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平野真一 著,杨立,顾顺超 译
图书标签:
  • 无机化学
  • 化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学
  • 理学
  • 化学基础
  • 元素化学
  • 配位化学
  • 晶体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347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92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3
字数:1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从理解构成物质的原子的结构开始,围绕反映原子间化学键模式的物质结构和固体的化学性质,以及溶液状态的离子举动等要点进行了阐述。
  《无机化学》在其各章论述中,不仅描述了元素状态的特性,而且以元素为中心,对我们身边常用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解释。对于其中部分无法直接接触的已经产品化的材料,也以图片的方式进行了展示。
  《无机化学》可作为工科学生学习基础无机化学的教科书,也可作为非化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杨立,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2003年底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先进电池合作项目副主席兼中方首席代表。全国电池行业特聘科技专家。江苏省绿色电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二次电源协作组副组长。首届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交流贡献奖”获得者。
  
  顾顺超,工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1988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日本东北大学工学研究课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入职于日本合成橡胶公司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2001年4月起担任日本东北大学工学研究科文部教官助手。2004年6月起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化工机械、材料化工、功能化工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原子结构
1.1 什么是原子
1.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1.3 氢原子模型
1.4 周期表
1.5 电离能
1.6 电负性

第2章 化学键
2.1 分子轨道函数
2.2 轨道函数的杂化
2.3 分子的构型

第3章 固体化学
3.1 晶体结构
3.2 离子晶体
3.3 金属和半导体
3.4 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推算

第4章 溶液化学
4.1 溶剂
4.2 酸碱的定义
4.3 离子平衡
4.4 HSAB
4.5 配合物的化学

第5章 电化学与氧化还原
5.1 电解质溶液
5.2 电池的电动势

第6章 典型元素
6.1 氢(H)
6.2 一族元素
6.3 二族元素
6.4 13族元素
6.5 14族元素
6.6 15族元素
6.7 16族元素
6.8 17族元素:卤素(halogens)
6.9 18族元素:稀有气体

第7章 过渡元素
7.1 11族元素
7.2 12族元素
7.3 3d组过渡金属
7.4 4d和5d区过渡金属

前言/序言


宏观世界的律动:现代物理学导论 第一章:时空的织锦——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本卷将带领读者穿越人类理解宇宙的壮丽历程,从亚里士多德朴素的宇宙观,到牛顿力学构建的精密机械宇宙。我们将深入探讨运动的本质、力的作用及其在宏观世界中的表现。 1.1 运动学的几何描绘: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的数学描述,向量在分析二维及三维运动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详细解析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特性,理解瞬时变化的物理意义。 1.2 牛顿的定律:宇宙的驱动力: 逐一剖析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学基本方程 $F=ma$ 的深刻内涵及其适用范围。着重探讨力的概念,包括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性质与计算方法。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的辨析,是理解更复杂运动的前提。 1.3 能量与守恒:世界的永恒旋律: 功的概念及其与能量的关系。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系统中的严格应用,以及在非保守力做功背景下的能量转化过程。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特别是对碰撞问题的分析,揭示了相互作用中的内在不变性。 1.4 万有引力:宇宙的粘合剂: 从开普勒定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构建过程。引力场的概念,引力势能的建立,以及卫星运动、潮汐现象的精确解释。 1.5 刚体的转动与平衡: 引入转动惯量、力矩等概念,类比平动,系统阐述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在陀螺仪、花样滑冰等现象中的应用。静力学平衡条件的建立,是工程力学的基础。 1.6 振动与波:信息的载体: 简谐振动(SHM)的数学模型与物理图像,包括弹簧振子和单摆的分析。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横波与纵波的区分。波的叠加原理、干涉与衍射现象,为后续的波动光学打下基础。 第二章:热力学的宏伟蓝图——能量的形态与转化 本章聚焦于描述大量粒子宏观行为的统计规律,探索能量在不同形态间的转化效率与方向性。 2.1 宏观量与微观联系: 压强、体积、温度的定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nRT$ 的推导及其应用。玻尔兹曼常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气体动理论,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解释宏观量的起源。 2.2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零定律的逻辑地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过程中的表达 ($Delta U = Q + W$)。内能的概念,以及等容、等压、绝热过程的功和热量的计算。 2.3 熵与过程的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表述。熵的概念引入,理解熵增原理是判断自发过程的终极标准。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 2.4 相变与物质结构: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固体的晶体结构概述。范德华方程对真实气体的修正,初步探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第三章:电磁场的交响——光的本质与信息的传递 本章是现代科学的支柱之一,系统阐述电荷、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电磁波的统一性。 3.1 静电学的基础: 电荷的性质与守恒。库仑定律的精确表述。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电势与电势能的引入,标量描述电场。高斯定律在求解对称性问题中的强大威力。 3.2 稳恒电流与磁场: 电流的微观图像。电阻与欧姆定律。磁场的产生——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 3.3 电磁感应与统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楞次定律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自感与互感。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整形式,统一了电与磁的现象,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3.4 交流电与电磁波: RL、RC、LC电路的瞬态与稳态分析。电磁波的产生、传播速度(光速)、能流密度。电磁波谱的广阔范围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5 光学:经典与现代的交汇: 几何光学(反射、折射、成像原理)。波动光学:光的干涉(杨氏双缝)、衍射(单缝衍射、光栅)与偏振现象,确立了光的波动性。 第四章:微观世界的革命——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概览 本章开始探索经典物理学失效的领域,介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两次科学革命——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 4.1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重塑: 批判以太说。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假设。洛伦兹变换的推导与几何意义。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的实验验证。质能关系 $E=mc^2$ 的革命性意义。 4.2 量子化的先声: 黑体辐射问题的提出,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设 ($E=h u$)。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及其对光的粒子性(光子)的确认。康普顿散射对光子动量的证明。 4.3 波粒二象性与不确定性: 德布罗意波的假设,物质波的概念。电子衍射实验对物质波的证实。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对测量极限的根本性限定。 4.4 薛定谔方程:微观世界的动力学: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概率诠释)。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建立。一维势阱、有限深势阱、阶梯势的定性分析,理解能级量子化的必然性。 4.5 原子结构的发展: 卢瑟福散射与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在氢原子能级解释上的成功与局限。激发态与能级跃迁、光谱线的产生机制。 结语: 本导论旨在提供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物理学全景图。它强调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确定性到概率性的思想转变,为读者理解更深入的专业领域,如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奠定坚实的思维框架。本书侧重于基本原理的建立、数学工具的应用,以及核心实验证据的支撑,培养读者运用物理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典雅的字体,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随便应付的教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插图和图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图,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清晰得让人一目了然,那些反应机理的步骤分解,也做得逻辑性极强,简直像是请了顶尖的化学绘图师来操刀。特别是关于晶体学的那几个章节,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几何描述,结果作者用极其精妙的视角,把那些复杂的空间点阵描绘得既科学又富有美感,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原子是如何排列组合的。而且,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知识点的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自然,从宏观的元素周期律到微观的轨道杂化理论,过渡得毫无滞涩感,让人感觉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在稳固地向上攀登,而不是在原地打转。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远超了一本普通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收藏价值都挺高的。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处理“异类”知识点时的包容性和深度。很多基础教材往往会为了保持体系的纯粹性,而刻意淡化或忽略那些介于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灰色地带,但这本书却勇敢地直面了它们。例如,关于配位化学中那种令人头疼的“光谱解释”和“磁性预测”,它没有简单地给出规则,而是详细拆解了各种场理论(如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甚至讨论了它们在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时的不足,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进行修正。这种“不完美是常态”的坦诚,反而更符合现实科研工作的复杂性。此外,书后附带的拓展阅读清单和参考文献的质量也极高,那些推荐的原始文献和专著,都是化学领域内真正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是在复述二手知识,而是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编撰。它提供给我的,是一张通往更深层次研究领域的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哪里是高速公路,哪里是需要探险的崎岖小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反而带着一种沉稳而又不失活泼的叙事感。作者似乎非常善于将复杂抽象的概念“人性化”,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来锚定读者的理解。比如,描述电子云模型时,没有直接抛出概率分布的数学表达式,而是将其比作“在一个被禁锢的房间里,电子最有可能出现的‘活动热区’”,这种形象化的表达,瞬间让那些原本冰冷的电子运动变得生动起来。行文的节奏感也把握得恰到一派,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理论推导部分,文字会变得极其简洁精确,如同手术刀般锋利;而在过渡和总结的部分,则会放缓速度,加入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应用实例,让读者得以喘息和消化。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处理,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对于我这样基础知识尚可,但容易在细节中迷失方向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带着走”的引导方式简直是福音,它让枯燥的化学学习变成了一次有趣的智力对话。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时,我通常会担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够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但这本书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思维探险。作者在阐述基本原理时,从不满足于简单的公式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物理化学本质。举个例子,解析酸碱理论时,它没有停留在布朗斯台德或路易斯的定义上,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溶剂效应和非水体系的考量,甚至提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预测酸性强弱方面的最新进展,这种前瞻性和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处理那些经典实验时,不仅描述了操作步骤,更着重分析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这对于培养科学思维至关重要。读完相关的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知道”了某个定律,而是真正理解了它是如何被发现和验证的,这种代入感是其他很多教材无法提供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套严谨的、质疑的、探索的治学方法。

评分

从实操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练习题设计堪称典范,它绝不是那种简单的公式代入或者概念复述。每一章末尾的习题,都像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逻辑陷阱,或者说是一次对思维深度的挑战。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再局限于计算热力学数据或者配平反应式,而是大量设置了基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问题。比如,要求根据特定的工业反应条件,反推最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和影响因素,或者要求设计一个合成路线来规避某个特定的空间位阻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整合好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勉强应对,真正考验了学习者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关键的是,答案解析部分也做得极其详尽,它不仅给出了最终结论,更重要的是清晰地展示了推导过程中的每一步逻辑跳跃,避免了只看结果而无法理解过程的弊端。这种高强度的、应用驱动的练习模式,真正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为了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箱,让我感觉自己正在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可以真正参与化学思考的实践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