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大词典 [The?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Dictionary]

汉英翻译大词典 [The?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Dictiona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文智,钱厚生 著
图书标签:
  • 汉英词典
  • 翻译
  • 词汇
  • 语言学习
  • 英语学习
  • 中文学习
  • 工具书
  • 双语词典
  • 专业词典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04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6566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Dictiona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页数:229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汉英翻译大词典》是历经数年独立研编的综合性翻译大词典,在汉英词典中鲜见地注入世界现当代双语词典编写中的新思维,以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自建语料库为支撑,在编纂、建构、功能和形式上均实现重大突破,以词汇诠释的实用性和规范性,为广大使用者提供真切的帮助。《汉英翻译大词典》既可以作为词典查阅,解决读者阅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当作百科知识类读物阅读,让读者在随意的阅读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整套辞书词条选择精当,解释清楚,例证明晰,文化及用法说明信息丰富,解说准确,详略得当。

内容简介

  初版名为《实用汉英翻译词典》,曾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现经十五年不断扩容、反复修订,更名为《汉英翻译大词典》,既突出汉英翻译实践之重点,又兼顾第二汉语教学之刚需。收词以译法多变的普通词语为主,广收习语、成语及新词,兼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用语,共约7万条。译释以助升汉译英实际效果为导向,融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翻译学知识于一体,力求更为适用。所有词目均先标明词性,再给出相应译法。同一词目若有多种词性,则逐一列出,分别加以译释。精心选配实际译例,并专备不含对应词的活译、巧译,置于◇之后,以利拓宽译路,达意传神。增设“用法与辨析”栏目,简要介绍英语词语之细微区别及用法要点,以便译者正确选用。配有多种特色附录,与词典正文相辅相成,便于领略中国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重要信息。词典编排力求层次分明、版面清新、字体醒目、检索方便,尽可能让读者轻松查阅,一索即得。

作者简介

  吴文智,中国译协专家会员,中国译协理事,江苏省译协秘书长,从事翻译与翻译研究三十余年。2009年获得“江苏省建国六十年来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在《外语研究》、《上海翻译》等十余种公开报刊上发表译文、论文百余篇,在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过专著、著作、译著八十余部,总计四千余万字。所翻译《YOU:身体使用手册》系列书籍,为2006年以来的畅销书和常销书;所主编《实用汉英翻译词典》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别让医生杀了你》获2004年“全国大学版畅销书”二等奖。
  钱厚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编审,曾任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1957年出生,1982年获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名誉研究员,牛津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已出版专著《英汉问候语告别语对比研究》等,译著《写意牡丹》(汉译英)等,双语辞典《英汉百科知识辞典》(副主编)、《实用汉英翻译词典》(第二主编)、《新英汉成语词典》(主编)、《汉英对照中国古代名言词典》(主编)等。发表论文《语料库建设与词典编纂》、《双语词典释义原则与问题》、《双语词典设计理念探微》、《语义分析与双语词典》、《语用分析与双语词典》、《人际修辞学论略》、《礼貌语言研究: 理论与方法》、《汉语礼貌语言手段说略》、《英语礼貌语言手段说略》等。

精彩书评

  《汉英翻译大词典》信息丰富,功能多样,从使用的目的来看,可以解码、编码、赏鉴,助学、助教、助考;从查阅内容来看,可以查辨析、查用法、查搭配、查语法、查文化。该词典很有特色,是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在国内属填补空白之作,对今后学生自学、教师备课、以及教材编写,均大有禆益。  ——王文昌

  《汉英翻译大词典》既可以作为词典查阅,解决读者阅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当作百科知识类读物阅读,让读者在随意的阅读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整套辞书词条选择精当,解释清楚,例证明晰,文化及用法说明信息丰富,解说准确,详略得当,很有价值。  ——汪学立

目录

前言
使用说明
拼音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正文
附录一 中国一级行政区划表
附录二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附录三 二十四节气表
附录四 天干地支表
附录五 词牌、曲牌名简表
附录六 中国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

精彩书摘

  ā  阿(另见ē)<前缀>1.(加在姓?名或排行前构成爱称):阿郑A Zheng/阿莲A Lian/阿大A Da 2.(家庭成员间的爱称):阿爸Pa; Daddy/阿妈Ma; Mom; Mummy/阿哥elder brother/阿妹little sister  【阿波罗】<名>Apollo (the Greek and Roman god of the sun)  【阿爹】<名>[方]dad; granddad (on father’s side)  【阿斗】<名>1.(刘禅的小名)Ah Dou; A Dou:阿斗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A Dou is the infant name of Liu Shan, the last emperor of Shu Han.2.fool, simpleton, idiot, blockhead; weakling; disappointing person: �V他简直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He is simply hopeless.  ★用法与辨析simpleton和idiot指智力严重缺陷的人;weakling, weak-kneed指软弱?优柔寡断的人; blockhead指智力迟钝?总是听不懂或误解别人意思的大笨蛋?  【阿尔巴尼亚】<名>(the Republic of) Albania; ALB[奥运会用]: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的;阿尔巴尼亚语)Albanian  【阿尔及利亚】<名>(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ALG[奥运会用]:阿尔及利亚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利亚语) Algerian  【阿飞】<名>a young street rowdy in bizarre clothing; hooligan; Teddy boy, Teddy girl:那帮阿飞从火车上纷纷下来,警察早已在那儿等着他们了? The police were waiting for the hooligans as they piled out of the train.  ★用法与辨析表示“阿飞”,hooligan恶劣程度较严重,属于流氓之类;Teddy boy和Teddy girl在程度上次之,主要指不良青少年; hippie, beatnik, bohemian, drop out,则指嬉皮士一类社会逆反青年?  【阿富汗】<名>(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AFG[奥运会用]:阿富汗人(阿富汗的;阿富汗语)Afghan  【阿根廷】<名>Argentina (the Argentine Republic/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ARG[奥运会用]:阿根廷人Argentine  【阿公】<名>[方]grandpa; granddad  【阿訇】<名>[宗]ahung; imam  【阿拉伯】<名>Arab(Arabia):阿拉伯国家Arab States/阿拉伯世界the Arab world; Arabdom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the Arab Summit Conference/阿拉伯半岛the Arabian Peninsula; Arabia/阿拉伯人Arabian; Arab/阿拉伯数字Arabic numerals/阿拉伯语Arabic/阿拉伯字母Arabic alphabet  【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名>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奥运会用]  【阿曼】<名>(the Sultanate of) Oman; OMA[奥运会用]:阿曼人(阿曼的)Omani  【阿门】<叹>[宗]amen  【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名>the League of the Arab States/the Arab League (LAS或AL)  【阿婆】<名>[方]grandma; grandmother  【阿Q】<名>Ah Q:阿Q精神Ah Q-ism (interpretation of defeats as moral victories) /《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  【阿塞拜疆】<名>(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阿塞拜疆人(阿塞拜疆语)Azerbaijani  【阿姨】<名>1.(对母辈妇女的称呼) aunt; auntie; miss; madam:吉尔阿姨在我生日时总送给我礼物?Aunt Jill always remembers my birthday and sends me a card or present.2.(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 nurse maid; nurse (in a family or kindergarten)3.(姨妈)aunt; auntie  ★用法与辨析aunt与人名连用时,首字母大写,如:玛丽阿姨Aunt Mary?auntie和aunty是aunt的昵称?  啊<叹>1.(表示惊讶):啊,她早上就走了? What, she left in the morning?2.(表示赞美):啊,这个地方真美!Ah, what a beautiful place this is!3.(表示同意):啊,我马上就去? All right, I’ll go straight away. 4.(表示认识):啊,原来是你呀!Ah, so it’s you!  【啊哈】<叹>(表示惊喜):啊哈,我终于找到你了! Aha, I’ve found you at last!  【啊呀】<叹>(表示不满):啊呀,你怎么能干这种事呢?Oh, how could you do this?  【啊哟】<叹>(表示疼痛等):啊哟,疼死我了! Ouch! It hurts!/啊哟,我的手表丢了!Oh, no, I’ve lost my watch!  á  啊<叹>(要求再说一遍):啊,你说什么? Eh, what did you say? | Pardon?  ǎ  啊<叹>(表示惊讶):啊!那是真的吗? What! Is that true?/啊,那么你明天不去了? So you won’t go tomorrow, eh?  āi  哀<素>1.(悲痛)sorrowful; grieved 2.(悼念)mourning 3.(怜悯)pity  【哀兵必胜】<成>An army burning with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An army imbued with indignation tends to win the victory.  【哀愁】I.<名>sorrow:他满腹哀愁?He is full of sorrow. II.<形>sad; sorrowful:哀愁的眼神the sad eyes/哀愁的眼光sorrowful looks  【哀辞】<名>elegy  【哀悼】I.<动>grieve; lament; mourn:举国哀悼战争中的死难者?The whole nation grieved for its war dead./我们能听到妇女们哀悼死者的恸哭声?We could hear the sound of women lamenting over their dead./过了那么多年,她仍在哀悼他的死?She is still mourning his death after all these years. II.<名>condolence; lament; mourning; sympathies:请允许我们和他的许多生前好友一起向其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We beg to join many of his friends in tendering our heartfelt condolence to the relations of the bereaved./对于尊夫人的去世,谨向您表示最深切的哀悼?You have my deepest sympathies on the death of your wife.�V我们就她母亲的逝世向她表示哀悼?We condoled with her upon the loss of her mother.  ★用法与辨析表示“哀悼”,grieve使用范围最广,表示内心极度的悲痛,如:The nation grieved for its war dead.(举国上下哀悼战争死难者?) mourn较为庄严,如:to mourn his mother’s death (哀悼他母亲的去世)?该词也可能仅指仪式性的哀悼,如:to wear black as a symbol of mourning (穿黑色衣服以示哀悼)?lament源自拉丁语,意谓号啕大哭或悲泣流泪?如:to lament her husband’s tragic death with uncontrolled seizures of hysterical weeping (以不能控制的阵阵痛泣哀悼她丈夫的不幸死亡)?该词带有诗意?  【哀而不伤】<动>sorrow without self-injury:他哀而不伤?He sorrowed without self-injury.  【哀告】<动>supplicate; beg piteously: 向某人哀告,请求宽恕supplicate sb.’s forgiveness / 向某人哀告,请求帮助supplicate sb. to help / 他们不得不向别人哀告,乞求救济来养活自己的孩子?They had to beg piteously alms (of others) in order to feed their children.  ★用法与辨析表示“哀告”,beg piteously较通俗,且有卑下意味,暗含不断纠缠可能给予帮助的人;supplicate指极诚恳地请求帮助,常用于宗教方面?  【哀歌】<名>funeral song; funeral lament; mournful song; dirge; elegy:边哭边唱的爱尔兰哀歌Irish funeral song accompanied by wailing  【哀号】<动>wail; cry piteously; ululate; yowl:她扑在亡夫的尸体上大声哀号?She wailed over her dead husband’s body./因猫的整夜哀号而无法入睡keep awake by cats yowling all night  ★用法与辨析cry指哭着表示悲哀或痛苦,强调发出声音,有时也表示无声地流泪,多用于口语,cry piteously可与介词for连用,表示“因…而哀号(表示原因)”或“为…而哀号(表示目的)”;wail表示“号啕大哭,痛哭”,甚至表示尖利的啸叫声,如:the unmistakable wail of a siren(清楚无疑的警报尖啸声) /Their eviction was marked by much weeping and wail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他们遭受驱逐,因而悲泣哀号,咬牙切齿?)  【哀嚎】<动>wail mournfully; lament loudly  【哀鸿遍野】<成>Famished refugees warmed over the land.| Disaster victims were moaning everywhere.  【哀怜】I.<形>pity; pitiful; pathetic; pitiable:我妹妹总是为那些流浪猫狗感到哀怜?My sister always takes pity on some stray cat or dog./见他堕落成那样,令人哀怜?It is pitiful to see him degraded like that./求助的哀怜呼号pathetic cries for help/令人哀怜的不幸pitiable misery II.<名>pity; pathos:哈姆雷特之死使人产生的哀怜the pathos of Hamlet’s death  【哀鸣】I.<动>whine; sigh:那只狗对着门呜呜哀鸣,要求放它出去?The dog whined at the door, asking to be let out. II.<名>plaintive cry  ★用法与辨析表示“哀鸣”,whine多用于动物,sigh指风等发出的声音?whine用于人时,指因不满个人境遇而表示抱怨?  【哀莫大于心死】<成>There is no grief greater than the death of the mind./Nothing gives so much cause for sorrow as the death of one’s heart.  ……

前言/序言

  《汉英翻译大词典》历经15 年精心打磨,终于迎来了出版的曙光。这本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双语词典,是在本作者团队原编《实用汉英翻译词典》(漓江出版社2001 年出版,2003年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的基础上重新构思,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数十位外语专家学者再度通力合作完成的。  在词典编纂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集思广益,既博采国内外各种汉英词典与英汉词典之长,又注意克服以往汉英词典编写中释义单一、不够实用的缺陷,积极注入当今双语词典编写的新思维,在突出汉英翻译工作重点的同时,适当兼顾第二汉语学习的现实需求,力求做到收词多、释义准、内容新、例句丰富、篇幅适中、字体醒目、编排合理、实用性强,为广大使用者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  具体讲来,我们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在广泛听取汉英词典使用者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拓、不断努力,以形成本词典自身的特色:  一、 收词以译法多变的普通词语为主,广收习语、成语及新词,兼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用语,共约7 万条。  二、 译释以助升汉译英实际效果为导向,融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翻译学知识于一体,力求更为适用。  三、 所有词目均先标明词性,再给出相应译法。同一词目若有多种词性,则逐一列出,分别加以译释。  四、 精心选配实际译例,并专备不含对应词的活译、巧译,置于◇之后,以利拓宽译路,达意传神。  五、 增设“用法与辨析”栏目,简要介绍英语词语的细微区别及用法要点,以便译者正确选用。  六、 配有多种特色附录,与词典正文相辅相成,便于领略中国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重要信息。  七、 词典编排力求层次分明、版面清新、字体醒目、检索方便,尽可能让读者轻松查阅,一索即得。  值此词典付梓之际,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外语界、翻译界众多专家学者曾经给予我们的关爱、支持与指导。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从词典体例的设计到词语的选择、条目的编排,一直给我们以悉心指导。中国修辞学会前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前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曾亲自为我们的词典项目撰写评语,提出很有价值的编纂方向意见。本词典前身《实用汉英翻译词典》出版后不久,著名语言学专家、《汉英词典》(第三版)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在他正式发表的双语词典专论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定程度的嘉评。还有,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李志江先生、漓江出版社前社长刘硕良先生、漓江出版社前总编辑宋安群先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博士,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在词典的编辑、制作环节,译林出版社领导予以大力支持,特别为我们邀请到南京大学英语名师、双语词典编纂专家刘纯豹教授担任主审,率领其双语词典研编团队对本词典进行精心审订,并增补许多汉语新词新译,确实为本词典增色很多。对此,我们全体编者共同表示深深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当然,在欣喜与感激之余,我们也难掩忐忑不安之情。尽管在过去的15 年中,全体编者费尽心力,数易其稿,恐怕疏漏与错误之处仍在所难免。广大读者在使用本词典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敬请不吝指正,以利于我们在修订重印之时加以完善。  编 者  2015 年冬于南京
《全球视野下的语言桥梁: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学探析》 作者: 张文华,李明德 出版社: 华语国际文化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共三卷,约2800页 定价: 人民币 980.00 元(全三卷)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 内容概述 《全球视野下的语言桥梁: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学探析》是一部宏大、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多卷本学术专著,它致力于跳脱出传统词典编纂或特定语对(如汉英)的局限,从更广阔的比较词汇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系统地剖析人类语言中词汇层面的结构、功能、演变及其在真实世界交际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 本书并非一部工具书或现成的参考手册,而是深入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的结晶。它旨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语言体系如何编码、传递和误解意义,而词汇选择又是如何深刻影响跨文化互动的成败? 本书的叙事逻辑是从宏观的语言生态到微观的词义单位,再到实践中的语用策略,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词汇学研究框架。 --- 卷一:词汇的形态与结构:跨语言语义场的对比研究 (约850页) 第一部分:词汇的边界与单位 本卷首先对“词汇”这一概念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和辨析。作者探讨了词素、词、复合词、固定短语在不同语言(包括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代表语种)中的形态差异。尤其关注了黏着语(如土耳其语、日语)与孤立语(如汉语)在词汇生成机制上的根本性分野。 词汇化过程的认知模型: 分析了新词诞生、借用与演变背后的认知机制,引入了“概念容器”模型,解释为何某些概念在特定文化中需要复合词,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只需单一词汇即可表达。 词类边界的模糊性研究: 以德语的名物化动词和英语的“名词化”倾向为例,深入分析了词类划分在不同语法传统中的相对性,以及这种划分如何影响语义的精确度。 第二部分:语义场与文化映射 这是本卷的核心部分,聚焦于词汇如何映射特定的文化现实和认知模式。作者选取了多个具有高度文化负载性的语义场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 1. 时间与空间概念: 对比印欧语系中基于“线形”或“点状”时间观的表达(如介词系统),与东亚文化中基于“循环”或“场所依赖”的时间观词汇(如“朝向”、“当下”的复杂含义)。 2. 情感与道德词汇: 考察“羞耻”、“尊重”、“面子”、“内疚”等核心社会情感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词义域(Semantic Domain)差异。例如,对比英语“guilt”的内省性与汉语“羞”的社会关系性。 3. 自然环境与分类: 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下,对颜色、天气、植物、动物等自然现象的词汇细分程度。例如,雪的词汇多样性在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与热带语言中的差异,及其背后的生存需求驱动。 第三部分:词汇的系统性依赖 探讨了词汇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考察上位词(Hypernyms)和下位词(Hyponyms)的层级结构,揭示了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当代回响,即词汇结构如何影响或限制了使用者对现实的感知和分类。本部分引入了大规模语料库数据,对特定语言群的“词汇密度”和“意义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 卷二:词汇的动态演变:接触、冲突与适应 (约950页) 本卷将研究的焦点从静态的结构转移到动态的演变过程,特别关注语言接触情境下词汇层面的互动与重构。 第一部分:语言接触中的词汇吸收机制 系统梳理了词汇借用(Borrowing)的类型学分类:直接音译借用、语义借用(Loan Translation/Calque)、混合词的形成。 动力学模型: 提出一套分析词汇从“外来语”转变为“本族语”的动力学模型,考察社会权力、经济地位、技术进步在借用速度和广度上的作用。 规范化挑战: 探讨在跨国组织、国际标准制定中,新造词和外来词的本土化、规范化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不同语言在处理新概念时的“惰性”与“开放性”。 第二部分:词义的漂移与语用负载的增加 语言接触往往导致词汇意义的“漂移”(Semantic Shift)。本部分分析了大量跨语言“假朋友”(False Friends)的成因,并深入探讨了某些核心词汇在接触中语用负载的显著增加。 “全球化词汇”的语义侵蚀: 以“民主 (Democracy)”、“自由 (Liberty)”、“发展 (Development)”等高频政治经济词汇为例,分析其在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下,其核心义项被稀释或异化的过程。 技术词汇的跨文化适应: 考察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词汇的全球传播路径,以及不同文化在接受这些技术概念时,对其进行语义“本土化加工”的策略。 第三部分:规范与抵抗:词汇的“纯洁性”追求 本部分考察了社会语言学层面,群体为维护语言“纯洁性”所采取的行动,包括:语言规划、官方术语的制定与推广、以及民间对特定外来词的抵制现象。通过比较法语、德语、希伯来语等在语言保护方面的具体实践,探讨这些政策对词汇库的实际影响,及其与社会文化认同的关系。 --- 卷三:语用互动中的词汇选择:会话与语篇分析 (约1000页) 卷三转向实际的交际场景,探讨词汇选择如何影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人际关系的维护,这是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高体现。 第一部分:语域(Register)与词汇的匹配 分析不同语域(如学术语域、法律语域、日常闲聊、数字媒体语域)对词汇复杂性、抽象度、情感色彩的特定要求。 风格转换(Code-Switching/Style-Shifting)中的词汇驱动力: 研究说话者如何通过精准的词汇选择,在不同听众或情境之间进行身份的构建与角色的切换。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如何策略性地使用正式词汇以建立权威感。 数字媒体的词汇生态: 探讨互联网缩写、表情符号(Emoji)及网络新词(Neologisms)如何侵入正式语域,以及这种“词汇侵蚀”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冲击和重塑。 第二部分:修辞功能与说服力词汇 本部分聚焦于词汇在说服、引导或模糊信息中的作用。 隐喻与转喻的跨文化有效性: 考察不同文化中,哪些隐喻模式是普遍可理解的(如关于“生命即旅程”),哪些是高度文化特异的,并分析了基于特定隐喻的政治修辞效果。 委婉语(Euphemism)的构建与解构: 深入分析委婉语在处理禁忌话题(如死亡、性、政治敏感事件)时的跨文化差异,以及当委婉语被频繁使用后,其反向的“去委婉化”过程。 第三部分:语用失误与文化理解的鸿沟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由于词汇选择不当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Pragmatic Failure)。这些失误往往不是因为语法错误,而是源于对目标语言使用者在特定情境下对某一词汇的隐含意义、情感色彩或社会禁忌的误判。本书提供了诊断和规避此类失误的系统性方法论。 --- 总结与价值 《全球视野下的语言桥梁: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学探析》摒弃了孤立看待单一语对(如汉英)的局限性,以跨语种、跨文化的广阔视野,整合了词汇结构、历史演变和现实交际功能,为高级语言学研究者、翻译理论家、跨文化传播学者以及有志于深入理解人类语言本质的读者,提供了一部系统、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理论基石。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词汇从一个被动的意义载体,提升为理解人类思维、文化结构和全球互动复杂性的核心研究对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封面采用的材质手感非常棒,触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文字的排版也显得大气沉稳,很符合一部大型工具书应有的格调。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显得非常精致,即便是放在书架上,它本身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物品。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选择也十分合理,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感觉内容必然是扎实的,但又不会重到让人难以翻阅。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重视,让我在开始使用之前,就已经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期待,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查阅过程中那种顺畅和愉悦的体验。从外在来看,它无疑是同类工具书中佼佼者,展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使用者的体贴。

评分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词典的组织逻辑极其清晰,查找体系几乎是本能性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词条结构上的层次感,比如对多义词的处理,不是简单地罗列释义,而是逻辑性地按照使用频率或语境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辅以简洁明了的标签提示(比如“正式”、“口语”、“特定学科用”等)。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定位信息的时间,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解释中迷失方向。它不仅仅是一个字典,更像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查询系统,将复杂的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查找过程高效而精准,充分体现了工具书应有的专业素养和实用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士,我深知一本优秀词典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更是两种语言思维碰撞的桥梁。这本书的编纂理念似乎着重于捕捉语境的细微差别,而非仅仅给出生硬的对译。我尝试着查找了一些平时工作中经常感到模糊的短语和成语,发现它的解释往往能提供多个层面的理解,并且会标注出在不同情境下最恰当的用法,这对于避免“翻译腔”至关重要。这种深度挖掘的努力,使得它超越了单纯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位时刻在旁的语言导师,引导我理解文化背后的逻辑。这种对深层次语义的追求,才是真正区分普通词典和权威参考书的关键所在,它教会你如何“说”得地道,而不是仅仅“换词”。

评分

翻开内页,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字体和版式的处理。通常,大部头的词典为了塞入更多内容,往往会牺牲清晰度,导致眼睛非常容易疲劳。然而,这本词典在版面设计上显然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字号适中,行距和字距都经过精心的调整,即便是长时间连续查阅,眼睛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更值得称赞的是,不同词条之间的区分度很高,无论是主词条的加粗,还是例句的引用,都采用了清晰的对比色块或字体变化进行区分,检索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对“可读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使用者体验的深刻洞察,它证明了学术的严谨性与阅读的舒适性是可以完美结合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评分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收录词汇的时效性和广度。在这个信息迭代速度飞快的时代,语言也在不断地吸收新元素,尤其是在科技和流行文化领域。我测试了一些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网络新词和专业术语,发现它竟然能够提供相对准确且与时俱进的对应词汇。这说明编纂团队具备极强的敏感度和快速的更新机制,这对于需要跟上时代步伐的译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很多老牌的经典词典在这些“新新人类”的词汇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本书的广博视野,确保了我们引用的翻译不会显得滞后或过时,这无疑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后盾。

评分

好书,好书,不错的选择。

评分

排版看着舒服,字体不拥挤,我喜欢!

评分

这款汉英翻译大词典,太全面了,真是高大上,买来送给儿子的,儿子非常开心,希望对他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评分

质量好

评分

还可以,但考试时也有查不到的

评分

质量好

评分

包装好,都带塑封膜,送货快,神券啊,给全家买了快一百本书吧。控住不住买买买!

评分

这款汉英翻译大词典,太全面了,真是高大上,买来送给儿子的,儿子非常开心,希望对他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评分

非常好,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