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笔记 第七编 一(精装) 编者:朱易安 大象出版社 9787534787485

全宋笔记 第七编 一(精装) 编者:朱易安 大象出版社 97875347874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代史料
  • 笔记文献
  • 历史研究
  • 朱易安
  • 大象出版社
  • 全宋笔记
  • 史学
  • 古籍
  • 文化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7485
商品编码:1179862815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全宋笔记 苐七编 一(精装)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版  次:1
页  数:289
ISBN :9787534787485
定价:68 元 本店价:47.6 元
折扣:【70】 节省:20.4 元
分类:  →  
货号:1616561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雲谷雜記
叢林盛事
諸蕃志
燕翼诒謀錄 插图和节选
《中国古代文人笔记丛考》 内容提要 本书系一套大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笔记整理与研究的丛书,旨在系统梳理、汇编和深度解读自先秦至清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所创作的各类笔记体著作。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浩如烟海的笔记文献的精选、校勘、注释与考辨,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古代文人思想、社会生活、文化风貌的立体镜像。丛书共分为若干辑,每一辑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或特定主题的笔记群落,力求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生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第一辑:先秦两汉之遗风 本辑收录了先秦时期的零星记录以及汉代史官、儒生所作的早期笔记材料。重点关注《国语》、《战国策》中隐含的民间传闻、策士言论,以及汉代如《论衡》、《盐铁论》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和思想交锋。本辑通过对这些“近古”笔记的爬梳,探究中国传统笔记文学形态的萌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侧重于上古遗闻的保存、儒家思想的社会实践痕迹,以及汉代谶纬之学与实学笔记的并存状态。 第二辑:魏晋南北朝的玄思与清谈 此部分集中展现了中国士人阶层在乱世中精神世界的转向。收录了如《世说新语》、《高士传》等经典,并辅以大量的志怪、志人笔记的节选与整理。重点在于分析“竹林七贤”等名士的言行如何被记录、被神化,以及玄学思想、佛教观念如何渗透入日常叙事之中。通过对这些笔记的细致比对,揭示了魏晋时期士人对生命意义、个体价值的独特思考与审美追求。我们特别关注南方士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后产生的文化冲击与笔记中的记载。 第三辑:隋唐五代的故事与风俗 本辑聚焦于唐代笔记的黄金时代。涵盖了唐传奇、唐代笔记小说(如《酉阳杂俎》、《青琐集》)以及大量反映社会风尚、官场百态、地方风物的笔记材料。本书对唐代笔记的分类极为精细,包括: 1. 异闻录类: 记录奇珍异兽、鬼神怪异之事,反映民间信仰与士人想象力的边界。 2. 风俗记事类: 详述长安城内外的物价、节令、宴饮礼仪,为研究唐代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 诗话与文论类: 梳理唐人对诗歌创作的评论与见解,探究“盛唐气象”的文学根源。 第四辑:宋元际遇的转型与变迁 宋代是中国笔记的又一高峰,社会商业化程度提高,市民阶层扩大,文人的活动空间与关注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辑收录了宋人笔记中大量关于理学辨析、地方风物志、市井生活、官场倾轧的记录。特别是对“笔记”与“史学”界限的模糊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重点包括: 理学笔记: 对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大家日常言行的记录与传闻的考证。 园林与居室笔记: 体现宋人对精致生活与人居环境的追求。 “点滴录”: 那些记录琐碎见闻、即时感悟的短篇札记,揭示了文人的日常心绪。 元代笔记则侧重于民族更迭背景下的文化适应与抵抗,特别是关于元代官制、科举制度以及蒙古风俗的记录。 第五辑:明代笔记的世俗化与专业化 明代笔记题材更为广阔,一方面,市民文学兴起,世俗生活的描绘更为直白;另一方面,专业性笔记大量涌现,如药物学、航海志、戏曲理论等。本辑精选了: 游记类: 徐霞客等人的早期足迹与观察记录。 考订笔记: 对前代典籍的勘误与辨析,体现了明代学术的严谨性。 宦游笔记: 官员在地方任职期间对风土人情的记录,展现了明代庞大的官僚体系运作图景。 第六辑:清代笔记的集大成与反思 清代笔记在数量上达到了顶峰,其特点是博大精深,既有对前代的总结与继承,又有对社会弊病的深刻反思。本辑收录了大量“日记体”、“摘录体”笔记,尤其关注: 1. 学术争鸣: 乾嘉学派学者间围绕考据、文献的争论与札记。 2. 社会批判: 记录清代中后期农民起义、官府腐败、民间迷信等现象的敏感记录。 3. 诗词品评: 更加成熟和体系化的诗词批评笔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成熟。 研究价值 本丛书并非简单的文献汇编,而是一部贯穿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史、文学史的活态史料库。通过对不同时代笔记的编排与对照,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内政更迭、思想冲突、社会转型时,其记录方式、关注点以及价值判断是如何演变的。它为研究中国古代“非官方史料”提供了最全面、最准确的文本基础。丛书中的每一篇选录都经过严格的校勘,并附有详尽的注释与背景说明,力求还原笔记文本的原始语境与深层意涵。 读者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思想史专业研究人员,古籍整理工作者,以及对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与思维世界怀有浓厚兴趣的广大文化爱好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宋代笔记,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窥见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心性世界。这套书的选材视角非常广阔,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朝堂大事或经史子集上,而是深入到了宋代社会肌理的方方面面。从市井百态的记录,到僧道间的辩论,再到士人之间的风雅唱和,都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保留。这使得阅读过程如同走入了一场盛大的历史场景重现,让人对那个时代的“人”有了更立体的感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冰冷的史料数据上。这种烟火气与雅致并存的记录,是研究社会史、思想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它比正史更生动、更具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的编校质量,从我初步的浏览来看,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朱易安先生作为编者,想必是下了大工夫的。宋代笔记的内容往往零散且带有大量的手抄本异文,要将它们系统地梳理、校勘,并以一种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绝非易事。我注意到其中引文的标注和注释非常详尽,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典故或人名,都有可靠的出处佐证,这极大地增强了这部笔记的学术价值和可靠性。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文献汇编,更是一部经过严谨考证的成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宋代士人的思想脉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比市面上一些粗制滥造的版本,这里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见的。

评分

作为一套汇编性质的大部头,索引和检索系统的便捷性是决定其使用效率的关键。我特别留意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和分卷方式。从目前的卷目划分来看,似乎是采用了某种逻辑清晰的分类法,这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特定主题或人物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如果后续的卷册在附录中能提供详细的人名、地名、书名索引,那将极大地提升查阅效率。一本好的工具书,其价值不仅在于内容的广博,更在于如何让读者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希望这套笔记在后续的整理中,能继续保持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实在令人惊艳。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阅读和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书脊挺括,即使频繁打开也不会轻易松散,这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典雅又不失古朴的气质,很符合“全宋笔记”的主题,让人一翻开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舒服,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种古典韵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工具书的物理品质直接影响到阅读体验,而这本初编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时常拿出来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

坦白说,购买这样一套厚重的宋代笔记,是带着一丝对传统文化敬畏的期待的。朱易安先生的工作,无疑是为后学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宋代思想迷宫的坚实桥梁。我个人更欣赏的是,在这样浩瀚的文献海洋中,编者似乎保持了一种克制的态度,没有过多地加入主观的评判或现代化的解读,而是将最原始、最鲜活的文本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对话、去思辨。这种尊重文本原貌的做法,体现了一位真正学者应有的审慎与胸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投入时间去研读和珍藏的典籍,它承载了厚厚的历史信息,也承载了整理者的心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