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主编,形式便利,版本精良,高清放大,印刷精美,绝不反光。
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采用折页形式,便于临摹。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畅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主编古铁,原名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玄透性灵
—赏析董其昌书法散论
林巧
明朝是历史上行草书最发达、最普及的时期。这一时期,立轴已成为常规款式,且扇面普遍。横卷、条屏是行草书的主体。文人信札,更使得行草书得以普及,令人可以重温东晋、南朝的行草风韵。而长卷大幅的草书,则展现了明朝行草书走出传统、创新自立的新面貌。
明晚期,因国家日趋尖锐的政治、文化斗争,书法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约万历年间开始,出现以长轴大幅为主的创作形式,激越奇崛的书风成了这一时期书家的创新追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家极具创新精神,成了狂放书风的代表。他们寻求变革,全面拓展了传统行草的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大大地丰富了行草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与魏晋、唐宋相比较,就作品的整体感和气势来看,明代书家更有其独到之处,董其昌便是其中之杰出代表。他的行草书成就不在于技法、形式方面的突破,而在于其风格锤炼上的努力。他能理性面对传统,既不刻意规模传统,又不完全抛开传统,而是以空灵淡远之境为宗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主张脱胎换骨,形成淡雅轻灵的风格。此外,他对佛学思想的重视和取用,也带来了形式上的变化。他用笔轻妙简洁,结构力求其生,用墨专取其淡,不以精能取胜,是一种实现『率意』『因生得秀色』的审美思想。董书在章法上多是字、行空阔疏朗,在意境情趣上尤崇尚『古淡』,力求晋韵,创造了『平淡天真』『自然生拙』之书风,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明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世称『董宗伯』『董文敏』『董华亭』。他不独以书法擅名,且工绘画,精于鉴赏。存世作品甚多,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有《月赋》《岳阳楼记》《临东方朔画赞》《草书诗册》等;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著述。
……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本图册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市面上关于古代法帖的出版物浩如烟海,但真正能做到兼顾学术严谨性、印刷精良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装帧和用材,已经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即便是放上几十年,其品相依然能够保持得很好。它不只是一本用来“看”的书,更是一本可以用来“用”的教材和可以用来“藏”的珍品。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平台,去近距离感受那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墨宝,这种身心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值得每一个热爱传统艺术的人拥有。
评分这本精美的画册拿到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绝对是下了功夫的,触摸上去就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与细腻,这对于欣赏书法作品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光影和墨色的微妙变化,都需要优质的承载物才能展现出来。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低调却不失典雅的气质,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这不是市面上那些流水线产品,它散发着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克制与留白,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去喧宾夺主,而是将焦点完全聚焦在了那些流传千古的笔墨之上,让观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那个时代的墨韵之中,体会古人的气息和胸襟。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这次购买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套能真正体现“原版”风貌的资料,很多市面上的影印本为了追求统一性,反而丢失了原作特有的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纸张本身的肌理。而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近乎完美。它没有过度锐化或美化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些微微的洇墨、略显斑驳的底色,都被如实地再现出来,这种“不完美中的完美”,恰恰是文物最迷人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折页的设计,极大地拓宽了视野,使得长篇大作的连贯性得到了尊重,这一点对于体会章法的气脉贯通至关重要,避免了被分割阅读带来的理解断裂,使得作品的整体气势得以完整展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深度导览手册。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来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和敬重的态度去呈现这些艺术瑰宝。我注意到,即便是那些看似随性挥洒的作品,在放大之后,依然能看到作者在控笔上的极度精准和内敛,这种收放自如的功力,真的让人感到震撼。它让人反思,在当下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丢失了静下心来,打磨一笔一画的耐心与专注。这本书就是一种无声的提醒,鼓励我们回归到那种慢下来的艺术修行之中。
评分说实话,当我打开第一页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确实让我有些屏息。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研究这些碑帖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巧妙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汇编,而是更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似乎也在轻声地阐述着每位大家运笔时的心境和笔法的核心要义。我试着用放大镜去观察那些细节,那些飞白、那些枯湿浓淡的变化,在如此清晰的呈现下,仿佛能“听见”笔尖划过绢素时发出的沙沙声。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临摹的欲望,它让我明白,书法的美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神韵”和书写者当下的一股“气”。
评分物超所值,读书万卷,妙不可言。
评分物流很快,品相很好,服务很好。选择京东,购物愉快!下次再来。
评分物超所值,读书万卷,妙不可言。
评分原色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怀素自叙帖,书不错。
评分好评!挺清晰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碑帖字大,清楚,纸质量不错,折叠阅读,这帖我满意。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好评!挺清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