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东方艺术史专家常任侠写给普通人的舞蹈史
图文并茂展现中国舞蹈的魅力
《中国舞蹈史话》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是中国舞蹈史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作品从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谈起,系统地论及秦汉及南北朝时期的舞蹈,尤其着重唐宋时期以及近代各种舞蹈种类和形式,是对中国古代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回顾和总结。本书分为二十四章,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时间性,并从舞蹈美学的物质基础、本质灵魂、表演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质。
常任侠(1904-1996),安徽阜阳颖上人,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1931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1938年,到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为《抗战日报》编副刊。1945年,应印度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佛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著作有新体诗《毋亡草》等,艺术史研究著作有《民俗艺术考古论集》、《东方艺术丛谈》、《中国舞蹈史话》等,译述有《印度的文明》、《中国服装史研究》等。
前言
一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
二原始的《大傩舞》与《角抵舞》
三古代的文舞与武舞
四古代的巫舞与优舞
五秦汉时期的舞蹈
六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七南朝的《白纻舞》
八北朝的《拨头舞》
九隋唐时期的舞蹈
十《胡腾舞》
十一《踏谣娘舞》
十二《兰陵王舞》
十三《霓裳羽衣舞》
十四《柘枝舞》
十五《泼寒胡舞》
十六《五方狮子舞》
十七《西河剑器舞》
十八唐宋舞蹈的演变和宋代的舞蹈
十九宋代的《柘枝舞》
二十宋代的《剑器舞》
二十一中国近代的秧歌舞
二十二中国近代的《花鼓灯舞》
二十三中国各民族的地方舞蹈
二十四中国舞蹈的回顾与总结
附:插图说明
后记
《白纻舞》的舞人,是青年的女子。《晋白纻舞歌诗》说:“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驱巾拂尘。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清歌徐舞降祇神,四座欢乐胡可陈。”从诗意看,舞人穿着白纻制的舞服,飘素回风,有如轻云一般。封建贵族们饮着美酒,观赏着曼舞轻歌,四座欢乐,这正是贵族豪门宴会的场景。
《白纻舞》多在夜晚举行,在辉煌的烛光下,展开了华筵,美人的曼舞于是开始。这情景见之于鲍照、沈约等人的诗句中。鲍照《白纻歌》:“兰膏明烛承夜晖”,“夜长酒多乐未央”。沈约《四时白纻歌》:“朱光灼烁照佳人”,“夜长未央歌白纻”。此外尚有张率、杨衡等人诗 ①所述舞蹈夜宴的情景相同。下迄唐代,犹复如此,唐诗人也有不少咏白纻舞的篇章。 ②
从这些人的诗句中,表现出封建上层的豪华生活,朱门五侯正作长夜之饮,舞筵前的美人,流芬散雪,以娱乐这些骄奢的主子。
在六朝以来的诗人歌咏中,更可以看出舞《白纻》时,有声乐和器乐伴奏,如“齐倡献舞赵女歌”,“声发金石媚笙簧”(《晋白纻舞歌诗》),“情发金石媚笙簧”,“清歌流响绕凤梁”(王俭《齐白纻》);“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节舞少年”(武帝《梁白纻辞》);“含商咀徵歌露晞”,“秦筝赵瑟挟笙竽”,“卷幌结帷罗玉筵,齐讴秦吹卢女弦。”(鲍照《白纻歌》)等等,都曾说到它是舞乐并奏的。在张率的《白纻歌》中,更有清丽的描画,他说:“歌儿流唱声欲清,舞女趁节体自轻,歌舞并妙会人情,依弦度曲婉盈盈,扬蛾为态谁目成”。在丝管协奏,度曲相和之际,舞人尽态极妍,献出她的妙技,长袖拂面,玉钗挂缨,流目送笑,宾客忘归,于是得到极大的欢畅。
但舞人的心情却与统治者的欢乐恰恰相反,她往往流露出悲哀的情绪。如汤休惠诗:“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舞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疑。”又说:“少年窈窕舞君前,容华艳艳将欲然。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这种悲凉的情感,在欢场中出现,是随着封建社会矛盾而产生的。盛年不再,秋扇弃捐,在张率、杨衡的诗中,往往有同样的意境。“坠叶飘花难再复”,“牵裙览带翻成泣。”事奉统治者的不易,使当时的舞人,有低回叹息,压抑不住的愁思,诗人们都代她们倾诉出来。
《白纻舞》初为独舞,到梁代曾发展为五人合舞,梁武帝《白纻辞》:“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怨独立特为谁。”李白《白纻辞》:“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这 七 南朝的《白纻舞》
诗句中所表现的似是独舞。武帝曾命沈约作《白纻》五章,名《四时白纻歌》,分为《春白纻》、《夏白纻》、《秋白纻》、《冬白纻》及《夜白纻》五章 ①。据龙辅《女红余志》载:沈约《白纻歌》五章,舞用五女,中间起舞,四角各奏一曲,至“‘翡翠群’飞以下,则合声奏之,梁尘俱动。舞已,则舞者独歌末曲以进酒。……”沈约诗五首,词翰颇美,其末四句,云是梁武所增加,末二句是对统治者的颂词,大概就是梁时宫廷舞白纻时所唱的歌辞,末四句为反复的合唱。准“歌者不舞,舞者不歌”之例,这是坐在一侧的乐人伴奏的。
《白纻舞》的演奏过程,由徐缓渐至疾迅。在“回眸转袖暗催弦”以后,舞步便逐渐加快。舞到“牵裙览带翻成泣”、“翡翠群飞飞不息”的阶段,由于舞步迅急,颇费体力,因此舞毕之后,往往粉汗浸淫。所以张率诗说:“流津染面散芳菲”,杨衡诗说:“香汗微渍朱颜酡”,“月华泛艳红莲湿”,诗人所描写的形象是生动而细致的。
自晋以来的诗歌中,对《白纻舞》动作的描绘很重要,双手举起,长袖飘曳生姿。《晋白纻舞歌》说:“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宋白纻舞略同。又刘铄《白纻曲》说:“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耀青蛾,掺掺握手映鲜罗。……”这都是表现举手扬袖的动态。袖的动作,大约有“掩袖”、“拂面”、“飞袖”、“扬袖”等几种。王建《白纻歌》诗:“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秋风生。”掩袖是在舞人低鬟转面时,以双袖微掩面部,半遮娇态的动作。拂面与掩袖略同,但是轻轻地拂过,沈约诗:“长袖拂面为君施”略可见意。飞袖比较迅急,鲍照诗:“珠履飒沓纨袖飞”,大概是在节拍快速时的动作。扬袖,当初舞时即举手扬袖,在节拍较缓,低舞慢转时,也做此动作,王俭诗所谓“罗袿徐转红袖扬”者即是。
除手与袖的动作外,眼的表情也很重要。如沈约诗:“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如娇如怨状不同,含笑流眄满堂中。”王俭诗:“转眄流精艳辉光,将流将引双雁行。”汤惠休诗:“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凡此都特别注意到眼的表情,流波送盼,含笑生姿,舞人在精神上与观众起了交流感情作用,而增加欢乐的情趣。
……
作为一名业余的舞蹈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年代的错位感,常常搞不清楚某个舞种究竟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又在哪个朝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变革。因此,我非常看重书籍的结构逻辑和索引的完善程度。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轴索引,让我能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时期,那将是极大的便利。更进一步来说,我希望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是什么”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舞蹈会衰落,而另一些会兴盛?这背后是否反映了社会阶层对娱乐方式的需求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地域的舞蹈风格差异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例如,南方的婉约细腻与北方的豪迈奔放,这些地域特征是如何渗透到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中的?如果能找到一些交叉对比的章节,比如比较一下唐代长安的宫廷乐舞与同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带来的异域舞蹈的影响,那种文化交融的张力,想必会非常精彩。总之,我期待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历史背后的驱动力和文化逻辑。
评分说实话,我对“话”这个词在书名中出现感到一丝好奇。它暗示了这本书可能采用了一种非严肃、更偏向讲述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正是我所偏爱的。历史一旦被板正地堆砌起来,就容易沦为枯燥的教条。我更希望读到的是幕后的花絮、舞者的人生片段,甚至是宫廷舞者的辛酸泪。比如,那些为帝王表演的乐舞,他们是否也有自由表达的渴望?这种“人”的角度,往往比宏大的历史叙事更能触动人心。我期待看到关于特定舞蹈家生平的精彩侧写,他们的艺术追求和个人命运的交织。例如,讲述一位敦煌舞的复兴者,他是如何花费数十年时间,从壁画中“复活”那些飞天的形象,这种奉献精神本身就是一出动人的舞蹈。如果能将舞蹈史融入到当时的哲学思潮或审美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比如魏晋风度的飘逸如何影响了当时的肢体语言,会更有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用他毕生的所学,为我娓娓道来一部流动的中国。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国舞蹈史的讲述,常常被过度聚焦于宫廷和庙堂之上,那些根植于民间,与农耕、祭祀、婚丧嫁娶紧密相连的“活态”舞蹈,往往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我希望这本精装本能够真正做到“大家小书”的平衡——既有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篇章,也能挖掘到小人物的艺术表达。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社火、高跷、秧歌的详细记述,它们才是普通百姓情感的宣泄口和集体记忆的载体。这些舞蹈或许没有精致的服饰和复杂的程式,但它们的力量在于生命的蓬勃和世代的传承。书中是否有关于这些民间艺术如何抵抗现代化冲击,如何在当代被保护和重新诠释的讨论?如果能加入一些对现当代舞蹈家在创作中如何从民间汲取灵感,进行“在地化”创新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具现实意义了。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从黄土地到高雅殿堂的全体舞者共同谱写出的,那部气势恢宏、又充满烟火气的集体舞蹈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留白的处理,让阅读过程变得十分舒缓,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我一直认为,好的历史书籍应该像一部精心编排的纪录片,既要有严谨的史料支撑,又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我个人对近现代舞蹈的探索尤为关注,比如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现代舞思潮如何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土壤发生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我们自己的现代舞流派。那个时期的舞蹈家们,他们肩负的文化使命和社会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希望作者能着重笔墨描绘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那些先驱者们如何在借鉴与创新之间走钢丝。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舞蹈,我渴望看到更具田野调查色彩的描述,那些深入到山村部落,记录下的仪式性舞蹈,它们是活着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图腾。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舞蹈动作的分解图示或清晰的影像资料链接,那就更完美了,毕竟舞蹈是动态的艺术,静态的文字总有其局限性,但高质量的图文结合能最大限度弥补这一点。
评分翻开这本厚厚的精装书,一股陈年的墨香扑鼻而来,装帧的质感实在令人赞叹,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一直对咱们国家的传统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舞蹈,它不像戏曲那样声嘶力竭,也不像音乐那样抽象,舞蹈是身体的诗歌,是无声的叙事。我期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了解那些从古至今,从宫廷雅乐到民间狂欢的舞蹈脉络。比如,我特别好奇汉代的“踏歌”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是庄重肃穆,还是充满生活气息?唐代霓裳羽衣曲的意境,能否通过文字和图片得到最大限度的还原?这本书的开篇,如果能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地域划分,想必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我希望能看到关于舞蹈服饰、道具,乃至当时社会背景对舞蹈发展影响的详尽论述,而不是仅仅罗列舞种名称。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如何理解那些抽象的舞蹈术语,比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背后的具体动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梳理,更是对舞蹈美学精髓的深入剖析,让读者能真正“看”到那些已经消逝的辉煌。
评分就这本书而言,内容很好
评分京东商城的产品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而且发票俱全,售后也还不错,我之前一直在京东购物。记住,要选京东自营的商品,第三方卖家的服务要差些。以后会一直支持京东。
评分大家小书,小中见大,值得收藏。
评分非常不错,值得购买,名副其实,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深入浅出,资料翔实!
评分大家写的经典小书,中国舞蹈史话
评分大家写的经典小书,中国舞蹈史话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非常有启发
评分简约,但科学。适合闲来一读。
评分一下买了很多本书,包装很好,箱子装的,边角都很完整,都带塑封,新书的感觉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