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常见绿化树种育苗技术

图说常见绿化树种育苗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小红 著
图书标签:
  • 绿化树种
  • 育苗技术
  • 园林
  • 园艺
  • 植物栽培
  • 苗木
  • 园林绿化
  • 技术手册
  • 图解
  • 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04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6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园林育苗技术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字数:3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园林绿化技术人员,苗木育种技术人员,园林工
  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性叙述,本书用图解方式介绍绿化树种的育苗技术,直观、清楚、易于理解和掌握。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六章。章介绍绿化树种常规育苗方法,包括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分株育苗、压条育苗及育苗的新技术。第二章介绍苗木的移栽、整形修剪、苗圃的管理,其中以图解的形式详细介绍常见树形的整形过程。第三章介绍苗木出圃的规格、苗木的挖掘、包装、运输。第四、五、六章介绍65种常见绿化树种的繁殖。书中采用了大量图片,图文并茂,直观、实用,为园林工作者理想的指导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绿化树种的常规育苗方法
第一节苗圃的建立1
一、苗圃的经营条件1
二、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2
三、苗圃地的规划2
第二节播种育苗4
一、种子的处理4
二、播种9
三、播种苗的管理12
第三节嫁接育苗15
一、嫁接成活原理15
二、嫁接的准备20
三、嫁接方法23
四、嫁接后的管理35
第四节扦插育苗39
一、扦插成活的条件39
二、促进插穗生根的措施44
三、扦插时期和方法47
四、扦插苗的管理53
五、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育苗实例54
第五节分株育苗56
一、分株的概念56
二、分株的时间56
三、分株方法56
第六节压条育苗58
一、压条的概念58
二、压条时期59
三、压条的主要方法59
第七节育苗新技术62
一、组织培养育苗62
二、容器育苗66
三、无土栽培育苗69
四、保护地育苗71
第二章苗圃的养护管理
第一节苗木的移植73
一、苗木移植的意义73
二、移植的时间、次数和密度73
三、移植的方法75
第二节苗木的整形修剪76
一、枝芽种类76
二、枝芽特性78
三、常用的修剪方法81
四、苗木的整形修剪88
第三节苗圃的管理98
一、苗圃土壤管理98
二、苗圃的水分管理100
三、苗圃的营养管理103
第三章苗木出圃
第一节苗木出圃前准备109
一、苗木出圃前的调查109
二、苗木出圃的规格111
第二节苗木出圃112
一、出圃苗木的挖掘112
二、苗木的检疫与消毒118
三、苗木的包装、运输与贮藏119
第四章常见落叶树种的育苗技术
第一节落叶乔木的育苗技术125
一、毛白杨125
二、垂柳128
三、竹柳132
四、国槐136
五、龙爪槐137
六、榆树139
七、银杏141
八、七叶树146
九、二球悬铃木149
十、元宝枫152
十一、鸡爪槭154
十二、泡桐157
十三、合欢162
十四、紫叶李164
十五、黄栌168
十六、西府海棠170
十七、樱花173
十八、玉兰176
十九、碧桃180
二十、梅花182
第二节落叶灌木的育苗技术185
一、牡丹185
二、中华金叶榆190
三、连翘193
四、小叶女贞195
五、紫叶小檗197
六、锦带花201
七、木绣球204
八、紫薇205
九、榆叶梅208
十、紫丁香212
十一、紫荆215
十二、石榴218
十三、木槿223
十四、迎春花225
十五、贴梗海棠227
十六、蜡梅230
第五章常见常绿树种的育苗技术
第一节常绿乔木的育苗技术232
一、油松232
二、雪松235
三、侧柏238
四、圆柏241
五、香樟树244
六、杜英247
七、广玉兰250
八、桂花252
九、榕树257
十、棕榈259
十一、椰子261
第二节常绿灌木的育苗技术266
一、铺地柏266
二、夹竹桃269
三、红叶石楠272
四、红花檵木275
五、大叶黄杨279
六、小叶黄杨281
七、瑞香284
八、杜鹃花286
九、月季290
十、茶花296
十一、三角梅300
第六章常见藤本树种的育苗技术
一、紫藤303
二、猕猴桃306
三、葡萄312
四、木香320
五、凌霄322
六、爬山虎325
七、常春藤327
附录
附表1常见树木播种量与产苗量329
附表2常见树木的常用砧木及砧木繁殖方法330
附表3常见树种繁殖方法330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之源——种子 1.1 种子的奥秘:形态、结构与功能 1.1.1 种子的外部特征:大小、形状、颜色与质地 1.1.2 种子的内部构造:种皮、胚乳、胚 1.1.3 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1.2 种子的获取与贮藏:精挑细选,妥善保管 1.2.1 优良种源的识别与选择:从母树到采种 1.2.2 种子的成熟度判断与采收时机 1.2.3 科学的种子干燥方法 1.2.4 贮藏前的准备:清除杂质、分级 1.2.5 不同种子的贮藏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容器 1.3 种子的萌发:唤醒沉睡的生命 1.3.1 萌发条件:水、氧气、温度、光照 1.3.2 影响萌发的重要因素:休眠、种皮的阻碍 1.3.3 克服种子休眠的方法:层积催芽、化学处理、物理方法 1.3.4 萌发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发芽率、发芽势 第二章:孕育新生命——育苗基质的科学 2.1 育苗基质的重要性:根系生长的沃土 2.1.1 物理性质:通透性、保水性、持水性、蓬松度 2.1.2 化学性质:pH值、养分含量、离子交换能力 2.1.3 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的活力与作用 2.2 常见的育苗基质类型与选择 2.2.1 土壤基质:园土、腐叶土、堆肥土的配比与改良 2.2.2 泥炭土:特性、优点与使用注意事项 2.2.3 珍珠岩与蛭石:改良基质性能的优良材料 2.2.4 椰糠:一种环保且性能稳定的基质选择 2.2.5 育苗专用基质:预混合型基质的优势 2.3 育苗基质的消毒与处理:为幼苗筑起健康屏障 2.3.1 物理消毒法:高温灭菌、暴晒 2.3.2 化学消毒法:福尔马林、甲基溴 2.3.3 生物消毒法:利用有益微生物 2.4 育苗基质的配制技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2.4.1 针对不同树种的基质配方参考 2.4.2 提高基质肥效的方法 第三章:播撒希望的种子——播种技术 3.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一切为了成功发芽 3.1.1 播种容器的选择:播种盘、育苗穴盘、花盆 3.1.2 容器的清洁与消毒 3.1.3 基质的装填:松紧适度,留有余地 3.2 播种方法的多样性:适应不同需求 3.2.1 撒播法:适用于细小种子 3.2.2 点播法:精确控制播种密度 3.2.3 条播法:便于管理与间苗 3.2.4 穴播法:为每株幼苗提供独立生长空间 3.2.5 埋播法:适用于需要深埋的种子 3.3 播种深度与播种密度:看似简单,学问深藏 3.3.1 播种深度的决定因素:种子大小、吸湿性 3.3.2 合适的播种密度:平衡生长空间与资源利用 3.4 播种后的管理:细致入微,耐心呵护 3.4.1 覆土的厚度与方式 3.4.2 浇水的技巧:润而不湿,避免冲刷 3.4.3 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3.4.4 光照的管理:遮阳与透光 第四章:生命初绽——幼苗的生长与管理 4.1 幼苗出土后的早期管理:如履薄冰,呵护备至 4.1.1 及时揭去覆盖物 4.1.2 适当的光照强度调整 4.1.3 浇水的频率与水量控制 4.1.4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2 间苗与定苗:优胜劣汰,确保健壮 4.2.1 间苗的时机与方法 4.2.2 定苗的标准与操作 4.3 幼苗期的病虫害防治:防患于未然 4.3.1 常见的幼苗病害:猝倒病、立枯病 4.3.2 常见的幼苗虫害:蚜虫、红蜘蛛 4.3.3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4.3.4 早期识别与处理病虫害 4.4 幼苗期的施肥:适时适量,营养均衡 4.4.1 幼苗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4.4.2 液体肥料的应用 4.4.3 缓释肥料的选择 4.4.4 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伤害 第五章:超越摇篮——移栽与换盆 5.1 移栽的最佳时机:把握生命的关键节点 5.1.1 幼苗生长状况的判断 5.1.2 季节性因素对移栽的影响 5.2 移栽前的准备:减少移植休克 5.2.1 提前对幼苗进行“炼苗” 5.2.2 准备好新的生长环境与基质 5.2.3 检查移栽工具的清洁与锋利 5.3 移栽的操作步骤:温柔而坚定 5.3.1 挖取土球的方法:保护根系 5.3.2 检查与修剪受损根系 5.3.3 栽植深度与回填土 5.3.4 移栽后的第一次浇水:定根水 5.4 移栽后的管理:帮助幼苗安家落户 5.4.1 适当遮阴与防风 5.4.2 保持土壤湿度 5.4.3 观察幼苗的恢复情况 5.5 换盆的意义与技巧:为根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5.5.1 换盆的信号:根系外露、生长停滞 5.5.2 换盆的适宜时间 5.5.3 换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挑战严酷环境——抗逆性培育 6.1 认识环境胁迫:自然界的严峻考验 6.1.1 干旱胁迫:缺水对植物的影响 6.1.2 洪涝胁迫:水分过多带来的危害 6.1.3 高温胁迫:热害的形成与影响 6.1.4 低温胁迫:冻害与寒害 6.1.5 盐碱胁迫:土壤盐分与碱度 6.1.6 光照不足与过强 6.2 增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机制:生命力的内在张力 6.2.1 渗透调节机制 6.2.2 抗氧化防御系统 6.2.3 激素的调控作用 6.3 培育抗逆性强的幼苗:科学方法的实践 6.3.1 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6.3.2 炼苗:模拟严酷环境,逐步增强适应性 6.3.3 适时适量的生理调节剂应用 6.3.4 优化栽培管理,减少非生物胁迫 6.3.5 微生物肥料与生物刺激素的应用 第七章:走向成熟——种苗的最终培育与准备 7.1 壮苗标准:理想种苗的形态特征 7.1.1 根系发达,分布均匀 7.1.2 茎干粗壮,生长健健 7.1.3 叶片肥厚,色泽浓绿 7.1.4 无病虫害侵扰 7.1.5 具有良好的驯化性 7.2 培育壮苗的综合管理:多管齐下 7.2.1 科学的肥水管理 7.2.2 合理的光照与通风 7.2.3 精细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7.2.4 必要的修剪与整形 7.3 种苗的包装与运输:安全送达,减少损耗 7.3.1 包装材料的选择 7.3.2 包装方式的技巧 7.3.3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4 种苗的贮藏与调运:保持活力,等待最佳栽植期 7.4.1 不同的贮藏方式:冷藏、窖藏 7.4.2 贮藏期间的管理要点 7.4.3 调运前的准备工作 附录:常见绿化树种育苗注意事项速查表 后记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图示上看,这本书的设计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与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它没有采用那种廉价的、色彩过度饱和的插图,而是大量使用了高对比度的线条示意图和实物对比照片。比如,在讲解根系分化时,它展示了不同阶段的须根、主根和侧根的拓扑结构图,这些图示的清晰度和专业性,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解剖学名词瞬间变得直观易懂。更令人赞赏的是,它在处理“容器选择与透气性”时,并非简单地罗列塑料盆、泥盆、软钵的优缺点,而是引入了“气孔导度”的概念,并配有表格展示不同材质盆壁的透气系数,这无疑为追求极限培育效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阅读过程中,我甚至感觉到作者在试图搭建一个知识的立体网络,让你在学习某一项技术时,能立刻联想到它对根系生长、水分蒸腾乃至整体抗逆性的连锁影响。

评分

这本书真正难得之处,在于它对“失败案例”的坦诚记录和剖析。它没有试图营造一个“百战百胜”的假象,反而用了相当篇幅来讨论“为什么我的XX树苗总是黑腐”或“为什么XX品种的扦插成活率低得可怜”。在这些章节里,作者像一个老中医问诊一样,列举了可能导致失败的十几种组合因素——可能是因为砧木的年龄配比不对,可能是因为生根粉浓度超标,甚至可能是因为操作者在处理愈伤组织时产生的机械热量过高。这种对“失败学”的系统梳理,远比单纯的成功经验更具指导意义。它教会读者,在育苗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变量都可能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从而培养出一种审慎的、基于科学验证的实践态度,而不是盲目跟从某种“秘诀”。这使得全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为它不仅告诉你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告诉你,该如何避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致命的陷阱。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生物学原理转化为可执行的、具有画面感的步骤。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嫁接艺术”的部分。通常,嫁接章节都是机械地描述“斜切”、“对齐形成层”等动作,但这本则把嫁接描绘成一场“细胞间的深度对话”。它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了形成层细胞在双方组织接触后,如何通过分泌特定酶类来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甚至探讨了接穗与砧木之间“信息素”交流的假说。这种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描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同时,书中对“休眠诱导”的技术也阐述得极其到位,特别是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夜温和水分,来模拟自然界的秋季信号,使幼苗能够顺利进入抗逆性更强的休眠状态。这种对季节更迭规律的精妙模仿,是许多速成教材所忽视的,但却是确保苗木越冬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在园艺操作的细节处理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性,但这种严谨性绝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一种仪式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定根水”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说“浇透即可”,而是详细区分了针叶树和阔叶树在移栽后对水分胁迫的不同反应模型,甚至提到了不同口径容器对排水层厚度的精确要求,比如,对于直径20厘米的花盆,最佳的陶粒或粗砂层厚度范围应该是多少,以及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土壤是否真正达到饱和状态,而不是仅凭视觉判断。这种对“毫厘之间”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体敏感性的深刻理解。此外,书中对“光照拐点”的描述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需要全日照”或“耐阴”,而是基于不同月相和纬度,计算出幼苗在特定生长阶段,光照强度从“有效光合作用”转向“光抑制”的临界点,并提供了相应的遮阳网密度选择指南。这完全超越了一般书籍的范畴,直逼专业科研报告的精度,却又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包装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它并没有落入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窠臼,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坐在你身旁,手里摩挲着几株刚破土的小苗,娓娓道来他的心法。我尤其欣赏它在“选材”阶段的细致入微。比如,书中对不同地区土壤酸碱度与特定树种亲和性的分析,就不是那种简单地“喜酸”或“耐碱”的笼统概括,而是深入到了微量元素吸收的具体机制层面,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能直接指导他们避开“播下去就石沉大海”的尴尬。更妙的是,它穿插了大量关于“仿生育苗”的探讨,探讨如何模拟原生环境下的自然胁迫条件,以激发种子更强烈的萌发潜力,而不是一味地提供温室般的优渥条件。这种强调“顺势而为”而非“强行干预”的哲学,贯穿始终,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生命建立信任关系的指南。那种对不同树种幼苗期病虫害的识别图谱,也做得极为精良,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图鉴式展示,而是结合了天气变化和不同养护阶段的综合判断,实用性极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