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一个综合案例,把三种过程图的绘制综合起来进行讲解,不但讲解了三种过程图的绘制方法,而且介绍其使用场合。全书主要包括7章和附录:第1章概述,第2章关于工作的思考,第3章为何绘制过程图,第4章关系图,第5章跨职能流程图,第6章流程图,第7章改善工作流的7条原则和附录。
概述1
我为何编写《过程图绘制常识》1
各过程图的关键特征:对后续内容的预览3
关键特征的构成3
什么是关系图?3
关系图的关键特征4
什么是跨职能流程图?6
跨职能流程图的关键特征6
什么是流程图?8
流程图的关键特征8
相同工作的三种视图10
菲尔快速润滑油公司的介绍10
更换机油工作概述:工作顺序11
更换机油工作的组织视图11
更换机油工作的工作流视图14
更换机油工作的活动视图16
关于工作的思考20
概述20
什么是工作?21
如何定义工作及其重要性21
什么是工作的构成要素?22
工作构成要素实例23
工作的构成要素为何重要?23
什么是工作的边界?24
可选工作边界实例25
工作边界为何重要?25
什么是工作的特征?25
工作特征的实例26
工作特征为何重要?26
什么是工作的属性?26
可选工作属性的实例26
工作属性为何重要?27
(过程)图是工作的描述模型27
什么是过程(基于工作视角)?28
什么是工作流(基于工作视角)29
什么是“流”?29
什么是价值流(基于工作视角)30
关于工作的一些假设30⑦⑧
为何绘制过程图?33
目录概述33
为何绘制过程图?33
绘制过程图的原因(第1部分)33
绘制过程图的原因(第2部分)35
如何制作原因比较的两种列表36
什么是模型?37
为何为工作创建模型?37
作为工作模型的(过程)图37
图不是领地(它是领地的模型)39
新类型的图会不断出现和作废,但是描述的工作会得到保留41
关系图43
什么是关系图?43
为何使用关系图?45
如何创建关系图?46
视图1:订单到交货(为何交易(业务)在这里)46
视图2:这一部门如何“适应”(你在这里)47
关系图访谈66
概述66
会谈66
关系图的解释69
理解菲尔快速润滑油公司的关系图71
跨职能流程图(泳道图)74
什么是跨职能流程图或泳道图?74
为何使用跨职能流程图?76
跨职能流程图的分析77
绘图规则77
如何创建跨职能流程图?85
关于跨职能流程图的访谈88
概述88
脚本89
跨职能流程图的解释91
菲尔快速换油跨职能流程图的解释92
流程图98
什么是流程图?98
为何使用这种类型的流程图?98
如何建立流程图?100
流程图的应用104
概述104
流程图的解释104
基于活动2的流程图解释108⑨⑩
改善工作流的7条原则110
概述110
Ⅰ�辈斡氲谋尘�114
参与的目的114
改进目标(融资文件的过程)114
改进团队的汇总结果115
如何组织工作?115
总部的工作116
区域的工作117
改进项目团队117
什么是注资文件?117
商务等价物118
Ⅱ�贝�行工作流和工作交接的重要性118
串行工作流的关键特征118
注资文件工作流的特征118
知识型工作交接的组成要素和特征120
信息输入121
信息技术(IT)系统122
知识工作者122
什么是“流程”?124
Ⅲ�备慕�知识工作流的7项原则125
改进工作流程的7项原则125
原则1:从外到内改进流程125
团队基于原则1得到的收获126
原则2:测试对客户重要的事情128
团队基于原则2得到的收获128
原则3:使端到端流可见132
团队基于原则3得到的收获132
原则4:鉴别和移除流壁垒136
什么是浪费?137
什么是流壁垒?138
团队基于原则4得到的收获141
从0��05到5原则142
使用在专项文件流程中的从0��05到5原则143
团队鉴定的流壁垒143
知识型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组件和特点144
工作流程设计出现问题的特点144
团队基于工作流设计的选择结果145
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的特点145
团队基于信息系统产生的选择结果146
动机和衡量标准出现问题的特点146
团队基于动机和衡量标准的选择结果147
人力资源出现问题的特点147
团队基于人力资源的选择结果147
政策和规律出现问题的特点148
团队基于政策和规律的选择结果149
设备出现问题的特点149
团队基于设备的选择结果150
团队从“移除流壁垒”中学到了什么?150
什么是对策?151原则5:连接并排列增值工作的活动152
团队基于原则5得到的收获153
原则6:围绕端对端流程进行组织154
团队基于原则6得到的收获154
原则7:透明化地管理流程156
团队基于原则7得到的收获156
附录
附录内容概览159
五种方法159
方法1:自制159
方法2:一对一采访160
方法3:团队协调合作161
方法4:内容(文件)检阅161
方法5:观察162
工作流图制作指南162
工作流图制作前的准备162
为绘制流程图提供一个明确有力的目标162
选择适合的组员(适合的工作小组)163
提供印有命名管理与示例行为动词的讲义163
提供“及时”的学习163
永远按照流程163
提前制定基本原则并将其贴在挂职白板上164
办公室要足够大以方便人员的自由活动164
保证整套办公室用品就在手边,包括做笔记的大量“墙”纸164
使用固定的工作团队,从观察还有团队协调合作的方法开始164
在制图工作过程中165
用便利贴记下初始活动165
用便利贴来安排流程图的初始布局165
根据流程图制作目的,沿着工作顺序按照需要多画几条路径165
保持一定的节奏,监督参与及团队动态166
当流程图绘制工作完成之后166
编辑流程图166
如何创建一个关系流程图166
怎样创建一个跨职能流程图176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常识”这个词听起来总有点老生常谈的意思。但当我真正翻开它,并且认真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过程图绘制常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多年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画不明白”、“看不懂”的流程图问题的“救星”。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基础”的极致追求。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最最基础的符号、箭头、连线开始,一点一点地梳理。我以前总觉得,这些东西太简单了,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一张图的成败。比如,一个简单的箭头,它的朝向、粗细、弯曲度,都能传达不同的信息。作者用大量图例,把这些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以前画的图,很多都是因为这些细节上的疏忽,才导致了理解的偏差。 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实战性”。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流程分解,如何确定关键节点,如何标注信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调整图的复杂度等等。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信息组织”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把一个庞杂的流程,变得有条理,易于理解。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处理复杂项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给我讲解一样,一点也不枯燥。它会用很多生动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本技术书,而是在和作者进行一次关于“如何把事情说清楚”的深入交流。 总而言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过程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绘制过程图不仅仅是为了“画出来”,更是为了“表达清楚”、“沟通有效”。如果你也曾在流程图的绘制上感到困惑,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会有和我一样的惊喜。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对复杂流程的梳理和可视化感到头疼,总觉得画出来的东西杂乱无章,一点也不直观。但当我翻开《过程图绘制常识》时,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上来就给我灌输一堆理论术语,而是从最基本、最实用的角度出发,一步步引导我掌握绘制过程图的精髓。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注重图的“可读性”和“传达性”。他详细讲解了各种图形符号的含义和使用规范,强调了信息层级的划分以及如何通过箭头连接来清晰地表达逻辑关系。我以前画图,常常是想到哪画到哪,结果自己都看不懂。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好的过程图,首先是要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能瞬间理解,而不是仅仅我一个人明白。它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布局技巧,比如如何组织信息块,如何留白,如何让整个图面看起来整洁而不拥挤。这些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却直接影响到图的整体效果。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涵盖了从项目管理到日常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这些案例的分析特别到位,让我能立刻联想到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如何将其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过程图。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这个图这样画?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画”,更学会了“为什么这么画”,极大地提升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一样,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即使是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作者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避免常见错误”的章节,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实践中踩过的坑,看到作者点破这些“迷思”,真是让人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过程图绘制常识》是一本非常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关于“画图”,更是关于如何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地沟通。我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在工作中梳理流程、表达想法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收获满满!
评分最近偶然间接触到一本关于“流程可视化”的书,虽然书名不是直接强调“图”本身,但其内容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对信息传递和逻辑梳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沟通的效率低下,不是因为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所传达的信息没有被有效地结构化和可视化。 这本书,或者说其中提到的某种方法论,似乎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使用某个软件,或者描绘具体的图形样式,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绘制这些“图”。它强调了在着手绘制之前,对流程本身的深度理解和分解是多么关键。我以前总是急于下笔,结果画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一团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思维的清晰度是绘制出优秀图表的基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图”所能承载的不同信息和解决的不同问题。比如,有些图侧重于展示因果关系,有些则侧重于时间序列,还有些则着力于强调决策点和分支。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图”,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具体场景和沟通目标,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量体裁衣”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 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让图“说话”,也就是说,如何通过设计上的细节,比如色彩、字体、排版等,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突出关键信息,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沟通效果。这部分内容让我明白,一个好的图表,不仅仅是信息的罗列,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兼顾逻辑性和美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传递的核心理念——“清晰思考、有效沟通”——与流程图绘制的本质不谋而合。它教会我如何从更高层面去审视信息表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评分我最近读完一本关于“流程可视化”的书,它的内容虽然不直接涉及“过程图”的名称,但其核心思想却让我受益匪浅,甚至改变了我对信息梳理和沟通方式的看法。我一直觉得,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沟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传递不够清晰,逻辑的展现不够直观。 这本书,或者说其中所倡导的某种方法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视角。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去画,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需要绘制这些“图”。它强调了在绘制之前,对流程本身的理解和梳理是多么重要。我以前总是急于动手,结果画出的图,自己都觉得一头雾水。这本书让我明白,思维的清晰是绘制出优秀图表的基础。 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书中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图”所能承载的不同信息以及它们所能解决的不同问题。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万能图”模板,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具体的场景和想要达到的沟通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 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让图“说话”,也就是说,如何通过设计上的细节,比如色彩、字体、排版等等,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突出关键信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沟通。这让我明白,一个好的图表,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兼顾逻辑性和美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这本书虽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传达的核心理念——“清晰思考、有效沟通”——与流程图绘制的本质不谋而合。它教会我如何从更高的层面去审视信息表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绘制”本身,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思维梳理”的绝佳工具书。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沟通的困境,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想法梳理清楚,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载体来承载和传递。而这本书,就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强调“理解先行,绘制在后”。在着手绘制任何图表之前,都需要先对所要表达的流程、系统或者逻辑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我如何去拆解复杂的概念,识别关键的元素,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是教你如何“填色”,而是教你如何“构建骨架”,如何“搭建结构”。 书中对不同“图例”的运用场景和适用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使用某几种固定的图,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同的图例有着不同的表达侧重点。比如,有些图适合展示顺序,有些则适合展示决策,还有些则适合展示并行。作者通过大量案例,演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沟通目的,选择最恰当的图例,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图例来构建出更具信息量的图表。 此外,这本书还非常注重“信息层次”的构建。它教我如何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引导读者的注意力,突出核心信息,隐藏次要信息。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提升。我以前画的图,常常是“大锅饭”,所有信息都挤在一起,根本分不清主次。这本书则教会我如何利用留白、分组、强调等技巧,让图表更具层次感,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这本书并没有过多地提及具体的软件操作,而是聚焦于“理念”和“方法”。它让我认识到,工具只是辅助,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大脑中的思考过程。只有先把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才能画出真正有价值的图表。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可视化沟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东西性价比很高!很不错!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一般般,内容不咋地
评分简明实用的手册,对工作帮助大!
评分真本书毫无意义,太假
评分发货快,服务比较好!相信京东
评分非常薄的一本书,希望能用到
评分包装印刷精美,内容实用。纸张手感真不错!
评分这个是简单的小册子,算是精减版吧。觉得商品描述不是很清楚。
评分书太薄了,知识点很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