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量正义

裁量正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 著,罗豪才 编,毕洪海 译
图书标签:
  • 法律
  • 司法
  • 裁量
  • 正义
  • 法学
  • 法律哲学
  • 刑事司法
  • 诉讼
  • 判决
  • 权益保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57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387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法名著译丛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就非正义是否在横轴裁量一端更为常见这一问题而言,还应该根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考量: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是该横轴的哪一部分呢?该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越向横轴的规则一端发展,可用文献的数量就越多;越向横轴的裁量一端发展,著作和文章就越少。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裁量,缘何需要裁量
第二章 法治与禁止授权学说
第三章 裁量之限定
第四章 裁量之建构
第五章 裁量之制约
第六章 选择性执法与特权理论的勾联
第七章 检控权之限定、建构与制约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一:戴维斯教授的行政法遗产
附录二:普通法传统: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
后记

精彩书摘

  这些假定的原因并不容易找到。最简短的回答似乎是,没有人曾进行过系统的思考从而得出前述假设,但与其他习惯一样,关于检控的习惯是无意进化的产物。不论是什么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假设,检察官们通常会断定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假设是必须的。
  但我怀疑:倘若有罪的证据非常明确,为何诸如县的检察官还应当拥有决定是否提出检控的裁量权,或许这部分是基于政治影响,但却不必向任何人表明调查发现的证据,无须向任何人说明为何按照这种方式解释法律,或者为何就某个棘手的政策问题选择了某个特定的立场?为何裁量权应当不受限定,结果他可以从证明有罪的六个犯罪嫌疑人中,选择任何一个提出检控而让其他五个走路,而且如果他愿意,可以根据正义之外的考量做出决定?如果他认为甲和乙犯有同样的重罪,而且同样应当予以检控,除非他的选择具有理性且合法的根据并公开加以阐明,否则为何允许他以重罪检控乙,而让甲承认轻罪走路?为什么他做出的利益攸关的决定不受其他官员审查,不受法院审查,而我们的法律和政府制度在其他情况下通常都假定有必要制约人类的弱点?为什么由人民代表正式颁布的法律,他有绝对的权力决定根本不予执行这一部,完全执行那一部,而另外一部只有因为或当他认为在某个具体案件中应当执行的时候才予以执行呢?即便我们假定检察官必须拥有选择性执法的权力,但为什么我们不要求他公开阐明其总体政策.要求他在个案中遵循这些政策以便保护公平正义?

前言/序言

  如果在一个横轴上排列所有针对个体当事人之正义的决定,左端是受具体规则支配的决定,右端是包含不受限制之裁量的决定,中间是以规则、原则、标准与裁量构成的各种混合形式为根据的决定,那么在这一横轴上,最严重而且最经常出现非正义的是哪里?我认为政府官员和法官在横轴的规则那一端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规则有助于公平无私,制定规则通常是相对理性的,而当有必要个别化时,决策者很少会犯过于严格方面的错误。而在向横轴中间发展时,非正义现象很可能也并不常见,在这里原则或其他指南会对裁量进行限制或控制。我认为最严重而且最经常发生非正义情形的是横轴的裁量一端,在这里几乎没有规则和原则提供指导,决策官员的情绪会影响其工作,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偏袒会对决定产生影响,而做出的选择往往也会体现人性的缺陷。
  就非正义是否在横轴裁量一端更为常见这一问题而言,还应该根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考量: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是该横轴的哪一部分呢?该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越向横轴的规则一端发展,可用文献的数量就越多;越向横轴的裁量一端发展,著作和文章就越少。
《法槌下的抉择:实践理性在法律运行中的角色》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法律实践中“裁量”这一核心议题,旨在揭示法官、检察官乃至律师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何超越既有规范的僵硬框架,运用实践理性做出符合正义的裁判。它拒绝将法律视为一套完全封闭、机械运行的体系,而是将其置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之中,探讨规则背后的价值取舍与人文关怀。 本书的写作视角立足于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理论的张力地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对经典法理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勾勒出司法能动性与法律确定性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一部分:规范的边界与解释的张力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首先构建了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模型。法律条文并非如同数学公式般精确无误,而是充斥着概念的模糊性、开放性和推定性。我们探讨了“开放性规范”(如“合理期限”、“重大过失”、“公序良俗”)在司法适用中如何被迫敞开解释的空间。 第一章:法律语言的歧义性与构造性 本章集中探讨了法律文本的生成机制,强调法律语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规范的意义不是预先固定的,而是在法律推理和具体情境的碰撞中被“构造”出来的。我们考察了不同学派(如语义学派、目的论解释学派)在处理模糊词汇时的差异,并指出,当所有解释路径导向的后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时,法律适用的“创造性”瞬间便应运而生。 第二章:法律的漏洞与“良性失语” 法律规则的制定必然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本书详细分析了立法“未尽之意”的现象,即当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例如,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空白)无法被现有规范有效覆盖时,法官的责任并非消极等待立法,而是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寻找最佳的过渡性解决方案。我们区分了“恶性漏洞”(导致明显不公)和“良性失语”(提供了解释的自由度),并深入分析了后者如何成为司法能动性的重要温床。 第三章:原则与规则的冲突解决机制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法律渊源不仅仅是规则(Rules),更包含大量的原则(Principles,如平等、比例、信赖保护)。本书借鉴了韦茨克(Robert Alexy)的论辩,阐释了在原则冲突的场合,如何运用“比例性考量”(Proportionality Test)来衡量两种价值的权重。这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一个需要进行复杂权衡和论证的量化过程,体现了司法判断对价值排序的深度介入。 第二部分:实践理性与情境化判断 此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重点讨论了司法判断的非形式逻辑面向,即法官如何将抽象的法律原则“锚定”到具体、独特的事实情境中。 第四章: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溢出” 法律判断的第一步是查明事实,然而,事实认定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证据链不完整或涉及主观意图的案件中。本书认为,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会“溢出”到法律适用层面,迫使裁判者不得不采取更具防御性、更依赖于经验和直觉的判断方式。我们分析了“优势证据标准”(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背后的概率哲学,以及它如何迫使法官接受一个“足够好”而非“绝对确定”的认定。 第五章:同理心、移情与情境正义 本书挑战了“冷酷的法律人”的刻板形象,强调了人类经验在司法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探讨了移情能力(Empathy)在理解犯罪动机、评估损害后果以及确定量刑幅度时的关键作用。情境正义(Contextual Justice)要求裁判者超越案件的事实摘要,理解当事人的生命叙事。例如,在量刑时,对被告人悔罪态度、成长环境的深刻理解,往往比单纯的犯罪构成要件更具指导意义。 第六章:司法能动性的边界与合法性基础 法官的自由裁量并非为所欲为,其合法性来源于对民主授权的尊重和对宪政秩序的维护。本章详细考察了司法能动性(Judicial Activism)的理论困境。我们引入了“克制性司法”(Judicial Restraint)的观念,认为法官的自由裁量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公共论辩和可接受的法律推理之上。任何超出法律共同体普遍接受范围的判断,都将损害司法的公信力。 第三部分:裁量与法律共同体的建构 本书的终章将视角从个体法官的内心世界扩展到整个法律共同体的运作机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驯服和引导自由裁量。 第七章:判例的生成与说理的义务 判例是前次裁量成果的固化。本书着重分析了判例的“约束力”是如何通过说理的质量来保障的。详细的、逻辑严密的判决理由,是确保后续裁判者能够有效继承或区别对待先前裁量的工具。我们考察了不同法系(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在判例生成机制上的差异,并指出,无论法系如何,缺乏充分说理的裁量本质上是武断的。 第八章:技术、效率与正义的悖论 面对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司法系统面临着效率的巨大压力。本书警示了过度依赖标准化流程(如快速通道审理、格式化文书)可能带来的“程序化正义”的风险。当效率成为首要目标时,细致入微的情境考察和深入的价值权衡极易被牺牲。我们呼吁,在引入司法自动化工具时,必须保留对例外情况和复杂案件的“慢审”空间。 结论:实践理性作为法律的生命线 全书总结认为,“裁量”并非法律的缺陷,而是法律生命力的体现。它承认了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局限性,并为法律在不断演变的社会中保持其相关性和正义性提供了必要的弹性。真正的司法智慧,存在于对抽象规则的深刻理解与对具体情境的敏锐把握之间的持续对话之中。本书旨在为所有法律实践者提供一个审视自身判断基础的框架,强调在每一次决定性选择面前,对自身“实践理性”的审视与负责。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裁量正义》这本书名时,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些在关键时刻,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法官和律师的身影。我知道,法律的严谨性与现实的复杂性之间,往往存在着一道需要“裁量”来填补的鸿沟。这本书,我期望它能为我勾勒出这条鸿沟的宽度与深度,以及司法实践者是如何在其中游刃有余地穿梭。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到,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中,“裁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逻辑。是基于经验的直觉?还是严谨的逻辑推导?亦或是对社会影响的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用引人入胜的笔触,揭示“裁量正义”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运作机制,让我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司法判决,并从中获得对公平与正义更具深度的理解。

评分

读到《裁量正义》的标题,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它触及了法律实践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引人深思的部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解释和应用,而“裁量”正是这种解释和应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是如何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考量。是证据的取舍?是事实的认定?还是社会价值的权衡?我期盼作者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向我展示不同司法体系下,“裁量”的边界和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正义”本身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它是否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抑或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不断追求更公平、更合理的答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更是对社会公平和人类良知的一次探索。

评分

《裁量正义》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法庭上,辩论激烈、证据纷纭的场景。我知道,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铁律,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中,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些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司法决策过程,让我理解“裁量”的艺术。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机械套用,更包含了司法人员的经验、判断力、甚至是对人性的洞察。我期待能看到,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是如何在“裁量”的过程中,被放大,最终影响到案件的走向。同时,我也很好奇,在“裁量”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潜在的偏见和风险,以及如何去规避和纠正这些问题。这本书,如果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司法裁量,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裁量正义》,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让我拿到手时就有一种探索未知的期待。我一直对法律的运作机制,特别是那些在条文之外,由法官、检察官甚至是陪审团的判断和考量所塑造的“裁量”空间充满好奇。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揭开这层面纱,让我看到那些冷冰冰的法条是如何在鲜活的案例中获得生命,又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被赋予不同的解读。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罗列,而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理解“裁量正义”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在事实、证据、法理以及社会伦理基础上的复杂权衡。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些法律条文本身存在模糊地带,或者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司法人员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去做出最接近“正义”的判断的。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绝对是一次值得的阅读体验。

评分

《裁量正义》,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我一直认为,法律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那冰冷的条文,更在于它在真实世界中的灵活应用和不断演变。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了解这一过程的窗口,让我看到“裁量”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将抽象的正义原则,转化为具体、公正的判决。我希望它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司法人员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最符合情理和道义的选择。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裁量”究竟是依靠什么来指引方向的?这本书,如果能回答这些问题,那它将是一部我非常珍视的读物,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更是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一个相对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商务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值得一读的书,不错。做活动买很实惠。

评分

喜欢!学术书籍 必看!

评分

想研究行政裁量,这本书绕不过去。

评分

正品,不错的一次购物

评分

商务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喜欢!学术书籍 必看!

评分

zhengban

评分

经过挑选的书籍,值得认真研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