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釵記》
作者:柯丹邱/著, 趙山林/校注 齣版社:三民
齣版日期:2016/02/26 齣版地:颱灣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61236
叢書係列:中國古典名著
規格:平裝 / 26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詩詞麯賦
內容簡介
《荊釵記》全名《王十朋荊釵記》,為《荊》、《劉》、《拜》、《殺》四大南戲之首。劇情描述王十朋婚後上京應試高中狀元,當朝丞相欲招其為婿,十朋不從,遭調邊地並不準迴鄉省親。所託傢書遭孫汝權騙走、改篡,其妻錢玉蓮被迫改嫁,抵死不從,投河自盡為錢載和所救。後兩人歷經一番坎坷,歡喜團圓。全劇語言當行,音律動人,情節集中,結構緊湊,在中國戲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書以《六十種麯》本為底本,以李卓吾評本等參校,並附簡要注釋,幫助讀者閱讀戲文。
作者簡介
趙山林
江蘇邗江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退休。現任中國戲麯學會、中國古代戲麯學會常務理事。著有《中國戲劇學通論》、《中國古典戲劇論稿》、《戲麯散論》、等。並與趙婷婷校注有《荔鏡記》、《明代詠昆麯詩歌選注》等。
序
引言
宋元南戲是中國戲麯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其代錶作,歷來認為是「四大南戲」及琵琶記。「四大南戲」即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幽閨記)、殺狗記,簡稱荊、劉、拜、殺。還有一種並稱是荊、劉、蔡、殺,即去掉拜月亭而換上琵琶記。在這兩種說法當中,荊釵記都居於首位,可見它在中國戲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南戲之淵源與體製
南戲是南麯戲文的簡稱,其產生時間實際上還在北麯雜劇之前。明祝允明猥談說:「南戲齣於宣和(西元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年)之後,南渡(西元一一二七年)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予見舊牒,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趙閎夫是宋光宗趙惇的同宗堂兄弟,他發榜文禁止南戲演齣,可見當時南戲的影響已經不小。徐渭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西元一一九○-一一九五年),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或雲: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以上二說實際上並不矛盾,綜閤起來看,可以認為南戲大約在宋徽宗宣和之後由溫州藝人創立,到宋光宗朝已經傳播到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以後更流傳到廣大的南方地區。
南戲是在宋代錶演藝術、說唱藝術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由民間藝人「以宋人詞而益以裏巷歌謠」(南詞敘錄),構成麯牌連綴體製,用代言體的形式搬演長篇故事,從而創造齣來的一種戲劇樣式。其形式主要特點是:
在結構方麵,以劇中人物的上下場來劃分段落,每段自成起迄,稱為齣。一本戲可以是十幾齣,也可以長達幾十齣,視具體情況而定。每本戲開頭有副末開場,說明全劇大意。
在戲麯音樂方麵,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聲,不像北麯入派平上去三聲,用韻上也較為寬鬆。初期南戲的麯調配閤,雖然依照約定俗成的慣例,但並沒有形成嚴密的宮調組織,後來始漸趨嚴格。器樂伴奏,以管樂為主,以鼓、闆為節,有別於北麯雜劇的以絃樂為主。音樂風格輕柔婉轉,適閤於錶達纏綿細膩的情意,與北麯高亢勁切,適閤於錶現豪放爽朗的氣概明顯不同。在南北麯交流中,南麯吸收瞭北麯的一些演唱技巧,使得演唱藝術有所豐富與提高。
在演唱形式方麵,北麯雜劇一般隻能一人主唱,南戲則場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獨唱、對唱、接唱、同唱,還有在後臺用以渲染氣氛的幫腔閤唱。演唱形式靈活多變,不僅有利於調節演員勞逸,活躍場上氣氛,而且有利於錶現各個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利於刻劃身分不同、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腳色方麵,通常為生、旦、淨、醜、末、外、貼七種。其中生、旦為主角,其他角色為配角。
南戲的文學性經歷瞭逐步提高的過程,而荊、劉、拜、殺四大南戲和琵琶記的齣現是一個關鍵。
四大南戲,在徐渭南詞敘錄宋元舊篇內有著錄。它們ZUI初大多齣於民間藝人之手,文學成就不高,但植根於舞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長期的演齣過程中,戲班和藝人吸收觀眾的信息反饋,對劇本進行反覆修改和打磨,從而使得這些劇本體現齣世代纍積的特徵。隨著南戲影響的擴大,一部分文人作傢也開始染指劇本改編和創作,經過他們的加工潤色,原來稚拙的劇本變得較有文彩,增強瞭可讀性,進而構成一種寫定本,得以刊刻流行。擔負寫定使命的文人也就被視為作者,當仁不讓地在劇本上署名。在早期南戲作品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荊釵記的情況也是如此。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三民書局的齣品果然名不虛傳,印刷的清晰度和排版的美觀度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我特意翻閱瞭幾頁,發現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長時間沉浸其中也毫無壓力。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實體書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用心真的非常加分。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和精美工藝的欣賞。雖然內容本身是古典名著,但齣版社在現代齣版工藝上的投入,讓這部經典煥發瞭新的生命力,值得每一個愛書之人珍藏。
評分裝幀上的細節處理,體現瞭齣版社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書脊的處理非常牢固,即使反復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這對於經常需要查閱和對比的讀者來說太重要瞭。封麵上的燙金字體在光綫下摺射齣低調而華貴的光澤,不是那種浮誇的閃耀,而是一種沉穩的古典美。更值得一提的是,書的邊距處理得非常閤理,留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文字的呼吸感,又使得書籍整體看起來非常勻稱大氣。這本作為案頭書或陳列品,都顯得格調十足,絕對是提升書房氣質的一筆重墨。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注釋和翻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準和到位。對於我這種對古典白話文理解能力有限的讀者來說,那些詳盡的批注和現代漢語的釋義,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嚮導,引領我順利地穿越瞭語言的時空壁壘。有些詞匯和典故,如果單憑自己的理解,很容易産生偏差,但有瞭這版本的專業解析,每每都能豁然開朗,體會到作者原初的妙處。尤其是對於人物的性格刻畫和情節轉摺處的細膩闡釋,更是幫助我深入理解瞭故事背後的社會背景和人情冷暖。這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是一部融閤瞭曆史、文學和語言學的綜閤性讀物,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這本書的墨香氣實在太迷人瞭!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淡淡的、混閤著油墨和紙張特有的芬芳,一下子把我帶迴瞭某個安靜的午後。我通常喜歡把新書放在書架上“透透氣”,但這本書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就想開始閱讀。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書捲氣,讓人心神寜靜,仿佛所有的外界喧囂都退散瞭。這種純粹的閱讀氛圍,在如今充斥著電子屏幕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著我,閱讀的本質是沉浸和專注,而這種高品質的實體書,恰恰是營造這種心境的最佳媒介。
評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能夠擁有這樣一個高質量的“港颱原版”版本,我感到非常慶幸。它不僅僅是故事的載體,更是一種跨越地域和時代的文化符號。這種經過多年沉澱和認可的齣版版本,往往在選本和校對上更為嚴謹,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經典的原貌。閱讀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種與彼岸的文化同仁進行精神對話的奇妙感受。它讓我更加堅信,好的文學作品是需要通過精心的物理載體來承載和傳播的,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是一座連接古今、溝通兩岸的文化橋梁,我十分珍視這份閱讀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