9210.6柱坐標形式的動力學基本方程102*10.7有心力運動與天體力學 113第11章質點動力學:功和能125本章目標12511.1力的功12511.2功能原理12811.3質點係的功能原理 13011.4功率和效率 14011.5保守力和勢能 14611.6能量守恒定律149第12章質點動力學:衝量和動量163本章目標16312.1動量定理16312.2質點係的動量定理16712.3質點係的動量守恒 17312.4碰撞 18312.5動量矩19312.6動量矩定理19412.7衝量矩和動量矩定理 19612.8流體的穩定流動 204*12.9變質量推進 208復習1質點的運動學與動力學 222第13章剛體平麵運動的動力學231本章目標23113.1剛體的平麵運動 23113.2剛體的平移 23213.3剛體的定軸轉動 23313.4絕對運動分析 24513.5相對運動分析:速度 24913.6速度瞬心 25913.7相對運動分析:加速度 26613.8轉動參考係下的相對運動分析 275第14章剛體平麵運動的動力學:力和加速度 289本章目標28914.1轉動慣量28914.2平麵運動的動力學方程29614.3動力學方程:平移 29914.4動力學方程:定軸轉動 31114.5動力學方程:一般平麵運動 323第15章剛體平麵運動的動力學:功和能335本章目標 33515.1動能 33515.2力的功 33715.3力偶矩的功 33915.4功能原理34015.5能量守恒定律349第16章剛體平麵運動的動力學:衝量(矩)和動量 (矩)363本章目標36316.1動量和動量矩36316.2動量定理和動量矩定理 36716.3動量守恒定律和動量矩守恒定律 379*16.4偏心碰撞 383復習2剛體的平麵運動學與動力學392第17章剛體的空間運動學401本章目標40117.1定點運動 401*17.2固定坐標係或平移-轉動坐標係中矢量對時間的導數 40417.3一般運動407*17.4在同時平移和轉動的參考係下分析相對運動415第18章剛體的空間動力學425本章目標 425*18.1轉動慣量和慣性積 42518.2動量矩 43218.3動能 435*18.4動力學方程 441*18.5陀螺運動 45218.6無力矩運動 457第19章振動467本章目標467*19.1無阻尼自由振動 467*19.2能量法 477*19.3無阻尼受迫振動 483*19.4黏性阻尼自由振動 485*19.5黏性阻尼受迫振動 488*19.6電路類比 490附錄498附錄A數學公式498附錄B矢量分析 501附錄C鏈式法則 504附錄D基礎題的部分解答和答案 505附錄E習題答案542

前言/序言

  本書的目的是清晰、全麵地嚮學生介紹理論力學的原理和應用。為實現這個目標,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汲取瞭許多從事教學工作的評論傢和作者的學生的批評及意見。本書為第12版,與前一版相比多處作瞭較大改進,希望能為教師和學生帶來更大幫助。  新特點基礎題在每章例題之後都安排瞭基礎題。通過這些題,可以培養學生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簡單應用能力,使學生掌握處理簡單問題的基本技巧,為後續求解一般問題打下良好基礎。由於附錄已經給齣這些問題的全部計算結果和部分解題過程,因此也可將這些題作為延伸性例題。另外,從考試角度,基礎題為學生提供瞭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同時,在理論力學考試準備前期,可以通過這些練習復習基礎知識。  內容修訂本版對書中每一部分內容都進行瞭仔細核查。為更好地解釋概念,對許多章節的材料進行瞭重新編寫。為更加突齣一些重要概念的應用,增加和更換瞭部分例題。  概念題每章結尾處通常安排一些概念題,它們與該章節中的力學原理的應用相關。安排這些分析和設計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照片所描述的實際生活場景進行思考。在學生做過一些相關類型的練習後,可將概念題留為作業或練習。  附加的照片整本書更新或增加近60幅照片,它們反映瞭本書講授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這些照片一般用於解釋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應用力學原理處理問題。在某些章節,也通過照片展示工程師處理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首先必須建立一個便於分析的理想模型,然後畫受力圖,最後應用力學原理求解。  新習題在本版中,新增或更新近800道習題,約占習題總量的50%。它們涉及航空航天、石油工程和生物力學等領域。新版的習題總量也比上一版增加近17%。  其他特點除瞭上麵提到的新特點外,現將本書正文的一些其他顯著特點敘述如下:  內容組織本版對章節的每一部分都進行瞭精心組織和安排,包括特定主題的解釋、說明性例題和課外習題。每節的主題作為該節副標題,以黑體字形式錶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引入每個新定義或概念提供一種結構化方法,同時也方便以後的復習和參考。  章節內容每章開篇都以生活或工程中常見的實例為基礎引入和論證一些應用廣泛的力學原理。每章章首部分的粗體圓點清單概括瞭本章的主要內容。  突齣受力圖畫受力圖是求解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書從始至終一直強調“畫受力圖”的重要性。並且通過特定章節和具體例題詳細講解“畫受力圖”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同時,通過相關課外習題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畫受力圖”的方法步驟。  分析過程本書第1章1��6節給齣力學問題的一般分析過程。它適用於書中所有類型的習題。在後續章節學習中,這一特點給初學者提供瞭一種在應用理論時可遵循的閤理方法。為闡明這種方法的應用,本書的例題也采用上述方法求解。實際上,隨著學生對相關原理理解的不斷深入和自信心的日漸增強,他們將形成自己的解題過程。  重點這部分主要總結和迴顧每節中最重要的概念,並強調這些概念對應用原理求解問題的重要性。  概念的理解本書對各章照片中的力學問題都進行瞭簡化處理,然後應用力學原理求解這些問題。這樣更便於闡明原理中一些更重要的概念,解釋方程中所涉及術語的物理意義。通過這些簡化應用,不僅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和對例題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求解習題奠定瞭良好基礎。  課外習題除基礎題和概念性習題外,本書還包括如下類型題:  �r 畫受力圖的習題本書的部分章節包含一些介紹性問題,對於問題中的一些特例僅需畫受力圖便可求解齣來。這些習題可使學生清楚“正確畫齣受力圖”對求解任何平衡問題都至關重要。  �r 一般分析和設計題本書的大部分習題取材於工程實際問題。一些習題來自於工業應用的實際産品。希望通過這些實例,激發學生對理論力學的興趣,培養將實際物理描述簡化為理論模型或符號錶示(這些描述更便於應用力學原理)的能力。  �r 計算機的問題本書精心設計瞭一些習題,這些習題必須通過一定的數值計算纔能得齣結論,數值求解過程可在颱式計算機或可編程便攜計算器上完成。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擴展其他方麵的數理分析能力,又能有更多精力關注力學原理應用本身。這種類型習題的題號前加瞭符號“■”作為標記。  新版中的課外習題非常多,具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比較簡單的習題,書後附錄給齣參考答案,題號前沒有任何標記;第二類習題的題號前加上圓點(�r)作為標記,書後附錄給齣瞭建議、關鍵公式和計算結果;最後一類習題的題號前加上星號(*)作為標記,書中沒有給齣參考答案。  精確性與前一版相比,新版對書中所有文字和習題解答都進行瞭校核。除作者以外,還有如下人員參與瞭校核工作: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Scott Hendricks、南佛羅裏達大學的Karim Nohra;勞雷爾技術學院綜閤齣版服務部的Kurt Norlin。此外,工程師Kai Beng不僅對本書作齣精確評論,同時還給齣許多內容改進方麵的建議。  內容全套書共分為19章。每章內容安排循序漸近,應用力學原理先處理簡單情況,再處理更復雜的情況。  本冊為動力學分冊,共11章。第9章討論質點運動學。隨後在第10章(力和加速度)、第11章(功和能)、第12章(衝量和動量)中討論瞭質點動力學。在復習1中對這4章涉及的質點動力學概念進行瞭總結,通過該部分學生可以接觸和解決很多問題。剛體平麵運動部分的內容也采用類似的邏輯次序進行組織:第13章(平麵運動學)、第14章(力和加速度)、第15章(功和能)、第16章(衝量和動量),復習2是對這4章內容的總結和復習。  如果時間允許,剛體空間運動的相關內容可以在課內講解。第17章和第18章分彆討論它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如果具備必要的數學基礎,第19章(振動)部分可以包含到授課中。某些標有“*”的節,考慮到其已超齣基本動力學課程,可以略去不講。但是要注意,這些材料可以做為學習更高級課程的基本理論時的參考資料。最後,附錄A列齣瞭求解相關問題所需要的數學公式,附錄B簡要復習瞭矢量分析,附錄C迴顧瞭鏈式法則的應用。  講授次序的可選擇性根據需要,可按如下次序安排第9章到第16章的內容,並不會影響內容的連續性:第9章和第13章(運動學)、第10章和第14章(力和加速度)、第11章和第15章(功和能)、第12章和第16章(衝量和動量)。  緻謝作者力求寫好本書,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興趣。在本書這些年的編寫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我非常感謝他們給予的許多寶貴建議和評述。在這裏,我還要特彆感謝下麵這些人,在本書第12版的準備過程中,他們提供瞭許多中肯的建議。  Yesh P�盨ingh,得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Manoj Chopra,中佛羅裏達大學Kathryn McWilliams,薩省大學Daniel Linzell,賓州州立大學Larry Banta,西弗吉尼亞大學Manohar L�盇rora,科羅拉多礦業大學Robert Rennaker,俄剋拉荷馬大學Ahmad M�� Itani,內華達大學另外還有一些人有理由獲得特殊贊譽。Vince O′Brien(項目組管理主任)和Rose Kernan (製作編輯)多年來給予我許多鼓勵和支持。坦誠地講,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這本書的全麵修訂不可能完成。還有,Kai Beng Yap,我的多年好友和同事,在全書手稿的審核及習題解答的準備過程中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在這份緻謝中,我還要特彆感謝勞雷爾技術學院綜閤齣版服務部的Kurt Norlin。在本書齣版過程中,我也要感謝我的夫人Conny和女兒Mary Ann給予的幫助,她們承擔瞭齣版底稿準備中的大量校對和打印工作。  最後,我還要感謝我的全體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們,他們利用大量的休息時間通過電子郵件提供瞭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在此謹緻以誠摯的謝意。  無論何時收到您關於本版的任何評論、建議或問題,我都將不勝感激。  Russell Charles Hibbelerhibbeler@bellsouth�眓et動力學基本公式動力學基本公式運動學質點的直綫運動變量aa=dvdtv=dsdtads=vdv常量a=acv=v0+acts=s0+v0t+12act2v2=v20+2ac(s-s0)質點麯綫運動x,y,z坐標係vx=x·ax=x¨vy=y·ay=y¨vz=z·az=z¨r,θ,z坐標係vr=r·ar=r¨-rθ·2vθ=rθ·aθ=rθ¨+2r·θ·vz=z·az=z¨n,t,b坐標係v=s·at=v·=vdvdsan=v2ρρ=[1+(dy/dx)2]3/2|d2y/dx2|相對運動vB=vA+vB/AaB=aA+aB/A剛體定軸運動變量α常量α=αcα=dωdtω=ω0+αctω=dθdtθ=θ0+ω0t+12αct2ωdω=αdθω2=ω20+2αc(θ-θ0)對點Ps=θrv=ωrat=αran=ω2r相對動軸的一般平麵運動vB=vA+vB/A(鉸接)aB=aA+aB/A(鉸接)相對動軸和轉軸的一般平麵運動vB=vA+Ω×rB/A+(vB/A)xyzaB=aA+Ω·×rB/A+Ω×(Ω×rB/A)+2Ω×(vB/A)xyz+(aB/A)xyz動力學轉動慣量I=∫r2dm平行軸定理I=IG+md2迴轉半徑k=Im運動方程質點ΣF=ma剛體ΣFx=m(aG)x(平麵運動)ΣFy=m(aG)yΣMG=IGa或ΣMP=Σ(μk)P質點的功和能T1+U1-2=T2動能質點T=12mv2剛體(平麵運動)T=12mv2G+12IGω2功變力UF=∫Fcosθds不變力UF=(Fccosθ)Δs重力UW=-WΔy彈力Us=-12ks22-12ks21Couple momentUM=MΔθ功率和效率P=dUdt=F·vε=P輸齣P輸入=U輸齣U輸入保守力的功T1+V1=T2+V2勢能V=Vg+Ve, 其中Vg=±Wy, Ve=+12ks2衝量和動量定理質點mv1+Σ∫Fdt=mv2剛體m(vG)1+Σ∫Fdt=m(vG)2動量守恒Σ(係統mv)1=Σ(係統mv)2恢復周數e=(vB)2-(vA)2(vA)1-(vB)1衝量矩和動量矩定理質點(HO)1+Σ∫MOdt=(HO)2其中HO=(d)(mv)剛體(平麵運動)(HG)1+Σ∫MGdt=(HG)2其中HG=IGω(HO)1+Σ∫MOdt=(HO)2其中HO=IOω動量矩守恒Σ(係統H)1=Σ(係統H)2SI詞頭和換算係數SI詞頭倍數指數形式詞頭SI符號1 000 000 000109吉[咖](giga)G1 000 000106兆(mega)M1 000103韆(kilo)k分數0��00110-3毫(milli)m0��000 00110-6微(micro)μ0��000 000 00110-9納[諾](nano)nFPS到SI的換算係數物理量度量單位(FPS)等於度量單位(SI)力lbf4��448 2N質量slug14��593 8kg長度ft0��304 8mFPS中的換算係數1ft=12in�保╥nches)1mi�保╩ile)=5280ft1kip(kilopound)=1000lb1ton=2000lb均質固體的重心和慣性矩



《動力學》(譯本·原著第12版) 這本書深入探索瞭物質運動的普遍規律,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嚴謹而深刻的力學世界觀。它不僅僅是關於物體如何移動的描述,更是關於理解運動背後驅動力的本質。從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到更為復雜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概念,本書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穿越物理學的核心領域。 本書內容亮點: 紮實的理論基礎: 本書詳細闡述瞭經典力學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力、質量、加速度、功、能、動量等,並對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瞭深入分析。讀者將學習到如何運用這些基本原理來解決各種力學問題。 多樣的應用場景: 從宏觀天體運動到微觀粒子行為,本書覆蓋瞭動力學研究的廣泛領域。它會涉及慣性參考係與非慣性參考係,角動量守恒在天體軌道和鏇轉物體分析中的應用,以及振動與波動的基本原理。 嚴謹的數學推導: 動力學的研究離不開數學工具。本書提供瞭清晰的數學推導過程,幫助讀者理解各個物理概念的數學錶達形式,並學會運用微積分、嚮量等數學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豐富的例題與習題: 為鞏固和加深讀者對知識的理解,本書提供瞭大量精心設計的例題,涵蓋瞭各種典型問題和解題思路。此外,每章末尾都附有豐富的習題,供讀者練習和檢驗學習成果,其中不乏挑戰性的題目,能有效鍛煉讀者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展脈絡的梳理: 本書在講解基本概念的同時,也會適當迴顧動力學的發展曆程,介紹關鍵的科學發現和理論突破,讓讀者對這一學科的演進有更宏觀的認識。 現代視角下的探討: 除瞭經典力學,本書也為讀者展望瞭更廣闊的領域,可能會觸及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關的動力學概念,為讀者未來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對物理直覺的培養: 通過理論講解、例題分析和習題練習,本書緻力於培養讀者的物理直覺,使其能夠從物理圖像上理解抽象的力學概念,而不僅僅停留在數學公式的層麵。 適閤讀者: 本書是物理學、工程學、天文學等相關專業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對動力學有深入瞭解需求的科研人員的理想讀物。同時,對於希望係統性學習物理學基本原理,提升科學素養的社會讀者,本書也將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 學習本書的收獲: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掌握核心動力學原理: 深刻理解牛頓力學乃至更廣泛的力學理論。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能夠運用動力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復雜的物理問題。 建立科學思維方式: 培養嚴謹的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 理解自然界運動規律: 認識支配物質運動的根本法則。 為進階學習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學習理論物理、天體物理、材料力學等領域做好準備。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扇通往理解宇宙運轉奧秘的大門,引導讀者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探索物質世界的深刻本質。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和學習動力學領域的讀者,當我得知《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齣版後,就立刻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過去曾研讀過幾個不同版本的動力學教材,包括一些國內學者編寫的,也有早期的引進版本。然而,每次學習都覺得在某個環節上不夠深入,或者在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些模糊之處。這次的新版本,尤其是“原書第12版”,給我一種它在內容上必定是經過瞭精心打磨和權威修訂的信心。我對書中對經典力學理論的嚴謹闡述充滿瞭期待,同時也非常好奇它在引入現代工程應用案例方麵有多大的突破。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解釋諸如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頓方程等高級動力學概念,並且能提供足夠詳實的例題來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模型如何應用於實際的物理係統。我尤其關注書中在處理非綫性動力學係統、復雜多體係統動力學以及控製理論與動力學相結閤等方麵的內容。在我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這些領域常常是我遇到瓶頸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學習路徑和解決思路,那我將感到非常欣慰。我深信,對於任何一名希望在力學、工程、物理等領域有所建樹的學者或工程師來說,一本高質量的動力學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第12版的更新,也意味著它可能包含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這對於保持知識的更新迭代至關重要。

評分

這次終於下定決心,把這本《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給搬迴傢瞭。說實話,作為一名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瞭幾年的人,對於動力學的理解,總覺得好像隔著一層窗戶紙,很多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總是不那麼得心應手。手頭的舊書版本也有些年頭瞭,很多概念的闡述方式和現代教學理念相比,總覺得有些滯後。這次看到第12版更新瞭,而且是翻譯過來的,質量相對有保障,就毫不猶豫地入手瞭。拿到書的那一刻,厚重感撲麵而來,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摸上去很舒服,排版清晰,看起來就不會那麼費眼。翻開第一頁,就有一種重新學習的衝動。雖然還沒深入到具體內容,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這次的更新肯定是很全麵的,我特彆期待它在一些前沿領域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機器人學、航空航天或者一些新型材料的力學分析方麵,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和更深入的認識。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學動力學總是有種“為瞭考試而學”的感覺,很多知識點都隻是機械地記憶,而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物理意義和邏輯。現在工作瞭,深切體會到紮實的理論基礎是多麼重要,尤其是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時,動力學的原理往往是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更係統、更牢固的動力學知識體係,讓我在麵對復雜的工程挑戰時,能夠更加遊刃有餘。而且,翻譯版本的話,也比較擔心一些術語的翻譯是否準確,是否符閤國內的習慣用法,這點我也很關注,希望它能做到信達雅。

評分

作為一名對物理學有著深厚探究欲的讀者,我一直認為動力學是理解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鑰匙之一。我曾經閱讀過不同版本的動力學書籍,但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理論化,缺少與現實世界的聯係;要麼過於碎片化,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這次看到《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我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清晰、有邏輯的方式,將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串聯起來,構建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我特彆關注它在物理圖像的呈現和數學推導的嚴謹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我希望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公式的由來,以及它所代錶的物理意義。我更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與日常生活或宏觀世界息息相關的例子,比如行星的運動、物體的拋射、機械裝置的工作原理等等,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動力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而且,對於翻譯版本,我非常看重其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希望能夠避免那些生硬的、晦澀的翻譯腔,能夠讓我沉浸在知識的學習之中。

評分

作為一名對物理學和工程學都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提升我對動力學理解的讀物。《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長久以來的期待。我過去的學習經曆中,接觸過一些入門級的力學書籍,但總覺得它們在理論深度和數學嚴謹性上有所欠缺,難以深入觸及動力學核心的精髓。我希望這本第12版的翻譯本能夠提供一套紮實的基礎,從最基本的概念齣發,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更高級的理論體係,例如分析力學,以及在現代物理和工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我尤其看重它在處理復雜係統動力學方麵的闡述,比如多體係統的運動分析,以及如何通過數學模型來描述和預測它們的行為。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推導過程和充分的例子,讓我能夠一步步地理解數學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而不是簡單地記憶。另外,我一直對一些前沿的動力學應用非常感興趣,比如在天體動力學、流體動力學或者生物力學等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涉獵,能夠讓我看到動力學這門古老學科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強大生命力。

評分

我是一名長期在學術界耕耘的理論物理研究者,雖然我的主要研究方嚮並非經典力學,但我深知動力學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它為許多現代物理理論提供瞭重要的思想和工具。因此,我對《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的齣版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經典動力學的基礎上,展現齣其在現代科學研究中的延續和發展。我非常感興趣書中是否深入探討瞭分析力學(如拉格朗日力學和哈密頓力學)的精髓,以及它們如何為量子力學、相對論等更高級的理論奠定基礎。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嚴謹的數學推導,並且能夠引導讀者理解這些抽象數學工具背後的深刻物理意義。同時,我也非常關心書中是否涵蓋瞭在復雜係統、非綫性動力學等新興研究領域的進展,例如混沌理論、分形動力學等,以及它們在統計物理、天體物理等研究中的應用。對於翻譯版本的質量,我則要求極高,希望它能夠忠實地傳達原書作者的思想精髓,並且在語言上做到準確、嚴謹且富有啓發性,避免齣現任何可能誤導讀者的翻譯問題。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工程師,我的研究方嚮與機械動力學和控製係統緊密相關。在我的學術生涯中,動力學理論一直是支撐我進行研究的基石,但我常常覺得我在某些關鍵理論的掌握上還不夠紮實,尤其是在處理非綫性和隨機動力學係統時,總感覺力不從心。因此,當我得知《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齣版後,我立刻將其列為我的必讀書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理論深度上進行更詳盡的闡述,尤其是在那些前沿領域,例如混沌動力學、分岔理論以及動力學係統的穩定性分析等方麵。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加嚴謹的數學推導,並且能夠引導我理解這些高級理論的物理背景和實際應用。我非常關注書中是否包含瞭近年來在動力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及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例如,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分析和預測復雜動力學係統行為方麵,如果這本書能有相關的介紹,那將對我非常有價值。此外,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工程實踐的工程師,我更看重書籍在案例分析方麵的質量。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更多來自不同工程領域的真實案例,並詳細解析如何運用動力學理論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這樣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研究成果。

評分

我是一名在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的工程師,雖然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算法和模型開發,但我一直認為,理解物理世界的運行規律,對於開發更強大的AI模型至關重要,尤其是那些需要與物理世界交互的AI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機器人控製等。因此,我非常關注《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的齣版。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動力學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物理係統的動態行為。我特彆感興趣書中是否涵蓋瞭關於運動學和動力學之間的聯係,以及如何從運動學描述過渡到動力學分析。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慣性、質量、力、力矩以及它們與運動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夠提供詳細的數學推導過程。我也對書中在處理復雜係統動力學方麵的闡述非常感興趣,例如如何對多自由度係統進行建模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動力學原理來設計和優化控製策略。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與現代AI技術相關的應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動力學知識來訓練機器人模型,或者如何利用動力學仿真來驗證AI算法的有效性,那將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

拿到這本《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有分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上的厚重感。我一直以來都對動力學這個學科充滿瞭好奇,也曾嘗試過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總是感覺自己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很多時候,麵對復雜的物理現象,我能夠描述它,但卻難以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精確地錶達和預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能夠一步步地理解從最基本的牛頓定律到更高級的分析力學方法。我特彆留意瞭它在內容上的更新,比如是否增加瞭關於數值模擬和計算機輔助分析的內容。在我看來,現代工程問題的解決,往往離不開強大的計算工具,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側重,那將對我非常有幫助。而且,我一直認為,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是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貼近實際工程應用的案例,例如在機械設計、振動分析、控製係統設計等方麵的應用。通過這些案例,我希望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學以緻用。翻譯版本的質量也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希望它能夠做到忠實於原著,並且語言流暢自然,易於理解,避免齣現晦澀難懂的翻譯腔。

評分

作為一名對工程領域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我總覺得對很多機械設備的運行原理和性能錶現,如果缺乏深厚的動力學知識,就如同隔靴搔癢。這本《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的齣現,給瞭我一個係統性學習的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讓我能夠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各種運動形式的描述,例如直綫運動、麯綫運動、剛體繞固定軸轉動、平麵運動以及三維空間運動等等,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數學模型和豐富的實例來輔助理解。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動量和能量的守恒原理,以及如何將這些基本定律應用於分析復雜的工程問題,比如機械係統的碰撞、能量的傳遞和轉化等。另外,我一直對如何通過動力學分析來優化設計、提高性能非常感興趣,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改善機器人的運動軌跡,或者如何通過動力學仿真來預測結構在承受外力時的動態響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我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和啓發。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機械工程專業學生,動力學課程是我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也是我感覺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之前接觸過的幾本教材,雖然內容也比較全麵,但在一些概念的講解上,總覺得不夠生動,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迷茫。這次看到《動力學(翻譯版·原書第12版)》,我非常期待它能夠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更加直觀、易懂的方式來闡述動力學的基本原理,例如慣性、質量、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以及能量和動量守恒定律等。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采用瞭更多的圖示、動畫或者交互式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而且,作為翻譯版本,我更看重它在語言上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我希望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術語的含義,並且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邏輯上的嚴謹和思想上的深刻。我聽說這一版的更新非常及時,涵蓋瞭一些新的研究熱點,例如在智能製造、仿生學等領域與動力學相關的最新進展,如果能有這方麵的介紹,那對我來說將非常有啓發性,可以幫助我拓寬視野,瞭解動力學在未來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呢

評分

附加的照片整本書更新或增加近60幅照片,它們反映瞭本書講授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這些照片一般用於解釋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應用力學原理處理問題。在某些章節,也通過照片展示工程師處理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首先必須建立一個便於分析的理想模型,然後畫受力圖,最後應用力學原理求解。

評分

概念的理解本書對各章照片中的力學問題都進行瞭簡化處理,然後應用力學原理求解這些問題。這樣更便於闡明原理中一些更重要的概念,解釋方程中所涉及術語的物理意義。通過這些簡化應用,不僅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和對例題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求解習題奠定瞭良好基礎。

評分

物流快的沒有話說,看瞭一下內容還行,比我們書要好。。。。

評分

京東自營就是不錯!!

評分

書是正品,紙張也很好,物流很給力,滿意

評分

評分

翻譯版,相比原版的翻譯還是有一些語言晦澀

評分

書還沒有翻看,但是看著不錯。挺好的瞭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