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主要针对地质学专业本科教学而编写,重点阐述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并吸收了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自然体系(太阳系、地球和地壳)中元素的丰度、自然体系中元素的结合规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放射成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和有机地球化学,并简要介绍了地球化学中的样品分析技术。各章内容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并附有思考题和主要参考文献,供进一步学习深化。
本教材供地质学专业本科教学之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前言
绪论
0.1 地球化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0.1.1 地球化学学科的性质
0.1.2 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及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0.2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
0.2.1 地球化学开创时期
0.2.2 现阶段的地球化学
0.2.3 我国地球化学发展的概况
0.3 地球化学的基本观点、方法论和方法学
0.3.1 地球化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0.3.2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1章 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和元素起源
1.1 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1.1.1 太阳系的组成
1.1.2 太阳系的元素丰度
1.1.3 陨石类型及其化学组成
1.2 太阳系元素丰度的起源
1.3 行星和月球的化学成分
1.3.1 行星的化学成分
1.3.2 火星的成分
1.3.3 月球的化学成分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地球的化学组成
2.1 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
2.1.1 大陆上地壳
2.1.2 大陆深部地壳
2.1.3 大陆地壳组成
2.1.4 大陆地壳组成对壳幔交换作用的指示
2.2 大洋地壳的化学组成
2.3 地幔的化学组成
2.3.1 原始地幔的化学组成
2.3.2 亏损地幔的化学组成
2.4 地核的化学组成
2.5 地球的化学组成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元素的晶体化学性质与元素结合规律
3.1 自然体系特征
3.1.1 基本特征
3.1.2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赋存形式
3.1.3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
3.2 自然界元素结合的主要规律
3.2.1 元素结合规律的微观控制因素——晶体化学
3.2.2 硫化物类矿物中的化学键及元素行为
3.3 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地球化学亲和性
3.3.1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3.3.2 亲氧性元素和亲硫性元素
3.3.3 亲铁性元素
3.4 微量元素结合的主要规律一类质同像
3.4.1 类质同像的基本概念
3.4.2 类质同像置换的条件
3.4.3 类质同像置换法则
3.4.4 类质同像的研究意义
3.5 过渡族元素的行为特征——晶体场理论解释
3.5.1 晶体场理论概要
3.5.2 晶体场理论对过渡族元素行为的解释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1 微量元素的概念
4.2 分配系数
4.2.1 稀溶液与亨利定律
第5章 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
第6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第7章 环境地球化学
第8章 生物与有机地球化学
第9章 分析地球化学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的前三章,坦白说,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达到了近乎苛刻的严谨程度。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和热力学基础,用非常扎实的数学模型来佐证观点。例如,在讨论矿物形成过程中的相平衡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多元体系的吉布斯相律应用,还穿插了对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特定离子迁移速率的详细分析,这种层层递进的深度挖掘,让我这个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感到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又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清晰感。特别是关于同位素分馏的章节,作者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简化模型,而是引入了更前沿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来解释微观层面的差异,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也让它区别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同类读物。对于那些真正想在学科深处探究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高难度的攀岩墙,每克服一个知识点,成就感都是巨大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冷冰冰、只有公式和数据的理工科读物,而是带有一种老派学者的沉稳与幽默感。在解释一些极为晦涩的地球化学过程时,作者偶尔会穿插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历史典故或者生活中的类比,这些“润滑剂”有效地缓解了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感。比如,在描述地幔对流的驱动力时,作者用“像一锅慢炖的浓汤,热量从底部不断渗出,驱动着表层的变化”来比喻,这个形象的比喻瞬间就让复杂的对流模式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心理门槛。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这种文笔而放慢速度,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舍不得读得太快,想要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科学语言雕琢得如此富有韵味。这种人文关怀与硬核科学的结合,使得这本书在沉闷的专业书籍中显得独树一帜,阅读体验远超预期。
评分我对本书中关于数据处理和案例分析部分的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许多理论性的著作往往在实证环节处理得较为薄弱,但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它提供了一系列完整的、真实的野外采样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并引导读者一步步使用标准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书中附带的流程图和案例研究,详尽地展示了如何从原始的XRF或ICP-MS数据,通过适当的校正和模型拟合,最终得出关于岩石源区和演化历史的结论。这些案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围绕着书中的核心理论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对于研究生和一线科研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可以直接套用到日常工作中的分析范式和思维框架,这在同类书籍中是十分罕见的宝贵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深蓝色调,中央烫印的银色字体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内敛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宇宙奥秘。我特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路过都会被它的专业气质所吸引。内页纸张的选取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精细的图表和岩石结构示意图,也能看得纤毫毕现,这对于需要仔细研读复杂概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版式布局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小标题的设置既能点明核心内容,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初次翻阅时,我发现它在章节开头往往会用一小段引言来铺垫即将探讨的主题,这种叙事手法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思路,让人在进入技术细节之前,已经对全局有了初步的认知框架。虽然内容本身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支撑,但仅仅从设计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精品标准,展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载体的尊重与匠心。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和术语表设计得异常精细,这简直是重度使用者梦寐以求的功能。通常一本厚重的专业书籍,在查找特定概念时,翻遍厚厚的书本也是徒劳,但这本书的后记部分,对书中所有关键的化学名词、地质术语以及公式符号都进行了详尽的收录和标注,并且清晰地指明了它们在书中的首次出现页码和核心定义所在的段落。这种对检索便利性的重视,体现了编者对读者使用场景的深刻理解。我几次在撰写报告时需要快速回顾某个特定矿物晶体结构中配位数的精确定义,只需查阅索引,便能迅速定位到最权威的阐述,这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也确保了我引用的准确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在内容深度上令人信服,在作为工具书的使用便利性上,也做到了极致的优化。
评分非常实用的专业书籍,非常喜欢
评分买来做教材参考书用,印刷质量很好应该是正版,价格比书店便宜。
评分内容和预期的一致,很好的学习资料。
评分好好好,不错的产品,下次还来京东
评分好好好,不错的产品,下次还来京东
评分买来做教材参考书用,印刷质量很好应该是正版,价格比书店便宜。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非常实用的专业书籍,非常喜欢
评分内容和预期的一致,很好的学习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