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

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法官学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著
图书标签:
  • 刑法
  • 法律适用
  • 案例分析
  • 法学
  • 教材
  • 第二版
  • 犯罪
  • 量刑
  • 法律方法
  • 司法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73798
版次:2
商品编码:118990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4
字数:4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旨在介绍一种分析及解决法律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即归入法和关系分析法。归入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将法律条文分解为逐个的前提要件并将其与案件事实相比较从而使个案与抽象的法律规定相联系,即在给定的事实下如何适用法律;关系分析法则教您怎么从各方当事人繁杂的事实主张时中挑出可作为判决基础的重要案件事实并进行分类,即当各方当事人对事实存在争议时如何适用法律。这些方法是德国的法律职业者在法律学习初始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其特质是一种可完全独立于法律条文之外的分析框架和思路,书中还编写了一些适用中国法的案例作为介绍法律适用方法的素材,希望能帮助中国的法律适用者建立起一套高效、准确、统一的解决法律问题的思路。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属的全国法院法官培训机构,具备国际化视野,重视学习与借鉴他国有益经验,自1998年至今,国家法官学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举办了多期法律适用方法培训班,受训法官纷纷表示此案例分析方法逻辑严密、推理缜密,对中国法官分析案情、运用法律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因此,国家法官学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决定将教材公开出版,以帮助更多的中国法律工作者。

目录

第一部分 法律适用方法导论
结构
一、导论
二、理论背景
Ⅰ.法律、法规与规章的目的
Ⅱ.入们遵守或违反法律规则的理由
Ⅲ.法律之外可以作为社会组织原则的选择
Ⅳ.采用一定方法适用法律的理由
三、归入法
Ⅰ.归入法的简单概述
Ⅱ.解决刑事案件

第二部分 刑法简介
结构
Ⅰ.初步考虑
Ⅱ.管辖
Ⅲ.故意犯罪
Ⅳ.共同犯罪
Ⅴ.过失犯罪
Ⅵ.不作为
Ⅶ.犯罪未遂
Ⅷ.罪数关系
Ⅸ.定义举例:特定的刑法规定

第三部 分统一解决方案模式
一、统一解决方案模式——故意犯罪
二、统一解决方案模式——过失犯罪
三、统一解决方案模式——犯罪未遂
四、统一解决方案模式——共同故意犯罪
五、统一解决方案模式——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六、统一解决方案模式——从犯
七、统一解决方案模式——教唆

第四部分 案例要点分析
一、帮助犯罪
二、盗窃罪
三、行为
四、犯罪中止
五、违法性
六、共同犯罪
七、过失犯罪
八、教唆
九、未遂
十、因果关系
十一、正当防卫
十二、主观要件

第五部分 刑法案例归入法分析
一、归入法案例S1
二、归入法案例S2
三、归入法案例S3
四、归入法案例S4
五、归入法案例S5
六、归入法案例S6
七、归入法案例S7
八、归入法案例S8
九、归入法案例S9
十、归入法案例S10
十一、归入法案例S11
十二、归入法案例S12
十三、归入法案例S13
十四、归入法案例S14
十五、归入法案例S15
十六、归入法案例S16
十七、归入法案例S17
十八、归入法案例S18
十九、归入法案例S19
二十、归入法案例S20
二十一、归入法案例S21
二十二、归入法案例S22
二十三、归入法案例S23
二十四、归入法案例S24
二十五、归入法案例S25
二十六、归入法案例S26
二十七、归入法案例S27
二十八、归入法案例S28
二十九、归入法案例S29

精彩书摘

  《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
  第4步:结论于是,意志要素也得到满足。
  (3)中间结论
  因为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均得到满足,所以存在教唆的故意。
  bb.特殊主观要件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的教唆不要求任何特殊主观要件。
  cc.中间结论
  《刑法》第29条第1款要求的主观要件得到满足。
  c.中间结论
  因为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者均得到满足,《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的教唆的犯罪构成要件得到满足。
  2.刑事责任
  A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他违法且有责地实施了该行为。
  a.违法性
  如果A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第20条和第21条合法化,其行为就具有违法性。
  《刑法》第20条确定了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的必要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在本案中并不存在对A的非法侵害,因此A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第20条合法化。
  《刑法》第21条确定了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的合法性。因为A没有在危险的情形中行为,他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第21条合法化。
  于是,A的行为违法。
  b.罪责
  可以使行为人免除罪责的情形是由《刑法》第17条和第培条规定的,即行为人未成年和患有精神疾病。因为本案中并没有提到A未成年或者有精神疾病,他就不能免除罪责。
  于是,A具有罪责。
  c.中间结论
  A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结论
  根据《刑法》第29条第1款结合《刑法》第275条,A应当为其教唆B喷花O的车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Ⅲ.《刑法》第275条结合《刑法》第22条
  A将颜料喷雾罐放在O的汽车上的行为,可能构成了《刑法》第22条意义上的犯罪预备。
  1.犯罪构成要件
  a.客观要件
  《刑法》第22条规定的客观要件必须被满足。因此,A必须已经为实施犯罪做了预备工作。据《刑法》第22条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A将喷雾罐放在O的汽车上,这样B就可以借此喷涂O的车,否则B就不会这样做。因此,A为犯罪准备了工具,是《刑法》第22条意义上的犯罪预备。
  b.主观要件
  《刑法》第22条规定的主观要件必须被满足。
  aa.故意
  《刑法》第22条要求故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刑法》本身并没有对故意进行定义。根据《刑法》第14条第1款,如果行为人满足下列条件,那么他就有犯罪故意:
  吸知犯罪的所有客观要件(认识要素),并且
  希望或者放任这些要件的实现(意志要素)。
  因此,为了证明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必须证明两个不同的要素的存在,即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
  ……

前言/序言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冲突法、法律选择与管辖权的重塑》 作者:张晓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3年1月 第1版 --- 图书简介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人员跨国流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管辖和法律适用边界日益模糊。商业合同的订立、婚姻家庭关系的维系、知识产权的保护乃至环境污染的责任追究,无不牵动着多重法律体系的交织与冲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冲突法、法律选择与管辖权》一书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枯燥的法条汇编,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跨国法律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国际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或称冲突法)所面临的理论重构、规则创新与司法实践挑战的权威专著。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确立一套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又能保障跨国交易安全与个人权利救济的冲突规范体系。作者张晓明教授,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以宏大的视野和精微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国际私法的三大支柱——冲突规范、法律选择与域外判决承认与执行——在21世纪的演变轨迹。 第一部分:冲突法理论基础的现代重构 本书伊始,即对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但重点着眼于其在后现代主义冲击下的理论调适。作者摒弃了单纯的“属地主义”或“属人主义”的僵化教条,深入探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内涵与边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详细阐述了“反规避规则” (Evasion Rules) 在当代冲突法中的地位。随着当事人利用法律体系差异进行“法律购物”现象的增多,如何界定和打击恶意的法律选择成为各国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本书通过分析大量的欧盟《罗马I规约》和《海牙会议公约》的判例,构建了一套操作性强的反规避认定框架,强调了法院在适用冲突规范时必须兼顾实体法的政策目标。 此外,本书对“公共政策保留条款” (Public Policy Exception) 的现代解释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在人权保障日益成为国际共识的今天,传统的保守性“公共政策”已无法适应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作者主张,公共政策保留不应成为拒绝适用外国法的借口,而应聚焦于对基本人权和民主秩序的根本性侵犯,并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观点。 第二部分:法律选择机制的精细化与前瞻性 法律选择是国际私法的核心技术环节,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如何确定适用于特定跨国法律关系的准据法。作者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边界划定。在合同法领域,本书不仅分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对默示选择的影响,还探讨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合同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法律选择的复杂性——例如,云计算服务的法律适用,以及嵌入式软件的法律归属问题。 在非合同领域,如婚姻法和继承法,本书展示了传统“准属人法”规则(如国籍法、住所地法)如何被“最密切联系原则”所渗透和修正。例如,在涉及离婚、子女抚养权(特别是《海牙1980年监护公约》和《2007年海牙家庭法会议公约》框架下)的案件中,本书强调了“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如何重塑法律选择的优先顺序。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强制性规则” (Mandatory Rules) 理论的系统阐述。在国际私法体系中,法院必须尊重本国为保护重大公共利益而制定的、不容当事人通过选择法律加以排除的规范。本书通过比较分析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强制性规则范围的界定差异,提出了在多边条约框架下协调各国强制性规范的路径,尤其关注了反垄断、金融监管和数据保护等新兴领域的强制性规则的冲突。 第三部分:管辖权与域外判决的承认执行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国际私法实践中最具操作性的环节:法院的管辖权判定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作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管辖权的确定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接触点”问题,而是涉及数字足迹、服务器所在地、损害发生地以及被告的“系统性”商业存在等多个维度。 书中详细剖析了“最小接触标准” (Minimum Contacts) 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演变,并着重讨论了网络侵权案件中“效果发生地”与“行为实施地”的管辖权竞争。对于数字平台责任 这一热点,本书结合美国《通信规范法案》第230条的争议,探讨了如何运用国际私法规则来合理分配全球性在线内容的法律责任。 在判决承认与执行方面,本书对《纽约公约》(调整仲裁裁决)和各国关于外国民商事判决承认的国内法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作者强调,在处理外国判决的承认时,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平衡至关重要。对于新兴的“互信机制”——例如欧盟《布鲁塞尔I’(再者)条例》所体现的高度互认原则——本书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并分析了其在全球推广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当他国判决可能涉及对本国核心价值观的颠覆性裁决时(如某些涉及“法人格否定”的判决)。 总结与面向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冲突法、法律选择与管辖权》是一本面向高级法学研究者、资深律师、跨国企业法务部门以及对国际商事和民事争议解决感兴趣的法律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为理解现行国际私法规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更以其前瞻性的视角,为应对未来全球化带来的法律挑战指明了方向。本书对复杂法律问题的深入剖析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使其成为该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本关于侵权法的案例分析的书,当时觉得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一步步拆解,并与真实的判例相结合,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穿梭在法律的迷宫中,指引我们如何找到正确的路径。因此,当我看到《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种学习体验。我期望这本书也能像我之前读过的侵权法案例分析书一样,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刑法案例的分析过程,并且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而是真正地“教”我们如何去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论,例如如何识别案件的关键争议点,如何检索相关法律和判例,以及如何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深蓝色背景搭配银色字体,显得沉静而庄重,一看就让人觉得内容会是那种严谨、可靠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刑法理论和实务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但苦于自己接触的案例不多,理论知识也有些零散,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的书籍。这本书的副标题“刑法案例分析方法”正好戳中了我的需求点,让我觉得它或许能填补我知识体系中的空白。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从这本书的书名和初步的封面印象来看,我就对其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清晰的逻辑框架,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刑法条文是如何在具体的案件事实中得到应用的。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工具或思维模型,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读和处理刑法案例,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评分

说实话,我对法律领域的书籍通常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法律书籍写得比较晦涩,充斥着各种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这个书名,特别是“方法”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系统性的案例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避免在分析复杂案例时感到迷茫。我特别期待它能够针对刑法领域特有的分析难点,例如罪与非罪的界限、不同罪名之间的区分、定罪量刑的考量因素等,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范例,并对这些范例进行详尽的剖析,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帮助。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律体系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阅读新闻报道或者观看一些法律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和背后的法律逻辑感到困惑。尤其是刑法,其涉及到的原则和条文往往更加复杂和抽象,对我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门槛。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这本书时,我感到眼前一亮。书名中的“案例分析方法”让我觉得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专著,而更像是一本能够教会我如何“看懂”刑法案例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刑法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逐步掌握分析刑法案件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具,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案例分析正是连接法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本书的书名《法律适用方法:刑法案例分析方法(第2版)》恰恰突出了这一点。我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刑法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到一种科学、严谨的案例分析思路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真实的刑法世界,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是如何被解释、被适用的。尤其对于刑法而言,其背后涉及的社会伦理、价值判断等因素,也常常是案例分析的关键。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案例分析中融入这些更深层次的考量的见解,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刑法。

评分

不错,比较便宜,划算

评分

好书,信得过,值得购买,下次再来!

评分

这本书对中国法律人,包括公检法律师及法科生都十分有益!

评分

朋友推荐书目,应该不错,希望有所提高。

评分

京东自营的,品质不错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活动力度真是大啊,京东疯了,我也疯了

评分

朋友推荐书目,应该不错,希望有所提高。

评分

好书值得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