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

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逢,向高甲,赵鹏,李佳 等 著,众合教育 编,李建伟,刘 校
图书标签:
  • 国家司法考试
  • 真题
  • 法考
  • 主观题
  • 案例分析
  • 十年真题
  • 2002-2015
  • 法律
  • 考研
  • 真题解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ISBN:9787510914188
版次:10
商品编码:118892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真题开发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3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将2002年以来所有的主观题,按照部门法进行归类解析,每个部门法按照年代由近及远的序列排列。具体对每一个试题进行详尽解答和思路分析。《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的特点就是通过复习2002~2015年真题,提高考生详细分析案情、破解陷阱、发现考点的能力,使考生能对司考命题人的思路有准确的把握。

目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2015年
二、2014年
三、2013年
四、2012年
五、2011年
六、2010年
七、2009年
八、2008年延期区
九、2008年
十、2007年
刑法
一、2015年
二、2014年
三、2013年
四、2012年
五、2011年
六、2010年
七、2009年
八、2008年
九、2008年延期区
十、2007年
十一、2006年
十二、2005年
十三、2004年
十四、2003年
十五、2002年
刑事诉讼法
一、2015年
二、2014年
三、2013年
四、2012年
五、2011年
六、2010年
七、2009年
八、2008年
九、2008年延期区
十、2007年
十一、2005年
十二、2004年
十三、2003年
十四、2002年
民法
一、2015年
二、2014年
三、2013年
四、2012年
五、2011年
六、2010年
七、2009年
八、2008年
九、2008年延期区
十、2007年
十一、2006年
十二、2005年
十三、2004年之一
十四、2004年之二
十五、2003年之一
十六、2003年之二
十七、2002年之一
十八、2002年之二
十九、2002年之三
商法
一、2015年
二、2014年
三、2013年
四、2012年
五、2010年
……
民事诉讼法
仲裁法
行政法
法理学
附录 本书真题索引

精彩书摘

  《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
  <解题思路>
  2015年的材料保持了之前的特点,不出意料的考查了“习说”,同样,出题模式依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结合材料”(根据以上材料),从某个角度(从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的理解。因此,模板管用,答案分四步走,第一步,定概念,指出总目标;第二步,说联系,谈角度,指出法治国家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关系;第三步,抄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意义的词句,注意,不要抄太多;第四步,喊口号,指出意义。
  <参考答案>
  <定概念>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说联系>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在立法上坚持党的领导,在执法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司法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最后,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论和模式。
  <抄材料>联系材料,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喊口号>建设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小评论>从历年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论述题的考查方式来看,该题基本上已经
  ……

前言/序言

  一、如何复习主观题
  自2002年以来,司法考试试卷四一直是以主观题的题型出现。如何复习主观题被历届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所关注。主观题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种: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及论述题。对于简答题,目前来说,考查难度不大,只要能识记相关知识点就可以得分。案例分析题是传统的题型,考查考生对法条的理解应用,复习过程中,在掌握法条知识点的基础上,多锻炼自己分析法律关系的能力,从考点到法条,由法条到法理分析。论述题的复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论述题一般是对某一方面理论原理进行考试命题,因此要求考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那么应该如何复习主观题呢?毫无疑问,历年真题是重中之重。真题有助于我们对司考命题人思路的把握,真题能够帮助我们领会案例中复杂的法律关系的分析方法,真题也更能告诉我们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哪儿。因此,正确、高效地使用真题,是试卷四主观题得高分的不二法宝。
  二、本书的体例
  本书将2002年以来所有的主观题,按照部门法进行归类解析,每个部门法按照年代由近及远的序列排列。具体对每一个试题进行详尽解答和思路分析。以2013年试卷四第三题为例,每个试题解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案情>李某于2012年7月毕业后到某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因无钱买房,单位又不分房,在同学、朋友及亲戚家里四处借住,如何弄钱买一套住房成为他的心结。
  <问题>
  1.检察机关对李某贪污行为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是否正确?为什么?
  ……
  <解析>
  1.本题考点是技术侦查措施。《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
  本案中,案件事实是重大的贪污犯罪案件,符合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但在时间、手续及执行上存在问题。时间上,技术侦查措施只能在立案后采取,本案中检察机关只是收到了举报材料,尚未立案。手续上,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而本案中检察机关反贪技术侦查部门并未经过相关手续的报批,当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违反了法律的明文规定。执行上,人民检察院采取技术侦查措施需要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检察院自身并无执行权。
  <参考答案>
  1.不正确。(1)技术侦查措施只能在立案后采取。(2)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履行严格的批准手续。(3)检察机关不能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交有关机关执行。
  由上可见,本书的特点就是通过复习2002~2015年真题,提高考生详细分析案情、破解陷阱、发现考点的能力,使考生能对司考命题人的思路有准确的把握。
《刑法学原理与案例精讲(第四版)》图书简介 一、本书定位与价值 《刑法学原理与案例精讲(第四版)》是一部深度融合了刑法基础理论、最新立法精神与司法实践前沿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司法考试(现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试者以及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刻且极具操作性的刑法学习与研究指南。 相较于传统教科书侧重条文的罗列与概念的阐释,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原理—体系—案例”的闭环教学设计。我们坚信,理解刑法并非仅仅记住“法条是什么”,而在于洞悉“法条背后的正义理念和价值取向”。 本第四版在全面吸收了近年来刑法学界和实务部门(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新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判例的基础上,对所有理论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力求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其对实务的指导意义。 二、核心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上卷:刑法总论的基石构建 总论部分是理解刑法的灵魂所在。本卷聚焦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及刑罚的理论与实践。 1. 罪责刑学说的最新进展与本土化研究: 详细梳理了大陆刑法学界关于犯罪论体系(三阶层、四要件的演变与融合)的争论焦点。特别增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境下的犯罪概念探讨”专章,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平衡效率与保障、刑罚谦抑与有效惩罚的张力。 2. 犯罪构成的深度剖析: 摒弃了机械的要素堆砌,而是将客观归责理论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重点精讲了因果关系、客观不法要素(特别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化判断)、未遂与中止的界限。在主观方面,对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等疑难形态,引入了最新的心理学模型和规范主义的解释路径。 3. 违法性与责任的体系化梳理: 针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本书不仅严格依据刑法典的规定进行解释,更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防卫过当”与“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标准,提供了大量具有指导性的裁判思路。责任部分则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精神障碍的认定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处理的最新司法解释精神。 4. 未完成形态与共犯理论的精细化处理: 在共同犯罪理论中,详尽分析了教唆犯、胁从犯的区分标准,特别是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集资犯罪中的“共犯化”趋势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刑法谦抑原则在共同犯罪中的适用。 下卷:分则条文的原理化适用与疑难案例攻克 分则部分是刑法知识的实体载体。本卷采取“罪名群组化、原理嵌入式”的讲解方法,避免了对具体条文的碎片化学习。 1.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 重点解析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经典罪名中,如何量刑时考量犯罪动机、手段的残忍性与社会影响。新版特别增加了对“安乐死”相关伦理与刑法边界的探讨。 2. 侵犯财产犯罪的革新: 针对近年来支付手段多样化、金融网络犯罪高发的特点,本卷对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的“秘密窃取”与“非法占有目的”进行了细致区分。在金融犯罪领域,深度解读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与非法经营罪的界限,特别是结合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最新精神。 3. 职务犯罪与渎职罪的实务难点: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的数额认定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边界是实务热点。本书提供了清晰的判断模型,并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特殊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4.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特殊性: 对爆炸罪、放火罪等行为犯的未遂形态的认定,以及危险犯的认定标准,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持。特别是对危险驾驶罪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交叉适用进行了专题分析。 5. 前沿罪名追踪与解释: 针对近年来新增或修改的罪名,如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本书均进行了原理性的溯源分析,解释其入罪的逻辑基础和实践中的常见争议点。 三、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案例资源与精妙的“穿透式”解析。我们精选了近二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包括最新公布的案例)以及全国法院具有典型意义的疑难案例共计三百余例。 每个案例的解析结构如下: 案情速览: 提炼案件核心争议点。 争议焦点: 明确法律适用上的分歧。 原理回溯: 将案例争议点与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如归责原则、主观状态)进行精准对接。 裁判逻辑: 深入分析法院最终裁判所依据的刑法原理和价值权衡,帮助读者理解“法官是如何思考的”。 这种模式确保了读者在学习具体条文时,能够随时回溯到总论的理论框架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连接,彻底告别死记硬背。 四、版本特色与适用人群 第四版更新亮点: 1. 新增立法动态跟踪: 全面纳入了2021年以来刑法修正案(包括对审判和执行的修改)的影响分析。 2. 司法解释更新: 对涉及证据、程序和实体认定的最新司法解释进行了系统性的吸收和论证。 3. 理论前沿引入: 融入了近年来刑法学界关于“数据犯罪”“数字财产保护”“环境刑法”等新兴领域的最新学术观点。 适用人群: 司法考试/法考培训者: 本书结构与考试的考察重点高度契合,是理解和攻克主观题的利器。 法学专业学生(本科/研究生): 极佳的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深入的刑法学知识体系。 律师、检察官、法官: 提供了解决复杂疑难案件的理论工具箱和实务参考指南。 阅读本书,您将不仅掌握刑法的知识点,更将掌握洞察刑法内在精神的思维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准备了多次司法考试的老考生,我深知掌握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也深切体会到“懂真题”与“背真题”的巨大鸿沟。这套《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无疑是我近几年遇到的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它那“分类解读”的理念,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常常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虽然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总感觉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透彻。这套书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给我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考点,还详细分析了考官的出题思路和意图,甚至连题目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做了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于2002-2015年的主观题,它不仅提供了详尽的答案解析,还结合了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案例,让我对这些经典题目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通过它,重新审视了一些自己曾经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找到了它们在历年真题中的“身影”,也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回答考官的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对法律事业充满热情,希望通过司法考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场新人。这套《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朴实却最有力量的方式,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那“开发”的理念,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更是在“探险”。它不是简单地将题目摆在我面前,而是引导我去探索题目背后的逻辑,去挖掘知识点的深度。我尤其喜欢它对2002-2015年主观题的“分类解读”,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法律部门的知识点是如何相互关联、如何层层递进的。当我遇到一个不熟悉的题目时,我不再感到茫然,而是可以依靠这套书提供的线索,一步步找到答案,并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法理。这种学习过程,让我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增强了我应对各种复杂法律问题的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对法律充满好奇心的在校大学生,一直渴望通过司法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套《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学习宝典!首先,它的“五卷本”设计非常人性化,将海量的真题进行细致的分类,让我能够针对性地复习薄弱环节,而不是大海捞针。我尤其喜欢它对2002-2015年主观题的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题目和答案,而是深入到了题目的“前世今生”。作者会从历年司法考试的趋势出发,分析某个知识点是如何被反复考察、又是如何演变的,这让我对法律知识的动态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是什么”,更解答了“为什么”和“怎么做”。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更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的案情中,这种能力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行业的从业者,我经常需要回顾和梳理历年司考真题,以保持对法律知识的敏感度和更新。这套《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司法考试“核心”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题集,更是一本“解题哲学”。“分类解读”的设计,让我能够快速定位需要复习的板块,而对于2002-2015年主观题的深度解析,更是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忽视的知识盲点和出题技巧。我特别欣赏它在解析题目时,不仅仅停留在法条的层面,还会结合大量的司法实践案例和相关的学术观点,这种“广度”与“深度”并存的解析方式,让我对法律的理解更加立体和生动。通过研读这套书,我发现了一些在日常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法律细节,也对一些复杂法律问题的解决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太惊喜了!作为一个常年奋战在司考一线的考生,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真正点燃我学习热情、帮助我突破瓶颈的资料。拿到这套《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我的主要目标是2016年的真题,但这套书里面对2002-2015年主观题的深度解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许多简单堆砌真题的资料,而是真正从“开发”的角度出发,剖析了每一道题的命题思路、考点变化,甚至还联系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这种“由点到面”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仅是背诵答案,更能理解法律背后的逻辑和精神。比如,在解析某个侵权责任纠纷时,作者不仅列出了核心法条,还详细阐述了不同学说观点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判例,这让我对侵权责任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详细的解读,大大减少了我自己在查阅海量资料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我能更高效地投入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中。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5分

评分

司考必备

评分

不错的一次购物

评分

书不错,印刷很细致,送货很快

评分

买家印象

评分

&yen;30.20

评分

请至少填写一件商品的评价

评分

真题开发系列: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 2002-2015年主观题 第10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