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周先生早年就学于北大和西南联大,曾问学于闻一多先生并成为其助手,学术生涯卓有成就的便是“庄子校释辩正”系列论文,获得学术界一致的好评。
冯友兰先生说:“‘庄子校释辩正’已读数则,《庄子》原文费解之处一经校释,便觉文从字顺,真所谓焕然冰释,怡然理顺者。”王力先生说:“此文对《庄子﹒逍遥游》作校释,博采众说,择善而从,间出新义,多正确可信。”等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系列论文可以说代表了现代庄子注释学的较高水平。
本书选编了8篇作者关于庄子研究的发表的或未发表的手稿,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见解独立,影响深远。
何善周先生庄子研究鲜明特点是从不孤立考证字、句、句,而是把庄子的思想运用到对语词的考释中。何先生认为:不懂庄子的思想,就难理解庄子中的语词;反之,不理解庄子中的词语,也难理解庄子的思想。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何先生《庄子研究》可以说是:注解详尽,精于校勘;精通古音,明析通假;追溯词源,考订词义。何先生以其独到的眼光,科学的考证,来辨正前人对《庄子》的讹误。
何善周(1911-2008)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前所长。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曾问学于闻一多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创获极多,称誉学林。不但在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领域建树卓著,还在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传统文化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特别是其对《庄子》相关篇章的研究和阐释,独立新见,影响深远。
《庄子·逍遥游》解歧 ………………………………… (1 )
《庄子·逍遥游》“三餐而返”解歧 …………………… (35)
《庄子·养生主》校注辨正 …………………………… (44)
《庄子·人间世》校注辨正 …………………………… (64)
《庄子·人间世》续疏 ………………………………… (91)
《庄子·德充符》校注辨正 …………………………… (102)
《庄子·马蹄篇》校注辨正 …………………………… (142)
《庄子·秋水篇》校注辨正 …………………………… (156)
附录:《庄子章句(附校补)·齐物论(伦)》闻一多(遗著)
物伦犹事类,齐物伦犹齐事类。 …………………… (175)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从触感上来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雅致的哑光纸张,拿在手里分量感适中,不会太轻飘,也不会重得让人负担。字体排版上,能看出编辑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书名和作者信息的处理,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现代感。装订线的位置处理得相当平整,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太担心书页会松动。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墨色的显现清晰,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特有的反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减轻了不少。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外形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内容抱有了期待。那种对“物”的尊重感,从拿起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铺垫。
评分从学术贡献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原创性。它似乎并不满足于对既有成果的重复阐发,而是勇敢地尝试提出新的解释框架或更细致的解读路径。我个人觉得,作者在材料的发掘与整合方面,展现出了极强的敏感度,能够从看似零散的文本碎片中,提炼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洞察。这种“发现”的过程,是学术研究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读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时,我甚至会产生一种“原来可以这样看”的豁然开朗之感。这种颠覆性或补充性的观点,无疑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绝对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跟风之作,而是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给我一种很强的“对话感”。作者的笔触虽然保持着学术的距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与读者真诚交流的愿望。它不像某些冷冰冰的文献汇编,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身边耐心讲解。当我遇到困惑时,常常能从下一句话或下一段的铺陈中找到清晰的指引,这种“被引导着思考”的感觉非常宝贵。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示范了一种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思考方法。读完合上书本后,那种知识被内化、思维被激活的感觉,比单纯记住几个事实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如何带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旧有的文本。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作者在展开论述时,似乎总是在不断地搭建脚手架,确保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基础支撑。不同于一些流于表面的观点罗列,这本书的行文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辩论,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时所花费的心力,那种对语境的精准捕捉和对历史演变的细致梳理,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清晰可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某个段落的论证方式,那种由表及里、抽丝剥茧的分析手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个研究领域的认知边界。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复杂议题时的叙事节奏,实在是高明。它懂得什么时候该快刀斩乱麻,迅速切入核心;又懂得什么时候需要放慢脚步,娓娓道来,引导读者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或思想脉络中。我发现,即便是涉及到跨学科的引用,作者也能用一种非常流畅自然的方式将其融入整体论述,没有出现那种生硬的“堆砌”感。这种行文的“呼吸感”非常重要,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研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富有韵律的探索之旅。有些学术著作读起来像是在爬一座笔直的梯子,而这本书更像是在山间小径上蜿蜒前行,虽然路程不短,但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评分段落乱七八糟 是论文集 ? 建议专家类购买。
评分也就那样,还可以哦,么么哒
评分段落乱七八糟 是论文集 ? 建议专家类购买。
评分质量很好,不到200页的一本书感觉有点小贵。
评分书很好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段落乱七八糟 是论文集 ? 建议专家类购买。
评分质量很好,不到200页的一本书感觉有点小贵。
评分质量很好,不到200页的一本书感觉有点小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