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书画装裱(经典版)

图说中国书画装裱(经典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桂荣 著,杨惠珍 整理
图书标签:
  • 书画装裱
  • 中国书画
  • 装裱技法
  • 艺术修复
  • 传统工艺
  • 绘画
  • 书法
  • 收藏
  • 艺术史
  • 工艺美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974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36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书画装裱(经典版)》以严桂荣先生口传手授的方法,用图片形式,介绍新画装裱和古画修复。由于装裱技法内容丰富,以及古字画残破程度不一,《图说中国书画装裱(经典版)》只能概括地介绍一些方法,希望读者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艺,让名画珍品生色增辉,流传后世;或自娱自乐,为自己的画作托裱欣赏。

作者简介

  严桂荣,1920年生,江苏镇江人。师从潘德华,专攻古旧书画修复,其间修复唐、宋、元、明、清历代书画精品数千件。曾为上海博物馆精心修复国家特级、一级、二级文物三百多件,其中有镇馆之宝晋王羲之墨迹《上虞帖》,唐孙位《高逸图》,明安正文宫廷画《黄鹤楼》、《岳阳楼》等。曾主持修复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名画《柳雁图》,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吴湖帆、贺天健的山水画作品。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授予“中国当代文博专家”称号,获专家证书。
  绘画作品曾参加上海耆宿书画展,并在中国香港及台湾展出。曾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书画装裱的基本功和常用工具
第一节 装裱基本功的训练
第二节 装裱必备工具及材料

第二章 装裱的过程
第一节 制糊
第二节 托料(托绫)
第三节 托画心
第四节 上壁扶平
第五节 方裁

第三章 几种书画形制的装裱
第一节 镜片、扇面
第二节 立轴的装裱
第三节 册页
第四节 手卷

第四章 古字画修复
第一节 纸本的修复
第二节 绢本的修复

第五章 装裱的各种形制
第一节 轴
第二节 册页
第三节 手卷

前言/序言


翰墨丹青的守护者: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精粹 一部深入探索中国书画装裱历史、工艺与哲学的著作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书画艺术无疑是最璀璨的瑰宝之一。然而,一幅杰作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其笔墨的精妙,更依赖于“装裱”这一至关重要的艺术环节。装裱,绝非简单的裱糊修补,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集大成者,是连接作品与观赏者的桥梁,更是确保艺术品得以流传千古的守护之手。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中国书画装裱的完整脉络,旨在揭示这一古老技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高超技术标准。 第一章:源起与演变——装裱的千年流转 本章追溯装裱艺术的萌芽,从先秦的简牍、缣帛保护需求,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装裱形制的初步确立。重点分析了唐代“经卷”装与“手卷”装的成熟标志,以及宋代在摹搨、鉴藏活动中,装裱技术如何向精细化、规范化迈进的历程。我们将详细探讨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清宫廷对装裱标准的统一与完善,以及民间装裱流派在地域特色上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佐证,勾勒出装裱形制随时代审美的变迁图景。 第二章:材质的奥秘——装裱用料的考究与选择 装裱的成功,始于对材料的精准把握。本章将聚焦于装裱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核心材料,解析它们各自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及其对书画的适应性。 裱绫与锦边: 详细介绍丝绸、绢、绫、罗等不同织物的纹理、光泽与吸湿性,以及如何根据画芯材质(纸或绢)的重量、年代和艺术风格选择最匹配的衬料。特别阐述了“锦”在清代宫廷装裱中地位的提升及其纹样的文化寓意。 托纸与衬纸: 探讨宣纸、皮纸、蜡笺等托纸的韧性、透明度与酸碱度对书画保存的影响。分析“擹纸”技法的关键点,即如何通过托纸的合理应用,平衡画芯的平整度和透气性。 砑罗与砑笺: 深入解读砑光工艺的原理,解释为何古法装裱中会使用特定材料进行砑光处理,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光泽度,并讨论现代材料替代方案的利弊。 装裱辅料: 细致分析浆糊(糯米浆、面浆的配比)、糨糊(浆糊的熬制与澄清技术)、以及各类修补用金粉、胶水的科学应用。 第三章:形制的学问——多样化的装裱形制解析 中国书画装裱形制丰富,每一种都服务于特定的作品类型与观赏需求。本章力求全景式地展现主要装裱形制的操作流程、结构特点及其文化语境。 立轴(条幅): 重点剖析“裱边”、“覆背”、“裱轴头”的精确测量与裁切技术。阐述如何通过轴头材质(如檀木、玉石、牛骨)的选择,平衡整体重量与视觉效果。 手卷: 深入解析卷轴结构的“通景”处理要求,包括“迎首”、“捺水”、“裱纸”与“卷轴芯”的对接技术,及其在长卷处理中对张力的控制。 册页: 探讨册页从唐代的“经折装”到宋代的“蝴蝶装”,再到明清“擘样装”的演变。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打孔、穿线和封面装帧,保证翻阅时的平整与结构稳定。 屏风装: 专门讨论多幅作品组合成屏风时的连接、错位处理、以及框架结构对画面展开效果的影响。 第四章:核心工艺的精微——从裱糊到砑光的实践指南 本章是技术核心,详细拆解传统装裱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旨在展现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揭裱(打湿与揭层): 详细论述如何根据画芯年代和纸绢的脆弱程度,科学调配药水(如使用冷水、温水或特定溶剂),掌握浸泡时间与揭取保护层的手法,避免“晕色”和“涨缩”。 托裱(上浆与晾干): 阐释“绫裱”与“纸托”的工艺区别。重点讲解关键的“匀浆”技术,以及在晾干过程中,如何利用“绷墙”或“打挺”技巧,确保画芯完全平整,杜绝褶皱。 砑光与覆褙: 介绍砑光工具(如砑石、砑筒)的选择与使用,说明其对画幅表面平整度的最终贡献。并讨论覆褙(即背面粘贴衬纸)在平衡画幅重量和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 镶边与钉轴: 介绍如何精确计算丝边宽度,保证画芯与裱边之间的视觉过渡自然。讲解轴头钉合的受力点分析,确保悬挂时的稳固。 第五章:修裱与保护——传统书画的“医术” 装裱的另一重要职能在于“修复”。本章深入探讨传统修裱技术,这部分内容对书画修复师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脏污处理与去渍: 分类讲解墨迹、霉斑、水渍、油污等不同污染源的去除方法,包括针对纸张和绢本的差异化处理方案。 虫蛀与破损的弥补: 详细介绍“补纸”和“接绢”的技法,包括如何调配颜色、裁剪新材料、以及使用“拼色”技术使新旧材料在视觉上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残破画心的加固: 针对纸张老化、酥脆的画心,阐述如何通过“擹光”或局部“托衬”来增加其韧性,延长其生命周期。 长期保存的哲学: 探讨湿度、温度、光照对书画的潜在威胁,并提出符合文物保护标准的存储环境建议,强调“藏比裱更重要”的理念。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历史溯源到具体操作的完整体系,旨在为艺术史研究者、博物馆工作者、专业装裱师以及对传统工艺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详实、专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宝典。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拿起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敬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为何如此”的哲学思辨录。作者在介绍每一种装裱形式时,都会追溯到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取向,比如在宫廷和文人雅士之间的不同应用场景。我尤其欣赏它对“装裱的修复与创新”这一主题的探讨,书中并没有盲目推崇古法,而是鼓励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去适应新的展示需求。这种既守旧又创新的态度,让人耳目一新。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品鉴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文物,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文化遗产的深深敬意和专业执着。

评分

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籍,纸张厚实有质感,色彩还原度极高,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我原本对书画装裱的了解仅限于“把画框起来”,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系统地介绍了从卷轴到中堂,再到屏风等不同装裱形式的历史演变和工艺要点。特别是关于“绫绢”的选择和“裱褙”的技法,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明白其精髓所在。书中大量的实物图例和高清细节照片,堪称是视觉盛宴,能让人清晰地看到每一道砉、每一条线是如何精心布局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画种(如水墨、工笔、书法)应采用何种装裱方式的独到见解,这体现了装裱艺术与书画内容相辅相成的深层哲学。合上书本,感觉自己不只是读了一本工艺指南,更像是在传统艺术的殿堂里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传统工艺的书籍很多都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仅仅罗列步骤,而是深入挖掘了装裱这门手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作者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装裱风格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比如宋代的“宋裱”那种素雅内敛,与明清时期追求富丽堂皇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裥线”和“镶边”的论述,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竟然承载着如此多的历史信息和审美取向。这本书的行文流畅且极富文采,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技艺的热爱。它让我意识到,装裱绝非辅助性的工作,而是保护和提升艺术品价值的关键环节。

评分

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较弱的纯粹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普及性”和“启发性”。我过去总是被那些复杂的术语困扰,但这本书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解释了“托裱”、“镶接”这些专业名词的实际操作意义。书中对不同材质的纸张和绢布在受潮、老化后的应对策略分析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想要自己动手修复或保养旧作的朋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题跋”保护的章节,它强调了在装裱过程中如何不破坏原作者留下的印记和文字信息。这本书的排版也极为考究,留白得当,图文比例适中,让人在阅读时倍感舒适,不会产生阅读疲劳。它成功架起了一座传统技艺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其内容更是展现了装裱技艺的博大精深。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冷裱”和“热裱”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得极为客观和专业,并且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数据作为佐证,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同于其他只谈理论的书籍,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关于“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处理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霉斑或虫蛀痕迹,如何应对书画作品在运输和陈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这些实战经验的分享,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飙升。它让我认识到,一位优秀的装裱师,不仅需要艺术细胞,更需要具备材料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

评分

好好学习,get新技能

评分

作为一个京东的老顾客,买手机,买电脑,都是在京东买的,很少去超市啊!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京东了,今天真是很努力的评价啊!好久没有这样评价了,看来我要找回以前热爱评价的动力才行啊哈哈!感谢京东,让生活更方便!!!

评分

作为一个京东的老顾客,买手机,买电脑,都是在京东买的,很少去超市啊!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京东了,今天真是很努力的评价啊!好久没有这样评价了,看来我要找回以前热爱评价的动力才行啊哈哈!感谢京东,让生活更方便!!!

评分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评分

价格优,送货上门,服务好。

评分

很好 京东一直值得信赖 支持

评分

好书

评分

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长知识。

评分

图书优惠活动购买,这价格没第二家了,支持J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