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附光盘)

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编
图书标签:
  • 交通运输
  • 统计年鉴
  • 中国
  • 2014
  • 数据分析
  • 行业报告
  • 经济发展
  • 基础设施
  • 光盘
  • 统计数据
  • 宏观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124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788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1
字数: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收录了2014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数据,正文内容具体分为交通运输综合指标、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港口吞吐量、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科技、救助打捞等8篇。附录简要列示了1978年以来的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各篇前设简要说明,简要概述本部分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等;各篇末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交通运输综合指标
简要说明
1-1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2 交通运输主要指标

二、公路运输
简要说明
2-1 全国公路里程(按行政等级分)
2-2 全国公路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3 国道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4 省道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5 县道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6 乡道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7 专用公路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8 村道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2-9 全国公路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0 国道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1 省道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2 县道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3 乡道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4 专用公路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5 村道里程(按路面类型分)
2-16 全国公路养护里程
2-17 全国公路绿化里程
2-18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
2-19 全国公路密度及通达率
2-20 公路桥梁(按使用年限分)
2-21 公路桥梁(按跨径分)
2-22 公路隧道、渡口
2-23 全国公路营运车辆拥有量
2-24 公路客、货运输量
2-25 交通拥挤度情况
2-26 道路运输经营业户数
2-27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业户数
2-28 道路客运线路班次
2-29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数
2-30 机动车维修业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2-31 2014年、2013年出入境汽车运输对比表
2-32 出入境汽车运输——分国家(特别行政区)运输完成情况
2-33 出入境汽车运输——中方完成运输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水路运输
简要说明
3-1 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按技术等级分)
3-2 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按水系分)
3-3 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按水域类型分)
3-4 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按技术等级分)
3-5 各水域类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按技术等级分)
3-6 全国内河航道枢纽及通航建筑物数(按行政区域分)
3-7 全国水路运输工具拥有量
3-8 远洋运输工具拥有量
3-9 沿海运输工具拥有量
3-10 内河运输工具拥有量
3-1l 水路客、货运输量
3-12 水路旅客运输量(按航区分)
3-13 水路货物运输量(按航区分)
3-14 海上险情及搜救活动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四、城市客运
简要说明
4-1 全国城市客运经营业户
4-2 全国城市客运从业人员
4-3 全国城市客运设施
4-4 全国公共汽电车数量
4-5 全国公共汽电车数量(按长度分)
4-6 全国公共汽电车数量(按燃料类型分)
4-7 全国公共汽电车数量(按排放标准分)
4-8 全国公共汽电车场站及线路
4-9 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
4-10 全国出租汽车车辆数
4-11 全国出租汽车运量
4-12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车辆数
4-13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条数
4-14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4-15 全国轨道交通运量
4-16 全国城市客运轮渡船舶及航线数
4-17 全国城市客运轮渡运量
4-18 按中心城市分的城市客运经营业户
4-19 按中心城市分的城市客运从业人员
4-20 按中心城市分的城市客运设施
4-21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数量
4-22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数量(按长度分)
4-23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数量(按燃料类型分
4-24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数量(按排放标准分
4-25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及线路
4-26 中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
4-27 中心城市出租汽车车辆数
4-28 中心城市出租汽车运量
4-29 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数
4-30 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条数
4-31 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4-32 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量
4-33 中心城市客运轮渡船舶及航线数
4-34 中心城市客运轮渡运量
城市客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五、港口吞吐量
简要说明
5-1 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拥有量
5-2 全国港口吞吐量
5-3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
5-4 规模以上港口旅客吞吐量
5-5 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
5-6 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5-7 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5-8 内河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5-9 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
5-10 规模以上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
5-11 规模以上港口原油吞吐量
5-12 规模以上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
5-13 规模以上港口钢铁吞吐量
5-14 规模以上港口矿建材料吞吐量
5-15 规模以上港口水泥吞吐量
5-16 规模以上港口木材吞吐量
5-17 规模以上港口非金属矿石吞吐量
5-18 规模以上港口化学肥料及农药吞吐量
5-19 规模以上港口盐吞吐量
5-20 规模以上港口粮食吞吐量
5-21 规模以上港口机械、设备、电器吞吐量
5-22 规模以上港口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
5-23 规模以上港口有色金属吞吐量
5-24 规模以上港口轻工、医药产品吞吐量
5-25 规模以上港口农、林、牧、渔业产品吞吐量
5-26 规模以上港口其他吞吐量
5-27 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28 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重箱)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简要说明
6-1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地区和使用方向分)
6-2 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
6-3 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按设施分)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七、交通运输科技
简要说明
7-1 交通运输科技机构数量(按地区分)
7-2 交通运输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按机柯f生质分)
7-3 交通运输科研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数量(按地区分)
7-4 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效益及影响情况

八、救助打捞
简要说明
8-1 救助任务执行情况
8-2 救捞系统船舶情况
8-3 救助飞机飞行情况
8-4 捞、拖完成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附录交通运输历年主要指标数据
简要说明
附录1-1 全国公路总里程(按行政等级分)
附录1-2 全国公路总里程(按技术等级分)
附录1-3 全国公路密度及通达情况
附录1-4 全国内河航道里程及构筑物数量
附录1-5 公路客、货运输量
附录1-6 水路客、货运输量
附录2-1 沿海规模以上港口泊位及吞吐量
附录2-2 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泊位及吞吐量
附录3-1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按使用方向分)
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附光盘) 简介 本书严格聚焦于201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统计数据、发展状况和政策解读,旨在为研究人员、规划者、管理者及相关从业者提供权威、详实的基础信息支持。 【核心内容与结构概述】 《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写的、全面反映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年度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统计资料汇编。本书是继往年统计年鉴一脉相承的年度总结,其内容深度、广度和准确性,均依据国家统计局及交通运输部的最新统计口径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审定。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的行业概况到微观的运营指标,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数据体系。它清晰地勾勒出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管理、行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整体面貌与阶段性成果。 【数据维度与专业深度】 年鉴的价值核心在于其详尽和权威的统计数据。2014年的统计内容特别强调了结构性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趋势。具体数据模块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 综合与概况: 行业基本情况: 2014年末全国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部分数据)的运营里程、资产总量、人员构成等宏观指标。 交通运输量: 全社会货运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核心运输生产指标,并按运输方式进行详细分类(公路客运、公路货运、水路运输、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结构: 详细分析了2014年“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在客货运量和周转量中的占比变化,反映行业间的协调发展态势。 二、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详细列出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按领域划分(公路、水运工程、港口、场站等)。 基础设施现状: 统计各类型公路的里程、等级分布(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及以下);内河航道里程、等级及通航条件;主要港口、码头的吞吐能力及泊位情况。 重点工程进展: 汇编了2014年度国家及省级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数据。 三、 运输服务与效率: 客运服务: 统计了城市公共交通(公交、地铁)、出租汽车以及不同层级的公路客运站的运营数据,反映了2014年大众出行服务的覆盖面和客运量变化。 货运组织: 深入分析了2014年公路营运汽车的保有量、载重能力,以及水路运输的船舶结构和载重吨位。特别关注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数据,如专业化、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情况。 运输效率指标: 提供了不同运输方式的平均运距、装载率等关键效率参数的统计对比。 四、 行业经济与财务状况: 运输企业财务指标: 提供了部分企业层面的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数据快照,反映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情况。 运输价格与收费: 对照2013年数据,分析了2014年主要运输服务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 五、 安全与管理: 安全生产数据: 详细记录了2014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是分析行业安全形势的重要依据。 行业管理: 包括从业人员数量、技术职称分布、交通科技投入等辅助管理数据。 【光盘内容补充说明】 本年鉴附带的CD-ROM光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超越纸质书本局限的数字化数据服务: 1. 原始数据与历史回溯: 光盘内包含2014年全部统计表格的电子版,并通常提供1980年或更早年份的历史同期数据的电子检索版本,方便用户进行长时段的趋势分析和对比研究。 2. 数据查询工具: 电子版数据支持灵活的筛选、排序和导出功能,便于研究人员将数据导入至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EViews)或电子表格软件中进行二次加工和深度挖掘。 3. 标准解读与附件: 提供了统计制度、指标解释、数据来源单位的详细说明,确保使用者对数据的口径理解准确无误。 【适用对象】 本书是: 政府部门和行业规划机构: 制定“十二五”收官期及后续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参考。 高校科研院所: 交通运输工程、区域经济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必备基础资料。 金融投资机构: 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价值和行业风险的决策支持。 交通运输企业: 了解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制定年度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而言,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附光盘)以其权威性、系统性和详尽的数据,全面记录了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当年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结构性特征,是研究和评估中国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关键档案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尝试将这本书的内容与当时的新闻热点结合起来看时,那种历史的纵深感便油然而生了。2014年,恰逢‘一带一路’战略开始酝酿和提速的关键时期,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与‘互联互通’相关的统计佐证。年鉴中关于国际道路运输量、边境口岸的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虽然数据量相对较小,但它们无疑是宏大战略下微观执行的基石。我特别关注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那里的增长曲线在2014年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这与中央层面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完全吻合的。有趣的是,对比同年民航的国际航线开通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公路和铁路承载着更基础、更密集的跨境贸易需求,而航空则更多地是服务于高端商务和客运。这种不同运输方式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分工,通过这些冰冷的数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像是一份为未来规划提供量化基础的“底稿”。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2014年鉴的阅读体验,那可能是“时间胶囊”。它凝固了那个特定年份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全部生命体征。与其他年份的版本相比,2014年的数据结构和统计口径,可能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比如对传统运输方式的权重,以及对新兴业态——比如互联网+物流——的统计覆盖度尚处于萌芽阶段。我试图从中寻找‘滴滴出行’等新兴力量对传统出租车和客运量的冲击的早期数据信号,但很显然,在2014年的官方年鉴中,这些“颠覆性”的影响尚未能被纳入主流的统计框架,它们的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统计脚注或未被充分量化的“其他”类别中。这反而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视角:我们如何用传统的、稳健的统计工具去捕捉和衡量那些正在爆发式增长的、非线性的变革力量。因此,它不仅仅是一本过去的数据汇编,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统计体系在面对快速变革时,其反应速度和适应性的历史瞬间。

评分

抛开宏观数据不谈,我个人更偏爱那些关于“运输安全”的章节。毕竟,效率和规模固然重要,但安全是交通运输的生命线。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对各类事故的发生率、重伤率和致死率都有详细的披露,并且根据天气条件、时间段和运输工具类型进行了多维度交叉分析。这些数据的呈现方式非常客观,没有过度的渲染,仅仅是事实的罗列,但正是这种客观性,使得事故背后的警示意义愈发沉重。我尤其注意到了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统计,在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其事故数据波动显示出的微妙变化,让我开始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安全监管的滞后性问题。阅读这些章节,需要一种近乎于冷酷的理性,去直面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数字。这本年鉴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严肃的“记录者”角色,它提醒所有从业者,在追求统计报表上的漂亮数字时,绝不能遗忘那背后活生生的人。

评分

坦率地说,第一次接触这类官方年鉴,总有一种面对“数据迷宫”的无力感。这本2014年的版本,虽然装帧精良,但其内容的铺陈逻辑更像是面向专业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内部参考,对于一个仅仅想了解行业概况的普通读者而言,初期的门槛略高。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从目录结构中找出一条最有效的阅读路径,最终发现,如果不带目的地去翻阅,很容易被那些复杂的分类代码和年度对比表格所淹没。例如,关于道路养护投入的细分数据,它提供了里程数、经费、甚至按路面类型区分的维护成本,但这些信息如果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的解读,就容易停留在数字层面,难以转化为对实际路况改善的感性认识。我尤其对光盘部分抱有期待,希望能找到更易于可视化的图表或数据库接口,毕竟在那个年代,纯粹的纸质统计数据要进行交叉分析,确实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技巧。不过,这种“晦涩”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拒绝迎合轻松阅读的潮流,强迫读者必须沉下心来,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小数点后的变动。

评分

这本厚重的统计年鉴,光是掂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封面那简洁的蓝白色调,透着一股官方的严谨与专业,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我这次翻阅,主要是想追溯一下2014年,那个时间点上,我们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宏观脉络究竟如何跳动。我特意去比对了前几年的一些数据,试图捕捉那种行业发展的惯性与转折。比如,高速公路里程的增长速度是否有所放缓?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的结构性变化是否已经显现出对经济转型的初步反应?特别是那些关于港口吞吐量和民航客流量的区域分布,能清晰地看到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物流效率上的差距,那种对比带来的思考是立体的。而且,深入到具体的统计指标时,比如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数据,简直是一本经济运行的“体温计”,能直观地感受到国家在‘绿色交通’方面的压力和投入。我花了大量时间对比了不同省份的运输结构调整情况,比如‘散改集’的推进力度,这方面的数据往往藏在非常细致的附表中,需要耐心去挖掘,去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政策落地轨迹。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俯瞰全国交通版图的绝佳视角,数据背后的故事远比那些简单的文字描述要丰富得多,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