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设计师

人人都是设计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丽贝卡·哈根(Rebecca Hagen)[美],金姆·戈洛姆比基,[Kim,Golombisky] 著,王沛 译
图书标签:
  • 设计思维
  • 用户体验
  • 产品设计
  • 交互设计
  • 视觉设计
  • 创意
  • 创新
  • 人人可用
  • 设计入门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91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04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内容丰富,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切基础知识尽在其中!

全面讲解设计的原则和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形、多媒体组件等的运用和布局技巧,适用于平面、网页、多媒体等各种设计项目。

★ 340幅全彩插图+案例分析,在看图中轻松学习设计!

通过真实且简单易懂的设计作品,教你辨别糟糕的设计,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快速提升鉴赏和设计能力。

★ 各种设计技巧超级实用!

比如第3章介绍的通用布局,对于简单项目(如宣传单)和复杂项目(如网站新闻报道)均屡试不爽,万无一失。项目时间紧迫或截止日期将近时,大可从容不迫,随时套用。

★ 大量来自实践的专业建议倾囊相授,专业设计师也可参考!

除了设计技巧,作者还用幽默的语言总结了常见的设计陷阱和误区,并给出了制胜诀窍。连设计学教授都读得津津有味,专业设计师也定能从中获得指导和灵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为没有艺术背景的普通人所写的平面设计指导书,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讲解了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规则,主要内容有:什么是设计,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和头脑风暴,设计的元素和原理,版式的有效原则和13条规则,为什么需要网格,布局、字体和色彩的选用原则,如何使用照片、插图和信息图,多媒体组件,网页的输出和印刷输出等。

作者简介

Rebecca Hagen,视觉传达战略师,有近20年的平面设计经验。曾就职于南佛罗里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教授高级公共关系学课程和初级设计课程。曾任In Focus设计工作室社长,现任Sky Lake设计工作室社长、首席设计师,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高端平面和网络图形。

Kim Golombisky,广告和公共关系专家。现任南佛罗里达大学女性与性别研究系副教授,此前是该校大众传播学院副教授、信息专家。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设计 1
使图形和文字在空间中优美呈现
在设计中,形式服从于功能 2
设计驱动视觉文化 2
平面设计为的是传达信息 3
电脑使平面设计大众化 5
万维网改变了所有规则 5
平面设计是规划而成的 5
让图片和文字在空间中协同工作 6
了解规则,在有充分理由时打破规则 6
试试看 7

第2章 远离电脑 8
进行调查研究和头脑风暴
调查研究 9
头脑风暴 13
草图 15
试试看 17

第3章 我今天需要完成这个设计 18
百用百灵的通用布局
为什么百用百灵的通用布局每次都奏效 19
百用百灵的通用布局的组成部分 19
最后的考量 23
试试看 23
百试百灵的通用布局:示例 24

第4章 布局十三宗罪 27
外行易犯的13类错误
第1宗罪:把每样东西都居中 29
第2宗罪:变形的或裸露的照片 29
第3宗罪:字体太多 30
第4宗罪:笨重的边框 31
第5宗罪:边距太小或根本没有边距 31
第6宗罪:梯形排列 32
第7宗罪:塞满四角、乱堆乱放 32
第8宗罪:困在里面的负空间 33
第9宗罪:乱糟糟的背景 33
第10宗罪:用俗气的文字突出效果:反白、描边、全部大写以及加下划线 34
第11宗罪:糟糕的项目符号 35
第12宗罪:寡行和孤行 36
第13宗罪:两端对齐的文本中出现过大的字间隙 36
试试看 36

第5章 迷你艺术学校 37
设计的元素、原则和理论
1号元素:空间 38
2号元素:线条 39
3号元素:形状/形态 40
4号元素:尺寸/大小 40
5号元素:颜色 40
6号元素:质感 41
7号元素:明度 42
1号原则:焦点/强调 43
2号原则:对比 46
3号原则:平衡 46
4号原则:运动 47
5号原则:节奏/图案 48
6号原则:统一 49
格式塔理论 49
试试看 53

第6章 布局 54
把图像元素和文字放在哪里以形成影响力
怎样在布局中安放内容 55
其他东西应该放在哪儿 61
创建层次 64
同一屏幕或页面上拥有多个话题的布局 65
多页布局 68
小结 68
试试看 69
你能直接拿来用的布局点子 70

第7章 字体 74
无知害己
字体、字面、字体家族、字形 75
字体类别 75
选择和使用字体 79
使用额外的字体样式 81
长篇文案的排版 85
从报纸设计中拿来一页 88
文字:不再仅是用于阅读 89
锦上添花的技巧 91
试试看 92
关于logo设计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95

第8章 关于颜色的基础知识 98
选择和使用颜色
色彩的力量:影响、组织与情感 99
色彩理论 100
如何选择颜色:使用色轮 100
如何选择颜色:文化 103
如何选择颜色:历史 104
如何选择颜色:自然 105
色彩设计的小窍门 105
色彩技术:那不是我选的颜色,怎么回事? 108
使用屏幕颜色 109
指定印刷颜色 111
色彩规则 113
试试看 115

第9章 增强视觉吸引力 116
使用图片和插图
图片内容 117
分辨率、文件格式和大小 119
选择不止一幅图片 122
摄影和编辑的职业道德 123
卓越技艺:多元化 124
到哪里去获取照片 124
不要从哪里获取照片 127
照片的替代方案 128
试试看 133

第10章 信息图 135
在最小空间中传达最多信息
信息图简史 136
需要用到信息图的情况 136
信息图从何而来 137
多媒体信息图 140
图形包 141
设计信息图 143
试试看 150

第11章 故事板 151
规划视觉叙事
准备工作 152
镜头构图 153
透视 153
视点 155
拍摄角度 156
运动 156
连续性 157
转场 158
打光 158
文字 160
音频 161
故事板完成之后 161
试试看 162

第12章 多媒体组件 165
有时候更多确实意味着更好
缩略图、故事板和网站地图 166
处理图片 167
视频片段 170
动画 172
应用、插件和小工具 174
多媒体故事叙述 177
试试看 178

第13章 基于Web的设计 181
关注小屏幕
Web设计应有的预期 182
网站如何运作(5秒钟版本) 182
针对Web进行设计 185
设计网页和网站 187
网站不一定总是完成任务的最佳工具 198
孜孜以求 199
试试看 199

第14章 适合印刷的设计 200
纸张与印刷概览
为印刷提前计划:选择纸张 201
印刷和印刷机的类型 204
印刷询价 207
准备付印的文档 209
要给印刷商哪些东西:一个检查清单 211
接下来做什么 212
印刷商可以做的其他事情 215
试试看 215

第15章 总结 216
其他注意事项
一切都在变化 217
太阳底下无新事 217
有时候你确实需要雇一位专家 217
鼓励的话 218

词汇表 219
《代码匠心:软件构建的艺术与哲学》 一、 序章:比特丛林中的灯塔 在这个由硅片和光纤构筑的数字世界里,软件不再是简单的工具,它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现代文明的骨架。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变幻莫测的需求以及对极致性能的永恒追求,如何构建出既健壮又优雅、既高效又易于维护的系统,成为了摆在每一位开发者面前的终极挑战。 《代码匠心:软件构建的艺术与哲学》并非一本速成的“菜谱”,也不是堆砌着晦涩理论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次深层次的探索,旨在揭示软件构建背后的核心原则、思维模式和历史沉淀的智慧。本书将带你穿过充斥着技术名词和框架更迭的喧嚣,直抵软件工程的本质——创造力、逻辑与人性的交汇点。 我们相信,优秀的软件不仅是技术实现的奇迹,更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如同雕塑家对材料的理解,建筑师对结构的把控,软件的构建也需要一种对抽象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细节的近乎偏执的关注。 二、 第一篇:重塑心智模型——从程序员到系统构建者 软件构建的第一步,是转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2.1 抽象的雕刻刀:理解复杂性管理的本质 复杂性是软件的“熵”。本书深入剖析了复杂性的来源,不仅仅是代码行数,更是模块间耦合的密度和状态管理的深度。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妙的抽象层次设计来对抗熵增。从维度的分离到关注点的隔离,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乃至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将一个庞大的、不可控的系统,分解为一系列可被人类心智完全把握的微观世界。特别地,我们将详细审视“最小可理解单元”的设定原则,这才是高效协作和长期维护的基石。 2.2 边界的艺术:契约设计与信息隐藏的哲学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往往取决于其边界定义的清晰程度。本书强调“契约优先”的设计哲学。一个良好的契约(API、接口、协议)是对外部世界负责任的承诺。我们不仅仅讨论如何实现技术规范,更探讨如何从用户(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服务)的角度来定义这些边界,确保信息在系统内部的流动是安全、可控且意图明确的。失败的边界定义是系统崩溃的温床。 2.3 演化的思维:拥抱变化而非恐惧 软件的生命周期本质上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僵硬的代码结构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基础设施。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具有“韧性”(Resilience)和“可塑性”(Malleability)的代码库。这涉及到对设计模式的批判性继承,理解何时应用它们带来的便利,以及何时它们会成为未来重构的枷锁。测试不再是事后的验证,而是驱动设计演进的反馈回路。 三、 第二篇:代码的肌理——工程实践的深度剖析 技术选型是战术决策,而工程实践则是战略部署。本篇将聚焦于那些决定软件“质感”的实践细节。 3.1 流程的节奏:从瀑布到持续流动的辩证 敏捷宣言的初衷是解决反馈周期的停滞。本书对比了不同开发模型的优劣,核心在于寻找“最小可行反馈回路”(MVFL)。我们将审视现代DevOps实践的真正价值——它不是工具链的堆砌,而是文化和流程的根本性重构,旨在将部署、监控和运营的延迟降到最低,确保每一次代码提交都能快速、安全地暴露给真实世界。 3.2 性能的沉思:效率与优雅的平衡点 性能并非仅仅是算法复杂度($O(n)$)的胜利,它更是对资源(CPU周期、内存、网络带宽)的尊重。我们将跳出单一语言的局限,探讨在多层架构中,性能瓶颈的定位与解除。从内存布局的优化到异步I/O模型的选择,再到分布式事务的权衡取舍,本书强调,追求极致的性能优化必须以清晰的代码为前提,否则我们只是在快速地执行一个错误的逻辑。 3.3 调试的科学:深入故障的根源 优秀的调试能力是区分经验丰富工程师的关键。本书将故障排查视为一种科学探究过程,而非盲目的“试错法”。我们将系统性地介绍事后分析(Post-mortem)的结构化方法,如何利用日志、追踪和度量系统构建一个“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的完整视图,从而在系统出错时,能够快速地从“症状”回溯到“病因”。 四、 第三篇:系统的构建——架构的宏大叙事 架构是将无数组件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它定义了系统的长期命运。 4.1 分布式系统的挑战:共识与不确定性 微服务、事件驱动架构的兴起,将我们推向了分布式系统的核心难题:网络延迟、部分失效和数据一致性。本书以CAP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实现最终一致性、幂等性以及故障隔离的实际工程手段。我们讨论了如何设计消息总线和数据同步机制,以确保系统在面对部分节点失效时,依然能提供预期的服务级别。 4.2 数据存储的策略:选择正确的“容器” 数据是系统的生命线。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图数据库乃至时序数据库,它们各自提供了解决特定问题的一套优化方案。本书引导读者理解每种数据存储范式的核心假设和适用场景,避免“万金油”式的技术滥用,从而为不同的业务需求匹配最恰当的数据持久化策略。 4.3 维护的遗产:代码的长期价值 构建一座系统容易,但维护它数十年才是真正的考验。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重探讨了“技术债务”的管理。我们阐述了如何通过定期的重构(而非推倒重建)、清晰的文档承诺和知识沉淀机制,来确保系统的生命力。软件工程的最高境界,在于让后来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并安全地修改你留下的代码,这才是对未来负责任的表现。 结语:永不止步的学徒精神 软件工程的领域永无“完成”之日。技术栈的迭代、计算范式的转移从未停止。《代码匠心》旨在培养一种持续学习、深度思考和精益求精的学徒精神。它要求开发者不仅要精通工具,更要理解工具背后的原理,以审慎的姿态去雕琢每一个比特,最终构建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数字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人人都是设计师》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设计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为设计是那些天赋异禀、从小就拿着画笔的“艺术家”的专属领域,自己学起来肯定会像啃一本晦涩难懂的天书。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那些玄乎其神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甚至有点幽默的口吻,将设计思维的底层逻辑一层层剥开。举个例子,书中讲到“用户体验”时,它不是抛出一个冷冰冰的定义,而是通过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糟糕的自动售货机设计”的案例,让我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是好的设计和差的设计,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我过去几年在网上搜索相关概念都要来得直观和深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形式追随功能”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我以前总觉得设计师就是在乎颜色、字体这些表面功夫,但读完才明白,所有的美观最终都要服务于信息传达和解决问题。它让我意识到,设计不是“画图”,而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为巧妙,每一章都像在为我搭建一个知识的脚手架,让我感觉每读完一章,自己的设计“智商”就提升了一个台阶。那种自信心的增长,比拿到什么设计证书都实在。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渴望用设计思维武装自己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绝对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具有现代感,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教科书那种板正的、章节式的推进,而是更像一场深度访谈或者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其中穿插的“设计失败案例的反思”部分,尤其引人入胜,那些案例的选取非常贴近我们当下的生活场景,无论是App的交互流程还是公共设施的指示系统,都有涉及。这种“解构”已存在的设计,远比凭空构想来得更具说服力。作者对于“设计中的偏见”这一章节的探讨,更是让我大为震撼。我从未想过,我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和界面里,可能潜藏着对特定人群的系统性忽视。这本书迫使我去审视自己的设计过程是否也带有盲点,是否只考虑了与自己相似的用户群体。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设计伦理观,让我明白,优秀的设计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读完之后,我对“为所有人设计”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套需要时刻警醒和实践的方法论。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细节洁癖”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但又是带着更高级的解放感。过去我总是在为一些微小的、似乎无关紧要的视觉元素纠结不已,比如某个按钮的圆角是不是大了零点五毫米,比如一行文字的行高是否完美对齐。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美学权衡”。作者清晰地指出,当资源有限时,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能带来最大用户价值的那些“关键接触点”上,而不是在边边角角上做无谓的优化。这种“抓大放小”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太重要了。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新的优先级判断标准:一个设计方案的“好”与“坏”,最终是由它在解决核心问题上的效率来定义的,而不是由某个孤立的、精致的视觉元素来定义的。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在面对复杂的项目时,不再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它给我了一种强大的心理定力,让我能够更宏观地掌控设计项目的走向,确保最终产出的成品是“可用且有效”的,而不是仅仅“好看”。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宣称“人人都能做”的书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这是一种夸张的营销手法。毕竟,艺术和审美这东西,总有天赋使然的成分吧?然而,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它巧妙地避开了对“天赋”的依赖,转而聚焦于那些可以被学习和训练的“思维模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视觉传达的底层逻辑”时,所采用的类比推理。比如,它把排版规则比作“语法”,把色彩心理学比作“情绪的潜台词”,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发现,即便是我的审美观没有突飞猛进,但至少我学会了如何“有逻辑地去看待”一件设计作品——哪些地方是为了引导我的视线?哪些色彩组合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这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章可循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模板,而是一套分析和构建信息架构的工具箱。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解读和创造者。对我这种偏向文科背景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通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桥梁。

评分

我以一个资深软件产品经理的视角来审视这本书,感觉它在“设计思维流程”的实用性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很多市面上的设计书,要么过于偏重视觉美学,要么就是空谈方法论,真正能落地到项目执行层面的指导少之又少。但《人人都是设计师》却像一本带着血泪经验总结的实战手册。书中对于“痛点识别”和“快速原型”的论述,让我深有体会。我们团队过去在需求评审时,常常因为对用户场景理解不一致而导致返工。这本书里提到的“同理心地图”的绘制方法,非常具有操作性,它强迫你跳出自己的主观臆断,真正沉浸到用户的日常使用环境中去思考。我尝试将书中的“最小可行性产品(MVP)”设计原则应用到我们下一个迭代的规划中,发现不仅加快了开发速度,更重要的是,用户反馈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作者在谈论“迭代与反馈”时,那种务实到近乎残酷的坦诚,让人印象深刻——设计永远是未完成态。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出惊艳的PPT动画,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试错的设计系统。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跨部门协作的岗位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统一语言和思维框架,是无价之宝。

评分

内容有点浅显偏旧,适合初学者~

评分

送货快,购物方便,很好很好

评分

很不错的书 就是太贵啦啦啦啦

评分

适合面广!新手!老手都值得一看!

评分

印刷排版超赞,物超所值,不错不错!

评分

还可以吧,配图感觉老了点

评分

送货快,购物方便,很好很好

评分

这本书我喜欢

评分

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