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原《论语鉴赏辞典》和《孟子鉴赏辞典》两书中文本篇重新整合而成,书名为《孔孟名篇鉴赏辞典》。包括《论语》20篇,《孟子》14篇。每篇包括原文、注释、鉴赏三部分内容。《论语》原文一般采用通行本,个别参照其他文本,择善而从;《孟子》原文以《诸子集成》所说焦循《孟子正义》为底本,并充分借鉴吸收前人和今人的学术成果。本书作者施忠连、方勇、夏乃儒、高正伟等均为知名高校的教授,在中国哲学领域多有建树,出版过多部哲学专著,发表过多篇论文。
本书为原《论语鉴赏辞典》和《孟子鉴赏辞典》两书中文本篇重新整合而成,书名为《孔孟名篇鉴赏辞典》。包括《论语》20篇,《孟子》14篇。每篇包括原文、注释、鉴赏三部分内容。《论语》原文一般采用通行本,个别参照其他文本,择善而从;《孟子》原文以《诸子集成》所说焦循《孟子正义》为底本,并充分借鉴吸收前人和今人的学术成果。本书作者施忠连、方勇、夏乃儒、高正伟等均为知名高校的教授,在中国哲学领域多有建树,出版过多部哲学专著,发表过多篇论文。
《论语》是了解和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是儒家主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两千年来,《论语》对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在世界各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自居,对孔子学说的创造性发挥使其学说成为后世儒学发展史上重要源头之一,孟子也因此被后人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为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论语》《孟子》思想的精髓,更好地了解先秦原始儒学的基本面貌和艺术风格,我们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本书。
方勇,1956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所教课程:庄子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编著或教材有:《诸子学刊》、《庄子讲读》专著有:《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庄子十日谈》、《庄子诠评》《卮言录》等。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施忠连,1941年出生,江苏邗江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出版《灵犀与觉悟:心性的智慧》等专著。对《周易》的研究偏重义理和象数。
论语鉴赏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孟子鉴赏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当我真正开始翻阅这本书的内容时,我立刻感受到了编纂者在内容组织上的深厚功力。这本书的结构设置非常巧妙,它并非简单的篇目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检索和理解体系。比如,它对每一篇选文的背景介绍,往往能迅速将我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我对文字的产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代入感。随后,随附的“要旨提炼”部分,如同一个精准的导航灯,直指文本的核心思想,避免了初学者在浩瀚的古代语境中迷失方向。这种循序渐进的导读方式,极大降低了理解经典思想的门槛。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力求做到既准确又不失鲜活,避免了生硬的术语堆砌,真正做到了“解说”而非“注脚”。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处的考据工作,实在令人叹服,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在赏析部分,编者似乎并没有满足于给出标准答案式的解读,而是引入了多种流派的观点进行对比阐述。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历代注家异见的梳理,那种公允且深入的剖析,展现了编纂团队扎实的文献功底。例如,对于某一句话的用词选择,书中会细致地追溯其在不同典籍中的出现频率和语境变化,这种“刨根问底”的态度,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词义演变的认知。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是什么”的答案,更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对于那些有志于做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种详实的注释和多角度的参照,无疑是宝贵的资源,避免了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它的“活学活用”导向上。它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束之高阁的学术专著,而是非常贴心地提供了如何将这些思想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法论。在每一部分的结尾,常常附带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者应用场景的探讨,这促使我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收层面,而是要去消化、反思并尝试在自己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智慧。这种互动性和引导性,是很多同类工具书所缺乏的。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理解古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古人的智慧来审视和优化我当下的处境。可以说,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连接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坚实桥梁,真正做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常常苦于市面上许多解读性读物过于口语化,失去了原著的韵味,或是过于艰深,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兼具了极强的可读性。在解析一些情感表达浓烈的段落时,译者的文字仿佛也带上了一种古典的温度,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正文之间的“文化关联”小贴士,它们将文本内容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哲学思潮巧妙地串联起来,让这些篇章不再是孤立的文字符号,而是鲜活的文化切片。这种将知识点融入情境的叙述方式,让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愉悦的探索。
评分这部工具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属上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庄重典雅的气息。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内涵,字体选择考究,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这种细节的打磨至关重要。它的内页布局清晰,目录编排得非常合理,方便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部分。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还是单纯欣赏其设计美学,这本书的物理形态都足以让人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触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体验。那种期待打开它、沉浸其中的感觉,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