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

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春鞦] 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注
圖書標籤:
  • 國學經典
  • 四書五書
  • 中庸
  • 青少年讀物
  • 傳統文化
  • 修身養性
  • 人生哲理
  • 啓濛教育
  • 中華文化
  • 經典導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837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6467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72
字數:142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

編輯推薦

  

  中國傳統經典名傢推薦名社重點齣版
  新課標必讀書目中小學生必讀書教育部推薦書目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儒傢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在漢族思想史上産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傢重要典籍,位列四書五經,中華文明的必讀經典。

內容簡介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齣,編次章句。硃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閤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傢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硃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為孔子後人子思所作,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産生瞭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錶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鞦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傢、大教育傢、政治傢。孔子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傢學派的創始人。

目錄

1 序言
大學
3 經
8 傳
8 明明德,奠定人生之基
12 日日新,塑造人生之要
16 止於至善,成就人生之本
24 知所先後,接近做人做事之道
29 格物緻知,獲取知識之途,豐富追求之源
35 誠其意,慎其獨,開啓立身之根
42 修身先正心,好心態是人生進修之梯
48 齊傢先修身,正己而後正人
54 治國先齊傢,不齣傢而成教於國
62 平天下先治國,兼濟天下,世界和平
中 庸
77 天地萬物的根本
82 君子遵循的道德
87 世間最高的道德
91 難以實行的道德
96 孔子發齣的嘆息
100 智慧君主的方法
105 自以為是的聰明
110 孔子由衷的贊許
114 實現理想的艱難
119 何為真正的堅強
124 孔子內心的堅持
129 貫通天地的道德
134 謹言慎行的君子
139 隨遇而安的坦然
145 追求理想的起點
149 世人敬畏的力量
……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明明德,奠定人生之基
  《康誥1》曰:“剋2明德。”《大甲3》曰:“顧4諟天之明命。”《帝典5》曰:“剋明峻德6。”皆7自明也。
  注釋
  1.康誥:《尚書·周書》中的一篇。《尚書》是上古曆史文獻和追述古代事跡的一些文章的匯編,是“五經”之一,稱為“書經”。全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康誥》是周公封康叔時作的文告。
  2.剋:能夠。
  3.大甲:即《太甲》。《尚書·商書》中的一篇。
  4.顧:顧及,惦念。諟:此。明命:光明的稟性。
  5.帝典:即《堯典》,《尚書·虞書》中的一篇。
  6.剋明峻德:《堯典》原句為“剋明俊德”。俊:與“峻”相通,意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麵所引的幾句話。
  譯文
  《康誥》說:“能夠弘揚高尚的品德。”《太甲》說:“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堯典》說:“能夠弘揚偉大的德行。”這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解讀
  這是“傳”的第一章,對“經”中起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一句進行引證發揮,說明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從夏、商、周三皇五帝時代就開始強調瞭的,並有典籍為證,並不是我們今天彆齣心裁,標新立異的産物。
  周處悔過自新
  三國末期,在東吳義興陽羨,也就是如今的江蘇宜興,有一個叫周處的少年。他的父親曾是鄱陽太守,但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瞭。
  周處還不到20歲,就已經臂力過人,他凶暴強橫,好與人爭鬥,整天騎著馬在街上馳騁,在山林打獵,縱情任性,隨心所欲,成為當地百姓的禍患。
  當時義興的山裏有一隻猛虎,水裏有一條惡龍,經常傷人,當地百姓將它們與周處並稱為“三害”,而三害中,周處還是最嚴重的那個。
  有一天,他問一個麵帶憂色的老人傢:“如今時局安穩,風調雨順,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老人嘆口氣說:“三害未除,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啊!”就告訴瞭周處什麼是三害。周處說:“若是擔心這個,我可以為你們除掉。”
  周處就進山去射死瞭猛虎。又跳到水裏與蛟龍搏鬥,水流湍急,蛟龍凶惡,周處與它一邊搏鬥一邊漂流,有時候露齣水麵,有時候沉到水底,漂齣去幾十裏路,三天三夜都沒有迴來。當地人以為他一定是死瞭,於是歡騰慶賀。
  周處最終卻殺死瞭蛟龍,迴來以後發現人們如此慶賀,纔知道自己竟然這麼被人痛恨。
  周處於是浪子迴頭,勵誌好學,很快便取得成就,不僅遵循忠信剋己的聖人之道,而且顯露齣文學的纔能。一年之後,就齣來做瞭東吳的官員。
  後來,吳國被滅,晉朝建立。
  晉軍大將王渾在建業宮中開慶祝酒會,半醉時問底下的吳臣:“你們的國傢亡瞭,不難過嗎?”周處站齣來說:“漢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國鼎立,魏國滅亡在前,吳國滅亡在後,該難過的又哪裏隻是一個人?”曾是魏臣的王渾慚愧極瞭。
  周處齣仕西晉後,剛正不阿,得罪瞭很多權貴,最終在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時,孤軍奮戰,遇害於沙場。
  周處死前在戰場上留下一首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剋令終。”
  意思是:
  “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經完結瞭,就騎上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我甘心把低劣的野菜當作美食(我這個齣身低微的人聽命於尊貴的皇親),隻希望自己能堅持到最後啊。”
  周處死後被追贈瞭“平西將軍”頭銜。
  並且留下著作《默語》三十篇及《風土記》,也曾撰集吳國曆史。《風土記》是記述地方風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陽等習俗,所依據的便是這一部《風土記》。
  吳地也留下瞭“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周處的生平經曆充分展示瞭“明明德”的過程。
  他天性具備明德,隻是由於生長環境問題(比如父母早逝)明德被濛蔽,纔成為一大禍患。他斬殺猛虎蛟龍之後受到的刺激,以及陸雲醍醐灌頂的點撥,就是他“明”自身之“明德”的開始。
  經過不斷的學習修為,周處成為一代名臣。他的為人和能力既影響瞭當時人,也隨著史籍和傳說影響著後世人。這便是“明”他人之“明德”瞭。
  ……

前言/序言

  《大學》《中庸》原本是《禮記》中的兩個篇章,《大學》是第四十三篇,《中庸》是第三十一篇,宋代學者先後將這兩篇文章從《禮記》中抽齣,詳細注解,單獨成書。南宋硃熹則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撰寫瞭《四書章句集注》,使其成為最重要的儒學經典,也成為教化百姓的最重要典籍。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隻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格物、緻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為“內修”。齊傢、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目的,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麵的樞紐,嚮內,就是獨善其身,嚮外,便是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便成為兩韆多年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生命曆程。
  可以說,中國人的精神內核,文化特點,民族性格,也都由此鑄造。時至今日,不管是否意識明確,不管積極還是消極,“格、緻、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晦或明顯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的人生曆程最終仍然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齣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孔子去世後,儒傢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後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聖”。《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之意,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包括學習的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傢做人的規範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以及朋友之間的相處交往規則和智、仁、勇三種重要的德行等。《中庸》強調“誠”,認為“誠”是實現中庸之道的關鍵。
  《中庸》內容豐富,不僅提齣瞭“中庸”作為儒傢的最高道德標準,而且還以此為基礎討論瞭一係列的問題,涉及儒傢學說的各個方麵。所以,《中庸》被推崇為“實學”,也就是對人生有實際明確的指導作用,被視為可供人們終身受用的經典。
  如今,中國人經曆過對物質與西方文化單純強烈的嚮往與追求之後,傳統文化經典與精髓對社會整體的意義,對每一個個體人生的意義,已經重新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可與重視。中國人開始迫切地渴望重新建立起與傳統文化的續接。
  《大學》《中庸》這兩部文化經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比較理想的人格,幫助我們抵抗人生中的黑暗與虛無。這一點對於青春成長期的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和有效。


穿越時空的智慧之光:一部關於人生真諦的哲學啓濛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孩童時期,我們渴望探索未知,追逐夢想;少年時期,我們麵臨成長的煩惱,尋覓自我;成年時期,我們肩負生活的重擔,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道。貫穿我們一生的,是對“何以為人”、“如何處世”的永恒追問。而在這部《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中,我們得以窺見一份跨越韆年的智慧迴響,它以最純粹、最深刻的方式,為我們點亮瞭前行的道路。 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是晦澀難懂的哲學說教。它以一種充滿親和力、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瑰寶——《大學》與《中庸》——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麵前。它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一同走進那充滿啓迪的殿堂,感受古聖先賢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大學》: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起點 《大學》,顧名思義,是一篇關於“大學之道”的文章。但這裏的“大學”,並非現代意義上的高等學府,而是指“大人之學”,即一個成熟、有擔當的成年人所應遵循的學習和實踐之道。它從根本上闡述瞭一個人如何從內在的自我修養齣發,一步步影響傢庭,進而治理國傢,最終實現天下太平的宏大願景。 試想一下,一個內心充滿戾氣、行為乖張的人,又如何能安撫傢人?一個傢庭內部矛盾重重、失和失序,又如何能指望他去承擔社會責任,甚至治國理政?《大學》的智慧就在於它揭示瞭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強調瞭“由近及遠”、“由內而外”的根本原則。 書中的核心思想,便是“三綱八目”。“三綱”是指: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明明德:這是整個大學之道的起點。它要求我們發現並彰顯自己內心深處的光明德性,也就是那些天生就具有的善良、正直、仁愛等美好的品質。這並非憑空創造,而是喚醒、擦亮那些已經被世俗塵埃濛蔽的本真。它鼓勵我們審視內心,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潛能,培養一種嚮上嚮善的力量。當我們能夠認識並發揮自己的光明德性時,我們纔能真正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原則的人。 新民:在“明明德”的基礎上,我們纔能真正做到“新民”,即革新人民,使他們也能嚮上嚮善。這裏的“新民”並非強製改造,而是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光明德性去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認識並踐行自身的德性,從而達到一個共同進步、共同嚮善的社會狀態。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化,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讓我們明白,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止於至善:這是大學之道的最高目標。它意味著我們要在道德上不斷追求完美,達到一個最高的、最完善的境界。這個“至善”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一個持續追求、不斷超越的過程。它要求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以最高尚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不做任何違背道德的事情,始終朝著最美好的方嚮前進。 這“三綱”是連接個體與社會的精神紐帶,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力。 而“八目”則是實現“三綱”的具體路徑和方法: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格物:這是認識事物真相的起點。它鼓勵我們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和道理,不被錶象所迷惑。在對待知識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格物精神尤為可貴,它教導我們如何辨彆真僞,如何理解事物的根本。 緻知:在格物的基礎上,我們纔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和智慧。緻知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對道理的深刻領悟和洞察。它要求我們主動學習,不斷思考,將零散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誠意:當我們的知識和認識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必須將這份真誠的意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誠意意味著不欺騙自己,不虛僞做作,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一切。它是我們內心的道德準則,是我們行動的齣發點。 正心:心正纔能行正。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觀念,排除私欲和雜念,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公正。一個被私念濛蔽的心,是無法做齣正確判斷和行為的。 修身:這是“八目”中連接內在與外在的關鍵一步。修身就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和實踐,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它要求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約束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人格。 齊傢:傢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一個人品德形成的重要場所。《大學》強調,隻有傢庭和睦,纔能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齊傢意味著要孝敬父母,關愛傢人,營造和諧溫馨的傢庭氛圍。 治國:當個人修養和傢庭治理達到一定水平後,纔能有能力去管理國傢。治國並非簡單的權力運作,而是以仁愛之心,公正廉潔,為民謀福,使國傢達到安定繁榮的局麵。 平天下:這是大學之道的最高追求,也是最終的目標。當個體、傢庭、國傢都實現瞭“止於至善”的狀態,天下自然就會太平。這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也是古聖先賢們畢生追求的宏偉目標。 《大學》的魅力在於,它將宏大的政治理想與微觀的個人修養緊密聯係起來,告訴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努力,都能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它鼓勵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實現更大的抱負。 《中庸》:不動心的人生哲學 如果說《大學》展現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奮鬥精神,那麼《中庸》則呈現瞭一種更為深刻、更為內斂的智慧。它探討的是“中庸之道”,一種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處世哲學。 “中庸”並非平庸、摺中,而是指一種適度的、閤乎天道人性的狀態。它要求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和諧,不走極端,不逾越準則。 《中庸》開篇就點明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深刻哲理。 天命之謂性:這是指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生命特質,也是我們內在的道德潛能。它是一種先天的、不受後天環境影響的純粹存在。 率性之謂道:能夠遵循並發揮自己的本性,就是“道”。“道”在這裏並非抽象的理論,而是指一種自然而然、順應天道的行為方式。當我們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行事,去生活,我們就在踐行“道”。 修道之謂教:而“教”的任務,就是引導人們去學習、去認識,並最終去踐行和完善“道”。教育的本質,是為瞭幫助我們更好地迴歸和發揮自身的本性。 “中庸”的核心,在於“過”與“不及”的辯證統一。它教導我們,凡事都應該把握好一個“度”,既不能做得太多,也不能做得太少。比如,對待朋友,既要有熱情,也不能過於諂媚;對待睏難,既要有勇氣,也不能魯莽冒進。這種“度”並非僵化的規則,而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體悟,去把握。 《中庸》還強調瞭“誠”的重要性。這裏的“誠”,是一種真實不虛、發自內心的真誠,也是一種信守承諾、言行一緻的品質。古人雲:“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是天地運行的根本法則,而人要做的,就是去思索、去追求、去踐行這份誠。 書中還提及瞭“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這是對“中庸”狀態的一種生動描繪。我們的喜悅、憤怒、悲傷、快樂,這些基本的情感,當它們自然流露,並且恰到好處,不至過分,不至失度時,便是“中節”,即閤乎禮儀和規範。這是一種高度的自我認知和情感控製能力,也是一種成熟的錶現。 《中庸》的智慧,在於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一個充滿變數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定力,保持平和的心態。它不是要求我們變得木訥麻木,而是要求我們在紛繁的錶象下,看到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以一種從容淡定、恰如其分的姿態去應對生活中的一切。 為什麼這本書對今天的青少年如此重要?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青少年們每天都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誘惑。他們渴望找到自己的定位,渴望理解人生的意義,渴望掌握應對復雜社會的能力。 《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解讀,為青少年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讓他們能夠: 認識自我,建立價值體係:通過學習“明明德”,青少年可以開始反思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發現自己內心的光明,從而建立起積極嚮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責任感,學會承擔:理解“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邏輯,青少年能明白個人的成長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從小事做起,培養一種責任感。 提升情商,學會處世:領悟“中庸之道”,青少年可以學習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尺度,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走極端,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懂得與人相處的人。 增強辨彆力,抵禦誘惑:學習“格物、緻知”,青少年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更好地辨彆信息,抵禦不良誘惑。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書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將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思想精華呈現給青少年,讓他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夠深刻理解並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 “小書蟲讀經典”係列,顧名思義,旨在讓每一個小讀者,都能像小書蟲一樣,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經典的智慧中汲取養分。這本《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正是這樣一個友好的引導者,它不會給青少年帶來壓力,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陪伴他們在理解人生真諦的道路上,邁齣堅實而自信的步伐。 它鼓勵我們,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擁有一顆不斷學習的心,一份不斷反思的意識,以及一種追求卓越的決心。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蘊藏在我們對自我、對生活、對世界的不斷探索之中。 翻開這本書,就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門,門後是星辰大海般的啓迪,等待著每一位渴望成長、渴望理解生命真諦的年輕心靈去探索和發現。這部著作,將是青少年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他們前行的方嚮,賦予他們麵對未來的勇氣和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注釋和導讀部分做得非常細緻。有時候,讀到一些比較拗口的句子,總會擔心自己理解得不夠到位,但這本書的注釋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會及時地為你解惑。它不會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讓我覺得自己是在獨立地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導讀部分更是為我打開瞭另一扇門,它不僅介紹瞭《大學》和《中庸》的背景,還提煉瞭其中的核心思想,讓我對即將閱讀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讓我覺得收獲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學習方法上的提升。我學會瞭如何去閱讀經典,如何去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這對我未來的學習生涯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大學》和《中庸》這類經典有些遙不可及。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古老的智慧和我們現代的生活。書中關於“誠”的闡述,讓我深受啓發。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信息所裹挾,甚至迷失自我。但“誠”的要求,讓我明白,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真實和純粹,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他人。這種內在的力量,是任何外在的浮華都無法比擬的。我特彆喜歡書中通過一些小故事來闡述道理,這些故事非常貼切,讓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哲學概念。比如,關於“知行閤一”,作者用瞭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一下子就點醒瞭我,原來我們口頭上說要做到的事情,一定要付諸行動,否則就隻是空談。

評分

總而言之,《大學·中庸/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這本書,是一本真正能走進青少年心靈的經典讀物。它用最真誠的語言,最貼切的解釋,將那些流傳韆年的智慧,重新呈現在我們麵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一種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它讓我明白,學習經典,並不是為瞭應付考試,也不是為瞭炫耀學識,而是為瞭讓我們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有品德、更有力量的人。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快樂,更是對人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啓示。我願意將它推薦給每一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或者正在尋找人生方嚮的青少年朋友,相信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討喜,封麵色彩柔和,但又不失莊重,上麵“大學·中庸”幾個大字,配上“小書蟲讀經典(青少版)”的副標題,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它是一種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感覺。拿到手裏,紙張的手感也很好,不是那種滑溜溜的廉價紙,而是帶有微微的絨感,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非常適閤青少年閱讀,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每一頁的排版都經過精心設計,留白恰到好處,讓人閱讀起來心情舒暢,不會有壓迫感。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像一些經典讀物那樣,看起來就讓人望而生畏,而是通過這種親和的設計,拉近瞭經典與年輕讀者之間的距離。封底的介紹也簡潔明瞭,點齣瞭這本書的核心價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優秀讀物。總而言之,從書的“外在美”這一點來看,它就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對一種精神的傳承。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很容易被功利主義所裹挾,而忽略瞭內心的寜靜和道德的修養。《大學》和《中庸》所倡導的“仁”和“禮”,雖然聽起來有些古老,但其核心精神——尊重他人、關愛社會——在今天依然閃耀著光芒。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君子”品格的刻畫,那種內斂、自省、有責任感的形象,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追求的。它讓我明白,做一個“君子”,並不是要有多麼高深的學問,而是要有一個正直善良的心,並且能夠將這種品質體現在日常的言行之中。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成功”的定義,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充實和品德上的高尚。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它用平實而深刻的語言,引導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發現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缺點,去發揚那些可能被遺忘的優點。書中關於“樂”的闡述,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原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於物質的享受,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和對他人的關愛。這種“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一種平和而持久的幸福感。它讓我覺得,即使生活中有睏難和挑戰,隻要我們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對生活的熱愛,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本書沒有給我設定任何目標,而是讓我自己去尋找,去發現,去定義自己的人生價值。

評分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修養不僅僅是“讀好書,讀好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行為準則。《中庸》裏反復強調的“恒”和“久”,讓我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我們很容易因為一時的睏難而放棄,或者因為取得一點點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大學》裏關於“明德”的講解,更是讓我看到瞭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潛藏著善良和智慧的光輝,我們隻需要去發掘和培養。這本書沒有給我壓力,反而讓我感到一種輕鬆和自信,因為它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變得更好,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它鼓勵我去探索,去實踐,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並沒有把《大學》和《中庸》當作是遙不可及的古籍,而是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解讀。作者似乎非常懂得青少年的思維方式,他們沒有迴避那些可能初讀時會感到晦澀的詞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形象的解釋,將這些深邃的哲理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解釋,它把一個看似復雜的概念,拆解成瞭一連串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在教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清晰。這種條理分明的講解,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前進的方嚮。而且,它還巧妙地融入瞭一些現代的社會現象和個人經曆,使得這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本“活的教材”。

評分

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個人成長”這個概念。以前,我可能更關注的是學習成績、技能的掌握,但《大學》和《中庸》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是從內心的修為開始的。《中庸》裏提到的“中也者,天下之正道也”,讓我明白瞭“適度”的重要性,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走極端,要保持平衡。這讓我反思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分配時間等方麵,是不是有時候做得太過火,或者不夠到位。而《大學》的“三綱八目”,則是一張非常清晰的個人成長路綫圖,從“明明德”開始,一步步走嚮“平天下”。它讓我看到瞭,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他能做什麼,更在於他內心是否光明,是否正直。這本書讓我覺得,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內心的動態,不斷地去調整和完善自己。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古聖先賢的對話。雖然我是一名青少年,但書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空洞,反而非常貼近生活。比如,書中關於“格物緻知”的闡述,我理解為要對事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不能隻停留在錶麵。這讓我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習慣,是不是有時候隻是為瞭應付考試,而沒有真正去理解知識的本質?書中的“誠意正心”更是讓我明白瞭,內心是否真誠,是否正直,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這不僅僅是要求我誠實,更是要求我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負責。讀到“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我一開始覺得離自己太遙遠,但慢慢理解,原來每一個宏大的目標,都是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種由內而外的邏輯,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也看到瞭自己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它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引導我去思考,去體會,去感悟。

評分

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

送朋友的包裝簡陋希望商傢可以用個紙盒包裝一下這樣裏麵書的纔有保障,送貨速度快

評分

好書,正版,實惠。。。。。。。。。。。。。。。。。。。。。。。。。。。。。。。。。。。。。。。。。。。。。。。。。。。

評分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評分

我為什麼喜歡在 京東 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 京東 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 京東 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

評分

兒子看瞭一段時間,他說這個版本不錯,很喜歡看,紙質也很好,價格絕對實惠,這次很滿意

評分

經常網購,總有大量包裹要收,感覺寫評論花掉瞭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時間裏,我總是覺得好想不去評論或者隨便寫寫!但是,有點對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賣傢客服、倉管、老闆。於是我寫下瞭一小段話,給我覺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評的賣傢的寶貝評價裏麵,以示感謝和尊敬!首先,寶貝的性價比很高,每次都會先試試再評價的,雖然寶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在同等價位裏麵絕對是最棒的。京東的配送絕對是一流的,送貨速度快,配送員服務態度好,每樣東西都是送貨上門。希望京東能夠再接再厲,做得更好更大,提供更多的好東西給大傢,為京東的商品和服務點贊!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留著看看,小朋友也可以看

評分

非常不錯,孩子很喜歡,值得擁有,支持京東購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