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编写,系统阐述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立法前的准备和立法案的提出、立法案的审议程序、法律法规的表决和公布、法律解释、立法权限和立法层级、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法律法规适用备案与审查、立法技术规范,等等。本书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专职从事立法的专家编写,是《立法法》扩大地方立法权后可以作为立法指导用书的一本实用性图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对立法法的首次修改。本书立足修改后的立法法,对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具体实务操作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全面解读,针对授权立法、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税收立法、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备案审查以及司法解释等重要问题作出进一步说明。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本书以提高立法质量为目的,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做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同时通过立法协商、论坛、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逐步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张春生,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79年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工作亲历者之一。他长期从事国家法和行政法立法工作,30年间经历了230部法律的诞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法进程的重要见证者。
第一章 立法前准备和法案的提出 / 001
1. 什么是立法规划?什么是立法计划?国家立法还需要规划和计划吗?001
2. 怎样编制立法规划?003
3. 立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006
4. 怎样编制年度立法计划? 008
5. 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时如何进行立项论证?009
6.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立项论证标准是什么? 010
7. 立法规划怎样调整?011
8. 常委会工作机构如何督促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落实?012
……
第二章 法案的审议程序 / 034
第三章 表决和公布 / 089
第四章 法律解释 / 110
第五章 立法权限和立法层级 / 126
第六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 / 203
第七章 适用与备案审查 / 209
第八章 主要立法技术规范 / 241
2000年立法法针对授权立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作出规范,规定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目的、范围。2015年立法法修改,针对现行授权立法规定比较原则,以往有些授权范围过于笼统、缺乏时限要求等问题,增加规定,授权决定不仅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还要明确授权的事项、期限以及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应当遵循的原则等。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的规定,今后作出授权决定,上述授权基本要素都要在授权决定中予以明确。这样规定,将更有利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授权决定中对立法授权的基本要素进行统一规范,有利于促进被授权机关严格按照授权决定的要求进行立法,有利于加强授权机关对被授权机关立法活动的监督。
立法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是2015年立法法修改新增加的内容,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法规备案审查反馈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备案审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建立、健全审查建议反馈机制,十分必要,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保障审查建议人的知情权,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组织提出审查建议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公众对备案审查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同时还会督促制定机关尽早纠正违法问题,发挥备案审查制度的实效,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根据该条规定,对审查建议的反馈遵循“谁审查、谁反馈”的原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由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向审查建议人反馈审查情况;由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研究的,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向审查建议人反馈研究情况。
近年来,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大量用以指导审判、检察工作的文件,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规范司法行为、公正处理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有很多属于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据了解,这些文件大多是高级法院制定的,也有少部分由中级法院或者基层法院制定,内容大多是对法院如何具体开展审判工作、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或司法解释的规定,主要包括: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案件受理范围、管辖、强制措施、执行等程序性规定;对某一类案件具体适用法律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贯彻实施某一法律或司法解释的具体意见;对下级法院就某一具体案件如何处理的请示所作的具有普遍适用性质的答复等。这类文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当地司法实践中普遍适用,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影响,造成国家法制不统一,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得制定涉及行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公民权利义务等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规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就自身建设和内部工作规范作出规定,也可以在总结审判、检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司法行为,指导审判、检察工作。但这些文件不是司法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得作为裁判依据,不得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遇到需要对具体应用法律进行解释的问题,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解释
或者对法律应用问题进行请示。
目前现行18个税种中,除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由法律规定征收外,其余15 个税种由行政法规规定。此外,还有几十个部门规章,数千件规范性文件。从实际效果看,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税收条例,对我国基本形成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一税收制度架构与税收法定原则有相当大的差距,也不符合法治精神,其缺陷和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为切实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起草了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意见,2015年3月该实施意见已经党中央审议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开征新税的,应当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相应的税收法律,同时对现行15个税收条例修改上升为法律或者废止的时间作出了安排。
……
说实话,拿到《立法实务操作问答》这本书,我最关心的就是它在“立法技术”方面的呈现。毕竟,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逻辑结构、用词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法律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只会罗列条文、大谈原则的枯燥读物,而是真正能够深入到“怎么写”这个层面上。我特别想知道,在起草法律条文时,如何做到既明确无遗漏,又避免产生歧义?在引用其他法律法规时,如何确保衔接的顺畅,避免出现矛盾?书中是否有关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立法中的应用案例?比如,在制定一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时,如何通过科学的量化指标来界定污染行为,如何设定具体的处罚标准?我还对书中关于“法律后果的预设”部分充满期待。每一条法律的制定,都意味着对社会行为的引导和约束,而如何准确预判法律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并及时进行调整,这需要极高的立法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教会我们如何像侦探一样,提前思考法律可能带来的所有连锁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具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法律。
评分刚拿到这本《立法实务操作问答》,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它的期待值是挺高的。毕竟名字里就点明了“最新立法法编写”,而且是“操作问答”的形式,这听起来就非常实用,像是为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量身定做的“圣经”。我当时就想,这下好了,遇到具体问题,直接翻书找答案,效率肯定大大提升。打开目录一看,确实涵盖了很多我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环节,从立法立项的初步构思,到具体条文的起草、修改,再到立法后的解释和备案审查,应有尽有。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立法冲突的处理”和“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衔接”的部分,这在我看来是工作中比较头疼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我特别想看看书中是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详细讲解这些复杂的操作流程的,毕竟理论讲得再好,不如实际操作指南来得贴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立法前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精准把握法律精神,如何写出既严谨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那简直是无价之宝,能够解决我工作中的很多难题,让我更有底气去面对复杂多变的立法环境。
评分拿到这本《立法实务操作问答》后,我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态来审视它。这本书在设计上,试图用问答的形式来解构复杂的立法程序,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尝试。我很好奇,它将如何把抽象的法律原则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在浏览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立法听证会”和“公众参与立法”的部分。我知道,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听证会,如何吸纳各方意见,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立法建议,这其中的学问非常深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比如不同类型的听证会组织方式,如何处理尖锐的反对意见,以及如何将零散的民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建设性的立法方案。另外,关于“立法解释”的部分,我也充满了好奇。立法解释往往是解决法律适用疑难的关键,而如何进行科学、权威的立法解释,这其中的标准和方法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出清晰的指引,让我对立法解释的产生背景、审批流程以及其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立法实务深处的窗户,让我们窥见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智慧。
评分这本《立法实务操作问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践性”非常强。我一直觉得,法律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而是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把那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立法评估”的部分。我知道,一项立法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形式上的完备,更在于其是否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立法评估的各个环节,比如如何设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如何收集客观的评估数据,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法律进行动态调整。另外,我也很想了解书中关于“立法后评估”的详细操作。一项法律出台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如何跟踪其在社会运行中的实际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订,这对于保持法律的活力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流程,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审视和完善法律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评分拿到《立法实务操作问答》这本厚实的著作,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对“效率”的追求。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速查手册”,在遇到具体立法操作难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到相关的知识点,并获得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 legislative drafting techniques for clarity and precision ”(清晰和精准的立法起草技巧)的章节充满了兴趣。我知道,法律条文的表述一旦出现模糊不清,就可能导致执行上的困难,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教我们如何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法律概念。此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关于“ legislative harmonisation ”(立法协调)的内容。在多层次、多部门的立法体系中,如何确保不同法规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冲突和空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立法过程中的“多头管理”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立法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