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教育部新课标推荐读物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教育部新课标推荐读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 译
图书标签:
  • 文学名著
  • 世界文学
  • 经典小说
  • 冒险故事
  • 家庭教育
  • 成长主题
  • 英国文学
  • 名家名译
  • 新课标推荐
  • 儿童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92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08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0
套装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教育部推荐,青少年不可错过的科幻和探险经典。
  ★法国科幻小说奠基人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开山力作。
  ★一次惊心动魄的梦想之旅,一部人类从童真走向成熟的文学史。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令人惊异的科学预言,交织温情与智慧、浪漫与刺激,带领我们经历一次环球旅行!

内容简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教育部新课标推荐读物》为“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之一。是作者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
  故事梗概:游轮“邓肯号”正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海峡进行其处女航时,船主格里那凡爵士突然发现船尾有一条鲨鱼尾随其后,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后,发现鲨鱼腹中有一个密封瓶,瓶中装有三封残破不全的求救信,分别用英文、法文、德文书写。信系英格兰探险家格兰特船长所写。由于英国政府拒绝派船前往营救,船主和夫人便决定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前往寻找并营救格兰特船长。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走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他们以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小说家。出生于海港城市的一个律师家庭,辽阔的海洋、扬起的风帆和汽笛的鸣响,孕育了他对大自然的奇妙幻想。他一生共出版了6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景色壮观,引人入胜,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目录

第一章 双髻鲨 / 001
第二章 三封信件 / 004
第三章 玛考姆府 / 013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 / 016
第五章 邓肯号起航 / 020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 024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 / 029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 033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 / 037
第十章 南纬三十七度线 / 040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 / 045
第十二章 凌空一万两千英尺 / 048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下来 / 051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枪 / 054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 / 057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 / 061
第十七章 南美大草原 / 066
第十八章 寻找水源 / 069
第十九章 红狼 / 073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 078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 / 080
第二十二章 洪水 / 083
第二十三章 像鸟儿一样栖息在大树上 / 086
第二十四章 依然栖息在树上 / 089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 / 092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 096
第二十七章 返回邓肯号 / 100
第二十八章 云中山峰 / 103
第二十九章 阿姆斯特丹岛 / 106
第三十章 巴加内尔与少校打赌 / 108
第三十一章 印度洋的怒涛 / 111
第三十二章 百努依角 / 115
第三十三章 一位神秘水手 / 119
第三十四章 到内陆去 / 123
第三十五章 维多利亚省 / 126
第三十六章 维迈拉河 / 128
第三十七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 / 131
第三十八章 墨桑线 / 135
第三十九章 地理课的一等奖 / 139
第四十章 亚历山大山中的金矿 / 144
第四十一章 《澳大利亚暨新西兰报》消息 / 146
第四十二章 一群“怪猴” / 151
第四十三章 百万富翁畜牧主 / 155
第四十四章 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 / 161
第四十五章 急剧变化 / 166
第四十六章 ALAND——ZEALAND / 170
第四十七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 / 176
第四十八章 艾登城 / 181
第四十九章 麦加利号 / 186
第五十章 新西兰的历史 / 191
第五十一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 / 195
第五十二章 暗礁 / 200
第五十三章 临时水手 / 203
第五十四章 吃人的习俗 / 206
第五十五章 一行人到了本该避开的地方 / 208
第五十六章 所在之处的现状 / 210
第五十七章 往北三十英里 / 212
第五十八章 民族之江 / 214
第五十九章 道波湖 / 217
第六十章 酋长的葬礼 / 222
第六十一章 最后关头 / 227
第六十二章 禁山 / 231
第六十三章 锦囊妙计 / 236
第六十四章 腹背受敌 / 240
第六十五章 邓肯号缘何出现 / 243
第六十六章 审问 / 247
第六十七章 谈判 / 250
第六十八章 黑夜中的呼唤 / 255
第六十九章 塔波岛 / 259
第七十章 巴加内尔最后又闹了个笑话 / 267

精彩书摘

  第五章邓肯号起航
  当天,爵士便派人去吩咐孟格尔,让他把邓肯号开到格拉斯哥港,并做好要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准备。
  邓肯号是一艘式样新颖别致、配有蒸汽发动机的游艇,载重量为二百一十吨,有两个主桅杆,还有三角帆、大触帆、小触帆以及许多的辅帆。但它主要还是靠其本身的机器动力,开足马力的话,可以超过当时所有轮船的最高时速。在克莱德湾试航时,根据航速仪的测试,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十七海里。
  孟格尔船长首先把煤舱进行扩大,尽量地多装一些煤。同时,他也把粮舱扩大了,足够装上两年的储备粮。他甚至还购置了一门有转轴的炮,安装在船头甲板上,以防意外。孟格尔刚满三十岁,表情严肃,既勇敢又善良。他是在格里那凡家里长大的。格里那凡家把他扶养成人,并把他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水手。
  大副汤姆·奥斯丁是一名老水手。邓肯号上的全体人员,包括船长、大副在内,一共是二十五人。他们都是丹巴顿郡人氏,都是饱经风浪的水手,都是世世代代在为格里那凡家族服务的佃户人家的子弟。这么一来,邓肯号上就形成了一种诚实可信的人的组合,个个身怀绝技,连传统的风笛手都不缺乏。孟格尔在忙着改造舱房、储粮备煤的同时,并未忘记为爵士夫妇装饰供远航所用的卧房。同时,他还要考虑安排格兰特船长的两个孩子的舱室,因为海伦夫人已经答应玛丽姐弟俩跟随邓肯号一同远航。
  麦克那布斯也在乘客名单上。少校年约五旬,稳重老成,仪表堂堂,为人谦和,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无论对什么事或对什么人,总是以别人的意见为重,从不与人争辩,从不与人发火,凡事都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此外,他还是个胆大勇敢的人,即使炮弹落在身旁,也连眉头都不皱一皱,绝不会擅离岗位。他是个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苏格兰人,是个纯血统的喀里多尼亚人,他固执地抱着故乡的旧习俗不放。因此,他不愿意为大英帝国服役,他的少校军衔还是在高地黑卫队第四十二团获得的。黑卫队是一支纯粹由苏格兰贵族组成的队伍。麦克那布斯以表兄的身份长住在玛考姆府,现在,他觉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邓肯号是顺理成章的事。
  起程的日子一天天地迫近。出航日期定在八月二十五日。
  八月二十四日,格里那凡夫妇、少校、格兰特姐弟俩、船上司务长奥比内先生,以及侍奉夫人的奥比内太太,在城堡众仆人的热烈欢送下,离开了玛考姆府。几小时后,他们便在船上安顿下来。格拉斯哥的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欢送海伦夫人,因为大家都为她抛弃奢华安逸的生活,前去解救自己受难的同胞所感动,把这位年轻女子视为勇敢的女性,视为他们的骄傲!
  爵士夫妇被安顿在邓肯号船尾的楼舱里,拥有两间卧室、一个客厅和两间洗漱间。紧挨着他们的是一个公共的方形大厅,两侧是六个舱房,分别由格兰特姐弟俩、奥比内夫妇和麦克那布斯少校住着。而孟格尔和奥斯丁的舱房则在方形大厅的另一头,背朝方形大厅,朝着中甲板。船员们则住在统舱里,地方也很宽敞舒适,因为船上除了燃料、粮食、武器外并没装运其他东西。
  邓肯号决定在八月二十五日凌晨三点,趁着落潮起航。在起航前,格拉斯哥市民们还看到了一幕十分动人的仪式。晚上八点,格里那凡爵士及其伙伴们,包括从厨师到船长的全体船员,凡是参加这次救援行动的人,全都下了船,前往格拉斯哥古老的圣蒙哥教堂。在这座古老的教堂里,摩尔顿牧师在为他们祈福,求神明保佑他们远航顺利,一路平安。
  夜晚十一时许,众人回到了船上。孟格尔船长和船员忙着做起航的最后准备。午夜时分,锅炉生火,船长命令加足燃料,烧旺炉火。不一会儿,只见大股浓烟滚滚冒出,与黑夜中的海上迷雾混杂在一起。凌晨两点钟光景,邓肯号在轮机的震撼下开始颤动起来。气压计标示出压力为四级。蒸汽在汽缸中哧哧作响,与大海的潮汐相互呼应。微弱的夜光中,可以辨别出那条夹在浮标和石标之间的克莱德航道来。浮标和石标上的信号灯已经渐渐地在晨曦中暗淡下去。可以起航了。孟格尔船长派人去请爵士,后者立刻跑到甲板上来。
  不一会儿,潮水往后退去。邓肯号拉响了汽笛,呜呜地叫起来。缆绳松开,螺旋桨转动,邓肯号缓缓开动,驶离周围的船只,进入克莱德湾的航道。一会儿过后,最后的几座工厂已脱离了视线,河岸边丘陵地上,一座座别墅疏疏落落,城市的喧嚣越离越远,最后终于听不见了。
  一小时过后,邓肯号已经贴靠着丹巴顿的巉岩在行驶;又过了两小时,它便驶入克莱德湾了。清晨六点,邓肯号绕过康太尔岬,出了北海峡,航行在大西洋上。
  第六章六号舱房的乘客
  进入大西洋的第一天,风大浪急。将近傍晚时分,风越来越猛,浪也越发地大了。邓肯号颠簸剧烈,妇女们全都在舱房里躺着。第二天,风向转了。孟格尔船长让人把主帆、纵帆和小前帆扯起,船颠簸得没有头一天厉害了。海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蔚为壮观。海伦夫人和玛丽一大早就跑到了甲板上,与爵士、少校、船长聚在一起,欣赏日出。邓肯号沐浴着清晨那灿烂的阳光,在海面上滑行。
  “好美啊!”海伦夫人欢呼起来,“今天一定是个大晴天,但愿风向始终保持不变,一直吹送着我们的邓肯号。”
  “这风向再合适不过了,”爵士应声道,“我们真走运,远行开端如此好。”
  “我真想下到舱底去参观一下,看看我们的水手们在中甲板下面住得如何。”海伦夫人说。
  “好啊,夫人,”爵士说,“不过,先让我通知一声奥比内。”邓肯号上的这位司务长是府上的好厨师,他虽然是个苏格兰人,却能做出一手像法国厨师那样的好菜来。听到主人召唤,奥比内立刻跑上前来。
  “奥比内,早饭前,我们要先去溜达一会儿,”爵士说,“我希望在我们回来时,早餐已经摆好了。”
  奥比内严肃地鞠了个躬。
  少校为了抽烟,独自留了下来,与平时一样在沉思默想。他一个劲儿地在吞云吐雾,待在那儿一动不动,眼望着船后留下的浪迹。一会儿之后,他猛一回头,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个陌生人。
  此人身材高挑,清癯干瘦,年约四十岁光景,像根竹竿儿。他的脑袋又大又宽,额头高高,鼻子长长,嘴巴大大,戴着一副又大又圆的眼镜,目光闪烁不定,看上去这是个聪明而快乐的人,显得洒脱可爱,像个好好先生。看着他那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架势,就知道他是个很粗心的人。他头上戴着一顶旅行便帽,脚蹬一双厚厚的黄皮靴,靴子上还有皮罩子。身上穿的是栗色呢绒裤、栗色呢绒夹克;夹克上有好多的口袋,好像装满着记事本、皮夹子等一类物件,身上还斜背着一个很大的望远镜。
  这个陌生人活泼开朗,与沉默悠闲的少校形成鲜明的反差。他围着麦克那布斯走来走去,看着他,打量他,而少校却不予理会,也没想去问问此人来自哪里,去往何方,为何登上邓肯号。这位不知来头的陌生人见自己的举动并没引起少校的关注,只好举起望远镜,对着远方水天相连处望去。他的望远镜可以拉长到四英尺,只见他叉开双腿,站稳脚跟,举镜望了一会儿之后,放下望远镜,手按上端,拄着它,把望远镜当成了手杖。
  但是,望远镜的活动节立刻动了起来,一节一节往里套去,缩了起来,陌生乘客突然失去重心,差点儿直愣愣地摔倒在大桅杆脚下。
  “司务长!”陌生人喊了一声,口音里带着外国腔。
  奥比内先生刚好从那儿经过,准备去前甲板的厨房,突然听见这个陌生的大个子在喊他,不禁感到惊异万分。
  “您就是船上的司务长?”陌生人见他走过来,便问他道。
  “是的,先生,”奥比内回答道,“不过,请问先生,您是……”
  “我是六号舱房的乘客。”
  “六号舱房?”
  “是呀。您贵姓?”
  “奥比内。”
  “很好,奥比内,我的朋友,”陌生乘客说道,“您得开早饭了,而且越快越好,我都三十六个小时没吃东西了,或者说,我已经整整睡了三十六个小时了。我从巴黎一口气跑到格拉斯哥,没吃没喝,想吃点儿东西,该不为过吧?请问,您几点开早饭呀?”
  “九点。”奥比内机械地回答道。
  陌生乘客想看看几点了,但他摸来摸去,直摸到第九只口袋才摸着自己的表。
  “好,”陌生乘客说道,“现在刚八点。您先给我来点儿饼干、白葡萄酒好吗,奥比内?我实在是饿得浑身乏力了。我还想问一句,船长在哪儿?他还没有起来呀!那么,大副呢?他也还在睡大觉?幸好今天天气很好,顺风顺水,没人管,船照样可以行驶。”
  陌生人正这么说着,约翰·孟格尔出现在楼舱的梯子上。“这就是我们的船长。”奥比内说。
  “啊!很高兴,勃尔通船长,”陌生乘客说道,“认识您真高兴。”
  孟格尔非常惊讶。他不仅因看到这个陌生人而感到惊奇,更因为对方把他称为“勃尔通船长”。
  陌生乘客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道:
  “请允许我向您致意。前天晚上,我未能向您表示敬意,是因为船正要起航,不便打扰您,但现在,我可以向您致意了。认识您,非常荣幸。”
  孟格尔眼睛睁得老大,看看奥比内,又看看陌生乘客。
  “现在,”陌生乘客又说道,“亲爱的船长,咱们已经认识了,就算是老朋友了。咱们随便聊聊吧。请您告诉我,您对苏格提亚号感到满意吗?”
  “什么苏格提亚号呀?”孟格尔也忍不住开口了。
  “就是这条载着我们的船呀!有人对我夸赞道,这条船坚固而轻快,勃尔通船长待人宽厚而热情。有一位在非洲旅行的大旅行家也姓勃尔通,他是不是您的本家呀?那可是个勇敢的人,祝贺您有这么一位本家。”
  “先生,”孟格尔回答道,“我非但不是什么旅行家勃尔通的本家,而且我也根本不是什么勃尔通船长。”
  “是吗?”陌生乘客回答道,“那么我现在是同苏格提亚号上的勃内斯大副交谈咯?”
  “勃内斯?”孟格尔船长开始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是,这个陌生人到底是个疯子还是个冒失鬼,他尚不清楚。他正要跟其说个明白,爵士及其夫人以及玛丽小姐这时却从底舱回到楼舱甲板上来了。那陌生人一见他们,便立即叫喊起来:“啊!有男乘客!有女乘客!真是太好了。勃内斯先生,请您给我介绍一下……”
  “这位是格里那凡爵士。”孟格尔船长介绍说。
  “爵士,”陌生人随即改口称呼道,“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很快地熟识,与夫人们同乘苏格提亚号远航,是十分惬意的,不会觉得单调乏味、时间漫长。”
  海伦夫人和格兰特小姐不知如何作答。她们很纳闷儿在邓肯号的楼舱里怎么会冒出这么个宝货来。
  “先生,”爵士开口说道,“敢问……”
  “我叫雅克·巴加内尔,巴黎地理学会秘书。我研究了二十年的地理,现在想到印度去把此前许多地理学家的事业向前推进一步。”
  ……

前言/序言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 译者:王科一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教育部新课标推荐读物 内容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冒险小说,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鲁滨逊的青年,他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渴望通过航海去探索未知世界,积累财富。尽管父亲极力劝阻,希望他从事安稳的职业,但鲁滨逊内心深处的冒险精神如同野火般无法扑灭。 第一次航海,鲁滨逊就遭遇了海盗的袭击,不幸沦为奴隶。在被一个摩尔人救起后,他再次踏上海上征途,这次的目的是前往巴西。在巴西,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精明,购置了种植园,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然而,他对财富的追求并未止步,他决定再次远航,去非洲购买奴隶,以扩大自己的种植园规模。 然而,命运的安排再一次将他推向了绝境。在前往非洲的航行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风暴将他的船只摧毁,船上的所有人都葬身大海,唯独鲁滨逊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幸运,奇迹般地漂流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岛屿上。 这座岛屿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身处绝境,周围除了大海和无尽的自然,再无他人,鲁滨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挑战。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来。起初,他感到绝望和恐惧,但强烈的求生意志促使他振作起来。 鲁滨逊开始了他艰苦的生存之旅。他从沉船上打捞出仅存的物资,包括工具、食物、武器、衣物、书籍等。他用这些仅有的物品,建造了简陋的住所,学会了耕种,驯养了野兽,制作了陶器,甚至制造了简单的家具。他小心翼翼地探索岛屿,了解岛上的动植物,寻找可食用的植物和水源。 在岛上度过的漫长岁月里,鲁滨逊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他要面对恶劣的天气,与野兽搏斗,还要忍受长期的孤独和思念。但他从未放弃,而是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从书籍中获得的智慧,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他学会了辨别植物的毒性,学会了捕猎和储存食物,学会了制作衣服和鞋子,甚至学会了为自己制作一个日程表,安排每天的活动,以保持精神的稳定。 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鲁滨逊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他建造了坚固的木屋,开辟了农田,养殖了山羊。他还在岛上发现了许多宝贵的资源,如木材、水果、野生动物等,为他的生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他甚至还制作了一艘小船,尝试着出海,但由于风浪的阻碍,最终未能成功。 除了物质上的生存,鲁滨逊在精神上也经历了巨大的成长。孤独的环境让他有机会深入反思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行为。他开始阅读圣经,从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和力量。他从对财富的追求逐渐转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上帝的信仰也日益坚定。他开始感恩生命中的一切,即使是苦难,也被他视为一种磨练。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岛上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后,鲁滨逊并非孤身一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群食人族登陆岛屿的痕迹。为了保护自己,他设计并成功地俘获了其中的一个土著人。他没有像食人族那样对待俘虏,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潜在的伙伴。他将这个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他说话、穿衣、耕种,以及认识上帝。星期五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鲁滨逊的孤独感,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生活和劳动的伴侣。 在与星期五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的关系逐渐从主仆变成了一种深厚的友谊。鲁滨逊教会星期五各种技能,星期五则以他真诚和忠诚回报着鲁滨逊。他们一起打猎,一起耕种,一起建造房屋,一起祈祷。星期五的出现,让鲁滨逊在荒岛上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和人生的陪伴。 然而,鲁滨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家园。他一直在期盼着被救援的机会。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艘英国商船经过该岛。鲁滨逊和星期五抓紧机会,利用信号吸引了商船的注意。船长惊喜地发现了他,并同意带他返回英国。 在离开岛屿前,鲁滨逊对这座承载了他二十多年生命轨迹的岛屿充满了留恋。他回顾了自己在这里的经历,从最初的绝望和恐惧,到后来的坚韧和适应,再到精神上的升华。这座岛屿不仅是他生存的场所,更是他重塑自我、获得新生的“学校”。 回到英国后,鲁滨逊发现自己已经与社会脱节了很长时间。他曾经的财产已经荒废,许多人都认为他已经去世。但他凭借着在岛上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与星期五一同带回的财富,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且仍然与星期五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生存和冒险的故事,它更是一部深刻的人生寓言。它展现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以及在孤独中对信仰和精神的追寻。鲁滨逊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绝境,只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时,故事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文明社会中的定位和意义。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既是对原始生存状态的还原,也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他从一个渴望财富的年轻人,最终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拥有坚定信仰和珍视友谊的成熟个体。这部作品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并思考生命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次如同亲身经历的旅程。作者的描写极其生动,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海风的咸湿,听到海浪的拍打,甚至嗅到船舱里木头的味道。整个故事充满了冒险的元素,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冒险。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家庭、友情、以及在未知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种种品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描绘,他们如何从懵懂无知,在一次次的挑战中逐渐成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理解他人。那些关于海上的惊险场景,比如突如其来的风暴,或是迷失方向的恐慌,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紧张得屏住了呼吸。然而,每当危机过去,孩子们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又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和磨砺,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更加强大的内心。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感悟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古老的航海技术,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在那样的背景下,人类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又细腻入微,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情绪随着情节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感动。那些关于地理知识、动植物描写的片段,虽然是故事的一部分,却也充满了科普的趣味,让我增长了不少见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孩子成长历程的描写,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学会独立,如何在挫折中变得坚强,如何在冒险中发现自我。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们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史诗。它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评分

这是一部能让你读得心潮澎湃的佳作。故事的展开,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意想不到的转折。我仿佛看到了那艘船在茫茫大海中孤独前行,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每一次看似绝境的时刻,总能凭借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作者的文笔极具感染力,他能够将宏大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又能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情感变化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常常被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所吸引,它们不仅推动着情节发展,更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那些关于勇气、毅力、友情和亲情的描写,让我几度落泪。尤其是当主人公们面对巨大困难,却依然不屈不挠,相互扶持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心中涌动。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在讲述一个精彩故事的同时,也教会了我许多关于人生道理的启示。它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的光芒也永远不会熄灭。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朴素却又不失典雅,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翻开书页,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仿佛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充满冒险与探索的年代。故事的开端,海风似乎已经拂过脸颊,浪涛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航海图景,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未知海域的憧憬与挑战。每一章节的展开都像一层层剥开的宝藏,充满了惊喜与悬念。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仿佛就站在我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勇气与怯懦,都让我感同身受。那些在风暴中紧握船舵的坚定,在孤岛上求生的智慧,在重逢时流下的热泪,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一本能让你忘记时间、沉浸其中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勇气与成长的深刻探讨。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洗礼,仿佛也曾乘风破浪,也曾与命运搏击,也曾收获珍贵的友情与亲情。

评分

坦白说,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能够将复杂的故事情节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其中埋下诸多伏笔,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方面的功力,那些关于海洋、岛屿、动植物的描绘,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让我身临其境。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无论是成年人的智慧和担当,还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勇敢,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又为他们的成功而欢欣鼓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亲情、友情和成长的赞歌。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升华,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感悟。

评分

书越多越好!买买买!不怕过期!小时候给她看,长大了还可以再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重要!

评分

选来选去,还是先给孩子选了这本,不知道翻译的如何

评分

京东评价太太太太太烦人了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

这一系列的书,买了好多本,看着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昨天下单今天收到货,质量很好

评分

送货很快,一直在京东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