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臂圣”张策传功
○其堂弟张喆著书
○嫡传人韩宝顺整理并演练
○包含套路、实战、推手对练
○阐明太极拳要领与呼吸吐纳之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喆先生于1958年撰写完成的一部关于太极拳行功方法的书稿,原名为《太极拳一百零八式行功练习要诀和呼吸方法》。108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先生之子杨班侯,亲自传授于弟子张策,张策又亲授其堂弟张喆。包括套路、推手及对练等内容,是杨式太极拳早期的练习方法,具有技击实用价值和养生功效。
作者简介
韩宝顺,五行通臂拳第五代传人,武术八段。9岁开始学习少林功夫,18岁参军,受到部队严格的军事训练。1973年复员后,师从通臂拳家张喆传人邓洪藻先生学习通臂拳、太极拳。现任天津武术协会五行通臂拳研究会秘书长。
内页插图
目录
一、108式太极拳练拳十要则
二、太极拳架练习和推手动作要领
三、108式太极拳练功要领与呼吸方法
(一)练式要领
(二)108式太极拳各式要诀与呼吸方法
四、108式太极拳技法解析
五、太极推手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108式太极拳技法解析
太极拳术在应用技法上有其独到之处,运用这些技法于技击实践当中,对提高拳术的水平和临阵制敌的能力,具有实际而积极的作用。下面就选其重点,解析其实用的基本技法。
1.上步挤
乙方欲以右手攻击甲方,此时甲方以右手,拿採住乙方来手之腕部,急以左肘横屈,以内劲儿棚住乙方之手臂,并顺其来手之肘弯,向外横卷挤,以致乙方之胸部,右手随之下按并顺势再进一步,向正前方向推按,乙方便后倾失中,向后跌出矣。
甲方左肘向外横卷挤时,要使左小臂向前外滚动;右掌下按要与左小臂形成杠杆力,身体保持中正,不可有前倾后仰的现象。
2.挂
乙方以右手从正面向甲方进攻,甲方以左手贴住乙方来手之腕,向左略拧腰,化解乙方来力,即刻以右手手心向上,从右肘底外侧以拇指掌跟处,往乙方自身左侧盘挂至其前胸,以拨其被贴住之手,使乙方之劲力先落空,其右臂被控,左手亦不能前行运动而失势,此时甲方乘势急上右步,双掌向乙方胸部连其右臂同时发力,将其按出。
双掌前按要势猛力足,有猝不及防之势。
3.打
此处的打指的是,当甲方利用圆转运化之方法,乙方为化解甲方的运化,身体发生偏转而失中时,则甲方乘其中空之际,急以双掌向前,以脊肩催力,发内劲将对方向后推挤而跌倒,称为打出。打的应用方法很多,但以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双掌撞击对方胸部,将对方击出为其基本用法。
……
前言/序言
张喆自序
我的家乡河北省香河县马神庙村,历来有练拳习武的风尚。我家亦有几代人习武的传统。受此熏陶,我自幼酷爱武术,并很早就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武术训练。尤其在五行通臂拳方面,数十年间钻研操练,未曾间断;同时,随先兄张策(秀林)公(太极拳名家杨班候先师的亲传弟子)研修太极拳,两样功夫兼习苦练,几十年来,受益良多。
1934年,我受邀请到天津教授五行通臂拳,开办了“天津第一五行通臂拳社”。在教授五行通臂拳的内容中,亦包含了108式太极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除了在拳社授课外,也受邀到
各大专院校,传授太极拳技艺。
就108式太极拳而言,我以为,于身体锻炼方面,由于其在运动之中,每个动作转换相接,连绵不断,配合呼吸进行舒展柔缓的运动,使全身内外筋骨五脏得到全面的锻炼,气血运行顺畅,精神充沛,从而收到强健身体的效果;而于技击方面,由于太极拳特殊的技术技法,在把握其原理和技术技巧之后,即可达到刚柔并济,柔化刚发,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而运用太极拳术的理念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亦大有补益。我在几十年的武术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教授学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国在普及推广太极拳运动。为了发扬祖国民族形式体育,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我本着平生所学及锻炼中的体会,编写了108式太极拳行功要诀与呼吸方法,提供同好者共同研究。限于写作能力不足,在本书文字与论解方面,恐有错误之处,尚希爱好武术同志指正。
张喆于1958年5月20日
《张策传杨班侯太极拳108式》 序言 太极拳,乃中华武术之瑰宝,内家拳之翘楚。其精义所在,非仅强身健体,更能修炼心性,洞悉阴阳,体悟乾坤。杨班侯一脉,传承有序,形意拳家张策先生,集毕生之功,研习整理,力求将杨班侯太极拳之精髓,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于世。本书,便是张先生呕心沥血之作,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乃至对中华传统武术心怀敬意者,打开一扇通往杨班侯太极拳殿堂的门户。 缘起:拳种溯源与传承之重 太极拳,自张三丰祖师创制以来,历经数代宗师之发展,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其中,杨露禅先生传下之杨家太极,尤以舒展大方、刚柔并济而著称。杨班侯先生,乃杨露禅先生之次子,其拳法承袭乃父之技,又得其师孙锡堃先生之真传,更融合了自家之体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杨班侯太极拳。其拳法,在杨家太极的基础上,更添精微之变,动作之间,劲力转换更为细腻,身法步法,更加灵动。 然而,时至今日,太极拳之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拳术的真谛,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非得师父口传心授,难以尽得其妙。加之世事变迁,人心浮躁,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太极拳者,已属不易。张策先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忍杨班侯一脉之精粹,湮没于时光。他遍访名师,访求古籍,耗费数载光阴,将所学所悟,一丝不苟地整理归纳,以杨班侯108式为核心,力求还原此拳之本来面貌。 本书核心:杨班侯108式之精妙解析 本书的重中之重,便是对杨班侯太极拳108式的详细解读。这108式,并非简单的招式堆砌,而是包含了周密严谨的拳理、劲力运转、身法步法、呼吸吐纳等诸多要素。张策先生在本书中,将逐式进行深入剖析,力求让读者在理解动作表象的同时,更能体悟其内在的奥妙。 动作要领与劲力运用: 每一式动作,都将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清晰勾勒出动作的起承转合、周身协调。更重要的是,张先生将重点阐述该式动作中所蕴含的劲力变化,如“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弹抖”、“缠丝”等,并说明如何在实际演练中将这些劲力运用得当。他会强调“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解释如何通过意念引导,让身体各个部位如同一个整体般运转,从而达到“力从根起,由脊发,达于梢”的境界。 身法步法之灵动: 太极拳讲究“身法如活,步法似水”。本书将深入讲解杨班侯拳系特有的身法要领,如“扣膝”、“转胯”、“含胸拔背”、“虚领顶劲”等,以及这些要领如何配合动作的变化,实现身体的灵动转折。步法方面,无论是“虚实分明”、“进退自如”,还是“侧身而过”、“顺步穿梭”,都将进行细致的阐释,让读者明白如何在不同的动作中,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并能迅速地调整重心,化被动为主动。 呼吸吐纳与气沉丹田: 呼吸是太极拳之生命线。张先生将详细介绍杨班侯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强调“腹式呼吸”、“顺逆呼吸”的运用。他会解释如何在动作的开合、蓄发之间,配合自然顺畅的呼吸,从而达到“气沉丹田,周身一股泰山压顶之势”或“轻灵如燕,飘忽似柳”的效果。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是提升太极拳内在劲力的关键。 桩功与基础练习: 在进入108式之前,本书将重点讲解太极拳的基础桩功。张先生会详细介绍“虚步”、“马步”、“弓步”等基本站桩姿势的要领,以及如何在站桩中体会“松静自然”、“沉肩坠肘”等要义。他还将提供一套简易的辅助练习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断强化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感,为学习108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劲力层次与境界: 张先生并非仅仅传授招式,他更注重传达太极拳的劲力层次。他会从“块力”、“膜力”、“筋力”到“整劲”、“化劲”、“神明力”等不同层次进行讲解,并结合108式中的具体动作,示范如何在实践中体会和提升这些劲力。他会告诉读者,太极拳的修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逐渐步入更高的境界。 杨班侯拳法特色之探微 杨班侯太极拳,相较于杨家其他传习,有其独特的韵味。本书在解析108式的同时,也将着重突出这些特色: “缠丝劲”的精妙运用: 杨班侯拳法尤其强调“缠丝劲”的运用。张先生会深入讲解“顺缠”与“逆缠”,以及如何在拧转、折叠、开合等动作中,将缠丝劲渗透其中,形成刚柔相济、变化莫测的攻击与防御。缠丝劲的运用,使得杨班侯拳法动作之间衔接更为紧密,劲力更加绵长,且能有效化解对方来力。 “裆”的训练与变化: “裆”是太极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关乎下盘的稳固与发力的根源。张先生会详细指导如何通过训练,使得“裆”能够做到“开而不散,合而不僵”,并能在不同的步法和动作中,自如地调整“裆”的开合与变化,从而更好地承接、转化和发放劲力。 “以身为剑,以腰为令”: 杨班侯拳法极为注重腰部的运用,认为腰是全身劲力的枢纽。本书将强调如何在动作中,以腰部为轴,带动四肢运动,做到“腰脊为令,四肢乃闻”。他还会讲解如何通过腰部的松沉与转动,实现全身劲力的整合与传递,让发力更为集中、高效。 “节节贯穿,步步踩实”: 无论动作大小,杨班侯拳法都追求“节节贯穿”的劲力传递。张先生会引导读者体会从脚底到指尖,每一处关节、每一块肌肉都如同链条般连接,劲力能够顺畅地传递,不留丝毫滞碍。同时,也会强调步法的稳实,做到“进必踏实,退必踩稳”,为劲力的发放提供可靠的支撑。 超越招式的更高追求 《张策传杨班侯太极拳108式》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招式的教科书。张策先生更希望通过本书,带领读者领略太极拳的哲学意蕴与精神追求。 “刚柔相济,阴阳相生”的辩证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便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张先生会引导读者在练习中,体悟刚与柔、虚与实、开与合、进与退等矛盾的统一与转化。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提升辨证思维能力,理解世间万物运作的规律。 “静中生慧,动中求稳”的修身之道: 太极拳的“静”,并非死寂,而是“动静结合”的内敛与充实。在静止的桩功中,体会身心的放松与沉静;在舒展的拳架中,体会肢体的协调与力量的流动。张先生会阐述太极拳如何帮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并在纷繁的事务中,保持镇定自若,做出明智的判断。 “以武入道,修身养性”的境界: 真正的太极拳,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击。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张先生通过本书,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大家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培养耐心、毅力、谦逊等美德,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阅读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本书的读者对象广泛,无论您是: 初学者: 如果您对太极拳充满好奇,渴望学习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那么本书将是您踏入杨班侯太极拳殿堂的理想起点。清晰的图文结合、细致的动作分解,将帮助您快速掌握基本要领。 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 如果您已经接触过太极拳,但希望深入了解杨班侯一脉的精髓,或者希望提升拳术的内在劲力与理解层次,那么本书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武术研究者与爱好者: 对于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学者与爱好者而言,本书将是一部珍贵的资料,它力求还原杨班侯太极拳的真实风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结语 《张策传杨班侯太极拳108式》的面世,是张策先生对太极拳事业的一份深情与责任。他以毕生所学,倾力奉献,旨在将这一宝贵的传统技艺,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我们深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实践,您必将领略到杨班侯太极拳的无穷魅力,体悟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愿本书能成为您太极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助您在拳术与人生之路上,不断精进,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