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金融市场中,总有一些天才交易员能够在各种金融市场环境下发现投资机会,在绝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同时却能够收获巨额财富,完成堪称伟大的投资交易活动。
投资者可以从他们各自的特质和策略中学到有价值的洞见,更加深刻地理解投资的游戏规则,从而重建自己的投资策略。
从“豪赌男孩”利弗莫尔到喜欢女童子军饼干的查诺斯,文森特真实呈现了交易史上一批杰出的天才。
——基斯·麦卡洛夫,Hedgeye 风险管理公司创始人
要想在投机中赚到钱,一定要买卖一开始就能够获利的商品或者股票。若在买进或卖出后就出现浮亏,说明你正在犯错。一般情况下,如果三天之内依然没有改善,那么立马抛掉它。
——杰西·利弗莫尔
傻瓜才在亏损股上摊低成本。
——保罗·都铎·琼斯
虽然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并且上涨的态势已经偏离了基本的价值规律,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市场会在这个时候暴跌。
——乔治·索罗斯
以内在价值为导向的投资将会带来持续的投资回报,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下都可以保证资本的安全。
——大卫· 埃因霍恩
内容简介
在金融市场中,你入局时间的长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一局游戏中如何把控好交易原则:收益*大化,损失*小化。在历史上,总有一些天才交易员能够在各种金融市场环境下发现投资机会,完成堪称伟大的投资交易活动。
本书收录了从1929年股市大崩盘到今天的14位世界投资交易大师的投资故事及其投资智慧,他们包括杰西·利弗莫尔、约翰·邓普顿、乔治·索罗斯、大卫·埃因霍恩、约翰·保尔森等。书中揭示了这些天才交易员如何发现获利机会,如何在面对外界干扰和压力时快速作出决判并收获巨额财富,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投资策略和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特质。
投资者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有价值的洞见,更加深刻地理解投资的游戏规则,从而重建自己的投资策略。
作者简介
文森特·W.韦内吉安尼是一位证券交易员,也是一位撰稿人,他为金融资讯平台市场媒体(Markets Media)撰写证券市场、财经新闻、对冲基金、经济等方面的文章。同时他还在CNBC和BBC等媒体担任评论员。
文森特曾经在Business Insider在线新闻平台中报导华尔街的经济动态。他也曾为纽约网络媒体高客传媒(Gawker Media)、美国在线(AOL)、《纽约每日新闻》、《大众机械》和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等媒体撰稿。
目录
第一章 凯尔·贝斯:时机决定一切// 1
背景故事// 2
一些概念// 2
贝斯的疑问// 5
从过去吸取教训// 8
做空次贷市场// 10
走向巅峰// 11
市场滥用行为的影响// 15
谁在看着这一切发生// 18
贝斯的投资策略// 22
贝斯的重要特质// 25
第二章 吉姆·查诺斯:安然事件的真正赢家// 27
了解安然// 28
研究安然// 29
走向巅峰// 34
查诺斯的投资策略// 36
最近的案例// 36
查诺斯的重要特质// 39
第三章 保罗·都铎·琼斯:最具传奇色彩的操盘手// 41
走近琼斯// 42
走向传奇之路// 43
掌握宏观市场// 47
琼斯成功的关键因素// 53
事业之外的成功// 57
琼斯的投资策略// 58
琼斯的重要特质// 59
第四章 约翰·邓普顿:共同基金之神// 61
邓普顿是如何成名的// 62
邓普顿进入投资行业之前的生活// 64
邓普顿的大动作// 69
邓普顿基金的发展之路// 72
邓普顿的投资策略// 75
邓普顿的重要特质// 77
第五章 杰西·利弗莫尔:投机之神// 79
利弗莫尔的过去// 79
来到纽约,如鱼得水// 81
利弗莫尔的悲剧结局// 86
利弗莫尔在今天的影响力// 88
利弗莫尔的投资策略// 90
利弗莫尔的重要特质// 91
第六章 约翰·保尔森: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的完成者// 95
保尔森早期的职业生涯// 96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 97
保尔森的投资策略// 105
保尔森的重要特质// 107
第七章 乔治·索罗斯:从默默无闻到世界顶尖// 109
索罗斯的重大交易// 110
投资奇才早期的人生磨难// 116
在伦敦求学// 117
纽约:事业起步// 120
进入金融行业的第一梯队// 121
寻找自我// 124
从成功巅峰跌落谷底// 126
新的基金经理// 130
走上世界舞台// 131
自我矛盾的观念// 134
新的时代// 135
索罗斯的投资策略// 135
索罗斯的重要特质// 137
第八章 大卫·埃因霍恩:一家公司最可怕的噩梦// 139
联合资本不再“联合”// 140
被选中的雷曼兄弟// 143
发展巅峰// 146
埃因霍恩的投资策略// 148
埃因霍恩的重要特质// 149
第九章 马丁·舒华兹:从新手到巨星// 15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4
像摇滚明星一样交易// 156
事业逐渐落下帷幕// 158
舒华兹的投资策略// 160
舒华兹的重要特质// 162
第十章 约翰·阿诺德:能源交易大师// 165
在安然公司起步并大获成功// 166
人马座能源管理公司// 167
大爆发// 169
阿诺德的投资策略// 170
阿诺德的重要特质// 174
第十一章 其他杰出的交易员:菲利普·法尔科恩、大卫·泰珀、
安德鲁·霍尔和格雷格·利普曼// 177
菲利普·法尔科恩// 178
法尔科恩的投资策略// 181
大卫·泰珀// 183
泰珀的投资策略// 185
安德鲁·霍尔// 187
霍尔的投资策略// 189
格雷格·利普曼// 190
利普曼的投资策略// 194
总结// 195
《星辰之下的秘密》:一份关于古代文明、失落科技与宇宙哲思的深度探索 卷首语: 人类文明的足迹,如同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洪流缓缓消逝。然而,总有一些不朽的篇章,被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下,等待着有心人去重新挖掘与解读。本书并非一部聚焦于现代金融博弈或个人财富积累的指南,而是一场跨越时空、深入探究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伟大智慧与惊人成就的史诗级旅程。 第一部分:失落的铭文与苏美尔的低语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然而,我们探究的并非尼罗河畔的法老统治,而是被传统史学界视为“神话”或“文学想象”的苏美尔文明中,那些关于“天之来客”和“地底之城”的隐晦记载。 我们细致比对了从乌尔和尼普尔出土的泥板文书中那些重复出现的、关于“安努那基”的描述,并结合近年来在欧亚大陆腹地发现的,无法用当时技术水平解释的冶金残骸。作者通过精密的考古学交叉比对,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假设:苏美尔人掌握的,并非简单的农业技术,而是一套失传已久的、关于“能量转化与物质重构”的复杂知识体系。 例如,我们将深入解析《伊甸园记述》中对“生命之树”的描述,并将其与后世炼金术士对“贤者之石”的终极追求进行对比。我们并非在宣扬超自然力量,而是试图揭示,古代文明在认知自然规律的层面上,可能远超我们今日的想象。这种认知,或许以一种与现代科学截然不同的逻辑和语言形式被记录了下来,隐藏在宗教叙事的外衣之下。 第二部分:亚特兰蒂斯的几何学与海洋深处的遗迹 从两河流域转向大西洋的迷雾,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置于柏拉图笔下那个光辉而覆灭的国度——亚特兰蒂斯。我们避免陷入纯粹的奇幻描述,而是聚焦于古希腊哲学家留下的、关于该文明的“工程学遗产”。 书中详细研究了古地中海地区流传的,关于一种名为“奥里哈尔肯”(Orichalcum)的金属的记载。这种金属被描述为“闪耀着火焰般的光芒”,且具有极强的导电性或某种未知的能量传导特性。作者查阅了包括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晚期艺术品和部分伊特鲁里亚墓葬中发现的奇异合金样本,试图重建亚特兰蒂斯人可能使用的“声波或晶体共振技术”。 我们引入了深海勘探数据中,在亚速尔群岛和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发现的,疑似人工构建的巨大基座结构。这些结构呈现出极高的几何精度,其排列似乎与特定的天象观测点相吻合。本书认为,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毁灭,并非单纯的自然灾害,而可能是一场“高能实验的失控”,其遗留下的教训,值得现代文明深思。 第三部分:古印度吠陀中的宇宙模型与时间循环 旅程继续东行,我们进入古印度河流域。本书超越了对《奥义书》中“梵我合一”的哲学探讨,转而深入分析了吠陀文献中对宇宙结构和时间概念的描述。 吠陀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多层宇宙模型”,其中包含了我们今日所知的物理空间之外的维度。我们详细梳理了“劫”(Kalpa)的概念,它描述了宇宙从诞生到毁灭,再到重生的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循环。这种循环论的时间观,与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宇宙大爆炸与大坍缩的理论有着惊人的“形式相似性”。 本书特别关注了古代印度对“声波振动与物质创造”的理解。在瑜伽哲学中,特定的“曼陀罗”(Mantra)被认为具有塑造现实的能力。我们分析了现存的一些古老仪式文本,试图解读其中蕴含的,关于频率、共振与结构稳定的数学原理,这些原理可能暗示着一种不同于牛顿力学的,“基于振动的物质基础理论”。 第四部分:中世纪炼金术士的“心灵密码” 时间的指针拨向欧洲中世纪。在教会的阴影下,一群被称为炼金术士的学者们,秘密地进行着他们的研究。他们被世人视为痴迷于点石成金的骗子,但本书认为,他们的真正目标远不止于此。 我们深度解析了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约翰·迪伊等关键人物的著作。这些手稿中充斥着晦涩的符号、动物寓言和行星对应关系。我们提出,这些复杂的符号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加密技术”。炼金术的“四大元素转化”(土、水、火、气)并非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对“意识形态转变与精神能量升华”的隐喻。 本书认为,炼金术的终极目标——“贤者之石”,并非一种可以点石成金的物质,而是一种能够实现“人类意识与宇宙本源连接的认知工具”。书中详尽描述了中世纪炼金实验室的布局,并将其与星象观测点进行比对,揭示出他们如何试图通过物理环境的精确构建,来影响或引导内在的精神实验。 结语:被遗忘的统一场论 《星辰之下的秘密》最终汇聚所有线索,指出:无论是苏美尔的“天人之书”,亚特兰蒂斯的晶体工程,吠陀的时间循环,还是中世纪的炼金密语,它们指向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失落知识体系——一个试图理解物质、能量、意识与宇宙结构之间深层联系的“统一场论”。 这个理论并未被现代科学体系完全吸收,反而被分裂成哲学、神学、数学和物理学的碎片。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张地图,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那些被低估的智慧火花,并思考:我们是否已经错过了通往更深层真理的关键钥匙? 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考古的著作,更是一次对人类心智潜能的深刻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