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ISO 9001+的书!
我们用“1个中心、3个关注、1种能力”诠释 “ISO 9001+”:
“从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到以业务需求为中心”
如何体现这个中心?
“关注预期结果和收益胜过关注符合标准要求”
“关注适应变化胜过关注实施管控”
“关注人员协同胜过关注流程效率”
如何平衡这些要求和期望?
捕获“ISO 9001+”的价值, 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
如何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
我们的答案是ISO 9001+DIY:
Define It Yourself-自定义!
Deploy It Yourself-自迭代!
Deliver It Yourself-自体验!
全书由三篇组成。回归常识思维篇,主要为读者阐述了未来经营环境、组织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之间的联动和作用,进而揭示ISO 9001新版标准回归价值在思维和视角上的具体表现;标准的变与不变以及ISO 9001作为组织运营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事半功倍应用篇,主要采用了"以事为先”和"以人为本”这两个线索为读者拆解标准,包括应用方法、工具及审核关注点,进而阐述了如何基于风险找到管控平衡点,基于绩效找到突破点。知行合一行动篇,主要结合不同组织的个性特征,讨论推行ISO 9001新版标准与变革之间的关系,并站在管理变革的高度,帮助读者构建组织推行新版标准的愿景和蓝图。
王二乐
标准梦工场创始人,首席顾问/首席培训师。联盟工作方式的探路人。
历任英国标准协会(BSI)北方区总经理,中国区副总裁,负责培训咨询业务,在职期间屡获殊荣。曾作为IT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合伙人, 负责公司业务发展及多个战略性咨询项目。早期曾就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挪威船级社(DNV),劳氏质量认证(LRQA)等中国分部。
作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通过培训与咨询,定制化评估与审核等方式,已为超过350家遍布各行各业的组织提供服务,被客户公认为极具影响力的导师。
交流与分享:roger.wang@standarddw.com
乔锐
标准梦工场创始人,首席教练/资深培训师。联盟工作方式的实践者。
历任英国标准协会(BSI)西南区总经理、BSI管理学院战略产品总监,负责培训产品的开发和交付。曾作为风险管理专业咨询机构合伙人、总经理,负责公司经营管理以及战略项目的交付。早期曾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
作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已为超过150家组织进行培训或教练式辅导服务,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录
回归常识思维篇
第1章颠覆经典的时代 2
1.1 正在发生的未来 3
1.2 第三种选择 9
1.3 秩序崩塌、实证崛起 14
第2章回归价值的标准 17
2.1 谁定义 19
2.2 相关方 20
2.3 共识:ISO 9001+ 32
2.4 无法回避的不确定 35
2.5 变和不变 42
2.6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48
事半功倍应用篇
第3章拆解ISO 9001:2015 54
3.1 CAPDo改进循环 55
3.2两横三纵话关联 57
第4章“以事为先”拆标准 61
第5章“以人为本”拆标准 71
第6章“人”+“事”交互谋结果 74
6.1 “动中求静”找平衡,“迭代验证”促改进 74
6.2 标准究竟变了什么 81
知行合一行动篇
第7章变革之术 84
7.1 变革模型E=Q × A 85
7.2 用故事描绘未来 89
7.3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97
第8章变革之路 112
8.1 成功变革的八步法 113
8.2 得人心、赢未来 124
8.3 成为渐进主义者 128
后记标准自定义时代,我们不做旁观者 131
附录A用户之声――调查报告 134
附录BISO 9001:2015审核循证要点 143
参考文献 194
前言
“ISO 9001 +”—— 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管理的首要课题是确保组织存活的能力。确保组织结构的强度和韧性以及适应冲击、适应变局与善用机会的能力。”
——彼得?德鲁克
在今天这个激荡万千的商业环境中,机会稍纵即逝,威胁无处不在,时刻考验着组织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突破的弹性与韧性。管理回归到其最基本的常识,即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收益成为评判管理价值与成效的唯一标准。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管理方法——ISO 9001国际标准同样面临如何动态平衡组织合规、合理与合情的敏捷运营要求这一课题。
2015年9月23日,ISO 9001:2015版国际标准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打开标准,“变更”、“结果”、“风险”、“领导力”等词汇映入眼帘,人们心中都会暗念——“大事件”终于来了!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作为自愿性标准的ISO 9001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超过130万张认证证书。这次改版对于百万计的组织来说,更多的意味着挑战还是机遇?对于组织的管理,将会带来怎样全新的价值和启发?与此同时,由ISO 9001衍生而来的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如ISO/TS 16949、AS 9100、ISO 13485、ISO 14001、ISO 45001、ISO 37001等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同步的升级、发布和转版。这些与之前已经升级的新版标准ISO 27001和ISO 22301一起,又将给组织的未来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
对于业界正在热烈探讨的话题——新版ISO9001究竟会给组织带来什么价值?——我们所理解的答案是“ISO 9001+”:在满足认证要求的前提下,打造组织自身需要的运营敏捷力,即由组织自己来定义ISO 9001在组织内的特定价值。
ISO 9001向敏捷演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987版及1994版的ISO 9001站在审核员的视角,专注工作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回首那个时期,实现产品的一致性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企业获得ISO 9001证书即意味着领先。
2000版和2008版ISO 9001开始从审核员视角向标准使用者视角改变,最重要的体现是过程方法的提出。标准要求组织利用过程方法把“体系”这个概念落地,实现管控的全面性。以量取胜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标准提倡的关注客户满意,关注过程效率,成就了众多时代巨人的最佳实践,标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近几年,随着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经济浪潮荡涤着商业环境,秩序不断崩塌,实证不断崛起,组织的经营模式则不断创新演变,个体价值与组织关系也发生着巨变。曾经的最佳实践,反而成为组织的障碍和瓶颈。“基于标准的实践”不得不转向“基于实践的标准”。这一切都迫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组织的经营模式滞后于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管理方法滞后于经营模式的动态演进,ISO 9001则更滞后于组织实际的管理需求。ISO 9001“无用论”和“过时论”的甚嚣尘上,无情地昭示着这一残酷现实。对于许多组织来说,ISO 9001似乎已经沦为一张让人颇感鸡肋的证书。
ISO 9001该如何重构方可满足组织应对管理挑战的诉求,进而支持组织不断演进的长效经营模式呢?标准使用者大声疾呼,它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与业务紧密关联的,能够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的“ISO 9001+”——适应变化、灵活有效和稳定一致。
这样的标准势必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我们从第三代商业标准的特点中可以找到佐证。与二十世纪初期起步的第一代商业标准所关注的产品技术规范,以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第二代商业标准所关注的工作程序相比,与时俱进的第三代商业标准关注组织的预期收益,通过激发人的潜能,强化组织行为,提升组织绩效。
新版ISO 9001顺应第三代商业标准的发展,从视角、原则、结构和内容等各方面展现出第三代商业标准的特征。
?从“基于风险的思维”到“绩效驱动”;
?从“将变化作为常态管理”到“预期结果”;
?从“回归管理常识”到“尊重人性”;
?从“最轻量的管控”到“团队协同作战”。
?……
新标ISO 9001全方位体现出敏捷的思维和应用,是一部由组织自定义的标准,为组织打开了突破传统、引领变革、捕获价值之门。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共性的标准要求与组织自定义的预期收益之间搭起桥梁,为您深入阐释新版ISO 9001所蕴含的富有生命力与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引您切身解读标准编写者希望分享给处于多变环境中的各类型组织的管理方法与实践,希冀为您的管理实践之路带去新的启发和思考。全书由以下三篇组成。
回归常识思维篇,主要为读者阐述了未来经营环境、组织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之间的联动和作用,进而揭示新版ISO 9001回归价值在思维和视角上的具体表现,以及标准的变与不变与对这些具体表现之间的关联关系。
事半功倍应用篇,主要采用了“以事为先”和“以人为本”这两个线索,运用直观的结构化图例为读者拆解标准,进而阐述了如何基于风险找到管控平衡点,基于绩效找到突破点。
知行合一行动篇,主要结合不同组织的个性特征,讨论推行ISO 9001新版标准与变革之间的关系,并站在管理变革的高度,帮助读者构建组织推行新版标准的愿景和蓝图,把握变革的关键成功因素。
本书主要读者为企业管理者和标准实践者,同时也希望获得专业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标准爱好者的赐教。我们还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带来两项收益:第一,作为主题培训教材,读者扫描本书每篇结尾的二维码,即可获得本篇相应的PPT文件,便于以后的学习和交流。第二,本书是一本“轻”、“活”之书。此书的撰写原则就是精益。在这样一个时间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笔者践行用最简洁的语句描述最纯粹的内容,为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感受是本书最重要的预期结果。
同时,迭代也是本书遵循的原则。本书的升级版将结合读者反馈对内容进行持续修正,我们也将秉承协作原则,与广大标准实践者共同打造取自真实案例的实践篇。因为我们坚信,用户声音是验证ISO 9001价值的唯一标准。
最后,希望通过本书传递的、我们归纳的 ISO 9001新版标准核心价值主张——“1个中心,3个关注,1种能力”开启您的阅读之旅。
ISO 9001+
“从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到以业务需求为中心”
如何体现这个中心?
“关注预期结果和收益胜过关注符合标准要求”
“关注适应变化胜过关注实施管控”
“关注人员协同胜过关注流程效率”
如何平衡这些要求和期望?
“ISO 9001+”——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就被其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作者以一种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方式,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严谨性与敏捷开发的灵活性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组织运营模式。我一直认为ISO 9001虽然是质量管理的基石,但在快速变化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它的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僵化和滞后。而这本书则巧妙地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它并非要抛弃ISO 9001,而是通过引入敏捷的思想,让ISO 9001变得更加“鲜活”,更能适应动态的需求。书中关于如何构建迭代式改进的质量管理流程,如何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来验证和优化流程,以及如何赋能团队在流程优化中发挥主动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平衡标准化与灵活性之间关系的论述,这对于那些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又要追求快速创新的企业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蓝图,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既有体系的基础上,注入敏捷的活力,从而打造一个真正具有韧性和竞争力的组织。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极佳,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组织运营的深度问题。我一直认为,成功的组织不仅仅在于拥有良好的产品或服务,更在于其内在的运作机制是否能够支撑持续的成长和创新。而《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自定义ISO 9001+》正是从这一根本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更高层次运营能力的路径。作者巧妙地将ISO 9001的严谨管理框架与敏捷开发的灵活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合动力”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又能赋予组织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文化重塑”和“领导力转型”的章节,因为我认为,任何流程和体系的成功实施,最终都离不开组织文化的支撑和领导者的推动。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打造敏捷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理念、文化、流程到人员的全面变革。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且可行的指导,帮助我们开启组织运营的下一轮升级。
评分我一直深信,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核心,并提供了一套极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作者将ISO 9001所代表的“确定性”和“标准性”与敏捷所倡导的“不确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精妙的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运营框架。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敏捷理念套用到ISO 9001之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两者内在的共通之处,并提出了“自定义”的解决方案,这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真正服务于组织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我特别认同书中关于“赋能团队”和“打破信息孤岛”的论述,这对于提升组织的整体协同效应和响应速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理论,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构建一个更加敏捷、更具竞争力的组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让我对“敏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一直以为敏捷只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专属名词,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敏捷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巧妙地融入到组织运营的方方面面,从战略规划到日常执行,无不体现出“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应对不确定性的组织架构,书中提供的框架和工具让我茅塞顿开。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如何通过引入敏捷原则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激发员工潜能。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心智重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的流程、沟通方式以及决策机制,并思考如何打破陈规,拥抱变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者和团队。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我在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困惑。长久以来,我们团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往往会牺牲掉一些创新的可能性,或者因为流程过于僵化而导致响应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而《打造组织运营敏捷力――自定义ISO 9001+》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它不是简单地要求我们“更快”,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更聪明地”工作。书中提出的“自定义ISO 9001”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灵活调整的。我特别喜欢关于“价值流管理”和“反馈循环”的部分,这些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消除流程中的浪费,如何通过持续的反馈来驱动改进,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的组织文化。读这本书,让我不再将敏捷视为一种“技术”,而是将其看作一种“能力”,一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它帮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高效、更具创新性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运营新范式,让我对未来的管理充满了信心。
评分前面的模型很有意思,后面的故事很精彩。下次碰到问题,可以翻前面模型练一把。
评分经典好书,值得拥有。快递服务非常好。非常满意!?????
评分有启发
评分妈妈从小教育我,人长得丑就一定要多读书……
评分很好,很喜欢京东的物流
评分京东真是神速。谁定义速度,客户!谁定义标准,组织!
评分本书中管理标准就是最低文档+最高人员潜力释放,认同。
评分先在JD上听的语音导读后买的,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不错的东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