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矮的苔蘚常生於陰濕的環境之中,在野外,相比美麗的野花很不起眼。近年來因其可愛的形象,逐漸成為盆栽和布景的新寵。然而除少數商品化較為成熟的或者非常習見的種之外,我們很難叫齣苔蘚的名字,更遑論在野外看到時試圖去進行識彆。長久以來植物愛好者們缺乏簡明而便攜的苔蘚識彆參考書,本係列手冊除按地區分冊之外,特地邀請三位研究人員編寫的這本類群圖鑒,可謂是植物愛好者的福音。
本書精選中國南北各地苔蘚植物代錶種88科186屬306種。可供國內大多數省市的自然愛好者和園藝工作者作參考。
當您在戶外遠足時,請帶上一枚手執放大鏡(放大倍數5~10倍即可,盡量自帶光源,以便在光綫弱的時候使用)、相機(連同三腳架)和一把小的噴壺,再連同這本書,您就可以嘗試認識苔蘚並欣賞其獨特之美瞭。放大鏡可以讓您看清苔蘚的體態和色澤、葉的排列樣式和形狀、中肋的有無和長短、孢蒴及蒴帽的形狀等特徵;三腳架主要用於提高照片的拍攝質量和清晰度;由於苔蘚植物是變水性植物,在旱季或者連續天晴時,與濕潤狀態時相比,體態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這時,噴壺就可以派上用場瞭。用噴嘴對準苔蘚噴一點點水,等候1分鍾左右,奇跡便發生瞭,瞭無生氣的苔蘚便會恢復充滿生機的狀態,像被施瞭魔法一般,這時,您便可以觀察瞭。如果照瞭相片,想確認是什麼種類,可以發到“普蘭塔”網站(http://www。planta。cn)的“苔蘚、地衣和藻類植物學”闆塊,有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許多熱心人士會提供幫助。
苔蘚植物的準確鑒定主要依賴顯微特徵。對大多數的種類而言,單純依靠野外原色照片,鑒定頗為不易。因此,除瞭每種均附有至少一張照片外,絕大多數的莖葉體苔類和蘚類還提供瞭葉片和腹葉(具腹葉種類)的形態綫條圖,便於使用者藉助放大鏡或解剖鏡加以鑒定。(因葉狀體苔類和角苔類的外形綫條圖對於鑒定意義不大,所以本書不提供。)另外,本書的描述盡量避免過多地使用顯微特徵,而且盡可能標準化,便於使用者對相關種類進行對比。
張力,香港大學博士,2006年12月至今任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研究員,長期從事苔蘚植物研究與科普教育工作,是我國突齣的苔蘚植物領域研究專傢之一。張力還兼任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命名法分會特彆程序委員會委員(2012-2017)、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苔蘚專傢組委員(2013-2017)、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至今)。編輯齣版瞭包括《植物王國的小矮人》(第一版、第二版及中英文版)、《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鑒(第一捲)》和《澳門苔蘚植物誌》等在內的十餘部專著。其中,《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被譽為zui好的苔蘚植物科普讀物之一。
  賈渝,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係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92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一直從事苔蘚植物分類與區係的研究工作。苔蘚植物區係的研究工作包括福建中部地區的隴西山、雲南的西雙版納和滇東南地區、四川西部地區和青海玉樹地區的蘚類植物。
  毛俐慧,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書的檢索係統采用目錄樹形式的逐級查找方法。先按照植物的體態分為葉狀體(即沒有莖、葉的分化,形似海帶)和莖葉體(有莖、葉的分化)兩大類。葉狀體再按孢子體是否為角狀分為角苔類和葉狀體苔類,葉狀體苔類又按背麵是否具氣孔再加以劃分。莖葉體先按葉的列數、體態、中肋有無、葉是否具裂瓣等分為莖葉體苔類和蘚類;莖葉體苔類按是否具腹葉和側葉的排列方式繼續嚮下劃分;蘚類則根據葉細胞的層數、中肋是否具附屬物、植物體是否扁平或輻射狀、分枝方式和孢蒴的著生位置、中肋數量及長短再繼續劃分。
念及國人每每旅及歐美,常攜一圖文並茂的Field Guide(《野外工作手冊》),甚是方便;而國人及外賓暢遊華夏,卻隻能搬一塊大部頭的Flora(《植物誌》),實乃吾輩之遺憾。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剋平所長主持編撰的這套《中國常見野生植物識彆手冊》叢書的問世,當是填補空白之舉,令人眼前一亮,頗覺歡喜,欣然為序。
——王文采 中國科學院院士
1.葉狀體
1.1 孢子體為角狀(角苔類)………………………………16~20
1.2 孢子體球形、橢球形或圓柱形(苔類)
1.2.1 葉狀體背麵無氣孔………………………………20~32
1.2.2 葉狀體背麵具氣孔………………………………34~44
2.莖葉體
2.1. 葉2~3列,扁平著生,不具中肋,多具裂瓣(苔類)
2.1.1 具肉質的根狀莖和直立莖…………………………………46
2.1.2 葉緣具單列細胞長毛…………………………………46~48
2.1.3 側葉無腹瓣
2.1.3.1 具腹葉……………………………………………48~64
2.1.3.2 無腹葉……………………………………………66~70
2.1.4 側葉具腹瓣
2.1.4.1 側葉蔽後式排列或橫生…………………………70~76
2.1.4.2 側葉蔽前式排列
2.1.4.2.1 腹瓣兜形、盔狀或棍棒狀…………………76~86
2.1.4.2.2 腹瓣不如上述………………………………86~96
2.2 葉多列,多輪生,具中肋,不具裂瓣(蘚類)
2.2.1 葉肥厚,橫切麵多層細胞,多灰白色或橙紅色 …98~108
2.2.2 葉單薄,橫切麵單層細胞,多綠色或黃綠色
2.2.2.1 中肋具附屬物(櫛片)………………………110~122
2.2.2.2 中肋不具附屬物
2.2.2.2.1 植物體多直立,少分枝,孢蒴頂生
2.2.2.2.1.1 植物體扁平…………………………122~134
2.2.2.2.1.2 植物體非扁平,中肋短或長及葉尖…134~186
2.2.2.2.1.3 植物體非扁平,中肋突齣葉尖……186~212
2.2.2.2.1.4 植物體非扁平,中肋缺失 ………………212
2.2.2.2.2 植物體多匍匐,多分枝,孢蒴側生
2.2.2.2.2.1 中肋1條,不明顯或長及葉尖 ……214~270
2.2.2.2.2.2 中肋1條,突齣葉尖 ………………272~276
2.2.2.2.2.3 中肋2條 ……………………………276~302
2.2.2.2.2.4 中肋缺失……………………………302~318
2.2.3 配子體特彆退化 …………………………………………320
中文名索引……………………………………………………322~323
學名(拉丁名)索引…………………………………………324~325
後記及圖片版權聲明…………………………………………326~327
念及國人每每旅及歐美,常攜一圖文並茂的Field Guide(《野外工作手冊》),甚是方便;而國人及外賓暢遊華夏,卻隻能搬一塊大部頭的Flora(《植物誌》),實乃吾輩之遺憾。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剋平所長主持編撰的這套《中國常見野生植物識彆手冊》叢書的問世,當是填補空白之舉,令人眼前一亮,頗覺歡喜,欣然為序。
——王文采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對苔蘚植物的興趣,源於一次偶然在森林裏看到的奇妙景象,那些附著在古老樹乾上的綠色絨毯,讓我著迷不已。《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苔蘚冊)》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份好奇心的探索。它不是那種一闆一眼的科學讀物,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探索精神。書中對苔蘚的描述,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科學數據,更融入瞭作者對這些微小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萬物的敬畏。我瞭解到,苔蘚雖然不起眼,卻是地球上最早的陸地植物之一,它們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默默地改變著地錶的麵貌。書中對不同苔蘚的形態描寫,用瞭許多生動的比喻,比如將一些傘形孢子體比作“小小的雨傘”,將某些葉片形狀比作“精緻的小船”,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想象和趣味。同時,它也教會瞭我如何去“讀懂”苔蘚,如何從它們的形態、顔色、生長環境等方麵去推斷它們的身份。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的知識,更在於它激發瞭我對自然界更深層次的觀察和思考。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蘊藏著無限的奧秘和故事。
評分我一直對苔蘚這種小巧玲瓏的生命體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是自然界中最被忽視的“隱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接觸到瞭《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苔蘚冊)》,這本書立刻勾起瞭我深入瞭解的興趣。它不同於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植物圖鑒,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物種,更是帶領我走進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書中對於苔蘚的生態習性有著非常細緻的描繪,比如它們如何適應不同的光照強度、濕度條件,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我瞭解到,原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對於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介紹瞭各種苔蘚的外形特徵,還穿插瞭許多有趣的“野外小故事”,例如某一種苔蘚如何與特定昆蟲共生,或者某種苔蘚在古代的藥用價值。這些故事讓冰冷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對苔蘚有瞭更深的情感連接。此外,它在識彆方法上也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過孢子囊的形狀、大小來區分不同的類群,或者在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如何利用肉眼和放大鏡進行初步判斷。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用心,圖片清晰,文字簡潔,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評分作為一名戶外愛好者,我常常在登山徒步中與各種植物不期而遇,但對於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綠色生命,我總是無法區分。直到我擁有瞭《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苔蘚冊)》,我纔算真正打開瞭認識苔蘚世界的大門。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它不像許多專業的學術著作那樣,充斥著我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這個“門外漢”搭建瞭一座通往苔蘚世界的橋梁。書中不僅對常見的苔蘚種類進行瞭詳盡的介紹,提供瞭大量的野外實拍圖片,而且還針對每一類苔蘚,給齣瞭非常清晰的鑒彆要點。比如,它會提示我注意葉片的排列方式,莖乾的顔色深淺,甚至是在顯微鏡下纔能看到的細胞結構。這些細節的描述,讓我能夠帶著這本書,在野外實地進行對比和識彆,而不再是茫然地看著一堆綠色。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常見誤鑒”的章節,它幫助我避免瞭一些容易混淆的錯誤,讓我對苔蘚的認識更加精確。這本書的編寫者顯然是深諳野外實踐的,他們考慮到瞭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評分翻開這本《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苔蘚冊)》,我仿佛瞬間置身於一片生機勃勃的微觀世界。作為一名對自然充滿好奇,卻又深知自己在這片神奇領域裏不過是初學者的我,這本書無疑是一把開啓苔蘚奧秘的鑰匙。從封麵精美的插圖開始,我就被深深吸引。那些細膩的筆觸,將苔蘚植物最細微的形態特徵都栩栩如生地展現齣來,仿佛觸手可及。內容上,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認識苔蘚的“傢園”——它們喜歡生長的環境,是岩石的縫隙,是腐朽的木樁,還是濕潤的泥土。書中對不同科屬的苔蘚進行瞭分類介紹,每一種都配有清晰的彩色圖片,並詳細描述瞭其葉片形狀、莖乾結構、孢子體形態等關鍵識彆特徵。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常見種類的大量實例分析,比如那些廣泛分布在山林中的“綠毯”,以及在潮濕牆角頑強生長的“蘚類”,通過圖文並茂的講解,我不再隻是看到一片模糊的綠色,而是能分辨齣它們各自獨特的“身份證”。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提到瞭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觀察,甚至是一些在野外采集和保存的基本方法,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動手實踐的讀者來說,實在太貼心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友好,沒有刻闆的學術腔調,讀起來輕鬆愉悅,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我一直認為,我們身邊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最能觸動心靈的。在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中,我時常懷念那份綠色的寜靜,而《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苔蘚冊)》則為我提供瞭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隱藏在我們腳下、牆邊、樹乾上的微觀王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圖譜”,更是一部“故事書”。它沒有生硬地羅列物種名稱和特徵,而是用一種非常故事化的語言,講述瞭苔蘚的生存哲學,它們如何頑強地在嚴酷的環境中紮根,如何與其他生命協同進化。書中對一些常見苔蘚的介紹,總是會帶有一些“科普小貼士”,比如如何在傢中模擬適宜苔蘚生長的環境,或者如何利用苔蘚來美化傢居。這些內容讓我覺得,苔蘚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它們也可以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苔蘚美學”的探討,它引導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欣賞苔蘚的形態之美、色彩之韻。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在平凡的角落,也隱藏著不平凡的自然之美,而這本書,就是我發現這份美的嚮導。
評分好書,京東的商品質量很好,配送很快!推薦給你!
評分有點貴,質量好
評分期待瞭很久終於京東有貨瞭!特彆好!特彆棒!物流次日達,非常滿意!
評分全套收集齊瞭。。不錯
評分印刷精美,更重要的是內容太實用瞭,野外識花必備
評分興趣愛好豐富知識,知識就是力量。
評分很好地口袋書,適閤植物愛好者使用
評分開本有些小,適閤隨身攜帶。
評分書不錯,能學到很多東西,618價格閤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