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常見綠化樹種育苗技術

圖說常見綠化樹種育苗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小紅 著
圖書標籤:
  • 綠化樹種
  • 育苗技術
  • 園林
  • 園藝
  • 植物栽培
  • 苗木
  • 園林綠化
  • 技術手冊
  • 圖解
  • 農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604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968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園林育苗技術係列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3
字數:30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園林綠化技術人員,苗木育種技術人員,園林工
  不同於單純的文字性敘述,本書用圖解方式介紹綠化樹種的育苗技術,直觀、清楚、易於理解和掌握。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六章。章介紹綠化樹種常規育苗方法,包括播種育苗、嫁接育苗、扡插育苗、分株育苗、壓條育苗及育苗的新技術。第二章介紹苗木的移栽、整形修剪、苗圃的管理,其中以圖解的形式詳細介紹常見樹形的整形過程。第三章介紹苗木齣圃的規格、苗木的挖掘、包裝、運輸。第四、五、六章介紹65種常見綠化樹種的繁殖。書中采用瞭大量圖片,圖文並茂,直觀、實用,為園林工作者理想的指導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綠化樹種的常規育苗方法
第一節苗圃的建立1
一、苗圃的經營條件1
二、園林苗圃的自然條件2
三、苗圃地的規劃2
第二節播種育苗4
一、種子的處理4
二、播種9
三、播種苗的管理12
第三節嫁接育苗15
一、嫁接成活原理15
二、嫁接的準備20
三、嫁接方法23
四、嫁接後的管理35
第四節扡插育苗39
一、扡插成活的條件39
二、促進插穗生根的措施44
三、扡插時期和方法47
四、扡插苗的管理53
五、全光照自動噴霧扡插育苗實例54
第五節分株育苗56
一、分株的概念56
二、分株的時間56
三、分株方法56
第六節壓條育苗58
一、壓條的概念58
二、壓條時期59
三、壓條的主要方法59
第七節育苗新技術62
一、組織培養育苗62
二、容器育苗66
三、無土栽培育苗69
四、保護地育苗71
第二章苗圃的養護管理
第一節苗木的移植73
一、苗木移植的意義73
二、移植的時間、次數和密度73
三、移植的方法75
第二節苗木的整形修剪76
一、枝芽種類76
二、枝芽特性78
三、常用的修剪方法81
四、苗木的整形修剪88
第三節苗圃的管理98
一、苗圃土壤管理98
二、苗圃的水分管理100
三、苗圃的營養管理103
第三章苗木齣圃
第一節苗木齣圃前準備109
一、苗木齣圃前的調查109
二、苗木齣圃的規格111
第二節苗木齣圃112
一、齣圃苗木的挖掘112
二、苗木的檢疫與消毒118
三、苗木的包裝、運輸與貯藏119
第四章常見落葉樹種的育苗技術
第一節落葉喬木的育苗技術125
一、毛白楊125
二、垂柳128
三、竹柳132
四、國槐136
五、龍爪槐137
六、榆樹139
七、銀杏141
八、七葉樹146
九、二球懸鈴木149
十、元寶楓152
十一、雞爪槭154
十二、泡桐157
十三、閤歡162
十四、紫葉李164
十五、黃櫨168
十六、西府海棠170
十七、櫻花173
十八、玉蘭176
十九、碧桃180
二十、梅花182
第二節落葉灌木的育苗技術185
一、牡丹185
二、中華金葉榆190
三、連翹193
四、小葉女貞195
五、紫葉小檗197
六、錦帶花201
七、木綉球204
八、紫薇205
九、榆葉梅208
十、紫丁香212
十一、紫荊215
十二、石榴218
十三、木槿223
十四、迎春花225
十五、貼梗海棠227
十六、蠟梅230
第五章常見常綠樹種的育苗技術
第一節常綠喬木的育苗技術232
一、油鬆232
二、雪鬆235
三、側柏238
四、圓柏241
五、香樟樹244
六、杜英247
七、廣玉蘭250
八、桂花252
九、榕樹257
十、棕櫚259
十一、椰子261
第二節常綠灌木的育苗技術266
一、鋪地柏266
二、夾竹桃269
三、紅葉石楠272
四、紅花檵木275
五、大葉黃楊279
六、小葉黃楊281
七、瑞香284
八、杜鵑花286
九、月季290
十、茶花296
十一、三角梅300
第六章常見藤本樹種的育苗技術
一、紫藤303
二、獼猴桃306
三、葡萄312
四、木香320
五、淩霄322
六、爬山虎325
七、常春藤327
附錄
附錶1常見樹木播種量與産苗量329
附錶2常見樹木的常用砧木及砧木繁殖方法330
附錶3常見樹種繁殖方法330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之源——種子 1.1 種子的奧秘:形態、結構與功能 1.1.1 種子的外部特徵:大小、形狀、顔色與質地 1.1.2 種子的內部構造:種皮、胚乳、胚 1.1.3 種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1.2 種子的獲取與貯藏:精挑細選,妥善保管 1.2.1 優良種源的識彆與選擇:從母樹到采種 1.2.2 種子的成熟度判斷與采收時機 1.2.3 科學的種子乾燥方法 1.2.4 貯藏前的準備:清除雜質、分級 1.2.5 不同種子的貯藏條件:溫度、濕度、通風、容器 1.3 種子的萌發:喚醒沉睡的生命 1.3.1 萌發條件:水、氧氣、溫度、光照 1.3.2 影響萌發的重要因素:休眠、種皮的阻礙 1.3.3 剋服種子休眠的方法:層積催芽、化學處理、物理方法 1.3.4 萌發過程的觀察與記錄:發芽率、發芽勢 第二章:孕育新生命——育苗基質的科學 2.1 育苗基質的重要性:根係生長的沃土 2.1.1 物理性質:通透性、保水性、持水性、蓬鬆度 2.1.2 化學性質:pH值、養分含量、離子交換能力 2.1.3 生物學性質:微生物的活力與作用 2.2 常見的育苗基質類型與選擇 2.2.1 土壤基質:園土、腐葉土、堆肥土的配比與改良 2.2.2 泥炭土:特性、優點與使用注意事項 2.2.3 珍珠岩與蛭石:改良基質性能的優良材料 2.2.4 椰糠:一種環保且性能穩定的基質選擇 2.2.5 育苗專用基質:預混閤型基質的優勢 2.3 育苗基質的消毒與處理:為幼苗築起健康屏障 2.3.1 物理消毒法:高溫滅菌、暴曬 2.3.2 化學消毒法:福爾馬林、甲基溴 2.3.3 生物消毒法:利用有益微生物 2.4 育苗基質的配製技巧: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2.4.1 針對不同樹種的基質配方參考 2.4.2 提高基質肥效的方法 第三章:播撒希望的種子——播種技術 3.1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一切為瞭成功發芽 3.1.1 播種容器的選擇:播種盤、育苗穴盤、花盆 3.1.2 容器的清潔與消毒 3.1.3 基質的裝填:鬆緊適度,留有餘地 3.2 播種方法的多樣性:適應不同需求 3.2.1 撒播法:適用於細小種子 3.2.2 點播法:精確控製播種密度 3.2.3 條播法:便於管理與間苗 3.2.4 穴播法:為每株幼苗提供獨立生長空間 3.2.5 埋播法:適用於需要深埋的種子 3.3 播種深度與播種密度:看似簡單,學問深藏 3.3.1 播種深度的決定因素:種子大小、吸濕性 3.3.2 閤適的播種密度:平衡生長空間與資源利用 3.4 播種後的管理:細緻入微,耐心嗬護 3.4.1 覆土的厚度與方式 3.4.2 澆水的技巧:潤而不濕,避免衝刷 3.4.3 保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 3.4.4 光照的管理:遮陽與透光 第四章:生命初綻——幼苗的生長與管理 4.1 幼苗齣土後的早期管理:如履薄冰,嗬護備至 4.1.1 及時揭去覆蓋物 4.1.2 適當的光照強度調整 4.1.3 澆水的頻率與水量控製 4.1.4 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4.2 間苗與定苗:優勝劣汰,確保健壯 4.2.1 間苗的時機與方法 4.2.2 定苗的標準與操作 4.3 幼苗期的病蟲害防治:防患於未然 4.3.1 常見的幼苗病害:猝倒病、立枯病 4.3.2 常見的幼苗蟲害:蚜蟲、紅蜘蛛 4.3.3 預防為主,綜閤防治的原則 4.3.4 早期識彆與處理病蟲害 4.4 幼苗期的施肥:適時適量,營養均衡 4.4.1 幼苗對養分的需求特點 4.4.2 液體肥料的應用 4.4.3 緩釋肥料的選擇 4.4.4 避免過量施肥造成的傷害 第五章:超越搖籃——移栽與換盆 5.1 移栽的最佳時機:把握生命的關鍵節點 5.1.1 幼苗生長狀況的判斷 5.1.2 季節性因素對移栽的影響 5.2 移栽前的準備:減少移植休剋 5.2.1 提前對幼苗進行“煉苗” 5.2.2 準備好新的生長環境與基質 5.2.3 檢查移栽工具的清潔與鋒利 5.3 移栽的操作步驟:溫柔而堅定 5.3.1 挖取土球的方法:保護根係 5.3.2 檢查與修剪受損根係 5.3.3 栽植深度與迴填土 5.3.4 移栽後的第一次澆水:定根水 5.4 移栽後的管理:幫助幼苗安傢落戶 5.4.1 適當遮陰與防風 5.4.2 保持土壤濕度 5.4.3 觀察幼苗的恢復情況 5.5 換盆的意義與技巧:為根係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5.5.1 換盆的信號:根係外露、生長停滯 5.5.2 換盆的適宜時間 5.5.3 換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六章:挑戰嚴酷環境——抗逆性培育 6.1 認識環境脅迫:自然界的嚴峻考驗 6.1.1 乾旱脅迫:缺水對植物的影響 6.1.2 洪澇脅迫:水分過多帶來的危害 6.1.3 高溫脅迫:熱害的形成與影響 6.1.4 低溫脅迫:凍害與寒害 6.1.5 鹽堿脅迫:土壤鹽分與堿度 6.1.6 光照不足與過強 6.2 增強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機製:生命力的內在張力 6.2.1 滲透調節機製 6.2.2 抗氧化防禦係統 6.2.3 激素的調控作用 6.3 培育抗逆性強的幼苗:科學方法的實踐 6.3.1 選用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 6.3.2 煉苗:模擬嚴酷環境,逐步增強適應性 6.3.3 適時適量的生理調節劑應用 6.3.4 優化栽培管理,減少非生物脅迫 6.3.5 微生物肥料與生物刺激素的應用 第七章:走嚮成熟——種苗的最終培育與準備 7.1 壯苗標準:理想種苗的形態特徵 7.1.1 根係發達,分布均勻 7.1.2 莖乾粗壯,生長健健 7.1.3 葉片肥厚,色澤濃綠 7.1.4 無病蟲害侵擾 7.1.5 具有良好的馴化性 7.2 培育壯苗的綜閤管理:多管齊下 7.2.1 科學的肥水管理 7.2.2 閤理的光照與通風 7.2.3 精細的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7.2.4 必要的修剪與整形 7.3 種苗的包裝與運輸:安全送達,減少損耗 7.3.1 包裝材料的選擇 7.3.2 包裝方式的技巧 7.3.3 運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7.4 種苗的貯藏與調運:保持活力,等待最佳栽植期 7.4.1 不同的貯藏方式:冷藏、窖藏 7.4.2 貯藏期間的管理要點 7.4.3 調運前的準備工作 附錄:常見綠化樹種育苗注意事項速查錶 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正難得之處,在於它對“失敗案例”的坦誠記錄和剖析。它沒有試圖營造一個“百戰百勝”的假象,反而用瞭相當篇幅來討論“為什麼我的XX樹苗總是黑腐”或“為什麼XX品種的扡插成活率低得可憐”。在這些章節裏,作者像一個老中醫問診一樣,列舉瞭可能導緻失敗的十幾種組閤因素——可能是因為砧木的年齡配比不對,可能是因為生根粉濃度超標,甚至可能是因為操作者在處理愈傷組織時産生的機械熱量過高。這種對“失敗學”的係統梳理,遠比單純的成功經驗更具指導意義。它教會讀者,在育苗過程中,每一個微小的變量都可能成為決定生死的關鍵,從而培養齣一種審慎的、基於科學驗證的實踐態度,而不是盲目跟從某種“秘訣”。這使得全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因為它不僅告訴你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告訴你,該如何避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緻命的陷阱。

評分

這本書在園藝操作的細節處理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性,但這種嚴謹性絕不枯燥,反而充滿瞭一種儀式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定根水”的論述。它沒有簡單地說“澆透即可”,而是詳細區分瞭針葉樹和闊葉樹在移栽後對水分脅迫的不同反應模型,甚至提到瞭不同口徑容器對排水層厚度的精確要求,比如,對於直徑20厘米的花盆,最佳的陶粒或粗砂層厚度範圍應該是多少,以及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土壤是否真正達到飽和狀態,而不是僅憑視覺判斷。這種對“毫厘之間”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生命體敏感性的深刻理解。此外,書中對“光照拐點”的描述也十分精彩。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需要全日照”或“耐陰”,而是基於不同月相和緯度,計算齣幼苗在特定生長階段,光照強度從“有效光閤作用”轉嚮“光抑製”的臨界點,並提供瞭相應的遮陽網密度選擇指南。這完全超越瞭一般書籍的範疇,直逼專業科研報告的精度,卻又用非常樸實的語言包裝起來。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流暢,它成功地將復雜的生物學原理轉化為可執行的、具有畫麵感的步驟。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嫁接藝術”的部分。通常,嫁接章節都是機械地描述“斜切”、“對齊形成層”等動作,但這本則把嫁接描繪成一場“細胞間的深度對話”。它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描述瞭形成層細胞在雙方組織接觸後,如何通過分泌特定酶類來相互識彆和融閤的過程,甚至探討瞭接穗與砧木之間“信息素”交流的假說。這種富有哲理和詩意的描述,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同時,書中對“休眠誘導”的技術也闡述得極其到位,特彆是如何通過精確控製夜溫和水分,來模擬自然界的鞦季信號,使幼苗能夠順利進入抗逆性更強的休眠狀態。這種對季節更迭規律的精妙模仿,是許多速成教材所忽視的,但卻是確保苗木越鼕成活率的關鍵所在。

評分

從排版和圖示上看,這本書的設計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與內容形成瞭完美的互補。它沒有采用那種廉價的、色彩過度飽和的插圖,而是大量使用瞭高對比度的綫條示意圖和實物對比照片。比如,在講解根係分化時,它展示瞭不同階段的須根、主根和側根的拓撲結構圖,這些圖示的清晰度和專業性,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解剖學名詞瞬間變得直觀易懂。更令人贊賞的是,它在處理“容器選擇與透氣性”時,並非簡單地羅列塑料盆、泥盆、軟鉢的優缺點,而是引入瞭“氣孔導度”的概念,並配有錶格展示不同材質盆壁的透氣係數,這無疑為追求極限培育效果的專業人士提供瞭寶貴的數據支撐。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感覺到作者在試圖搭建一個知識的立體網絡,讓你在學習某一項技術時,能立刻聯想到它對根係生長、水分蒸騰乃至整體抗逆性的連鎖影響。

評分

這本書的視角著實讓人耳目一新,它並沒有落入那種乾巴巴的理論說教窠臼,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丁,坐在你身旁,手裏摩挲著幾株剛破土的小苗,娓娓道來他的心法。我尤其欣賞它在“選材”階段的細緻入微。比如,書中對不同地區土壤酸堿度與特定樹種親和性的分析,就不是那種簡單地“喜酸”或“耐堿”的籠統概括,而是深入到瞭微量元素吸收的具體機製層麵,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能直接指導他們避開“播下去就石沉大海”的尷尬。更妙的是,它穿插瞭大量關於“仿生育苗”的探討,探討如何模擬原生環境下的自然脅迫條件,以激發種子更強烈的萌發潛力,而不是一味地提供溫室般的優渥條件。這種強調“順勢而為”而非“強行乾預”的哲學,貫穿始終,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技術手冊,而是一本關於如何與生命建立信任關係的指南。那種對不同樹種幼苗期病蟲害的識彆圖譜,也做得極為精良,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圖鑒式展示,而是結閤瞭天氣變化和不同養護階段的綜閤判斷,實用性極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