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對於當今的HR人員與管理人員而言,不僅要有過硬的管理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由其是勞動法律知識。對於新入行的HR或者法務人員,尤其是業務部門管理人員,勞動法成為瞭必備知識之一。本書以38個勞動法領域主要的概念作為關鍵詞,對關鍵詞加以專業解析,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遇到的疑難問題予以專業解讀,並配以相關法規條文及司法判例進一步加以說明。脈絡清晰,邏輯嚴密,是值得一讀的勞動法及人事管理工具書。
作者簡介
陳軼凡,律師生於1971年,碩士學曆。2010年底加入世澤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成為閤夥人。作為涉外律師,除瞭從事外商投資和公司並購等業務之外,在勞動法實務領域,為企業的勞動人事糾紛提供綜閤解決方案,積纍豐富實戰經驗。
董潤青律師先後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及美國Vanderbilt法學院,法學碩士學曆,獲得中美律師資格。2010年加入上海保華律師事務所,隨後成為閤夥人。其長期緻力於勞動法實務與科研領域,曾為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提供相關法律服務,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目錄
第一篇勞動關係的建立
No.1
勞動閤同
1.1固定期限勞動閤同
1.2無固定期限勞動閤同
1.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閤同
1.4非全日製勞動閤同
No.2事實勞動關係
2.1事實勞動關係
2.2二倍工資
No.3勞務關係及特殊勞動關係
3.1勞務關係
3.2特殊勞動關係
No.4就業
4.1就業權利
4.2就業管理
4.3就業歧視
4.4招工(招用、招錄、錄用)
4.5外國人及中國颱港澳地區人員就業(就業證、就業許可)
No.5勞動閤同的效力
5.1勞動閤同的生效時間
5.2勞動閤同的無效情形
5.3勞動閤同無效的後果
No.6勞務派遣
6.1三性(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
6.2同工同酬
6.3連帶責任
6.4勞務派遣協議
6.5退迴
第二篇勞動關係的履行
No.7工資
7.1工資總額
7.2平均工資
7.3最低工資
7.4加班工資
7.5假期工資
7.6事實勞動關係工資
7.7試用期工資
7.8服務期工資
7.9勞務派遣工資
7.10無效閤同工資
7.11津貼、補貼
7.12及時足額支付工資
7.13調整勞動報酬
7.14剋扣、拖欠工資
No.8奬金
8.1績效奬金
8.2年終奬金
8.3十三薪
No.9福利待遇
9.1低溫津貼
9.2獨生子女費
9.3保健食品費
9.4企業年金
No.10試用期
No.11五險一金
11.1養老保險
11.2醫療保險
11.3失業保險
11.4工傷保險
11.5生育保險
11.6外國人及中國港澳颱地區人員社會保險
11.7住房公積金
No.12工作時間
12.1標準工時製
12.2縮短工時製
12.3綜閤計算工時製
12.4不定時工作製
12.5計件工時製
12.6延長工時製
No.13加班
13.1工作日
13.2公休假日
13.3法定休假日
13.4加班、加點
No.14休假
14.1年休假
14.2婚假
14.3事假
14.4喪假
14.5探親假
14.6計劃生育手術休假(節育假)
No.15病假和醫療期
15.1病假
15.2醫療期
No.16保密和競業限製
16.1保密、商業秘密
16.2競業限製
第三篇用工管理與民主管理
No.17規章製度
17.1規章製度的內容
17.2規章製度的製定
17.3規章製度的效力
No.18績效
18.1績效考核
18.2績效改進
No.19培訓
19.1崗前培訓
19.2不能勝任工作+培訓
19.3專業技術培訓(培訓費用)
19.4服務期
No.20工會
20.1企業工會組織
20.2工會組織的建立
20.3工會主席
20.4工會經費(會費)
20.5工會職權(職能)
No.21民主管理
21.1職工代錶大會
21.2職工代錶
21.3職工董事和監事
21.4廠務公開
No.22集體協商
22.1集體閤同
22.2規章製度集體協商
第四篇勞動保護
No.23工傷
23.1工傷認定
23.2勞動能力鑒定
23.3工傷保險待遇
No.24職業病
24.1職業病危害因素
24.2職業病防治義務
24.3職業病診斷與鑒定
24.4職業病待遇
No.25女職工保護
25.1女職工勞動禁忌
25.2女職工保健
25.3生理期
25.4孕期
25.5産期
25.6哺乳期
No.26勞動安全衛生
26.1勞動安全衛生製度
26.2勞動防護用品
26.3職業健康檢查
26.4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安全衛生保護
第五篇勞動關係的變更、解除與終止
No.27勞動閤同變更
27.1書麵形式變更
27.2調整工作崗位、降薪
27.3工作地點變更
27.4閤同期限延長
No.28勞動閤同中止
No.29勞動閤同解除
29.1協商一緻解除
29.2勞動者辭職
29.3推定解除
29.4過失性解除
29.5無過失性解除
29.6解除限製
29.7離職手續
No.30勞動閤同終止
30.1期限屆滿終止
30.2法定終止
30.3離職手續
No.31退休
No.32裁員
32.1裁員的許可條件
32.2裁員的限製條件
32.3裁員的禁止條件
32.4經濟補償金的設定
No.33經濟補償金
33.1經濟補償金的適用情形
33.2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
No.34賠償金
34.1用人單位承擔的賠償金
34.2勞動者承擔的賠償金
No.35違約金
35.1適用於服務期的違約金
35.2適用於競業限製的違約金
第六篇勞動爭端
No.36時效
36.1仲裁申請時效
36.2訴訟時效
36.3時效期間內日期計算方法
36.4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追訴時效
No.37勞動監察(勞動保障監察)
37.1勞動保障監察製度的基本概念
37.2勞動保障監察製度的運作模式
37.3勞動保障監察程序的結果
37.4勞動保障監察與訴訟的關係
No.38勞動爭議
38.1協商
38.2調解
38.3勞動爭議仲裁
38.4勞動爭議訴訟
附錄主要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閤同法(2012.12.2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閤同法實施條例(2008.9.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2001.4.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二)(2006.8.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三)(2010.9.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四)(2013.1.18)
後記
精彩書摘
《HR全流程法律顧問:最新企業人力資源速查速用全書(第二版)》:
針對中國港澳颱地區人員在內地就業,根據《颱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第11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勞動閤同並按照《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的規定為該等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而針對外籍人員在中國就業,在《社會保險法》頒布之初,僅籠統性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參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為匹配此規定,人社部於2011年頒布《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的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外國人的應自就業證件辦理之日起30日為其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用人單位和外籍員工本人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從法律規定層麵我們可以看到,針對外國人和港澳颱人員在中國境內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的問題,實行國民待遇原則,從參保險種、繳費方式等來看,與中國內地居民參加社會保險相同。
目前北京、福建、天津、重慶、杭州等地對上述《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的暫行辦法》已經齣颱相應的具體實施細則,要求在當地就業的外國人及其用人單位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根據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做好在本市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相關規定,2011年11月1日之後在京就業且符閤參保條件的外國人,應補繳自就業開始至參保登記上月的社會保險費,且對逾期補繳的情況還將加收滯納金。對於那些具有與中國簽訂社會保險雙邊或者多邊協議國傢國籍的外國人,則允許在其能夠提供協議國齣具參保證明的情況下免除規定險種在規定期限內的繳費義務,而對於無法提供參保證明的外國人仍強製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
前言/序言
《勞動關係實務操作與爭議解決》 ——企業管理者的必備法律風險防範指南 本書簡介: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勞動關係的構建、維護與解體,每一個環節都潛藏著法律風險。本書並非專注於宏觀的“全流程法律顧問”視角,而是聚焦於企業日常運營中最常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勞動關係實務操作與爭議解決核心問題。 本書深入剖析瞭從招聘入職到解除終止的各個關鍵節點,旨在為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專業人士以及法務人員提供一套即學即用、高度實操性的行動指南和風險規避策略。我們摒棄瞭冗長、晦澀的法條堆砌,轉而采用大量詳實的案例分析、清晰的流程圖示和可直接套用的文書模闆,確保讀者能夠迅速理解、準確落地。 --- 第一部分:勞動關係構建的“黃金準則”——規範化入職與用工起始 本部分核心在於打牢閤法用工的基礎,避免在關係建立之初就埋下隱患。 第一章:招聘的法律紅綫與陷阱規避 招聘信息發布的閤規性審查: 如何界定和規避性彆、地域、年齡等歧視性用語。重點解析《反就業歧視法》在企業招聘環節的最新司法實踐要求。 簡曆信息核查與背景調查的邊界: 深度探討企業進行背景調查(背調)時,哪些信息可以閤法獲取,哪些屬於侵犯個人隱私的紅綫。提供規範的授權委托書範本及操作流程。 試用期製度的科學設計與風險控製: 試用期的法定限製(期限、次數、標準設定)。如何確保試用期考核標準客觀、可量化,避免被認定為“惡意淘汰”。詳述不符閤錄用條件解除勞動閤同的具體證據鏈條構建方法。 第二章:勞動閤同與書麵協議的“硬核”要件 閤同主體資格的確認: 識彆虛假主體(如關聯公司、外包服務商)的風險,以及如何通過主閤同條款鎖定實際用工責任主體。 核心條款的精細化起草: 聚焦於工作內容界定、工作地點約定、競業限製與保密協議的有效性認定。重點解析高新技術企業、銷售崗位等特殊崗位的閤同差異化處理。 電子勞動閤同的法律效力認證: 探討在全麵推行無紙化辦公背景下,電子簽名的可靠性、存證要求及風險防範。 第三章:靈活就業與特殊用工形式的法律邊界 非全日製用工的法律特徵與管理要點: 區分非全日製與全日製用工的收入確認、社保繳納差異及其稅務影響。 外包、勞務派遣、業務閤作的法律風險識彆: 詳細對比三種用工模式在“用人單位責任”上的法律差異。特彆關注勞務派遣用工比例限製及“假外包真用工”的認定標準,提供審計清單。 --- 第二部分:日常用工管理的“精細化”運營與閤規操作 本部分聚焦於企業日常管理中,涉及勞動者權益和企業管理權限的平衡點。 第四章:考勤、工時與加班費的精算與爭議應對 考勤製度設計的閤法性與有效性: 考勤記錄作為核心證據的采集標準(打卡設備、異常處理流程)。探討彈性工作製、集中工作時間製的申報與應用。 綜閤工時製與不定時工作製的審批與風險: 如何通過法定程序申請特殊工時製度,以及如何避免因審批不閤規導緻的加班費補繳風險。 加班費的閤規支付與“自願放棄”的無效性: 深入分析司法實踐中對加班事實的認定(如工作群信息、郵件往來),以及企業規章製度中約定“不支付加班費”的法律後果。 第五章:薪酬結構、福利分配與爭議化解 工資構成的法律界定: 哪些屬於“工資”範疇(如績效奬金、通訊補貼、年終奬),哪些可以不計入加班費基數。提供清晰的工資條列示模闆。 調崗、調薪的法律權限與程序正義: 在經營需要下,企業調崗的法定前提和限製條件。如何通過閤法的程序確保調崗決定的執行力,並降低勞動者據此提齣解除勞動閤同的風險。 休假製度的精細化管理: 年休假、婚假、産假等法定假期的摺算與遞延規則。尤其關注跨年度年休假的處理及經濟補償金的計算。 第六章:企業規章製度的“防火牆”效力 規章製度的民主程序與公示要求: 詳細說明製定、修改規章製度時必須經過“職工代錶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的法定步驟,以及公示的有效載體。 處罰規定的閤法性審查: 梳理司法實踐中常見的“一票否決”條款(如曠工一天辭退)的有效性門檻。提供與法律規定相適應的《員工手冊》修訂建議。 --- 第三部分:勞動爭議預防、處理與終結實務 本部分側重於企業麵對衝突時的處理策略,以最小化法律訴訟成本和聲譽損失。 第七章:勞動爭議的“三步走”處理策略 內部調解與證據固定: 如何在勞動爭議發生初期,通過有效的內部溝通固定有利於企業的證據(談話記錄、挽留承諾等)。 勞動仲裁前置程序的應對技巧: 勞動仲裁申請、答辯狀的撰寫要點。重點剖析勞動仲裁庭審中,企業方應如何應對勞動者提齣的舉證責任轉移。 訴訟階段的證據鏈重構: 針對一審、二審中,法院對特定證據(如郵件、微信記錄)的采信標準進行專業解析,指導企業準備關鍵證據。 第八章:解除勞動關係的“高危”操作與終結機製 協商一緻解除的藝術與陷阱: 如何利用《解除勞動閤同協議書》的條款設計,確保協議的不可撤銷性和執行力,避免“反悔”風險。 企業單方解除的四大法定情形的證據飽和: 針對“嚴重違紀”、“嚴重失職”、“無法勝任工作”等情形,提供詳盡的證據收集清單和時間軸要求,確保解除的閤法性。 經濟補償金與賠償金的精確計算與支付時點: 區分經濟補償金與違法解除勞動閤同賠償金的計算基數、年限認定標準。解析“N+1”補償金的法定觸發條件。 第九章:特殊爭議類型:群體性糾紛與職業病/工傷認定 群體性糾紛的早期預警與危機公關: 針對裁員、薪酬調整引發的群體性爭議,提供風險隔離和信息管控的策略。 工傷認定的流程把控: 明確企業在員工受傷後需履行的法定義務(報告、協助、復工安排)。如何界定“上下班途中”的認定,以及對職業病診斷的異議處理流程。 --- 本書特色: 實操性極強: 所有章節均配備“風險提示清單”和“法律審查錶”。 案例驅動: 引用近三年各地法院、仲裁委發布的典型判例,解析裁決邏輯。 工具書定位: 附錄包含《員工手冊》核心條款參考、風險告知書標準模闆、仲裁答辯狀框架等實用附件。 本書專為尋求高效、閤規管理勞動關係的企業管理者和HR精英設計,是您應對復雜勞動關係挑戰,將法律風險轉化為管理優勢的實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