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1
1.1模糊数学发展2
1.1.1哲学基础2
1.1.2萌芽与初创2
1.2不确定性与模糊性4
1.2.1普遍存在的不确定4
1.2.2模糊性是不确定性在边界的表现6
1.3模糊数学的应用8
1.3.1模糊数学的普遍应用8
1.3.2控制领域――模糊数学大显身手9
1.3.3大数据时代――模糊数学的新机遇10
1.4预备知识11
1.4.1集合的基本概念11
1.4.2集合的表示方法13
1.4.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14
1.4.3关系15
1.4.4映射18
1.4.5经典二值逻辑19
习题20
第2章模糊集合23
2.1模糊集合概念24
2.2隶属构造函数27
2.2.1概述27
2.2.2模糊统计27
2.2.3模糊分布29
2.3模糊集合代数运算32
2.3.1模糊集合的并、交、补运算32
2.3.2模糊集合的性质33
2.4截集35
2.5分解定理38
2.6模糊集合的度量40
2.6.1模糊集合间的距离41
2.6.2模糊度43
2.6.3贴近度45
2.7凸模糊集合和模糊数47
2.7.1区间数47
2.7.2区间数运算49
2.7.3区间数运算的代数性质50
2.7.4区间数的度量理论54
2.7.5区间宽度的性质56
2.7.6凸模糊集58
2.7.7模糊数59
习题68
第3章模糊关系及模糊关系方程71
3.1模糊关系基本概念72
3.2模糊矩阵与截矩阵75
3.2.1模糊矩阵及其运算75
3.2.2模糊矩阵运算性质76
3.2.3模糊矩阵的截矩阵77
3.2.4模糊矩阵的转置77
3.3模糊关系合成78
3.4模糊关系的性质80
3.5模糊相似关系和等价关系87
3.6模糊关系方程89
3.6.1模糊关系方程基本概念89
3.6.2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的理论基础91
3.6.3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的一般方法94
3.6.4求解模糊关系方程链式方法100
习题105
第4章模糊映射与模糊变换107
4.1模糊映射108
4.1.1投影与截影108
4.1.2模糊映射111
4.2模糊变换112
4.3扩张原理114
习题120
第5章模糊聚类与模式识别123
5.1模糊聚类124
5.1.1正规化过程124
5.1.2标定过程125
5.1.3聚类过程127
5.2模糊模式识别136
5.2.1最大隶属度识别法136
5.2.2择近原则识别法139
5.2.3基于模糊聚类的模式识别基本方法141
5.2.4模糊模式识别的应用141
习题144
第6章模糊决策与模糊规划147
6.1模糊决策148
6.1.1综合评判方法148
6.1.2二元对比排序方法151
6.1.3意见集中方法156
6.1.4权重的确定方法158
6.2模糊规划169
6.2.1模糊极值169
6.2.2模糊线性规划172
6.2.3多目标模糊规划179
6.2.4多目标规划的模糊最优解182
习题185
第7章模糊逻辑与模糊控制189
7.1模糊逻辑和近似推理190
7.1.1模糊逻辑190
7.1.2近似推理192
7.2模糊控制基础195
7.2.1传统控制方法及其局限性195
7.2.2一维与二维模糊控制器196
7.3一维模糊控制器197
7.3.1模糊控制原理198
7.3.2一维模糊控制器应用实例203
7.4二维模糊控制器208
7.4.1模糊PID控制器208
7.4.2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212
7.4.3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214
习题215
符号表217
参考文献220
最近无意中翻到一本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的书,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站在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探讨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书中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技术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法律法规以及人类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算法偏见”和“数据隐私”问题的剖析。作者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在招聘、信贷审批、刑事司法等领域,由于训练数据中存在的偏见,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公。同时,书中也对个人数据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警示我们如何在使用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数字足迹。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政策调整来应对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这本书让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未来。
评分一本关于量子计算的物理基础的书籍,简直是颠覆了我对计算和物理之间联系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例如叠加态、纠缠以及量子测量等,并且非常巧妙地将其与计算的原理相结合。我原以为这些概念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看到了量子计算在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企及的问题上的巨大潜力,比如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的模拟,甚至在加密学领域的革命性影响。 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量子比特的设计原理,从超导量子比特到离子阱量子比特,再到拓扑量子比特,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作者对于每一种物理系统的介绍都详尽入微,包括其物理实现方式、控制机制以及主要的噪声源和退相干效应。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量子纠错的部分印象深刻,理解了如何通过编码和冗余来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免受环境干扰,这对于构建大规模、容错的量子计算机至关重要。虽然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物理模型,但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量子计算的殿堂,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
评分这是一本现代史学研究方法的专著,对我们如何理解和解读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史料分析,而是引入了大量跨学科的理论工具,比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叙事学等,来探讨历史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意义建构。书中对“历史记忆”的探讨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揭示了群体和个体如何通过选择性地建构和传承某些事件,来塑造当下的身份认同和集体叙事。 书中对“微观史”和“宏观史”的辩证关系的分析也十分到位。作者认为,不能仅仅关注帝王将相的宏大历史,而应该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和文化习俗中去,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生动性。他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族群的历史经验的细致考察,展现了一个多元、立体、充满张力的历史图景。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案例分析中表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他能够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生动的史料相结合,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反思历史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过去,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解读和建构的过程。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鉴赏指南,非常适合对传统文化和建筑美学感兴趣的读者。作者从历史渊源、造园技法、意境营造以及植物配置等多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园林,如苏州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写意的插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移步换景”和“虚实相生”等造园理念的阐述。作者通过对园林空间布局、山水叠石、建筑点缀等要素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国园林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创造出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步步皆景的艺术效果。书中对园林中植物的选取和配置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不同植物在园林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象征,以及松柏的常青寓意。读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到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美绝伦,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宇宙演化与暗物质、暗能量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洪流,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开始,一步步揭示了宇宙漫长而壮丽的演化史。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宇宙学最前沿的观测证据,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分布以及超新星的红移等,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些证据是如何支持我们对宇宙膨胀、结构形成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推测的。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地陈述它们的存在,而是深入探讨了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各种间接的观测手段来推测它们的性质和分布的。他解释了暗物质是如何影响星系旋转速度和星系团的形成的,以及暗能量又是如何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书中还梳理了当前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各种理论模型,比如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等,并讨论了这些模型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宇宙的边缘,对我们所处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评分很快,很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深入浅出的好产品
评分深入浅出的好产品
评分很快,很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正在看,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评分有深度
评分深入浅出的好产品
评分有深度
评分研究用书,希望能看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