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懂足球的中国专家之一骆明揭示球场内外台前幕后各种精彩。
内容简介
世界杯、欧洲赛事、中国足球的组织问题
足球大腕、明星教练、俱乐部的恩怨情仇与传奇
作者简介
骆明,体坛传媒——《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国际足球专家、FIFA金球奖中国媒体评委。
目录
“骨灰级”球迷需要知道的若干段子
10个“骨灰级”德国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王恕
10个“骨灰级”阿根廷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程征
10个“骨灰级”荷兰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夜雕
10个“骨灰级”巴西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小中
10个“骨灰级”英格兰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刘川
10个“骨灰级”西班牙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梁宏业
10个“骨灰级”意大利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彭雷
10个“骨灰级”法国粉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赵威
梅西、C罗与金球奖
梅西当球王需要世界杯吗? 文/骆明
争论也是一种肯定 文/骆明
程序决定民主优劣 文/骆明
“专业人士”的不专业投票 文/骆明
足球最好的时代,至少是“之一” 文/骆明
世界杯,梅西还有两次机会 文/骆明
金球奖大战,C罗复刻2010梅西 文/骆明
“门卫”的好运 文/骆明
C罗敲门了,梅西压力大吗? 文/骆明
是谁制造了金球争议? 文/骆明
……
精彩书摘
10个“骨灰级”德国粉[1]也不知道的段子
文/王恕
德国队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国家足球队之一,四夺世界杯冠军,从1954年开始,就从未缺席过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而德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男足和女足都夺得过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的国家……
1. 1934年世界杯1/4决赛,德国队以2:1战胜瑞典队,顺利晋级四强,但是赛前球队却发生了一些小动荡。来自法兰克福的皮具商后卫格拉姆里希被他的犹太人雇主勒令必须在半决赛前赶回家,而巴伐利亚后卫哈灵格也因“病”离开,据说他的病因是“缺少啤酒”,而此前哈灵格已经违规吃了一个橘子,这是被主教练内尔茨明令禁止的。
2. 1938年世界杯是笼罩在二战阴影下的一届杯赛,“第三帝国”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希特勒逼迫已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的奥地利队退赛,并与德国组成联队参加世界杯。按照元首希特勒的指示,德奥联队每次比赛时,必须有5~6名奥地利球员出场,但是奥地利最出色的球员辛德拉尔却拒绝代表德奥联队出征。1939年1月29日,辛德拉尔的尸体在其公寓中被发现,官方给出的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3. 1954年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德国队3:8被匈牙利队横扫,赛后德国队主教练赫尔贝格收到20斤来信,绝大多数都是表达对此战主帅排兵布阵的不满。赫尔贝格后来说,夺冠后,他把这些信按照原地址又寄给了发信人,只不过在信中加上了自己的签?名。
4. 1954年世界杯决赛,德国队2:1战胜强大的匈牙利队,首次捧得世界杯。有一个关键先生被很多人忽略,他就是教练席上与主帅赫尔贝格坐在一起的那个男子阿迪·达斯勒,阿迪达斯的创始人。本届世界杯,阿迪·达斯勒为球队带来了一项秘密武器,一种可以根据地面的软硬和干湿程度来更换鞋钉的球鞋。新式球鞋帮助日耳曼战车在午后的大雨中上演“伯尔尼奇迹”。此后,阿迪达斯便一直是德国队的主赞助商,合约已经签到2018年。耐克曾于2007年开价5亿欧元要求赞助8年,价格是阿迪达斯现合同的6倍,但德国足协不为所动。
5. 弗里茨·瓦尔特是“伯尔尼奇迹”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德国足球历史上首位传奇巨星及领袖人物。德国历史学家菲斯特曾经提出三个“联邦德国框架之父”,正是他们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分别是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政治和经济学家艾哈德——曾任经济和劳动部长并在1963成为德国总理,弗里茨·瓦尔特。由此可见1954年世界杯夺冠对振奋德意志精神的作用。但你知道吗?弗里茨还有两个弟弟——路德维希·瓦尔特和奥特玛·瓦尔特。兄弟三人都曾代表凯泽斯劳滕参加过比赛,奥特玛更是与弗里茨并肩征战1954年世界杯,是夺冠的主力,谱写了德国足球一段兄弟捧杯的佳话。1940年二战时,弗里茨曾被征召入伍,作为一名步兵被分配到法国战区,期间他在士兵中组织球队继续踢球,后来成为苏联的战俘。在罗马尼亚战俘营的一场比赛中,他得到了现场观战的苏联指挥官舒科夫的赏识,此后舒科夫一直保护着弗里茨和他的弟弟路德维希,使得兄弟两人能在1945年10月重返凯泽斯劳滕。
6. 1972年德国队获得欧洲杯冠军,这是继1954年世界杯后,德国足球的又一个大赛冠军。但是在当年的“联邦德国年度最佳球队评选”中,他们却输给了夺得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金牌的联邦德国男子曲棍球队,这被认为是“球队在1972年所遭遇的最惨痛失?利”。
7.“我们的最终报价是7.5万马克”。
“不可能超过7万马克”。
这可不是菜市场讨价还价,而是决定贝肯鲍尔和他的队友们会不会去参加1974年世界杯的关键一夜。联邦德国足协此前从未讨论过夺冠奖金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球员为国征战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当球员们了解到,意大利人的夺冠悬红是12万马克,荷兰人则是10万马克时,他们爆发了。足协最后妥协,称如果能夺冠,将奖励每人3万马克,球员还价到10万马克,随后足协提升到5万马克,球员继续还价7.5万马克,依然有2.5万马克的差价无法弥补,于是便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联盟德国足协主席纽贝格和国家队队长贝肯鲍尔之间的那一番对话。最后,贝肯鲍尔将7万马克的报价告诉了队友,并建议投票决定是否参赛,结果是11对11。此时,贝肯鲍尔站了出来,请求队友接受这个价钱,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所有人都表示支持队长的决定……然后,就有了第二个世界杯冠军……
8. 德国队第二度举起世界杯时,在小城哈瑙,一个15岁的孩子含着热泪看完了这一幕。当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的时候,这个孩子写道:“我要成为联邦德国队国脚,我要成为世界冠军。”这个孩子就是沃勒尔,16年后,他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9. 1982年世界杯半决赛,联邦德国队遭遇法国队,这是世界足球经典战役之一。两队在120分钟内打入6球,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场需要点球决战才能决定胜利者的比赛。上半场,法国队的巴蒂斯通被联邦德国队门将舒马赫恶意撞翻,当即昏迷不醒,“连脉搏都没有了”(法国队队长普拉蒂尼语),而肇事者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巴蒂斯通随即被送往医院,医生发现他门牙脱落。听到这个消息后,“坏小子”舒马赫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都是职业球员,没什么大不了的,补牙的钱我来出。”事后,法国媒体做了一个“你最讨厌的德国人”的调查,伟大的舒马赫先生毫无疑义地当选第一名,将希特勒都挤到了次席。
10. 2004年欧洲杯德国队小组赛时即遭淘汰,不但没有出线,甚至没有一场胜利。随后,德国队主帅沃勒尔向足协提交辞呈,他的理由很简单,离2006年德国世界杯只有两年时间了,自己没有能力再进一步提高球队水平,希望留给新帅足够多的时间,以面对接下来的本土世界杯。沃勒尔离开后,德国足协陷入了漫长的选帅,希斯菲尔德、道姆、雷哈格尔、海因克斯、希丁克等名帅相继拒绝邀请,足协甚至破天荒地宣布成立选帅小组,由贝肯鲍尔、职业联盟负责人哈克曼、足协秘书长施密德和沃菲尔德四人负责。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明镜周刊》甚至刊登了这么一段话:“您是不是一直想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拯救德国足球?那么,请把您的求职申请寄德国足协吧,时间紧迫!”
“专业人士”的不专业投票
文/骆明
2013年3月,国际足坛的主旋律是世界杯预选赛,但一位俱乐部主帅抢走了不少风头,他就是穆里尼奥。狂人赛季末将离开皇马的传言甚嚣尘上,而他对国际足联的炮轰更令业界惊愕。穆里尼奥咬定“国际足联篡改潘德夫选票”;国际足联出示马其顿足协传真件,称潘德夫投的是博斯克;潘德夫却称传真件上并非自己签名。这桩嘴上官司至今没有正式了结,但可以肯定,马其顿足协传回的这张选票,并没有体现潘德夫的本意。仔细比照,代潘德夫投票的人可能是个英超迷,最佳教练把曼奇尼放在第二,金球奖把范佩西放第二。
纷纷扰扰中,不少人怀念起老金球奖。过去,《法国足球》杂志组织全球记者投金球奖,各国主帅及队长为国际足联选世界足球先生。2010年,两奖合为国际足联金球奖。对于两个投票群体,向来有两派意见:一派挺记者,为金球奖的合并痛心疾首;一派挺将帅,认为“记者的专业性怎么比得上职业人士”。
作为金球奖的中国媒体评委,笔者承认,在足球的专业性上,无论是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帅和队长,都可以“甩笔者几条长安街”。但这是否意味着主帅和队长的投票比记者更权威更专业?“潘德夫选票事件”证明,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投票过程的诸多差异,决定了选票的“专业”与否。
(1)记者评委阵容稳定,不轻易更换,如本人已履行此职责6年,熟悉评选标准和流程,从年初便开始观察热门人选。而主帅和队长饭碗朝不保夕,年初时都不敢确保自己年末的投票权,因为每年有大批“新人”加入。
(2)既然是评年度奖项,必然要考虑球员全年表现。记者们有跟踪全年重要比赛的义务,而主帅和队长没有。主帅最重要的任务是考察本国球员和侦察对手。更有很多球员直言,业余时间从不看?球。
(3)负责收集记者选票的是《法国足球》总编,他通过秘书与所有记者评委直接接头,一次电邮往来即投票妥贴。而国际足联无法直接拿到队长和教练的选票,需要各国足协相助,每年都有数十国的票无法回收或过期作废。中间环节太多也可能造成选票失真,潘德夫选票便是一例。中国足协外事部也屡有越俎代庖之作,如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中国队主帅朱广沪和队长李玮峰“不约而同”选择了三名AC米兰球员:舍甫琴科、马尔蒂尼、卡卡。2010年这一幕重演,中国队队长和教练选票上写的都是哈维、梅西和福兰,高洪波事后明确否认他投了哈维。
(4)记者投票标准严格。每年开投前,《法国足球》杂志给记者评委的邮件中都会列出投票标准:“球员当年的表现,包括个人和集体(即奖杯)。如有必要,还可参考其水准、个性和职业生涯。”国际足联评选的年头也不短了,从1991年至今已有22届,居然从未给队长和教练制定过任何标准,堪称奇谈。
(5)国际足联金球奖合并的第一年,记者评委可从候选名单上任意选择,而主帅队长不得选取同国人士,当年评选还有一些主帅队长的票因此作废。为何有此“歧视”?只因记者素以客观中立为最高准则,过往投票也未见徇私者。而主帅队长投票难免沾亲带故:不准投本国人,就投俱乐部的熟人吧!
后来国际足联取消了“不能投本国人”的规则,于是人情票愈发昌盛。如中国队主帅卡马乔,2012年投了三个本国人:伊涅斯塔、哈维和卡西利亚斯。在欧洲杯之年,这么选可以理解,但他2011年选的也是这三位同胞(顺序为卡西利亚斯、哈维、伊涅斯塔),这就有点过了。这种选票俯拾皆是,如梅西2012年选了三个队友:伊涅斯塔、哈维、阿圭罗。C罗去年投票前曾号称“如果可以投自己,那么我会投自己一票”。显然他当时不知道,他的确可以投自己,后来他索性把投票权交给队友布鲁诺·阿尔维斯,而阿尔维斯的选票第一位当然是C罗。
看完这五个差异,您还觉得教练和队长比记者的投票更“专业”吗?公平,必须由公平的程序来保证。让国际足联金球奖重新分家并不容易,但在“潘德夫选票事件”之后,国际足联至少应该革新一下主帅和队长的投票方式了。
[1] 即德国足球队球迷简称。下同。
……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 一、 跨越时空的惊险旅程:探寻人类对极限的永恒追逐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并非仅仅是关于赛车、飞机或火箭的冰冷数据,它是一次对人类与速度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度挖掘,一场跨越古今、遍及全球的感官盛宴。从古老弓箭破空的呼啸,到现代喷气式飞机划破云霄的轰鸣,再到未来太空探索的寂静飞驰,这本书串联起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对速度的渴望、每一次对极限的挑战。它呈现的不仅仅是速度本身,更是速度背后蕴含的人类智慧、勇气、技术革新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中,速度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一同探究古代奥运会健儿们奔跑瞬间的爆发力,感受战车疾驰时的震撼,品味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中的“快”。随后,我们将步入工业革命的浪潮,目睹蒸汽机车如何改变了世界的连接方式,感受早期汽车和飞机的出现如何将人类的活动半径无限拓展。马达轰鸣的赛道上,那些勇于突破界限的赛车手们,用汗水和勇气谱写着速度与激情的篇章,每一次精准的转向,每一次极限的加速,都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弦。 而在浩瀚宇宙的征途中,速度的意义更是被推向了全新的维度。本书将描绘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懈追求,从伽利略仰望星空时的好奇,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伟大壮举,再到如今火星探测器孤独而坚定的前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飞船的速度,更是人类智慧在克服重重技术难题时所爆发出的惊人创造力,以及在面对宇宙宏大与未知时所展现出的渺小与伟大。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思考。它试图回答:为什么人类对速度如此着迷?速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我们又付出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这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故事、详实的考证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为读者打开一扇理解人类自身、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新视角。 二、 速度的维度: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万象皆速 速度,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中却展现出其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与深刻性。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展现速度的魅力及其对世界的塑造。 1. 生物之速:生命的律动与演化 我们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探寻生命体内部的速度奥秘。从基因编码的快速复制,到神经信号的瞬息传递,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高速运转的奇迹。食肉动物捕捉猎物时爆发出的惊人速度,迁徙鸟类跨越千山万水的飞驰,甚至微观世界中细菌的快速繁殖,都无不体现着速度在生命延续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将通过引人入胜的生物学案例,揭示速度如何成为生存、繁衍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不同生命体为了追求速度而演化出的精妙绝伦的适应性。我们也将审视人类自身的生物学极限,以及现代科技如何试图突破这些限制,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来提升生物体的能力。 2. 技术之速:文明跃迁的引擎 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速度的革命。从轮子的发明到飞机、火箭的诞生,速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将细致描绘技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例如蒸汽机的轰鸣如何改变了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出现如何催生了汽车工业,航空技术的突破如何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我们还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速度提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信息、连接世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思维方式。从宏观的交通运输网络,到微观的芯片运行速度,技术之速始终是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 3. 运动之速:激情与荣耀的竞技场 在体育竞技的世界里,速度是衡量能力、追求荣耀的直接标尺。本书将聚焦那些以速度为核心的体育项目,从短跑、游泳、赛车到滑翔翼、极限运动,带领读者感受运动员们突破生理极限的拼搏精神,以及速度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我们将走进奥运赛场,感受百米飞人大战的瞬间爆发;我们将驰骋在F1赛道,体会人车合一的极致操控;我们将翱翔在蓝天,体验自由飞翔的速度之美。书中将通过对传奇运动员的生平事迹、关键比赛的精彩瞬间的回顾,以及运动科学的深入浅出介绍,展现速度在体育领域所蕴含的挑战、汗水、坚持和最终的胜利。 4. 宇宙之速:探索与未知的边界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宇宙,速度的概念便变得更加宏大和神秘。《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宇宙探索的征程。从光速的极限,到星系的旋转,再到黑洞吞噬物质的瞬间,宇宙中的速度展现出令人敬畏的力量和规律。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相对论中关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描绘恒星的诞生与死亡,探索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以及未来人类可能实现的光速或超光速旅行的科幻构想。我们将思考,在无限的宇宙中,速度是否是理解存在本身的关键? 三、 速度背后的故事:人性、智慧与不懈的追求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史诗,一部关于人类智慧的赞歌,一部关于不懈追求的传奇。 1. 挑战极限的勇气与智慧 每一次对速度的挑战,都离不开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将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的先驱者们。从莱特兄弟在不确定的风中一次次试飞的坚持,到伊卡洛斯冒险飞向太阳的传说,再到现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冷静与担当,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这些故事将告诉我们,速度的突破往往源于对科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对技术难题的创新解决,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极致挖掘。 2. 速度与社会变迁 速度的提升对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甚至人类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探讨交通运输的速度革命如何促进了商业贸易、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信息传播的速度如何改变了新闻传播、知识获取和人际交往的模式。甚至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了哪些挑战与适应。我们将审视速度在城市化进程、全球化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 速度的伦理与反思 伴随着对速度的追求,也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伦理问题。例如,赛车运动中的安全隐患,高速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可能带来的误导和信息过载。本书不会回避这些问题,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在享受速度带来的便利与刺激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思考如何实现速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4. 未来的速度与人类的未来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的结尾,将带领读者眺望未来的速度图景。从更高效的交通工具,到更快的计算速度,再到可能实现的星际移民,人类对速度的探索永无止境。本书将探讨未来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速度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将如何进一步塑造人类文明的走向。我们是否能实现超光速旅行?我们能否创造出比人类大脑更快的计算机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将激发读者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常读趣味集系列:速度与激情》是一次对人类不懈追求的致敬,是对智慧与勇气的歌颂,是对世界万象的深度解读。它将带领读者在文字的海洋中,体验一场穿越古今、跨越时空的速度之旅,感受生命、技术、运动以及宇宙本身所展现出的无限活力与激情。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探索未知充满热情、渴望了解人类自身无限潜能的读者。翻开它,您将踏上一段激动人心、启迪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