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竟无内外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欧阳竟无内外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竟无 著
图书标签:
  • 欧阳竟无
  • 内外学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
  • 中国哲学
  • 医学史
  • 思想史
  • 学术史
  • 传统文化
  • 文化研究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75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1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佛学家欧阳竟无的论著。欧阳竟无早年讲法相唯识等佛学,晚年兼讲儒学。以佛学为内学,把一切非佛学归之为外学。他认为内学重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解脱,外学以世俗事实作论证。据其手订目录,《竟无内外学》共为26种:①《内院院训释》,②《大般若经叙》,③《瑜伽师地论叙》,④《大涅槃经叙》,⑤《俱舍论叙》,⑥《藏要经叙》,⑦《藏要论叙》,⑧《法相诸论叙》,⑨《五分般若读》,⑩《心经读》,�L《唯识抉择谈》,�M《唯识研究次第》,�N《内学杂著》,�O《中庸传》,�P《孔学杂著》,�Q《诗文》,�S《心品》,�T《楞伽疏决》,�U《解节经真谛义》,�V《在家必读内典》,�^《经论断章读》,�z《四书读》,�{《论孟课》,�|《毛诗课》,�}《词品甲》,�~《词品乙》。支那内学院蜀院刊行。是研究中国现代佛学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欧阳竟无,近代著名佛学居士,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卒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江西宜黄人。欧阳竟无一生著述甚丰,晚年自编所存著作为《竟无内外学》,凡二十六种,三十余卷,均由支那内学院蜀院刻印,今则有金陵刻经处新版本流通。

目录

内学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
释师训第一
释悲训第二
释教训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叙
第一卷
五周叙事第一
舍利弗般若一
须菩提般若二
第二卷
信解般若三
实相般若四
第三卷
方便般若五
第四卷
十义抉择第二
诸经所系第三
诸家所明第四
绪言第五
《瑜伽师地论》叙
卷上
总略第一
五分第二
十要第三
卷下
十支第四
十系第五
绪言第六
《大涅盘经》叙
《阿毗达磨俱舍论》叙
卷上
卷下
《藏要》经叙
《藏要》论叙
法相诸论叙合刊
《百法》、《五蕴》论叙
《瑜伽真实品》叙
《世亲摄论释》叙
《杂集论述记》叙
《佛地经论》叙
《成实论》叙
《五分般若》读
《心经》读
《成唯识论》研究次第
《唯识》抉择谈
附:欧阳竟无先生答梅君书

内学杂着
《内学》序
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
《瑜伽法相辞典》序
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
精刻《大藏经》缘起
得初刻南藏记
辨方便与僧制
辨虚妄分别
辨二谛三性
附:解惑四则
辨唯识法相
附:解惑二则
与章行严书
覆陈伯严书
覆魏斯逸书
答熊子真书
覆欧阳浚明书
与李正刚书
答陈真如书(一至二)
覆梅撷芸书(一至七)
《楞伽》疏决
《心学》大意
《经论断章读》叙
《观所缘缘论释》解
《摄论》大意
《维摩诘所说经》叙
赠友《藏要》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附:佛法为今时所必需
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
法相大学特科开学讲演
今日之佛法研究
谈内学研究

外学
孔佛
孔佛概论之概论
《中庸读》叙
《大学王注读》叙
附:读《大学》十义
《论语课》叙
《论语十一篇读》叙
《孟子八十课》叙
《孟子十篇读》叙
《毛诗课》叙
夏声说
论学书
与陶阖士书(四则)
覆张溥泉书
跋《中庸传》寄诸友
覆蒙文通书
《中庸》传
绪言
《中庸》传
《心史》序

杂着
词品甲叙
词品乙叙
杨仁山居士传
散原居士事略
九江桂伯华行述
黄建事略
欧阳东泅毙哀纪碑
卢冀野中兴鼓吹题语
跋龚秋秾元明以来书法评传墨迹大观
欧阳竟无先生学术年表
欧阳竟无与佛教研究

精彩书摘

  《欧阳竟无内外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六,白衣不当说法,谬也
  白衣高座,比丘下立,不合仪式。若非高座,云何不可说法?释迦会上,众多在家宣助阐扬,佛时赞叹,云何白衣不当说法?王舍城中,飙陀婆罗善守十六而皆住家,毗耶离中宝积王子,瞻波国中星得长者子,舍婆提国导师居士,弥梯罗国那罗达婆罗门。是诸白衣,非为持一佛法轮故发无上心,乃至非为持不可说三千微尘佛法轮故发无上心,尽教一切十方众生,说法无希望,巧说因绿法,无数亿劫说法巧出。《大智度论》历历详叙,处处经中不少此类,皆足取据,云何白衣不当说法?智者大师疏《梵网经》,于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中言,在家不全为法主,止说一句一偈,不如法亦犯。诸不善读,执而不通,谬倡响言,在家白衣于法止说一句一偈,非为法主不可说法,三藏十二部遂锢一隅,渐积陵夷,谁之过欤?
  七,在家不可阅戒,谬也
  《瑜伽师地论》四十,即《善戒经》、《地持论》同本,言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羯磨受戒,如是菩萨,若在家品,若出家品,住律仪戒,有其四种他胜处法、四十三种有所违犯。其第二十五不许学小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不应受持,不应修学,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受持、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连越,是染违犯。又第八戒,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柰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菩萨于中应等修学无有差别。圣典煌煌,大应学小。奈何在家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不应详阅比丘戒律?有古大德发如是论:在家阅戒,于小为犯。然若精熟用化有情,虽有违犯,净而非染。如是清净,犯亦无碍。是等圆通,最堪崇敬,吾于密部,亦如所云。
  ……
《大乘无学论》 《大乘无学论》由智者大师撰写,是一部阐释大乘佛教止观修行的重要著作。本书并非直接介绍学者的个人经历或学业成就,而是聚焦于一种深刻的佛教修行理论与实践体系。其核心在于“无学”,即超越了凡夫的初学阶段,达到阿罗汉果位,即“不退转”的境界。然而,《大乘无学论》所探讨的“无学”并非仅指小乘的阿罗汉果,而是更进一步,指向大乘菩萨圆满佛果的修行之路。 全书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旨在引领读者深入理解大乘佛教的修行要义。其开篇即从“观心”入手,强调了认识自心的重要性。智者大师认为,一切万法皆由心生,若能如实观照自心,洞悉其虚妄不实,便能破除我执,证得解脱。这种观心的方法并非停留在哲学思辨,而是包含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禅修次第。 书中详细阐述了“奢摩他”(止)与“毗婆舍那”(观)的修行方法。“奢摩他”注重收摄散乱的心念,使其归于寂静,达到“一心清净”的状态。这包括了多种定法,如数息观、随息观、不净观等,旨在帮助修行者稳定心神,减少妄想。而“毗婆舍那”则是在定力成就的基础上,对诸法实相进行审慎的观察和体悟。智者大师强调,这种观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事物的本质,洞见其无常、苦、无我、空性等特性。 《大乘无学论》尤其重视“如来藏”思想的阐释。书中指出,众生本具如来藏,即佛性,只是被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所覆盖,未能显露。修行就是要通过止观的力量,扫除这些障碍,最终显露本有清净的佛性。这使得本书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性宗与相宗的智慧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佛教修行理论体系。 书中对“四禅八定”等禅定境界的描述也极为详尽,不仅说明了如何通过修行次第获得这些定力,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定力在观照实相中的作用。定力如同明亮的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修行者在观察时不会被烦恼所干扰,从而获得真实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大乘无学论》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智者大师将高深的佛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结合了大量的比喻和实例,使得读者即使在没有高僧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尝试跟随书中的方法进行修行。书中所提出的“三十七道品”、“五停心观”等修行法门,都是历代高僧大德所推崇的有效方法。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般若智慧”的开示。智者大师认为,真正的“无学”境界,离不开般若智慧的圆满。这种智慧不是通过学习知识而获得的,而是通过止观的修行,证悟到诸法实相的空性而自然生起的。本书通过层层引导,帮助读者逐步体悟到“空”的真正含义,从而破除对“有”的执着,获得真正的自在。 《大乘无学论》的修行次第,从初学的“煖、顶、忍、世第一法”等位次,一直到最终的“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位,都进行了清晰的划分。这种精细的划分,为修行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地图,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位置,以及下一步应该如何努力。 全书洋溢着慈悲的精神,智者大师撰写此论,其目的并非为了炫耀学问,而是为了普度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因此,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对众生的关怀和期盼。 总而言之,《大乘无学论》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智慧、慈悲于一体的佛教修行经典。它以“无学”为目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乘佛教的止观修行法门,强调了观心、如来藏、般若智慧的重要性,并为修行者提供了详细的实践指导。阅读和研习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佛教修行,乃至追求心灵解脱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佛教的根本教义,更能引导我们走上一条通往内在平静与觉悟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看得出来译者在学术上的功底深厚,对原文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很多晦涩难懂的古文和专业术语,通过译者的笔触变得清晰易懂,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和精确性。尤其是在处理那些跨时代的思想碰撞时,译者的旁注不仅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注意到,很多学者在引用时经常忽略掉的那些细微差别,在这本书的翻译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澄清。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非专业出身,但又渴望深入了解该领域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分量,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立刻沉浸到阅读的氛围中去。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搭配,很能体现出中华传统学术的厚重感,同时又不会显得过于老旧。我特别喜欢他们对于字体和版式的处理,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处彰显了出版者的用心。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光是抚摸和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这套书在众多学术著作中脱颖而出,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的论著,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和论证逻辑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复述古人的观点,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现代语境下进行审视和批判。作者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思辨能力。尤其在分析某些经典概念的演变时,作者展示了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抵思想的核心。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先贤跨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新的思考和灵感的涌现,让人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不断拓宽。

评分

对于我这种需要大量参考古代文献来支撑自己研究的学者来说,这套书的校对质量简直是太关键了。我查阅了其中几处关键引文和注疏,发现其准确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明显的文字错误或引用偏差,这在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中是相当难得的。这意味着我可以放心地将其中的内容作为可靠的依据,节省了大量交叉验证的时间。这种可靠性建立在严谨的考据工作之上,展现了编纂团队对学术诚信的坚守。清晰的索引和详尽的参考书目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高质量的、可信赖的学术资源库,对于任何严肃的学术探讨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大气的风格,完全符合一套严肃学术著作的气质。纸张的选择很有档次,拿在手里有分量感,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物料上的投入。而且,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字体设计,即使放在书架上,也能一眼识别出它的学术定位。这种高品质的实体书,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阅读这件事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十足的体验。对比起现在很多追求轻薄便携的图书,这套书更像是为那些愿意坐下来,静下心来,进行深度研读的读者准备的“镇宅之宝”。

评分

很好

评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里面有好多繁体字啊!估计是版本的问题。

评分

很受用的好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东西很好哦,是想要的,支持京东,希望有更多活动~

评分

中国近代佛学家欧阳竞无的论著。

评分

此套丛书中的佛学著作还嫌太少。如果是繁体就更好了。欧阳竟无贯通佛儒,身体力行,临机一阅,如亲炙佛面,功德一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