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

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新清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职业道德
  • 法律伦理
  • 律师职业道德
  • 法学教材
  • 法律教育
  • 职业道德
  • 法律职业
  • 第二版
  • 规范执业
  • 法律职业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98326
版次:2
商品编码:119636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字数:41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了解与学习法律职业群体职业道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为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精心编写的法学基础教科书。全书以简明的结构讲述法律职业道德基本理念与制度,以及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公证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学者等法律职业群体的职业道德细则。在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与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亦有兼顾,于每章章末引入典型案例与司考例题,深入浅出予以分析,使本书不仅宜于教学,并具现实指导作用,当为了解与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zui优选择。

作者简介

王新清,男,1962年出生,河南新野人。法学博士,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常务副校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有《刑事管辖权基本问题研究》(独著)、《市场经济中的律师和律师工作机构》(独著),主编《刑事诉讼程序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证据学》等法学著作三十余部,在《中国法学》、《新华文摘》、《法学家》等杂志上发表“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特别行政区刑事管辖权”、“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司法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等学术论文七十余篇。曾获“宝钢教育奖”、“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奖项。
李蓉,女,1968年出生,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考入湘潭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学习情报学,1991年留校工作;1996年考取湘潭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硕士学位,分配至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200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5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到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法学院访学一年,研修加拿大刑事司法制度。现为湖南省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已撰写和编著法学著作近十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赵旭光,男,1979年出生,山东蓬莱人。1998年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继续攻读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应聘至华北电力大学任教。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学科暨硕士点负责人。已出版专著两部,参编教材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七项,在《政法论坛》、《法学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袁钢男,1979年出生,安徽合肥人。1997年考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学习,2001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理论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兼职副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伦理、法学教育、人权法。独著《欧盟监察专员制度研究》、《权利回归:国家人权机构研究》,主编《实践性法学教育论丛》等,合著三部、合译两部,参编教材二十余部,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等纵向项目三项。
李筱永女,1976年出生,山西吕梁人。1994年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1998年在山西省教育学院任教;2001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本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谢财能男,1982年出生,福建龙海人。2001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8毕业后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先后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法律职业道德概说
第一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渊源
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第四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功能
第二章法律职业道德要素
第一节法律职业理想——实现公平与正义
第二节法律职业态度——勤勉、谨慎
第三节法律职业责任——抑恶扬善、扶弱济困
第四节法律职业义务——忠于职守、执业为民
第五节法律职业良心——诚实信用、爱憎分明
第六节法律职业纪律——严明
第七节法律职业信誉——清廉、正直
第八节法律职业荣誉——法律至上、宪法为尊
第三章法律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节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概述
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约束
第四节法律职业道德养成
第四章法律职业责任
第一节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责任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职业责任的构成
第三节法律职业责任的追究
第五章法官职业道德
第一节法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法官职业道德要素
第三节法官职业责任
第四节法官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六章检察官职业道德
第一节检察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检察官职业道德要素
第三节检察官职业责任
第四节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七章律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律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第四节律师职业责任
第五节律师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八章仲裁员职业道德
第一节仲裁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仲裁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仲裁员职业责任
第四节仲裁员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九章公证员职业道德
第一节公证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公证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公证员职业责任
第四节公证员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十章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行政执法人员职业责任
第四节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育
第十一章法律学者职业道德
第一节法律学者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法律学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法律学者职业道德的培育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第二版修订说明

《法律职业道德》第一版于2007年4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较好地适应了我国法学教育的需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该版先后10次印刷,印数26000余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法律职业面临新的、更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也对法律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为了把这些新的规定和要求吸收进本教材,我们在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对《法律职业道德》第一版做了修订,对很多章节重新进行了撰写,是为本书第二版。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在各章章末附上相关典型案例,并作案例分析;为了帮助读者参加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我们按照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各章节,并将与各章内容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司法考试)例题选取或者设例一二附在每章之后,并添解答,以助益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版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作者单位仍遵照出版时):王新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李江海(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李蓉(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李筱永(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赵旭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高宏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由于职业变动、工作繁忙等原因,李江海、高宏雷博士没有参与本版教材修订。为加强本书的编写力量,我们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袁钢博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谢财能加盟,参与教材有关章节的撰写和修订。

本版教材的撰稿人及其分工如下:

王新清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



撰写并修订第七章和第十一章。

李蓉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撰写并修订第一章和第二章。

袁钢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修订第八章和第九章。

赵旭光法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撰写并修订第三章和第四章。

李筱永法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撰写并修订第十章。

谢财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修订第五章和第六章。



李江海、高宏雷两位博士分别撰写了第一版的第五、六章和第八、九章,对他们在第一版编写中的卓越工作表示感谢。

全书由上述作者修改后,先由副主编赵旭光副教授审阅修改,最后由主编王新清教授通改定稿。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乃至谬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
《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指南(第四版)》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实用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手册,旨在为读者提供从理论基础到实战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内容涵盖国际贸易的各个核心环节,旨在帮助从业人员和学生准确理解和高效处理复杂的国际商业活动。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环境分析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包括国际贸易的定义、特征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随后,深入剖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从古典理论(如亚当·斯密的大国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现代理论(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帮助读者理解贸易活动的深层经济驱动力。 在环境分析方面,本书详细探讨了影响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因素。首先是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不同国家的政治稳定性、贸易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对供应链的影响。其次是经济环境,重点分析了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如何影响进出口成本与盈利能力。最后,对文化差异和技术进步在塑造现代贸易格局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商务中的关键性。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合同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本部分详尽阐述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构成要素,包括要约、承诺、合同的有效性与可撤销性。重点讲解了合同条款的精确起草与谈判技巧,特别是关于价格确定(如FOB、CIF、DDP等价格术语的精确运用与风险分配)、质量标准(如检验标准、缺陷索赔)以及交货期和违约责任的界定。 合同的履行阶段被细致拆解。内容包括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程序,在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机制。此外,本书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国际贸易中的单证制作与审核,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关键单据的格式、用途和相互衔接关系,确保贸易流程的顺畅无虞。 第三部分:国际结算与风险管理 国际结算的安全与效率直接关系到贸易资金的周转。本部分系统介绍了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包括汇付、托收(D/P、D/A)以及信用证(L/C)的种类和操作流程。对于信用证,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涵盖了即期信用证、延期付款信用证、议付信用证等不同形式的风险点和操作要点,并结合了最新的UCP 600 国际惯例进行解读。 风险管理是贯穿贸易始终的关键环节。内容包括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对冲策略。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本书介绍了远期合约、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的应用,帮助企业锁定成本,平抑波动。信用风险方面,则侧重于对贸易伙伴的信用调查方法和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进行风险转移的实践。 第四部分:国际物流、运输与海关实务 现代国际贸易高度依赖高效的物流体系。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国际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包括多式联运的组织、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与操作,以及不同运输方式(海运、空运、陆运)的优缺点比较。重点解析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核心条款(如一切险、基本险的责任范围),指导读者如何为货物购买最恰当的保险。 海关实务是贸易环节中要求最严格的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流程、所需单证、以及各国海关监管要求。特别关注了原产地规则(如普惠制的使用)、关税的分类与估价方法,以及各国海关检验检疫程序的合规性要求,以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货物延误或罚款。 第五部分:国际营销与电子商务前沿 为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国际营销策略和新兴贸易模式。内容包括国际市场调研的方法论、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如何构建全球分销渠道。 此外,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本书探讨了B2B、B2C平台的操作模式、知识产权在跨境贸易中的保护问题,以及数字支付系统(如数字货币在贸易结算中的潜力)的应用现状与法律框架。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前瞻性的国际贸易知识框架,使其能够自信、专业地参与到日益复杂的全球商业活动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如同指引迷途者的灯塔,为每一个渴望理解法律从业者行为边界的人点亮了道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流于形式,而是深入到法律职业的灵魂深处,探讨那些支撑起整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取向。我对其中关于“律师的保密义务”的阐述尤为欣赏。它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更是一种对委托人信任的承诺,一种对职业秘密的守护。书中通过分析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等敏感案件,展现了律师在履行保密义务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如何凭借坚定的职业信念,维护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身披正义战袍的战士,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为守护委托人的秘密而默默付出。此外,关于“法官在庭审中的中立性”的论述,更是让我对司法公正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法官并非冷冰冰的机器,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有个人喜好,但一旦坐上审判席,就必须将一切个人情感置之度外,以完全中立的态度,公正地审视案情,听取双方的辩论。这种自我克制与职业精神,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

初次翻开《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深刻的洞察所吸引。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我一直对律师、法官等法律职业群体的行为规范充满好奇。《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恰恰满足了这份好奇。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法律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权”的章节,书中通过剖析几起有争议的案件,深入探讨了在侦查初期,律师如何平衡案件侦破的需要与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讨论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叹法律职业的从业者肩负的责任之重。此外,对于“法官的审判独立性”的论述,书中引用了多位法官的访谈,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抽象的原则变得具体可感,深刻理解了法官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如何坚守公正的底线,做出无愧于良心的判决。整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并非晦涩难懂,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论据,即便是门外汉也能窥见法律职业道德的宏大图景,感受其中蕴含的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工作者心怀敬意,而《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哲学。这本书并没有将法律职业道德描述成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展现为一种动态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准则。我尤其被书中对“诚信原则”在法律职业中的应用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要求法律从业者诚实不欺,更是一种对职业声誉的珍视,一种对自身信誉的维护。书中列举了一些因诚信缺失而导致职业生涯乃至声誉一落千丈的案例,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如同一记记警钟,时刻提醒着法律从业者,诚信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另外,对于“正当程序”的强调,也让我大开眼界。它意味着,即使是最终能够证明某人有罪,也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这背后所蕴含的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对权力滥用的警惕,让我看到了法律作为一种秩序,其精髓所在。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法律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权利和义务,更是关于道德和良知。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预期,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法律职业的黄金准则,也映出了其中的些许阴影。我之前一直认为,法律从业者不过是按照规则办事,但《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让我明白,这背后有着比规则更深层的东西——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一种对公正的执着。书中对“利益冲突”的处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上的禁止,更是对职业操守的严峻考验。想象一下,一位律师既代理了甲公司的诉讼,又在另一案件中为与甲公司有利益冲突的乙公司提供法律咨询,这其中的道德风险有多大?书中通过详细的分析,层层剥茧,揭示了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如何可能动摇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更让我触动的是关于“证据的合法性”的讨论。书中强调,即使是为了将罪犯绳之以法,也不能使用非法获取的证据。这一点让我对法律的“程序正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白法律的生命线在于其过程的公正,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正义。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如果我身处其中,是否能够做出同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评分

《法律职业道德(第二版)》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让我看到了法律职业背后那条无形而坚韧的道德底线。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将抽象的道德原则融入到具体的法律实践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尊重司法程序”的讨论深感认同。它并非仅仅是要求遵守程序,更是一种对法律秩序的维护,一种对社会公平的保障。书中通过分析一些因程序瑕疵而导致案件结果失公的案例,强调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我由此理解到,即使是最微小的程序错误,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损害公正。此外,关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论述,也让我对法律职业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辩护,更是对弱者权利的守护,对不公的抗争。书中描绘了许多律师在逆境中,依然坚守职业信念,为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法律职业的温度和担当。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法律职业的从业者,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正义的守护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