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一個綜閤案例,把三種過程圖的繪製綜閤起來進行講解,不但講解瞭三種過程圖的繪製方法,而且介紹其使用場閤。全書主要包括7章和附錄:第1章概述,第2章關於工作的思考,第3章為何繪製過程圖,第4章關係圖,第5章跨職能流程圖,第6章流程圖,第7章改善工作流的7條原則和附錄。
概述1
我為何編寫《過程圖繪製常識》1
各過程圖的關鍵特徵:對後續內容的預覽3
關鍵特徵的構成3
什麼是關係圖?3
關係圖的關鍵特徵4
什麼是跨職能流程圖?6
跨職能流程圖的關鍵特徵6
什麼是流程圖?8
流程圖的關鍵特徵8
相同工作的三種視圖10
菲爾快速潤滑油公司的介紹10
更換機油工作概述:工作順序11
更換機油工作的組織視圖11
更換機油工作的工作流視圖14
更換機油工作的活動視圖16
關於工作的思考20
概述20
什麼是工作?21
如何定義工作及其重要性21
什麼是工作的構成要素?22
工作構成要素實例23
工作的構成要素為何重要?23
什麼是工作的邊界?24
可選工作邊界實例25
工作邊界為何重要?25
什麼是工作的特徵?25
工作特徵的實例26
工作特徵為何重要?26
什麼是工作的屬性?26
可選工作屬性的實例26
工作屬性為何重要?27
(過程)圖是工作的描述模型27
什麼是過程(基於工作視角)?28
什麼是工作流(基於工作視角)29
什麼是“流”?29
什麼是價值流(基於工作視角)30
關於工作的一些假設30⑦⑧
為何繪製過程圖?33
目錄概述33
為何繪製過程圖?33
繪製過程圖的原因(第1部分)33
繪製過程圖的原因(第2部分)35
如何製作原因比較的兩種列錶36
什麼是模型?37
為何為工作創建模型?37
作為工作模型的(過程)圖37
圖不是領地(它是領地的模型)39
新類型的圖會不斷齣現和作廢,但是描述的工作會得到保留41
關係圖43
什麼是關係圖?43
為何使用關係圖?45
如何創建關係圖?46
視圖1:訂單到交貨(為何交易(業務)在這裏)46
視圖2:這一部門如何“適應”(你在這裏)47
關係圖訪談66
概述66
會談66
關係圖的解釋69
理解菲爾快速潤滑油公司的關係圖71
跨職能流程圖(泳道圖)74
什麼是跨職能流程圖或泳道圖?74
為何使用跨職能流程圖?76
跨職能流程圖的分析77
繪圖規則77
如何創建跨職能流程圖?85
關於跨職能流程圖的訪談88
概述88
腳本89
跨職能流程圖的解釋91
菲爾快速換油跨職能流程圖的解釋92
流程圖98
什麼是流程圖?98
為何使用這種類型的流程圖?98
如何建立流程圖?100
流程圖的應用104
概述104
流程圖的解釋104
基於活動2的流程圖解釋108⑨⑩
改善工作流的7條原則110
概述110
Ⅰ�輩斡氳謀塵�114
參與的目的114
改進目標(融資文件的過程)114
改進團隊的匯總結果115
如何組織工作?115
總部的工作116
區域的工作117
改進項目團隊117
什麼是注資文件?117
商務等價物118
Ⅱ�貝�行工作流和工作交接的重要性118
串行工作流的關鍵特徵118
注資文件工作流的特徵118
知識型工作交接的組成要素和特徵120
信息輸入121
信息技術(IT)係統122
知識工作者122
什麼是“流程”?124
Ⅲ�備慕�知識工作流的7項原則125
改進工作流程的7項原則125
原則1:從外到內改進流程125
團隊基於原則1得到的收獲126
原則2:測試對客戶重要的事情128
團隊基於原則2得到的收獲128
原則3:使端到端流可見132
團隊基於原則3得到的收獲132
原則4:鑒彆和移除流壁壘136
什麼是浪費?137
什麼是流壁壘?138
團隊基於原則4得到的收獲141
從0��05到5原則142
使用在專項文件流程中的從0��05到5原則143
團隊鑒定的流壁壘143
知識型工作中齣現問題的組件和特點144
工作流程設計齣現問題的特點144
團隊基於工作流設計的選擇結果145
信息係統齣現問題的特點145
團隊基於信息係統産生的選擇結果146
動機和衡量標準齣現問題的特點146
團隊基於動機和衡量標準的選擇結果147
人力資源齣現問題的特點147
團隊基於人力資源的選擇結果147
政策和規律齣現問題的特點148
團隊基於政策和規律的選擇結果149
設備齣現問題的特點149
團隊基於設備的選擇結果150
團隊從“移除流壁壘”中學到瞭什麼?150
什麼是對策?151原則5:連接並排列增值工作的活動152
團隊基於原則5得到的收獲153
原則6:圍繞端對端流程進行組織154
團隊基於原則6得到的收獲154
原則7:透明化地管理流程156
團隊基於原則7得到的收獲156
附錄
附錄內容概覽159
五種方法159
方法1:自製159
方法2:一對一采訪160
方法3:團隊協調閤作161
方法4:內容(文件)檢閱161
方法5:觀察162
工作流圖製作指南162
工作流圖製作前的準備162
為繪製流程圖提供一個明確有力的目標162
選擇適閤的組員(適閤的工作小組)163
提供印有命名管理與示例行為動詞的講義163
提供“及時”的學習163
永遠按照流程163
提前製定基本原則並將其貼在掛職白闆上164
辦公室要足夠大以方便人員的自由活動164
保證整套辦公室用品就在手邊,包括做筆記的大量“牆”紙164
使用固定的工作團隊,從觀察還有團隊協調閤作的方法開始164
在製圖工作過程中165
用便利貼記下初始活動165
用便利貼來安排流程圖的初始布局165
根據流程圖製作目的,沿著工作順序按照需要多畫幾條路徑165
保持一定的節奏,監督參與及團隊動態166
當流程圖繪製工作完成之後166
編輯流程圖166
如何創建一個關係流程圖166
怎樣創建一個跨職能流程圖176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常識”這個詞聽起來總有點老生常談的意思。但當我真正翻開它,並且認真閱讀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瞭,而且錯得離譜。《過程圖繪製常識》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多年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畫不明白”、“看不懂”的流程圖問題的“救星”。 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對“基礎”的極緻追求。它沒有上來就講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從最最最基礎的符號、箭頭、連綫開始,一點一點地梳理。我以前總覺得,這些東西太簡單瞭,不值得花時間去研究。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決定瞭一張圖的成敗。比如,一個簡單的箭頭,它的朝嚮、粗細、彎麯度,都能傳達不同的信息。作者用大量圖例,把這些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我這纔恍然大悟,原來我以前畫的圖,很多都是因為這些細節上的疏忽,纔導緻瞭理解的偏差。 而且,這本書還非常注重“實戰性”。它沒有空談理論,而是提供瞭大量實用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進行流程分解,如何確定關鍵節點,如何標注信息,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受眾調整圖的復雜度等等。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信息組織”的章節,它教會我如何把一個龐雜的流程,變得有條理,易於理解。這對於我這種經常需要處理復雜項目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更難得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給我講解一樣,一點也不枯燥。它會用很多生動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起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一本技術書,而是在和作者進行一次關於“如何把事情說清楚”的深入交流。 總而言之,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過程圖”的認知。它讓我明白,繪製過程圖不僅僅是為瞭“畫齣來”,更是為瞭“錶達清楚”、“溝通有效”。如果你也曾在流程圖的繪製上感到睏惑,那麼我強烈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相信你會有和我一樣的驚喜。
評分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繪製”本身,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思維梳理”的絕佳工具書。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陷入溝通的睏境,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想法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想法梳理清楚,沒有找到一個清晰的載體來承載和傳遞。而這本書,就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空白。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強調“理解先行,繪製在後”。在著手繪製任何圖錶之前,都需要先對所要錶達的流程、係統或者邏輯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論,幫助我如何去拆解復雜的概念,識彆關鍵的元素,並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它不是教你如何“填色”,而是教你如何“構建骨架”,如何“搭建結構”。 書中對不同“圖例”的運用場景和適用性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使用某幾種固定的圖,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不同的圖例有著不同的錶達側重點。比如,有些圖適閤展示順序,有些則適閤展示決策,還有些則適閤展示並行。作者通過大量案例,演示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溝通目的,選擇最恰當的圖例,以及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圖例來構建齣更具信息量的圖錶。 此外,這本書還非常注重“信息層次”的構建。它教我如何通過視覺化的手段,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突齣核心信息,隱藏次要信息。這對於我來說,是極大的提升。我以前畫的圖,常常是“大鍋飯”,所有信息都擠在一起,根本分不清主次。這本書則教會我如何利用留白、分組、強調等技巧,讓圖錶更具層次感,更易於閱讀和理解。 這本書並沒有過多地提及具體的軟件操作,而是聚焦於“理念”和“方法”。它讓我認識到,工具隻是輔助,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大腦中的思考過程。隻有先把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纔能畫齣真正有價值的圖錶。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對如何進行有效的“可視化溝通”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最近偶然間接觸到一本關於“流程可視化”的書,雖然書名不是直接強調“圖”本身,但其內容卻給瞭我極大的啓發,讓我對信息傳遞和邏輯梳理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溝通的效率低下,不是因為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所傳達的信息沒有被有效地結構化和可視化。 這本書,或者說其中提到的某種方法論,似乎提供瞭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它並沒有直接教你如何使用某個軟件,或者描繪具體的圖形樣式,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我們需要繪製這些“圖”。它強調瞭在著手繪製之前,對流程本身的深度理解和分解是多麼關鍵。我以前總是急於下筆,結果畫齣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一團糟。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思維的清晰度是繪製齣優秀圖錶的基礎。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探討瞭不同類型的“圖”所能承載的不同信息和解決的不同問題。比如,有些圖側重於展示因果關係,有些則側重於時間序列,還有些則著力於強調決策點和分支。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圖”,而是鼓勵讀者根據具體場景和溝通目標,選擇最閤適的錶達方式。這種“量體裁衣”的思路,讓我覺得非常實用。 書中還提到瞭如何讓圖“說話”,也就是說,如何通過設計上的細節,比如色彩、字體、排版等,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突齣關鍵信息,從而達到更高效的溝通效果。這部分內容讓我明白,一個好的圖錶,不僅僅是信息的羅列,更是一種藝術和科學的結閤。它需要兼顧邏輯性和美感,纔能真正打動人心,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這本書雖然側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傳遞的核心理念——“清晰思考、有效溝通”——與流程圖繪製的本質不謀而閤。它教會我如何從更高層麵去審視信息錶達,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層麵。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學習經曆。
評分我最近讀完一本關於“流程可視化”的書,它的內容雖然不直接涉及“過程圖”的名稱,但其核心思想卻讓我受益匪淺,甚至改變瞭我對信息梳理和溝通方式的看法。我一直覺得,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溝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於信息的傳遞不夠清晰,邏輯的展現不夠直觀。 這本書,或者說其中所倡導的某種方法論,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視角。它並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去畫,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需要繪製這些“圖”。它強調瞭在繪製之前,對流程本身的理解和梳理是多麼重要。我以前總是急於動手,結果畫齣的圖,自己都覺得一頭霧水。這本書讓我明白,思維的清晰是繪製齣優秀圖錶的基礎。 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書中探討瞭不同類型的“圖”所能承載的不同信息以及它們所能解決的不同問題。作者並沒有提供一套“萬能圖”模闆,而是鼓勵讀者根據具體的場景和想要達到的溝通目標,來選擇最閤適的錶達方式。這種“因地製宜”的思路,讓我覺得非常實用。 書中還提到瞭如何讓圖“說話”,也就是說,如何通過設計上的細節,比如色彩、字體、排版等等,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突齣關鍵信息,從而實現更高效的溝通。這讓我明白,一個好的圖錶,不僅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一種藝術和科學的結閤。它需要兼顧邏輯性和美感,纔能真正打動人心,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側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所傳達的核心理念——“清晰思考、有效溝通”——與流程圖繪製的本質不謀而閤。它教會我如何從更高的層麵去審視信息錶達,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層麵。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學習經曆。
評分這本書真的是太讓我驚喜瞭!我一直對復雜流程的梳理和可視化感到頭疼,總覺得畫齣來的東西雜亂無章,一點也不直觀。但當我翻開《過程圖繪製常識》時,我仿佛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沒有上來就給我灌輸一堆理論術語,而是從最基本、最實用的角度齣發,一步步引導我掌握繪製過程圖的精髓。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注重圖的“可讀性”和“傳達性”。他詳細講解瞭各種圖形符號的含義和使用規範,強調瞭信息層級的劃分以及如何通過箭頭連接來清晰地錶達邏輯關係。我以前畫圖,常常是想到哪畫到哪,結果自己都看不懂。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好的過程圖,首先是要讓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能瞬間理解,而不是僅僅我一個人明白。它還介紹瞭一些常用的布局技巧,比如如何組織信息塊,如何留白,如何讓整個圖麵看起來整潔而不擁擠。這些細節雖然不起眼,但卻直接影響到圖的整體效果。 此外,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生動的案例,涵蓋瞭從項目管理到日常工作流程的方方麵麵。這些案例的分析特彆到位,讓我能立刻聯想到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並學習如何將其轉化為清晰易懂的過程圖。作者並沒有僅僅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這個圖這樣畫?它解決瞭什麼問題?有沒有更好的錶達方式?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式,讓我不僅學會瞭“怎麼畫”,更學會瞭“為什麼這麼畫”,極大地提升瞭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手把手地教你一樣,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即使是一些相對抽象的概念,作者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讓我能夠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避免常見錯誤”的章節,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實踐中踩過的坑,看到作者點破這些“迷思”,真是讓人豁然開朗。 總而言之,《過程圖繪製常識》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書籍。它不僅僅是關於“畫圖”,更是關於如何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地溝通。我強烈推薦給所有需要在工作中梳理流程、錶達想法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也會像我一樣,收獲滿滿!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慢慢看吧
評分包裝印刷精美,內容實用。紙張手感真不錯!
評分價格過高,實際內容價值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評分書太薄瞭,知識點很到位
評分東西性價比很高!很不錯!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理論性較強的書籍,需要一定基礎。
評分就是一個內容的說明
評分書本比較簡單,內容還得細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