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笛名曲荟萃 [Chinese Music for Ti——Tzu]

中国竹笛名曲荟萃 [Chinese Music for Ti——Tzu]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音乐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竹笛
  • 中国音乐
  • 器乐
  • 民乐
  • 传统音乐
  • 笛子
  • 名曲
  • 中国文化
  • 艺术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55338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523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hinese Music for Ti——Tzu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199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岁月的推移,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至宋元时,已开始用于戏曲,特别到了元代,竹笛已广泛用于元曲。而发展到近代,竹笛艺术几乎涉足各个音乐领域,京剧、昆剧音乐乃至各种戏曲音乐、各地民间音乐及部分曲艺音乐都离不了竹笛,而且竹笛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或者担任主奏,或者领奏。偶尔在某个戏曲片断里,由于剧情所需,整个一场戏就用一支竹笛演奏,效果甚佳。一些流浪艺人,为了糊口,手持一支竹笛,走街串巷,吹奏一首民歌、一支小调或者某个戏曲曲牌,可以讨上半个温饱。由此可见,竹笛的运用十分广泛。

内页插图

目录


编者的话
符号说明
一、独奏曲
1.喜相逢
2.放风筝
3.农民翻身
4.闹花灯]
5.五梆子
6.黄莺亮翅
7.挂红灯
8.万年红
9.对花
10.春暖花开
11.和平鸽
12.荫中鸟
13.卖菜
14.蒜莉花
15.冀南小开门
16.忆歌
17.新风赞
18.巧相逢
19.画扇面
20.鹧鸪飞
21.欢乐歌
22.小数点放牛
23.中花六板
24.行街
25.三六
26.梅花三弄
27.今昔
28.喜报
29.江南春
30.鹧鸪飞
31.三五七
32.二凡
33.早晨
34.婺江风光
35.幽兰逢春
36.采茶忙
37.故乡的回忆
38.江汉平原好风光
39.黄鹤归来
40.江河情
41.春满茶山
42.沸腾的工地
43.农村新貌
44.锁南芝
45.大杨周
46.一江风
47.三还头
48.混江龙
49.越调莺儿
50.乱弹娃娃
51.油田的早晨
52.黄河边的故事
53.庆丰收
54.赶路
55.想念
56.太湖春
57.南韵
58.麦收时节
59.欢庆
60.家乡的春天
61.草原牧笛
62.扬鞭催马运粮忙
63.飞驰的列车
64.山歌
65.快乐的邮递员
66.赏月
67.春游
68.大青山下
69.鄂尔多斯的春天
70.走西口
71.欢乐的农家
72.向往
73.沂河欢歌
74.运动场上
75.列车奔向北京
76.夺丰收喜开镰
77.步步高
78.喜新婚
79.送粮
80.上游曲
81.到农村去
82.春绿江南岸
83.姑苏行
84.脚踏水车唱行歌
85.古松抒怀
86.醉卧山林
87.格冬代
88.淮海欢歌
89.牧笛
90.麦收
91.革原巡逻兵
92.牧民新歌
93.山村迎亲人
94.春到湘江
95.节日
96.儿童歌曲
97.春之歌
98.赶着大车唱丰收
99.延水情
100.深秋叙
101.喜看塞北换新天
102.运粮忙
103.塔塔尔族舞曲
104.我是一个兵
105.打靶归来
106.布谷鸟来了
107.赛马会来了
108.欢乐的节日
109.家乡山歌美
110.水乡船歌
111.采桑曲
112.婺江欢歌
113.西湖春晓
114.断桥会
115.波湖渔歌
116.矿工歌
117.南词
118.冷月
119.陕北好
120.枣园春色
121.乡歌
122.翔
123.秦川抒怀
124.赶性灵
125.欢乐的芦笙节
126.春到拉萨
127.帕米尔的春天
128.雪海运肥
129.天山铁骑
130.帕米尔的春天
131.玉树草原之春
132.塞上铁骑
133.凡字调
134.剿湖泛舟
135.巢湖泛舟
136.山乡春早
137.山茶赋
138.山寨赞歌
139.朝元歌
140.喜庆曲
141.上下联
142.田歌
143.咏荷
144.小八路勇闯封锁线
145.幸福山歌唱不完
146.春风遍江南
147.絮花落
148.京调
149.云南山歌
150.收割
151.秋湖月夜
152.百鸟引
153.延河水
154.柯尔克孜的心声
155.挂红灯
156.赶马
157.海岛风情

二、重奏曲
158.顶嘴
159.双合凤
160.师徒俩
161.野营路上
162.牧场欢歌
163.春忙
164.彩莲
165.婆媳俩
167.欢庆
168.喜讯传来乐开怀

三、笛艺名家介绍
1.中国竹笛大师冯子存
2.不朽的笛音——记著名笛子演奏家刘管乐、
3.陆春龄的笛子演奏艺术
4.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赵松庭
5.玉笛声声黄鹤归——评著名笛子演奏家孔建华
6.任同样的笛艺生涯
附 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专著的图书简介: 书名: 梨园旧梦:中国戏曲的流变与精魂 作者: 王鸿儒 著 出版社: 华夏文汇出版社 页数: 680页 开本: 16开 --- 图书简介: 《梨园旧梦:中国戏曲的流变与精魂》并非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乐器演奏技艺,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文化洞察力,系统梳理了中国戏曲艺术自萌芽、发展至鼎盛的完整脉络。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作为中华民族“活态博物馆”的戏曲艺术,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功能、美学特征以及艺术形态的演变规律。 本书的写作基于对大量一手文献资料的细致考据,以及对现存剧目、戏班史料的田野调查成果的融会贯通。全书结构清晰,共分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勾勒出一幅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戏曲发展图景。 第一部分:源起与雏形——戏曲的远古回响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探讨了先秦时期的乐舞百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以及宋元的“诸宫调”和“杂剧”在戏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作者重点分析了这些早期形式如何从单纯的歌舞和滑稽表演,逐渐吸收民间故事、说唱艺术以及宗教仪式的元素,最终孕育出具有叙事性、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特别是对宋代瓦舍勾栏的繁荣及其对早期戏曲生态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第二部分:元曲的辉煌——杂剧的鼎盛与成熟 此部分集中笔墨研究了元代杂剧的成熟期。通过对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进行文本细读和艺术分析,本书阐明了元杂剧的结构特点——“四折一楔子”的固定格式,以及其在唱、白、科、做等基本元素上的规范化。作者强调了元杂剧在思想内容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以及在艺术表现上如何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技巧来达到“以少胜多”的审美效果。同时,本书也探讨了南戏(温州戏)在南宋至元代的发展,并将其与北方的元杂剧进行对比,展示了中国戏曲早期南北流派的差异与互补。 第三部分:明清的转折——传奇的精致与地方戏的勃兴 明代,以汤显祖、徐渭等为代表的文人开始介入戏曲创作,催生了结构宏大、文辞华美的“传奇”体。本部分详尽分析了传奇的“一出多折”结构和音乐体制的复杂化,探讨了文人趣味如何提升了戏曲的文学品位,但也带来了舞台实践上的某些局限性。与此同时,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明清之际民间力量孕育出的各类地方戏。对昆山腔、弋阳腔等声腔系统的兴起进行了溯源,并分析了它们如何凭借更强的生命力、更贴近民间的语言和更自由的结构,开始挑战文人戏的主导地位,为清代“花部”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声腔的革命——清代戏曲的格局重塑 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转折期之一。本部分的核心内容聚焦于“花部”对“雅部”(以昆曲为代表)的挑战与融合。重点剖析了徽班进京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京剧这一“集大成者”。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京剧舞台形式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京剧在音乐板式、角色行当、脸谱化装等方面的创新是如何综合了前代多种声腔和表演体系的精髓。此外,本书也客观评价了以秦腔、川剧、粤剧等为代表的地方戏在各自区域内的独特发展路径和艺术成就,展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 第五部分:美学与程式——戏曲的内在逻辑 本部分脱离了纯粹的历史叙事,进入了对戏曲艺术本体美学的探究。作者认为,中国戏曲的核心魅力在于其高度的写意性和程式化。本书详细解析了“唱念做打”这四大基本功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及“手、眼、身、法、步”等动作语言如何通过高度凝练的符号系统,实现对人物内心和客观环境的虚拟再现。对“虚拟空间”“时间跳跃”等舞台意象的讨论,旨在揭示中国戏曲区别于西方戏剧的独特美学追求——即“以神写形,以虚驭实”。 第六部分:现代的挑战与传承——戏曲的未来之路 最后一部分关注近现代以来,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戏曲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创新尝试。本书分析了“五四”时期对戏曲“不中不古”的批评,以及后来的“改革”探索。作者以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如何在新兴媒体和观众群体的变化下,既能保持戏曲艺术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精神,又能适度地融入现代舞台技术和叙事节奏,实现有效的当代转化与传承。 总结: 《梨园旧梦》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流畅的叙事风格,为戏曲研究者、艺术爱好者乃至普通读者提供了一部深入理解中国戏曲艺术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的权威读本。它所展现的,是一部部在舞台上流淌了数百年的中国人的悲欢离合与审美情怀的史诗。本书深刻阐释了中国戏曲如何从民间走向宫廷,又如何从雅致回归民间,最终融汇一炉,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竹笛音乐书籍。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音乐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竹笛艺术的途径。而《中国竹笛名曲荟萃》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 我被书中曲目的多样性所吸引。它不仅收录了《二泉映月》这样饱含深情的经典,也包含了《帕米尔的阳光》这样充满地域特色的作品。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首曲子的解读都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份精美的乐谱,更像是讲述了一段段关于音乐的故事。我喜欢它对于乐曲情绪的把握,对于不同音色的描绘,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也能够更准确地去体会音乐的魅力。

评分

不得不说,《中国竹笛名曲荟萃》是一本让我非常惊喜的读物。我原本对竹笛音乐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竹笛的奇妙世界。 书中收录的曲目种类非常丰富,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宝藏。我尤其对书中对于一些技巧的讲解印象深刻,比如对于气息的运用、指法的变化等等,都写得非常具体,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去表现曲子中的情感。我喜欢它不仅仅是提供乐谱,更是将每一首曲子的灵魂也一并呈现出来。读着书中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吹奏者指尖的温度,听到旋律在空气中流淌的共鸣。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竹笛名曲荟萃》的时候,我正直忙碌的工作生涯中感到一丝疲惫。我一直想找点什么来放松心情,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偶然间在书店瞥见这本书,封面设计古朴典雅,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欣喜若狂。 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乐谱的标注也非常详细,无论是指法还是节奏,都标注得明明白白。让我这个对竹笛接触不多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别喜欢书中收录的一些经典曲目,比如《梅花三弄》和《春江花月夜》。这些曲子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当我尝试着按照乐谱去吹奏时,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份宁静与诗意之中。书中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曲目背景故事的介绍,这让我更加理解了每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套《中国竹笛名曲荟萃》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意外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一直对中国传统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触及它的精髓。直到翻开这本书,那种感觉才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竹笛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 首先,它的编排方式就极具匠心。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例如《姑苏行》、《扬鞭催马运粮忙》等,都被细致入微地解析,仿佛每一处指法、每一个气息都蕴含着作曲家的深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旋律起伏、节奏变化的处理的讲解,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领会曲子的情感脉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小调,这些曲子虽然不如大曲那样宏伟,却有着质朴动人的乡土气息,如同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读着这些乐谱,我仿佛能看到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听到塞外草原的辽阔风声,感受到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竹笛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宝藏!我一直以来都对竹笛的音色情有独钟,那种悠扬、清澈的感觉,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中国竹笛名曲荟萃》,结果完全没有让我失望。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每一首名曲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乐谱,而是对每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甚至演奏技巧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牧民新歌》的讲解,书中详细阐述了这首曲子如何通过音律的变化来描绘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场景,让我听的时候,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辽阔的草原和自由奔放的羊群。

评分

感觉纸张和印刷不是很好!

评分

888888888888888

评分

书的内容好,纸张也好,就是书页用胶粘的,太不负责任了,有愧于文物出版社的牌子……你让我怎么看这本书呢,怎么翻页呢

评分

888888888888888

评分

还行!!!!!!!!!!!

评分

评分

或者教一下读书人,怎么修书也是可以的!京东有义务开个频道,专门教一下修书的技术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里全是名家经典,很厚的一本,很值哦,另外京东配送真是太给力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